作为承载价值发现功能的股市来说,如何做到选对又不选贵是一个困难的课题,因为在一个聪明人众多的地方,想要先人一步发现具有潜力的投资对象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无论在任何时刻,基于价格水平来判断投资时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2017年的大蓝筹行情,从某种程度来说,是长期大盘股价值低估的补涨,而年前的大跌和最近中小盘股的良好表现,也被视为是对去年行情的修正。从这个角度来说,估值水平的变动,一直是非常有效的投资策略的修正信号。
常用的估值指标无非是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尽管人们为了保证估值指标的即时性(因为基于企业财务的指标测算,依赖于报表的发布周期)而设计了许多动态的计算方式,但是以长期的眼光进行分析的话,静态指标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参考意义。PE和PB分别反映了股票市场价格相对于企业每股利润和每股净资产的倍数,倍数越高意味着市场对股票的看好,也意味着股票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愈发偏离。以一个市场整体而论,过高的PE和PB往往意味着所谓泡沫的膨胀,下图中A股不同板块的PE变化情况就能看出,高估值既是牛市的代名词,但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而从上图中我们也能看出,经过16年以来的回调,截止2月26日,创业板和中小板的动态PE分别为41.84倍和34.52倍,虽然高于上证主板的16.34倍,但是相较于其历史平均的56.04倍和38.09倍,至少从数据上来看,这类板块的股票已经处于超跌的水平。而上证主板的历史平均PE是13倍左右,因此最近一两周的市场表现,或许正是这样价格修正的体现。而主力资金的流向也可以看出,市场对不同行业的短期偏好也会显著拉升行业的估值水平。
当然,这样的分析太过笼统,因为一方面估值高低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有非常不同的判断标准,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的估值判断标准就不能一概而论,另一方面这也要求统一估值水平的判断维度,帮助我们分析不同行业之间的估值情况。
在倍发科技投资研究系统(Betalpha BAR 1.0)中,我们对2007年以来申万一级共28个行业的盈利收益(PE的倒数)和净市率(PB的倒数)进行了研究,观察28个行业的行业表现和估值水平相对于历史总体的估值水平。在进行了倒数化处理之后,这些估值指标越高意味着投资价值越高,而我们的回测采取市值权重的方式进行,相应指标的计算结果与权重设置有关。具体不同行业的测算情况详见文末部分。
从收益情况看,28行业中有12个行业的表现不如沪深300指数。而从盈利收益额净市率情况来看,两个指标与行业收益情况基本呈现出明显的反向关系,而除了纺织服装、钢铁、化工、汽车、轻工制造、通信等几个行业之外,多数行业的两个指标都处于历史的相对高位,即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当然,我们之前也说过,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还需要统一标准才能进行。在这里,我们计划计算各个行业的PB和PE的Z值来进行统一的比较。在这里我们利用各个行业最近的PE和PB值,减去各行业的平均PE和PB,再除以PE和PB的标准差,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目前各个行业估值对历史估值的偏离程度,而偏离度越小,例如为负,就越意味着行业越被低估。
从计算结果来看,除了机械设备、食品饮料、计算机、通信等行业之外,大多数行业的PE都低于历史水平,而从PB情况来看,钢铁、家电、食品饮料和电子等行业也处于历史的相对高位。而4月左右要开始陆续公布2017年的年报,我们倒是基于更新的财务数据,可以更清晰地对各个行业的估值水平进行分析。
而总体来说,A股总体和各行业的估值水平并不高,如果之前美股的暴跌是对10年美股牛市的回调的话,A股并没有太大的回调或者改变原有趋势的空间,尤其对于已经超调了的中小股票。如果我们认可A股正在进入机构化通道和价值投资的时代的话,那么单纯的以大为美并不是价值投资的唯一表现,相反对于真正的成长型企业来说,他们的价值更需要市场的发掘和认可,那么目前不高的估值水平,对于这类企业来说,或许也是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附录:
分行业收益回测及盈利收益和净市率情况(数据来源:倍发科技投资研究系统(Betalpha BAR 1.0))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0600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