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吸筹的伪装术有多阴?磨盘破位放利好全是骗你交筹码

我做了10年股市盯盘,从最初跟着消息追涨杀跌,到后来沉下心看盘口、算筹码,踩过的坑能装满一箩筐。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主力到底要吸多少筹码才拉升?这里面藏着3个散户最容易忽略的真相,每个都用我见过的真实案例说话,看懂了至少能少亏20%。

主力吸筹的伪装术有多阴?磨盘破位放利好全是骗你交筹码

一、别被“固定比例”骗了!主力吸筹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这2个前提

刚入股市时,我也迷信过“主力要吸够50%筹码才拉升”的说法。那时候跟着一个所谓的“老师”炒票,他说某只小盘股主力已经控盘45%,马上要拉,我重仓进去,结果套了半年。后来才明白,这就是典型的“新手误区”——主力吸筹根本没有固定比例,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买多少取决于你要做多少饭、菜价贵不贵,主力也一样,得看“盘子大小”和“市场环境”。

先说说“盘子大小”的影响。2021年我盯过一只小盘股,流通盘只有8个亿,当时主力用了两个月时间,把筹码集中度从30%提到了65%,然后直接拉了三个涨停。为啥敢吸这么多?因为盘子小,筹码容易收集,而且控盘度高了,拉起来不用怕太多抛压。但同年我还盯过一只大盘股,流通盘200多个亿,主力吸筹半年,筹码集中度才到35%就开始拉升,最后也涨了40%。后来看盘口数据才明白,大盘股股东多,想吸到50%以上几乎不可能,而且主力也不需要——只要拿到足够多的“核心筹码”,能稳住盘面,剩下的交给市场情绪就行。

再说说“市场环境”。2022年行情差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个游资朋友,原本想做一只新能源票,计划吸筹40%,结果吸到30%的时候,大盘突然大跌,散户抛盘像潮水一样来,他怕把自己套进去,赶紧先拉了15%就出货了。但2023年AI行情好的时候,另一个主力做一只AI票,原本只打算吸35%,结果市场热度高,散户追涨意愿强,他干脆多吸了10%,最后拉了两倍才出货。这就像你本来只想买两斤肉,结果超市打折,你可能会多买几斤;但如果肉价涨得厉害,你可能少买一点。

所以千万别问“主力要吸够多少筹码才拉升”,没有标准答案。真正该看的是“筹码集中度变化”和“盘口异动”——如果一只票原本筹码分散,突然连续两周筹码集中度上升,而且股价不涨反跌,这时候就要留意了,可能是主力在偷偷吸筹;如果某天突然放量上涨,筹码集中度还在提高,那大概率是要开始拉升了。

二、主力吸筹的3个“伪装术”,散户一不留神就把筹码交出去了

老周之所以会“一卖就涨”,就是因为没看穿主力的“吸筹伪装”。主力吸筹的时候,从来不会大张旗鼓地说“我要拿货了”,反而会用各种手段骗你把筹码交出来,我总结了3个最常见的“伪装术”,每个都有真实案例,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第一个是“磨盘式伪装”——股价在一个区间里来回震荡,让你没耐心。2020年我盯过一只消费票,当时股价在18-22块之间来回晃了三个多月,每天涨一点又跌一点,成交量也不大。我身边有个散户老张,拿了一个月就受不了了,说“这票太磨人,赚不到钱”,果断割肉。结果他割肉后不到一周,股价就突破22块,一路涨到35块。后来看筹码数据才知道,那三个多月里,主力一直在18-22块之间吸筹,每次股价涨到22块就砸一点下来,让散户以为“到顶了”,跌到18块又拉一点上去,让散户以为“见底了”,来回几次,散户的耐心被磨没了,筹码自然就交出来了。

第二个是“破位式伪装”——故意砸穿关键支撑位,让你以为要大跌。2022年有只半导体票,原本在30块有个强支撑位,连续三个月都没跌破。结果某天突然放量大跌,直接跌到28块,还跌破了60日均线。当时很多散户慌了,说“支撑位破了,肯定要跌到25块”,纷纷割肉。但我注意到,虽然股价跌了,但筹码集中度反而上升了,而且下跌时的成交量是“大单砸,小单接”——这明显是主力在故意砸盘吸筹。果然,没过几天股价就回到30块以上,后来涨了60%。这种“破位”其实是主力的“苦肉计”,就像猎人故意把猎物赶到绝境,等猎物慌不择路的时候再出手。

第三个是“利好式伪装”——出个小利好,股价却不涨反跌,让你以为“利好出尽是利空”。去年有只医药票,公布了一个临床试验成功的利好,原本大家都以为会涨停,结果当天股价高开低走,最后还跌了3%。很多散户觉得“这利好肯定是假的,要不怎么不涨”,纷纷卖出。但我看盘口发现,当天虽然股价跌了,但主力资金是净流入的,而且筹码集中度在提高。后来这只票用了半个月时间,从25块涨到40块。主力这么做,就是利用散户“利好必涨”的思维定式,反其道而行之,让你在利好的时候把筹码交出来。

三、散户怎么应对?3个实用技巧,比猜“吸筹比例”管用10倍

很多散户总想着“我要算出主力吸了多少筹码,然后跟着买”,但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主力的操作是动态变化的,你就算算出今天吸了多少,明天可能就变了。与其花时间猜“吸筹比例”,不如掌握3个实用技巧,让主力的动作“无所遁形”。

第一个技巧:看“筹码峰”的变化,比看“比例”更直观。筹码峰就像主力的“粮仓”,如果一只票的筹码峰从“分散”变成“集中”,而且集中的筹码峰一直在低位,那说明主力在吸筹;如果筹码峰从低位集中变成高位集中,而且开始分散,那说明主力可能在出货。2023年我做过一只光伏票,当时它的筹码峰在12块左右,非常分散,后来随着股价慢慢跌到10块,筹码峰开始向10块集中,而且越来越高,这时候我就知道主力在吸筹了,果断在10.5块买入。后来这只票涨到18块,我看着筹码峰开始从18块分散,就果断卖出,赚了70%。筹码峰就像天气预报,能清楚告诉你主力是在“囤粮”还是“卖粮”,比算比例简单多了。

第二个技巧:盯“成交量”,主力吸筹不可能“悄无声息”。主力要吸筹,就得买散户的筹码,而买筹码就一定会有成交量——要么是“缩量下跌后放量上涨”,要么是“放量下跌后缩量横盘”。2022年我盯过一只军工票,当时它连续缩量下跌了一个月,成交量从每天5000万跌到2000万,然后某天突然放量上涨,成交量达到8000万,而且之后几天成交量一直保持在5000万以上,筹码集中度也在上升。这时候我就判断主力开始吸筹了,在15块买入,后来涨到23块卖出。反过来,如果一只票成交量一直很小,而且筹码分散,那就算有人说主力在吸筹,也别信——主力那么大的资金,不可能在没成交量的情况下吸到筹码,就像你不可能在没人的菜市场买到很多菜一样。

第三个技巧:别跟主力“比耐心”,等“信号明确”再动手。很多散户之所以被套,就是因为太急——看到一点筹码集中的迹象,就赶紧买入,结果主力还在吸筹,股价继续下跌。我2021年就犯过这个错,当时一只票筹码集中度从25%升到35%,我觉得主力要拉升了,赶紧买入,结果主力又吸了一个月,股价跌了15%,我扛不住割肉了,后来股价才涨起来。现在我学聪明了,不管筹码怎么集中,只要没出现“放量突破关键位置”的信号,我就不动手。比如去年那只医药票,我等它放量突破25块的压力位才买入,虽然比最早的吸筹价高了3块,但买入后马上就拉升了,不用承受煎熬。散户的资金量小,灵活度比主力高,没必要跟主力比谁能扛,等主力开始拉升了再跟进去,反而更安全。

四、总结:股市里没有“标准答案”,但有“生存法则”

聊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告诉我主力到底要吸多少筹码才拉升啊?”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了——主力吸筹的比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看穿主力的动作,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手。

老周后来听了我的建议,不再纠结“主力吸了多少筹码”,而是开始看筹码峰和成交量。今年初他选了一只新能源票,看着筹码峰在18块集中,成交量慢慢放大,等放量突破20块的时候买入,现在已经赚了30%。他说:“以前总觉得主力在跟我作对,现在才明白,不是主力坏,是我自己太急,没看懂主力的套路。”

股市就像一个菜市场,主力是大批发商,散户是小买家。大批发商不会告诉你他要进多少货,什么时候涨价,但他的动作会留下痕迹——比如突然进了很多货,或者开始清理库存。散户要做的,不是去猜大批发商的心思,而是去观察这些痕迹,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最后想跟大家说:股市里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技巧,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我今天分享的这些经验,都是从无数次亏损中总结出来的,可能明天行情变了,有些经验就不管用了。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保持敬畏心,不贪心,不急躁,多学习,多总结。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77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6分钟前
下一篇 10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