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基总亏?因为你没看懂这7条反人性选基铁律!

最近和几个朋友聚会,酒过三巡,话题就聊到了投资上。其中一个朋友大倒苦水,说自己买基金亏了不少钱,本想着能赚点外快改善生活,结果本金都折进去了。他这一说,其他朋友也纷纷附和,吐槽自己在基金投资里的各种“踩坑”经历。其实,这也是很多基民的真实写照,满心欢喜地进入基金市场,以为能轻松赚钱,可现实却总是很残酷。今天咱就好好唠唠,为啥你买基金总亏,其实是因为你没看懂这7条“反人性”的选基铁律。掌握了这些铁律,说不定你也能在基金投资里找到赚钱的门道。

买基总亏?因为你没看懂这7条反人性选基铁律!

一、别追“爆款”,关注长期业绩稳定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爆款”基金,这些基金一发行就被疯抢,短时间内规模就能达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很多人看到别人都在买,就觉得这肯定是好基金,自己也赶紧跟风买入。可结果呢?往往是买在了高位,后续基金业绩一路下滑,自己被深度套牢。

就拿前几年的一些科技主题基金来说,那时候科技板块大火,相关基金的业绩也是一路飙升。不少基金在短短几个月内收益率就超过了50%,甚至更高。这些基金一下子就成了市场上的“爆款”,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涌入。可谁能想到,没过多久科技板块就开始调整,这些基金的净值也跟着大幅下跌。很多追高买入的投资者不仅没赚到钱,还亏得血本无归。

为啥会这样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爆款”基金往往是市场热度推高的结果。当一只基金业绩短期爆发后,会吸引大量资金涌入,这就导致基金规模迅速膨胀。而基金规模过大,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他们可能需要买入更多的股票来分散投资,这就很难集中精力研究和投资那些真正有潜力的优质公司;另一方面,大规模的资金进出也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成本。

所以,我们在选基金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短期业绩和市场热度,而要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稳定性。一只好的基金,应该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收益,而不是靠短期押注某个热门板块来获取高收益。我们可以通过查看基金的历史业绩,比如近3年、5年甚至10年的收益率情况,以及在牛市、熊市、震荡市等不同市场周期中的表现,来综合评估一只基金的优劣。

二、别频繁交易,培养长期投资思维

很多人买基金,就像买股票一样,喜欢频繁买卖,试图通过短期波段操作来获利。他们今天看到某只基金涨了,就赶紧买入,明天看到它跌了,又急忙卖出。可结果呢?往往是手续费交了不少,却没赚到什么钱,甚至还亏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买基金特别“勤快”,每天都盯着基金净值看,只要看到基金稍微涨一点就想卖,稍微跌一点就想割肉。有一次,他买了一只基金,刚买没几天就涨了几个点,他心里那个美啊,觉得自己眼光真好,马上就把基金卖了,想着落袋为安。可没想到,这只基金后来一路上涨,短短几个月内收益率就超过了20%。他这才后悔不已,感叹自己卖早了。

其实,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有很大的不同。股票的价格波动比较频繁,短期走势很难预测,而基金是一篮子股票或其他资产的组合,它的净值波动相对较小,短期的涨跌并不能代表其长期的投资价值。而且,频繁交易还会产生较高的手续费,这些手续费会不断侵蚀我们的投资收益。

所以,我们要培养长期投资思维,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左右。对于那些业绩稳定、投资风格明确的优质基金,我们可以选择长期持有,让时间来为我们创造价值。一般来说,权益类基金的投资期限最好在1年以上,如果是一些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或者宽基指数基金,我们甚至可以持有3 – 5年以上,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到基金投资带来的收益。

三、别只看收益,忽视风险承受能力

在选基金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基金的收益率,觉得收益率越高的基金就越好。于是,他们就会选择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比如股票型基金或者一些行业主题基金。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却选择了一只高风险的基金,那么当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你很可能会承受不住压力,在低位割肉离场。比如,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股市大幅下跌,很多股票型基金的净值也跟着大幅缩水。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看到自己的基金亏损了20%甚至更多,心里就慌了,赶紧把基金卖了。可后来股市很快就反弹了,那些坚持下来的投资者不仅回本了,还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所以,我们在选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先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那么可以选择一些风险相对较低的基金,比如债券型基金或者货币市场基金;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那么可以适当配置一些股票型基金或者行业主题基金,但也要注意控制好比例,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高风险的基金中。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来大致确定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比如,30岁左右的投资者,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可以在60%左右,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可以在40%左右;而50岁左右的投资者,股票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可以降低到40%左右,债券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可以提高到60%左右。

四、别忽视基金经理,选对人很关键

一只基金的业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管理水平。所以,我们在选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基金经理的情况。

首先,我们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一般来说,从业时间越长的基金经理,经历过的市场周期就越多,他们在投资决策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比如,像张坤、朱少醒等一些知名的基金经理,他们都有着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从业经验,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其次,我们要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不同的基金经理有不同的投资风格,有的喜欢价值投资,有的喜欢成长投资,有的则擅长均衡配置。我们要选择那些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与自己相符的基金经理。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价值投资者,那么你可以选择那些注重基本面分析、寻找低估值优质公司的基金经理;如果你是一个成长投资者,那么你可以选择那些善于挖掘成长潜力大的公司的基金经理。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我们可以查看基金经理过去管理过的基金的业绩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分析基金经理业绩的可持续性,不要只看短期的业绩表现。

五、别忽视基金规模,太大太小都不好

基金规模也是我们在选基金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基金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不好。

如果基金规模太小,可能会面临清盘的风险。而且,规模小的基金在投资时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无法投资一些流动性较差但潜在收益较高的资产。此外,规模小的基金在市场上的影响力也较小,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团队。

如果基金规模太大,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金经理可能会面临调仓困难的问题,因为大规模的资金进出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规模太大的基金很难集中投资于少数优质公司,这就可能会导致基金的收益被摊薄。

那么,什么样的基金规模才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规模在10 – 50亿之间比较合适;对于指数型基金,规模越大越好,因为规模大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跟踪指数的准确性。

六、别忽视基金费率,长期下来影响大

很多人在选基金的时候,往往只关注基金的净值和收益,而忽略了基金的费率。其实,基金费率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长期下来,它对我们的投资收益影响还是很大的。

基金费率主要包括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和托管费等。不同类型的基金,费率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股票型基金的费率一般会比债券型基金高,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费率一般会比指数型基金高。

以一只年化收益率为10%的基金为例,如果它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加起来是1%,那么10年后你的实际收益率将是9%;如果它的管理费和托管费加起来是2%,那么10年后你的实际收益率将只有8%。看起来每年1%的费率差异不大,但10年下来,收益就相差了10%。

所以,我们在选基金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基金的费率情况。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费率较低的基金。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基金的收费方式,比如有些基金是前端收费,有些基金是后端收费,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收费方式。

七、别盲目跟风,独立思考很重要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消息和建议。比如,身边的朋友推荐某只基金,说自己买了赚了很多钱;网上的一些投资大V也在推荐某只基金,说这只基金未来潜力很大。于是,很多人就会盲目跟风,不加思考地买入这些基金。

但实际上,别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你。每个人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都不同,别人赚钱的基金,你买了不一定能赚钱。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推荐可能是出于各种目的,比如为了推销产品或者吸引眼球,并不一定是真正从投资者的利益出发。

所以,我们在投资基金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跟风。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结合市场情况和基金的基本面分析,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投资知识,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

投资基金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长期修行。如果你总是在基金投资中亏损,不妨静下心来,好好看看这7条“反人性”的选基铁律。也许,当你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铁律,你就能在基金投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赚钱之道。当然,投资有风险,即使掌握了这些铁律,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赚钱。但至少,它能帮助你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成功的概率。希望大家都能在基金投资中收获满满,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6794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33分钟前
下一篇 29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