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总亏别人总赚?金融女博士股市的钱只往这3类人手里跑

上周参加一个金融沙龙,邻座坐着位穿米白色西装的女士,说话温和却句句戳中要害。后来才知道,她是北大金融系的女博士林薇,在券商做了10年策略分析,见过太多散户在股市里的起起落落。
聊到“股市的钱去哪了”时,她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说:“去年有个客户找我,说自己5年投了80万,最后只剩23万,问我是不是股市里的钱都被‘庄家’赚走了。我翻了他的交易记录,发现他这5年换了62只股票,平均每只持有不到一个月,手续费交了快7万,追涨杀跌亏了40多万,真正被‘庄家’坑的其实没多少。”

林薇说的这话,我深有体会。在股市里待了8年,见过太多散户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总觉得钱被别人赚走了,却从没认真想过:到底是谁在赚股市的钱?为什么自己总是亏?今天就用3个真实故事,结合林薇博士的分析,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扎心的话题,或许能帮你看清股市的真相。

散户总亏别人总赚?金融女博士股市的钱只往这3类人手里跑

一、先搞懂:股市里的钱不是“被谁拿走”,而是“从谁手里转移”

很多人以为股市是“印钱机器”,进去就能赚钱,其实不是。林薇博士打了个特别形象的比方:“股市就像一个菜市场,有人卖菜(上市公司融资),有人买菜(投资者买入股票),有人帮着吆喝(券商、机构)。这里没有新钱凭空产生,你赚的钱,其实是别人亏的钱;别人赚的钱,也可能是你亏的钱。”

去年我认识的老张,就经历过一次“钱被转移”的过程。老张是个退休教师,2022年听说新能源行情好,拿着20万退休金进场,一开始买了一只新能源基金,赚了3万,觉得不过瘾,就自己下场买股票。

他看一只新能源股连续涨了5天,每天都有涨停,就满仓冲了进去,买的时候股价已经到了58块。结果进去第二天,股价就低开4个点,他想着“肯定会反弹”,没卖;第三天又跌了6个点,他开始慌了,却还是舍不得割肉;等到第五天,股价跌到42块,他实在扛不住,割肉离场,一下亏了8万多。

后来我帮他查了这只股的龙虎榜,发现他买入那天,正好是机构在高位出货。“机构早在股价30块的时候就买了,涨到58块已经赚了快一倍,正好借着散户追涨的时候卖掉,把筹码转移给散户,钱也就从散户手里转移到了机构手里。”林薇博士说,“不是机构‘抢’了散户的钱,是散户自己追高接了盘,把钱‘送’了出去。”

其实股市里的钱,主要在这三类人之间转移:

1. 从“频繁交易的散户”转移到“少动的投资者”:很多散户一年交易几十次,手续费交了不少,还总踩错节奏,钱慢慢就亏给了那些持有优质股、长期不动的人;

2. 从“不懂规则的人”转移到“懂规则的人”:比如有人不知道“ST股有退市风险”,盲目买入,最后退市亏光,钱就转移给了那些懂风险、避开垃圾股的人;

3. 从“追涨杀跌的人”转移到“低买高卖的人”:有人看到股票涨了就买,跌了就卖,正好成了“高买低卖”的反向操作,钱就转移给了那些在低位买入、高位卖出的人。

林薇博士说:“别总觉得钱被别人‘赚走’了,先想想自己的操作有没有问题。大部分散户亏钱,不是因为别人太坏,而是自己太急、太贪、太盲目。”

二、股市里真正赚钱的3类人,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林薇博士做过一个统计,她跟踪了1000个股票账户5年,发现最后能赚钱的,只有不到15%,而这15%里,主要是三类人。

第一类:“笨笨的”长期投资者——不追热点,只抱优质股“睡觉”

林薇博士的一个学姐,是北大哲学系的,后来跨界做投资,反而比很多金融系的人做得好。她的操作特别“笨”:只买自己看得懂的消费股,比如白酒、酱油、牛奶这些日常能用到的公司,买了之后就不管了,除非公司基本面出问题,否则绝不卖出。

“2018年的时候,她买了一只白酒股,成本60多块,后来大盘跌了25%,这只股也跌了30%,跌到42块。当时很多人劝她割肉,说白酒不行了,她却说‘我每天都看到有人买这牌子的酒,公司没毛病,跌了就跌了’。”林薇说,“结果到2021年,这只股涨到了280多块,她赚了4倍多,后来因为公司业绩增速放缓,才慢慢卖掉,落袋为安。”

这类人赚钱的逻辑很简单:找那些“能持续赚钱的公司”,比如产品不愁卖、利润年年涨的企业,然后在股价不贵的时候买入,长期持有。他们不关心短期涨跌,也不追热点,就像种一棵树,种下之后慢慢等它长大,等结了果子再摘。

林薇博士说:“这类人看起来‘笨’,其实最聪明。他们知道自己没能力预测短期涨跌,所以干脆不预测,只赚公司成长的钱。中国股市里,能长期赚钱的公司不多,但只要找到几只,长期持有,就能跑赢大多数人。”

第二类:“理性的”机构从业者——不凭感觉,只按规则交易

我认识的老周,在一家公募基金做研究员,他的交易风格特别“机械”:每次买股票前,都要做一份20多页的研究报告,从公司的财务数据、行业趋势,到竞争对手、政策风险,全分析一遍,只有所有指标都符合要求,才会买入。

“2020年的时候,他研究一只医药股,发现公司的研发投入连续3年增长20%以上,有3个新药在临床试验阶段,估值也比同行低15%,就建议基金经理买入。”林薇说,“买入后,这只股涨了15%,有人建议加仓,他却发现公司的一个新药临床试验数据不如预期,马上建议减仓。后来这只股果然跌了20%,他们因为减仓及时,没亏多少。”

这类人赚钱,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系统”。他们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交易规则,不会因为股价涨了就盲目乐观,也不会因为股价跌了就盲目悲观,只按数据和规则办事。

林薇博士提醒:“普通人没必要像机构那样做复杂的研究,但可以学他们的‘理性’——买股票前,至少搞清楚公司是做什么的、赚不赚钱、估值贵不贵,别听别人说‘这股能涨’就买。”

第三类:“灵活的”波段交易者——不贪多,只赚“看得懂的差价”

还有一类人,既不长期持有,也不做复杂研究,而是靠“波段”赚钱,比如林薇博士的一个朋友老吴。老吴是个上班族,每天只能晚上看盘,他的方法很简单:只做那些“在20日均线和60日均线之间波动”的股票,跌破20日均线就卖,站上60日均线就买。

“去年有只家电股,他就是这么做的。”林薇说,“3月份的时候,这只股站上60日均线,他买了5万块,成本18块;5月份涨到24块,碰到前期高点,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卖了,赚了1万6;7月份这只股又跌到20日均线附近,他又买了回来,9月份涨到26块,又卖了,又赚了1万2。一年下来,他靠这只股就赚了快3万。”

这类人赚钱的关键,是“不贪”——他们知道自己赚的是“短期波动的差价”,所以见好就收,不会想着“涨到最高点再卖”;同时也“不慌”——跌破止损位就果断卖,不会抱着“等反弹”的幻想。

林薇博士说:“波段交易适合有一定时间看盘的人,但一定要有规则,不能凭感觉。很多散户做波段,最后做成了‘追涨杀跌’,就是因为没有规则,涨了舍不得卖,跌了舍不得割。”

三、散户想不亏钱,先避开这3个“钱被赚走”的坑

林薇博士说,她见过的散户,90%的亏损都来自3个坑,只要避开这3个坑,就能少亏很多钱,甚至慢慢开始赚钱。

坑1:把“听消息”当“做研究”,别人说啥就买啥

老张之前就踩过这个坑。2021年的时候,他在小区楼下听一个“炒股高手”说,有一只军工股要重组,肯定会涨,他没查任何资料,就拿了10万买了进去。结果买了之后,股价不仅没涨,反而跌了20%,后来才知道,那个“高手”自己都套在里面,说重组是为了让别人接盘。

“散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消息’当‘真相’。”林薇博士说,“市面上的消息,要么是过时的,要么是故意放出来骗散户的。比如有些公司故意放‘业绩预增’的消息,让散户追高,自己却在高位出货;还有些‘大V’推荐股票,其实是拿了别人的钱,帮别人卖股票。”

她给散户的建议是:“听到消息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消息是从哪来的?有没有官方公告?如果消息是真的,这只股现在的价格是不是已经反映了这个消息?比如听到‘公司要重组’,先去交易所网站查有没有公告,要是没有公告,大概率是假消息;要是有公告,再看股价有没有已经涨了很多,要是已经涨了50%以上,再进去很可能接盘。”

坑2:“满仓干”,把所有钱都投进一只股

我之前认识一个年轻人小王,刚毕业没多久,拿着5万块积蓄炒股,觉得一只科技股肯定能涨,就满仓买了进去。结果这只股因为业绩不达标,连续两个跌停,他一下亏了1万多,之后很长时间都不敢再炒股。

“满仓一只股,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掉了,鸡蛋全碎了。”林薇博士说,“去年有个客户,满仓买了一只教育股,结果‘双减’政策出来,股价跌了80%,他100万的本金,最后只剩20万,哭着来找我,说自己这辈子的积蓄都没了。”

她建议散户:“不管多看好一只股,都不要满仓,单只股的仓位最好不要超过30%。比如你有10万块,最多拿3万买一只股,剩下的7万可以分几只股买,或者留一部分现金,万一碰到大跌,还有钱抄底。”

坑3:“赚了就跑,亏了就扛”,反着来的操作

林薇博士做过一个调研,发现散户的平均持有时间只有21天,而机构的平均持有时间是180天。很多散户赚了5%就赶紧卖,怕利润跑了;但亏了10%却舍不得卖,觉得“肯定会反弹”,结果越亏越多。

“有个客户,2020年买了一只消费股,赚了8%就卖了,结果后来这只股又涨了50%,他拍大腿后悔;2021年买了一只科技股,亏了10%的时候,我劝他止损,他说‘再等等’,结果最后亏了40%,才割肉离场。”林薇说,“这种‘赚小亏大’的操作,再有钱也经不起亏。”

她教给散户一个简单的方法:“设定一个‘止盈点’和‘止损点’,比如赚了20%就止盈,亏了10%就止损,不管涨跌,都按这个规则来。比如你买了一只股,成本10块,涨到12块就卖,跌到9块也卖,这样既能保住利润,又能控制亏损。”

四、最后说句心里话:股市不是“发财地”,而是“修行场”

林薇博士最后跟我说:“很多人进股市,都想靠炒股发大财,买房买车,但实际上,股市更像一个‘修行场’,它会让你看清自己的贪婪和恐惧,也会让你明白‘慢慢来’才是最快的路。”

她给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刚进券商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是北大金融博士,比别人懂行,就拿着自己的5万块积蓄炒股,追热点、做短线,结果一年下来,亏了2万多。后来她跟着导师做研究,才明白“投资不是比谁赚得快,而是比谁活得久”。

“现在我自己的账户,只买了3只股,都是消费和医药行业的龙头,持有了4年,虽然中间也有跌的时候,但总体赚了3倍多。”林薇说,“我现在很少看盘,更多的时间是研究公司的财报,看行业的趋势,反而赚得更稳。”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炒股不需要多高的学历,也不需要多复杂的技巧,只需要做到三点:

1. 不贪:别想着靠炒股一夜暴富,每年能赚10%-20%就已经很好了;

2. 不慌:遇到大跌别恐慌,遇到大涨别激动,按自己的规则来;

3. 学习:多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多学习投资的基础知识,别做“小白”。

最后想问大家:你在股市里赚过最多的一笔钱是多少?又亏过最多的一笔是多少?你觉得自己的钱是被谁赚走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一起避坑。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后面我还会分享更多普通人能看懂的股市干货。

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秘诀,但有“少亏多赚”的方法。愿你能在股市里看清真相,守住本金,慢慢赚钱,而不是成为别人赚钱的“垫脚石”。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45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