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掏心窝盯盘别死盯8小时记住3句话少亏的钱够多买辆车

今天就把我爸还有身边几个老股民的经验,加上我自己踩过的坑,掰开揉碎了讲给你们听。别觉得炒股得“时刻在线”,有时候“懒一点”“闲一点”,反而能赚到钱。
老股民掏心窝盯盘别死盯8小时记住3句话少亏的钱够多买辆车

我见过最惨的新股民:盯盘8小时,亏掉半年工资

先讲个真事儿,我前同事小林,去年刚入股市,那股“痴迷”劲儿,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哭笑不得。

小林在公司做设计,原本朝九晚五挺规律,自从开户炒股,每天早上9点不到就打开行情软件,收盘后还得研究到半夜。有一次公司赶项目,他一边改设计稿,一边用手机盯盘,结果一个不留神,把客户logo的颜色改反了,不仅被领导批评,还扣了半个月工资。

更惨的是他的账户。刚开始小林买了只白酒股,本来拿着挺稳,结果有天上午股价跌了2个点,他一看“形势不对”,赶紧割肉卖掉,结果下午就反弹回去了。后来他又追热点买了新能源,开盘看着涨了挺高兴,收盘前突然跳水,他又慌了神,第二天低开就卖了,结果卖完没几天,这只股票又涨回去了。

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三个月,小林不仅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账户里的本金也亏了快一半,最后干脆把软件卸载了,说“再也不碰股票了”。

我后来跟我爸聊起小林的事儿,我爸叹了口气:“新股民都这样,以为盯得紧就能赚到钱,其实股市里‘噪音’比‘信号’多,你盯着屏幕,只会被那些涨跌牵着走,根本没时间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啥。”

就像我爸说的,炒股不是“盯小偷”,不需要时时刻刻盯着,你得先想明白自己买这只股票是图啥——是看中公司业绩,还是觉得行业有前景?想清楚了,就不用天天盯着那点波动,否则很容易被短期涨跌打乱节奏。

老股民的“3句话”:盯盘不是盯涨跌,是盯这几个关键点

我爸常说,他现在炒股,一天看盘不超过1个小时,而且只看“关键点”。至于他总结的“3句话”,今天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

第一句:“开盘15分钟,收盘前半小时,看看就行。”

我爸说,开盘前15分钟和收盘前半小时,是股价波动最大的时候,但很多时候都是“虚晃一枪”。比如有次他买的一只家电股,开盘就跌了3个点,很多人慌了神赶紧卖,结果他没动,等到收盘前,股价又慢慢涨回去了,还小赚了一点。

“开盘和收盘的波动,有时候是主力在‘演戏’,你要是跟着他们的节奏走,就中了圈套。”我爸说,“这两个时间段看看就行,知道个大概走势,不用往心里去。”

第二句:“盯着成交量和均线,比盯着股价数字有用。”

我爸不懂那些复杂的技术指标,就看两个东西:成交量和均线。他说,成交量是“市场情绪”,如果一只股票成交量突然放大,要么是有大资金进来,要么是有大资金出去,这时候得留意;均线就是“趋势”,比如他买的股票如果一直沿着5日均线往上走,那说明趋势没坏,不用瞎操心。

就像去年年底,我爸买的一只基建股,股价在10块左右晃悠了好久,成交量一直很低迷,他就没动。结果过了一个月,成交量突然放大,股价也开始往上走,他一看“趋势来了”,就拿着没卖,后来这只股票涨了快50%。

“股价数字是‘表面’,成交量和均线才是‘里子’,里子没问题,表面的波动不用太在意。”我爸这句话,现在我也记在心里。

第三句:“盯紧自己的计划,别被行情带着走。”

我爸炒股,每买一只股票前都会定个计划:比如这只股票打算拿多久,跌到多少就卖,涨到多少就止盈。定好计划,就严格执行,不管盘中怎么波动,都不轻易改变。

他举了个例子,之前他买过一只银行股,计划是拿一年,结果买了没两个月,股价就涨了20%,很多人劝他“见好就收”,但他没动,因为他的计划是拿一年,看中的是银行股的稳定性。后来这只股票果然又涨了不少,他最后赚的钱,比那些早早卖掉的人多了一倍。

“你自己的计划,才是炒股的‘指南针’,行情再好再坏,都得按着指南针走,否则很容易迷路。”我爸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最难——毕竟看着账户里的数字涨涨跌跌,很少有人能完全不受影响。

普通人炒股,这3个“懒办法”能帮你少亏多赚

除了我爸的“3句话”,我这些年也总结了几个“懒办法”,适合那些不想天天盯盘,又想在股市里赚点钱的普通人:

第一个办法:“把炒股当成‘定期存款’,少操作就是赚。”

我有个朋友老杨,炒股从来都是“买了就忘”。他选股票特别谨慎,看中一家公司的业绩和行业前景后,就买进去,然后把软件卸载了,半年甚至一年才想起来看一次。

就这么“懒”着,老杨反而没怎么亏过钱。去年他买的一只消费股,拿了快一年,中间股价跌了不少,他也没管,结果今年消费行业回暖,这只股票涨了回来,他还赚了10%。

“你越是天天盯着,越容易忍不住买卖,手续费和亏损加起来,比你赚的还多。”老杨说,“还不如‘懒’一点,选好股票就放着,让时间帮你赚钱。”

第二个办法:“别满仓,留着钱‘等机会’。”

我爸炒股,永远不会把所有钱都投进去,最多只投70%,剩下的30%留着。他说这是“给自己留后路”,万一遇到好机会,或者手里的股票跌了,还有钱补仓。

就像2022年行情不好的时候,我爸手里的几只股票都跌了,他就用剩下的钱慢慢补仓,降低成本,等到行情好转,很快就回本了。要是当时满仓了,遇到下跌只能干着急,根本没办法应对。

“留着钱,心里不慌,遇到机会也能抓住,总比满仓被套,天天盯着屏幕发愁强。”我爸这句话,现在想想确实有道理。

第三个办法:“多研究公司,少研究K线。”

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天天研究K线、MACD,结果亏得一塌糊涂。后来我爸让我“换个思路”,多看看公司的财报,多了解行业的情况。

比如他让我看某家白酒公司的财报,净利润年年增长,现金流也很健康,这样的公司,就算股价短期下跌,长期来看也没啥大问题。果然,我后来买了这家公司的股票,拿着没动,现在也赚了不少。

“K线是‘过去式’,公司业绩才是‘未来式’,你老研究过去,怎么能赚到未来的钱?”我爸这句话,点醒了我。

写在最后:炒股不是“拼命”,是“拼耐力”

回顾我爸还有身边老股民的经历,发现他们能在股市里赚到钱,不是因为盯盘盯得紧,而是因为“看得透”“拿得住”。

股市就像一条河,有时候水流湍急(行情波动大),有时候水流平缓(行情稳定),你要是总想着“逆流而上”(追涨杀跌),只会被水流冲得晕头转向;但如果你能“顺流而下”(跟着趋势,耐心持有),反而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可能有人会说,我没那么多时间研究公司,也没那么好的心态拿住股票。没关系,你可以从小额资金开始,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把资金交给专业的人打理。但不管怎样,都别把炒股当成“必须时刻在线的工作”,否则不仅赚不到钱,还会把自己搞得很累。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50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6分钟前
下一篇 3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