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先掰扯清楚:为啥你买涨也亏、买跌也亏?不是运气差,是没搞懂“涨跌背后的逻辑”
很多散户觉得“买涨亏、买跌也亏”是运气不好,其实是没看透涨跌背后的门道。我2018年第一次买涨票,当时某只科技股连续7天上涨,我看着别人都在赚,忍不住冲了进去,结果当天就跌了4个点,后面又连跌一周,亏了20%才割肉。
后来又试着买跌,选了只连续跌了5天的医药股,以为“跌透了该涨了”,结果买进去后,股价又跌了10%,我又一次被套。那时候我特别纳闷:为啥别人买涨能赚,我买就亏?别人买跌能捡漏,我买就踩坑?
直到跟老操盘手老李聊天,他一句话点醒了我:“你光看涨跌的表面,没看涨跌背后的‘势’。涨的票如果没‘势’,就是虚涨;跌的票如果没‘底’,就是真跌。”
啥是“势”?简单说就是“支撑上涨的理由”,比如公司业绩好、行业政策支持、主力在进场;啥是“底”?就是“支撑股价不跌的理由”,比如股价跌到了估值低位、有资金在抄底、公司基本面没问题。
你想想:如果一只票涨是因为“别人都在买”,没有业绩、政策支撑,那就是虚涨,你买进去肯定亏;如果一只票跌是因为“公司快倒闭了”,没有估值、资金支撑,那就是真跌,你买进去也肯定套。
二、判断1:先看“涨跌的原因”,别被“表面涨跌”骗了
买涨还是买跌,第一步得先搞清楚:这只票为啥涨?为啥跌?我见过太多散户,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涨就买,看到跌就抄底,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案例1:涨是因为“真利好”,还是“炒概念”?
2021年新能源赛道火的时候,有两只光伏票都在涨:A票涨是因为拿到了大订单,业绩同比增长50%;B票涨是因为“蹭热点”,说要转型光伏,但连生产线都没建。
我邻居小王没分清,觉得“都是光伏票,涨得好就买”,选了涨得更猛的B票,结果买进去后,热点一过,股价跌了40%;而A票因为有业绩支撑,后面又涨了30%。
这就是区别:真利好支撑的涨,是“有根的涨”,能持续;炒概念的涨,是“没根的涨”,一戳就破。
怎么判断是真利好还是炒概念?看两点:
– 看“利好能不能落地”:比如“拿到大订单”,要看订单金额、交付时间;“转型新业务”,要看有没有具体计划、资金投入。
– 看“利好能不能影响业绩”:比如订单能不能让公司利润增加,新业务能不能带来收入。
案例2:跌是因为“短期利空”,还是“基本面恶化”?
2022年某消费股跌了,原因是“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另一只消费股也跌了,原因是“产品质量出问题,被监管处罚”。
我朋友老张选了后一只票抄底,觉得“跌得多了该涨了”,结果公司后面又爆出更多问题,股价又跌了50%;而前一只票,因为只是“短期业绩不好”,后面随着消费复苏,股价又涨了回来。
这也很关键:短期利空导致的跌,是“暂时的跌”,跌透了会涨;基本面恶化导致的跌,是“长期的跌”,跌了还会跌。
怎么判断是短期利空还是基本面恶化?也看两点:
– 看“利空是不是暂时的”:比如“一季度业绩不好”,要看是不是因为“春节错位”“原材料涨价”这些短期因素;“产品质量问题”,要看是不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能不能整改好。
– 看“公司能不能解决问题”:比如原材料涨价,公司能不能通过“提价”“降成本”应对;质量问题,公司能不能通过“召回”“改进工艺”挽回口碑。
三、判断2:再看“资金的动向”,跟着“真资金”走,别跟“假资金”
不管是买涨还是买跌,都得看“有没有资金在进场”。没有资金支撑的涨,涨不久;没有资金抄底的跌,跌不停。
我2019年买过一只涨票,连续涨了3天,成交量却越来越小,我以为“还能涨”,结果买进去后,股价当天就跌了,后来才知道,这是“主力在出货”,用少量资金拉涨,吸引散户接盘,然后偷偷把筹码抛出去。
后来又买过一只跌票,连续跌了4天,成交量却突然放大,我以为“有资金抄底”,结果买进去后,股价又跌了,原来这是“主力在砸盘”,故意放大成交量,制造“抄底”的假象,让散户接盘。
老李跟我说:“看资金不能只看成交量,得看‘资金的方向’——是主力在进场,还是在出货?”
怎么看资金动向?分享两个简单的方法:
1. 看“成交量和股价的配合”:
– 涨的时候,如果成交量放大,说明有资金在进场,是“真涨”;如果成交量缩小,说明资金在撤离,是“假涨”。
– 跌的时候,如果成交量放大,要看是“资金在抄底”还是“在砸盘”:如果跌的时候放量,后面股价止跌回升,就是抄底;如果跌的时候放量,后面继续跌,就是砸盘。
– 跌的时候,如果成交量缩小,说明“没资金抄底”,还要跌;如果成交量缩小后突然放大,并且股价上涨,就是“有资金进场”,可能要涨。
2. 看“盘口的委托单”:
– 如果买盘上有大量大买单(比如几千手、几万手),并且股价在上涨,说明有资金在主动买,是“真资金”。
– 如果卖盘上有大量大卖单(比如几千手、几万手),并且股价在下跌,说明有资金在主动卖,是“真出货”。
– 如果买盘上有大买单,但股价不涨,反而在跌,说明这是“假买单”,主力在诱骗散户买;如果卖盘上有大卖单,但股价不跌,反而在涨,说明这是“假卖单”,主力在诱骗散户卖。
四、判断3:还要看“估值的高低”,别买“贵得离谱”的票,也别抄“没底”的底
买涨怕“买在高位”,买跌怕“抄在半山腰”,其实核心是没看“估值”——这只票到底值多少钱?
2020年我买过一只涨票,当时股价已经涨了100%,市盈率(PE)达到了100倍,远超行业平均的30倍,我觉得“还能涨”,结果买进去后,股价跌了50%,因为它的估值太贵了,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高的股价。
后来又买过一只跌票,股价跌了60%,市盈率只有10倍,低于行业平均的20倍,我以为“估值低该涨了”,结果买进去后,股价又跌了20%,因为公司业绩一直在下滑,估值虽然低,但“业绩还在跌,估值还会降”。
老李跟我说:“估值不是看绝对值,要看‘相对值’——跟行业比,跟公司自己比,跟业绩增速比。”
怎么看估值?给大家几个简单的参考:
1. 跟行业比:比如一只白酒票,行业平均市盈率是30倍,如果这只票的市盈率是50倍,就太贵了;如果是20倍,就相对便宜。
2. 跟公司自己比:比如一只票过去5年的平均市盈率是25倍,如果现在市盈率是40倍,就太贵了;如果是15倍,就相对便宜。
3. 跟业绩增速比:比如一只票的市盈率是30倍,业绩增速是50%,说明“估值跟业绩匹配”,不算贵;如果市盈率是30倍,业绩增速是10%,说明“估值太贵”,支撑不了。
这里要提醒大家:不是估值低就一定能买,还要看“业绩能不能支撑估值”。如果公司业绩一直在下滑,就算估值低,也可能“估值继续降”,比如一只票市盈率10倍,但业绩增速-20%,那它的估值可能还会跌到8倍、5倍。
五、判断4:最后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别赚“超出能力范围”的钱
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就算前面3个判断都对,如果你扛不住风险,还是会亏。
我2023年买过一只涨票,前面3个判断都没问题:真利好支撑、有资金进场、估值合理,我买进去后,股价确实涨了10%,但中间有一天跌了5%,我慌了,赶紧卖了,结果后面股价又涨了20%,我少赚了很多。
还有一次买跌票,前面3个判断也没问题,买进去后,股价又跌了8%,我没扛住,割肉了,结果没过几天,股价又涨了回来,我又一次亏了。
老李跟我说:“炒股不光要判断票,还要判断自己。你能承受多大的下跌?能拿多久?这些都得想清楚。”
怎么判断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问自己两个问题:
1. 如果这只票跌了20%,你会不会睡不着觉?会不会马上割肉? 如果会,说明你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风险,别买波动大的票,也别满仓买。
2. 你能拿这只票多久?是拿1天、1周,还是1个月、1年? 如果只能拿1天,就别买需要长期持有的票;如果能拿1年,就别因为短期波动而卖出。
比如你风险承受能力低,就别买“连续涨了很多天”的妖股,也别买“连续跌了很多天”的垃圾股,选那些“涨得慢、跌得少”的绩优股;如果你风险承受能力高,能扛住短期波动,就可以选那些“有潜力、波动大”的成长股。
六、总结:买涨还是买跌不重要,重要的是“这4个判断都对”
炒股10年,我从“买涨也亏、买跌也亏”到“能稳定盈利”,最大的感悟就是:别再纠结买涨还是买跌,先把这4个判断搞明白——涨跌的原因、资金的动向、估值的高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这4个判断,少一个都可能亏:
– 只看涨跌原因,不看资金动向,可能买的是“有利好但没资金的票”,涨不起来;
– 只看资金动向,不看估值高低,可能买的是“有资金但估值太贵的票”,套在高位;
– 只看估值高低,不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可能拿不住票,赚不到钱。
最后想跟大家说:炒股不是“赌涨跌”,是“做判断”。判断对了,买涨能赚,买跌也能赚;判断错了,买涨会亏,买跌也会亏。
你有没有过“买涨赚了”或者“买跌赚了”的经历?当时是怎么判断的?又有没有“买涨亏了”“买跌套了”的教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也可以说说你对“买涨买跌”的看法。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关注,后面我还会分享更多炒股的实战技巧,帮你少踩坑、多赚钱。
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方法,但有“少亏多赚”的技巧。下次再纠结“买涨还是买跌”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这只票为啥涨跌?有没有资金进场?估值贵不贵?我能扛住风险吗?想清楚这4个问题,你就不会再瞎买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45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