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谁是投资人最强大的对手
3.1庄家的介绍:
市场趋势的指引:庄家。
如何解释发现庄家:历史或者历史统计
成为庄家对象:资金雄厚的外线投资人或者机构///资金雄厚的内线投资人或者机构。
美国庄家代表:李佛摩尔,亨特家族等。
手法:垄断市场
垄断手法的缺陷:
- 市场结构,二级市场是纯粹的流通市场,不具备生产性,不产生附加价值(本书的这个论断是真的?分红是可以产生附加价值的,尤其是奉行的选股策略,部分雪球投资者都比较期待的分红都是选股的重要手段而奉为至宝。部分投资者集中于分红积极的上市公司)
- 心理因素,当自己成为庄家后如何出手的兑现,也就是找不到同体积的交易对手倒货,完成利润的落地。
迷信庄家手法原因:
- 垄断会加速对于品种上涨趋势的判断更加强烈。
- 价格影响力巨大,无论是日内还是长期走势而言。
大小资金的优劣:
- 大资金存在成本压力(主要是资金来源从第三方过来,而不是自有资金),管理上存在业绩兑现的“业绩压力”
- 操作条件和环境优越,科研能力极强,对于全市场的监控和挖掘能力强,市面上大多的主流策略都是通过他们研发出来并且流传开来的
大资金行为监控的难点:
- 中国市场缺乏精准的统计资料,无法全面了解机构大户再股市上的业绩和能力。
- 相关报道过少,渠道有限。
作者结论:
投资二级市场上并不存在有能力垄断市场并且获得长期稳定的垄断性利润的有形实体。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由于我国市场发展迅猛,相关的市场联动的成本越来越大,如果按照作者的的角度是多个不同不相认识的人在共同的利益的驱使下,形成的大势,甚至是牛市,在这一点来看,是很难做到的。
笔者并不明白作者要在这个地方对庄家文化进行论证和结构,而且又含糊其辞的做法表示疑惑。并推论说我们面对的市场是一个公平市场的这样子的一个结论。从而反过来否定一些投资经验积累的起来的看法,从而否定这种庄家文化。
正如作者所言,既然大资金存在成本压力,那么又是谁来付出这个成本压力呢?没有行情的成本压力只能是自寻死路。根据我国的统计,大部分的个人投资者账户均在10万元以下,只是靠着这些账户能够推动上万亿市值的大涨,持续性上涨基本上也不现实。
作者在这里论证庄家文化,到否定庄家文化,并给出一个公平市场,进而否定个体投资者的历史积累和价值,经验,从而进一步否定投资者的认识,反而以更加危险的姿态和方式来面对市场,这种论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四.投资分析,风险管理与投资经验
在这里笔者想说明的一点是,无论作者无论来论证这些东西的有用性,个体对于知识的追求和理解永远都是从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开始。
一开始最可能是通过投资经验,尤其是大多是失败的经验中开始累积投资经验,然后诞生出投资分析,因为总是错在一个地方,或者某几个地方,投资时间长了,亏损长了,自然会引发对于投资交易策略上的质疑,通过对于交割单的分析对比,从而来对于过去的投资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错误和认识。
这种思维的嬗变是渐进,变化的,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契机来引发投资者的主动思考,承认自己思维上存在的错误导致行为上的危险,来回反复,进而开始分析和总结,从感性认识到逐渐依靠工具进行系统性的论证和总结,从而得出新的答案,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开始进行改变和调整。
至于风险管理,就笔者个人看法,是相比于投资经验积累,投资分析的第三个部分,因为在这里,你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利润,牺牲一部分利润,用于对于产品价格随机游走带来的损失。
用于确定行情或者用于确定行情的中继方向。
因此,风险管理是投资经验,投资分析的新的一个高度,是未来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之一,因为未来的利率会存在趋势性的下降,传统的现金管理模式上的利润空间在逐渐变窄,对于新领域的开拓和征程是迫使每一个家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从现在的局面来看,我们仅仅只是对于家庭的外部性通过保险,社保的方式构建其风险管理模式,但是对于投资领域上,风险管理上的匮乏可见一斑。这是对于每一个家庭在投资领域上提出的重要命题。需要未来更多年轻的家庭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如果我们还是坚持作者的思路去否定庄家文化,那么对于趋势的结构和分析上是完全无效的。只有我们假定存在一个推动趋势的根据,参考,我们才能够通过策略的建立和运行去发掘,捕捉市场的行为和动向。同时也印证了另一个观点:如果市场是由多个普通人推动的,他们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放量,新高又该如何解释呢?
人性的弱点集中在四个方面:懒,愿,贪,怕
从而导致普通投资者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交易过量”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强调,投资是一项逻辑严密,系统完善的科学,工程科学,它看似门槛极低,其实上指的是交易上手而已,但这只是交易的一环,很简单的一环而已。但是对于投资的其他领域而言,投资有庞大的学习空间。
交易过量的本质是缺乏对于市场把握的一个集中体现,它体现在几个维度:
1.对于市场不了解,怎么热点怎么来,并不清楚热点现在的位置和方向。
2.对于策略了解不够全面,在交易上更多是在进行随机挑选,不明白,同样位置的信号发出,选择上会出现的不是局部最优解,而是局部风险点,信号的强弱,中继方向无从选择。
3.对于市场外部性的不了解,往往因为突发事件(黑天鹅)的出现,导致整个持有逻辑链的崩溃。
清楚了这几个维度,再结合懒,愿,贪,怕等所谓的人性弱点,其实我们就可以发现投资的门槛一直在那里,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去直视,所以也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总结。
由于个体发展的方式的多样性,因此在投资这个领域上的顿悟是需要时间长度的,这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拉长的学习周期必然是带来更长周期的亏损。
我们始终要明白一点,趋势是存在的,但是趋势下,价格的游走方式,达到信号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正是因为如此,多数人在波动性大的市场面前是很容易失去判断和认知的,尽管他们的判断和认知是那么的脆弱。
对于择时策略而言,我们必须要先通过策略的买点和卖点人为的将整个行情进行趋势的分割,从而建起所谓的开仓和空仓的时间段,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在量化的黑箱面前,这种开仓和空仓的划分的主观性上的是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的。
因为我们设置的每一个买点和卖点它只是一个点,策略的运行中没有给出这个点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因此在运行策略中,将各段的收益汇集起来然后统计策略的有效性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在买点和卖点构建起来的一个局部交易周期上,它从买点到卖点的游走上是不确定的,在量化的过程中是看不到这一过程的。
价格的游走是一种必然,但是其随机性必然存在量能积累和释放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是价格向上,还是价格向下,必然存在着衰变,在这个衰变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我们认知的局部最高点,局部最低点。但是在一个局部交易周期中你也无法看到这个内部的多个局部最优点上的表现,因此想要局部破解量化的黑箱,必然要对信号和内部走势进行标记,从而优化整体的交易模式,过滤错误信号,及时止损,淘汰错误交易模式。从而完成对于一个局部交易周期的分析和观察,提高分析的质量和精准度。
本人并不认可,在投资领域中要战胜自己,本质上来讲,无论什么样的“我”都是统一的,我们只有熟悉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够扬长避短,达到投资领域上的人我合一的局面。
五.交易系统的作用:
解决长期稳定获利
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 如何在随机的价格波动中寻找非随机部分。
- 如何有效控制自身的心理弱点和冲动交易行为。
交易系统的期望值反应了:研究者是否成功地分离了价格波动中的非随机性部分。
系统性观点:
- 操作者的操作方式是否高度定量化,条理化以及其有系统的完整性。
- 操作者对其操作方法的效果是否具有根据梳理统计原则指导下的认识。
这里还是要说明一点,对于择时而言,我们要明白,尽管趋势是一定存在的,那么就意味着价格的游走的大体方向是确定的,但是它以什么方式游走,什么时候游走到这个位置,就很难确定,因此在对于信号的处理上,尤其是买点的处理上,必须对于进入交易周期过程中设置止盈或者止损,确保有一定的空间去对冲和抵消因为这种随机性带来的价格波动性的冲击,确保整体交易的持续进行。这里也正是要达到风险管理的必由之路,因为你只有通过牺牲一部分利润(比如:最大回测)才能确认行情的中继的最终方向,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保障一个局部交易的完成度。
因为你要明白两个维度的事情:
1.在所谓的牛市中,一旦选择,则必然通过共振效应,关联效应,大家一起上,一个好的品种选择,势必会带来极大的收益,尤其是持续持仓而言。但是,频繁交易会对利润进行严重的侵蚀,同时因为交易次数增加,其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在不断增加,一个好的位置的介入,将会给投资者在投资依据上提供极强的支撑。而且一旦牛市结束,你也无法找到更好的标的。
2.在所谓的熊市上,好的标的更是稀缺,其损失的普遍概率会更高,一旦错过,则必然很难再找到新的标的,要么选择空仓,要么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在这里我想纠正一点的是:所谓的牛市或者熊市其对于交易这一点而言,本质上是对于投资者交易失误之后的纠错能力的集中体现,牛市的普涨,大涨必然是会纠正投资者的交易错误,其账面反应是利润减少,但是在所谓的熊市面前,可成交品种少,机会少,会因为频繁交易放大这种损失,其直观体现在账户的不断缩水。
同时根据作者指出的是,面对一个交易,存在两个重大问题:1.止损难,2.出场难。
同时作者还提出,对于市场的先决判断是优先于其他投资者的重要步骤,其系统性交易的建立则是用来帮助投资者建立这样子的优势的。
第六节:略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9619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