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感悟亏损来自无知收益源自认知!

不管交易者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其中的本质就是来源于交易者对于市场的认知。止损止盈、长线短线……我们要承认没法全面认知,故而有了亏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才能保证不吃大亏。

技术分析的本质

技术派总结出来的规律的本质是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在交易上的反映,是人性的反映,也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例如:从空间上讲,价格上涨一段,获利盘太多,自然会有卖出的,自然就会回调,回调到大约60%(黄金分割)的时候,大部分人会觉得差不多可以抄底了,价格就反弹,这是黄金分割回撤位;当价格跌破整理平台的时候,人们的恐慌心理会出现,恐慌性的卖盘会让价格加速下跌,趋势自我强化,这是关键点的趋势反转;
从时间上来说,人们需要一个对新价格中枢的一个接受过程,当上涨的趋势中回调的过程和盘整的时间过程就是人们心理上接受新价格认识到证券趋势的过程,刚创新高的时候觉得贵,2个月之后可能不觉得贵了,然后新买盘进场,推动价格继续上涨。
不仅如此,万事万物都有比例和周期,黄金分割比例存在于众多自然事物中,人类的审美认知和平衡感认知决定了它在金融市场上的相对有效(当然不能说绝对)。
而关键点附近的突破后走势的加强规律,包含了人类的从众心理和过度乐观、过度悲观的羊群效应。
技术分析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群体性。个体的行为是杂乱无章不可预期的,但是群体行为常常有规律。用一个时髦的词来说,技术分析是“大数据”分析。例如,支付宝的赎回和申购有非常强的规律性。

技术分析的缺陷

1.其哲学基础有问题:不少人十分质疑,过去的行为(最直接的是近期的行为)能指示未来的行为吗?有些人认为用过去来预测未来是十分荒唐的。虽然说“太阳之下没有新鲜事”,但是每天发生的事情仍然不完全相同。那么用类似的形态和量价关系来推断后面的走势一定相同,也存在很多问题。实际上,在价格形态的问题上类似,但是在宏观政治环境、证券标的的自身情景来说可能已经完全不同,再去单纯从形态做类比推论是刻舟求剑,方法论有问题。而且如果价格隐含了所有信息,那么市场完全有效,是不可能有任何交易机会的。过去的交易价格怎么可能隐含未来的信息呢?最多只能反映部分投资者的预期。
2.定性的判断有点“马后炮”。在定性分析中,当技术分析者确认趋势的时候,可能趋势已经走了一段时间,这时候已经错过最佳的建仓时机,但是技术分析就是这样走出来才能确认的。但是极有可能刚刚建仓,趋势又发生反转。技术分析派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定量预测时,常常发现黄金分割等工具失效,即使有效,到底是38.2%还是50%还是61.2%,也常常存在不确定性,往往只能作为参考。
3.忽略了很多突发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对形态和走势的剧烈冲击和破坏。
这些冲击和破坏,没有办法用技术分析的逻辑和方法来处理和应对,因为这完全是另外一个范畴和维度。
4.技术分析是群体行为分析,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分析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巨大的产品,例如股指、外汇等。
5.很多分析模棱两可,不同的人分析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例如,对于艾略特波浪理论,每个人数的浪型都可能不一样,千人千浪;又例如,下降旗形整理和新的下降趋势怎么区分呢?
最后一点,纯粹用技术分析准则做交易策略的话,无论是趋势分析还是中继形态分析还是各种趋势反转点分析,都有瑕疵和特例。认为金融市场完全符合技术分析准则的是教条主义,人们对于不确定的事物的认识都热切盼望一种准则能解释和规范一切,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技术分析的问题就是用完美和规则的形式解释不完美的、不规则的市场。这确实是无知渺小的个体在黑暗和无助时能抓住的一根稻草,这根稻草它有用,但是不能把它当救命的游泳圈。

基本面分析的本质

基本面分析派认为,任何品种都有其内蕴价值,市场交易的价格如果偏离这种内蕴价值,就有巨大的投机或者投资机会,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投资交易的主要任务是找出价值和价格的偏离。当然对于利率和汇率产品,基本面分析主要是指的货币政策走势和供求状况。基本面分析关心的重点交易本身背后对应的价值和经济金融环境。

基本面分析的缺陷

1.基本面分析只能定性给出高估或者低估这种大走势判断,但是没有办法给出精确的买点和卖点。进场点无法给出,当价值修正后的离场点也没有办法给出。

2.基本面分析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交易者往往是以为了解市场背后的全部真实信息才给出的估值结论,这基本不可能,因为有很多信息没有完全公开,甚至还有假消息和谣言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优势者的提前行动会造成自认为正确的基本面分析者的巨大损失。小到企业,即使是最了解企业的高管也有可能对企业的前景误判造成破产;大到国家,即使是站在最高处的美国总统胡佛和其联储官员也因为对经济形势的误判造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作为旁观者的交易者、研究员、基金经理怎么可能保证自己的基本面分析不失误?

3.标的本身的价值被市场认知和认可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尺度是无法掌控的。

分析是为了获利

交易者不是分析师,任何交易者做分析都是为了获利而不是为分析而分析,不是为了预测而预测。所以最重要的是交易策略,以及对交易和金融市场的正确认识。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不完全对称)的市场里(所有的参与者都只能掌握部分信息),交易者需要通过:品种选择,时机选择,仓位控制、止损止盈策略来保持长期的、大概率盈利。

所以任何分析方法,都是为了解决以上4点的问题。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知

接受不确定性:金融市场是一个不确定性市场,其中没有牛顿定律,只有测不准原理。从交易价格来讲,是众多参与者的不确定性行为决定的。从其基本面来讲,又受到宏观经济环境,产业趋势、同业竞争、国家政治政策环境的影响。所以没有办法在一个时点用一种逻辑给出确定性结论的。除非是自欺欺人。
承认无知:任何人对一个证券的认知都是片面的和不完全清晰的,要承认自己的无知,但是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也不能完全否定自己。

用概率的思维来制定交易策略

在承认和接受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自己认知的片面性之后,一切策略和决策都是在概率空间下寻找高胜率策略。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提高胜率,而不是保证绝对盈利。交易者要接受赔率带来的亏损,接受亏损是盈利的前提。在不完全的信息条件下,优秀的交易者都是对概率判断极其准确的人,并且策略思路清晰,能果断入场以及止损、止盈,这样从长时间尺度看,一定是盈利的。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主要在这里。

市场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市场中,如果各种因素没有任何一个特别强,那么其走势一定是杂乱无章的。只有当一个或多个因素产生同向影响的时候,才能产生的波澜壮阔的行情。交易者的任务就是要捕捉这种冲击因素的苗头,在第一时间建仓并在该因素影响衰减的情况下离场。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或是其他分析方法,都是找出其主导因素的方法。解释和分析市场的方式和思路一定不能单一。优秀的交易者必须要对一阶段的主导因素判断准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永远只做大概率事件。

哪些因素冲击着市场?

1.基本面反转或者巨变:例如,持续亏损企业的盈利以及转型成功造成的股票价格上升;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造成的降息降准预期及其实现,最终造成的债券价格上涨。
2.事件冲击:例如,中东战争造成的石油价格上涨;去年钱荒(某银行.巨额违约传言)造成的银行股和大盘下跌等等;央行官员的异常表态造成汇率波动。
3.技术性交易机会:在没有其他基本面重大变化和冲击的情况下,关键支撑位的买入和压力位的做空,或者关键点的趋势形成(突破战法)。

当然,如果有交易机会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共振,那么这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值得一提的索罗斯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提出的反身性理论的要点在于,金融市场与其他客观事物有极大不同,不同在于对金融市场的观测者会影响市场,市场的反应会再反过来影响观测者的判断和行为;而自然界其他事物的运行不受观测者影响。用简单的话说,金融市场是自加强和自我实现的。毋庸置疑,历史上无数的金融资产泡沫以及随后的大崩盘大萧条都印证了他的理论。
从派别来分类,因索罗斯非常着重人的心理的研究和博弈,所以这算是行为金融的范畴。但是他提到的趋势的自加强和自实现,又跟技术派常常提到的关键点突破造成新的趋势形成以及趋势加速这一观点神似。
而索罗斯在实际交易过程中,都是提前调查好了证券标的基本面,例如在攻击英镑之前,已经搞清楚英国的贸易赤字在持续扩大而外汇储备很低,在攻击泰铢之前也把泰国的家底摸清了,而他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引爆点,建仓后再散播谣言,影响投资者心理,加速趋势的自我实现。

所以,从以上各方面角度说,在实际操作中,索罗斯是一个技术派、基本面派、行为金融学派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几个经常被争论的问题,我谈谈我的看法,从不同侧面阐述交易的本质。

技术分析和基本面的关系

技术分析通过认知投资者的行为(过去的成交信息)来认知证券标的本身,基本面分析通过认知证券标的本身来认知价格。
因认知方式不同,两者都有硬伤,前面都有阐述。二者都只紧盯了影响价格的一个因素的而已,不可能是完备的。合格的交易者一定要充分把握两者提供的指引,结合市场情境,找出主导因素(或者没有主导因素时候空仓处理),做出最优决策。其实,只有两者互相印证的机会才是绝佳的机会。
最好的配合是,基本面选品种,技术面择时择价位。

抄底和追涨的关系

到底应该抄底还是追涨?这话题也争论已久。在大趋势里,可能是抄底的,小趋势可能是追涨的;反过来一样,大趋势要追涨,小趋势要抄底。

从技术派的语言来说,就是下降趋势已经突破和反转。但是从小趋势来说,可以短周期回调时买入,这是抄底。所以说,二者是混杂的。谁都希望自己的成本低,但是片面追求成本低,会造成不确定性大(半山腰),或者长期盘整,等待市场确认的时间周期长,或者追求成本低会造成根本没机会买入。如果片面追求确定性不敢冒险赌博,会造成建仓成本太高。这两点自己去权衡,没有定论。高手都是平衡高手,偏激的都不行。

抄底和追涨的关系

对于止损止盈的关系,一言以蔽之:你到底要用多大的止损博多大的止盈?这是一个损失和收益的大小对比问题,当然还有概率问题。所有人都知道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但是这不容易做到。价值分析者都有盈利预期和合理的市盈率估值。
这里提醒基本面分析派一句:市场的疯狂程度可能超出大多数人想象。基本面派需要再看看人气是否依然狂热,是否人人还在谈论该证券,看看大趋势是否完好。
还要提醒技术分析派一句:趋势已跌破并不一定代表行情结束。技术派要再看看标的是否达到基本面分析预期的理论价位,或者是否高估了,人们的心理预期是否已经改变,热点是否已经转换。
止盈的问题,应该是最难的。经典的技术分析派是这样的,跌破趋势后反抽不能创新高,这时离场。也有人是要跌破头部平台后离场,也就是顶破m形顶,头肩顶等等。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跌破的判定幅度是多少,3%还是5%(海龟战法里有计算历史波动率做突破尺度),持续多长时间算跌破,是按盘中价格还是收盘价?还有根本没有反抽的,尖顶跌下来。

面对这诸多问题,还是问问自己最初开仓的理由是否还存在,在当下是市场情况下是否还愿意承担该敞口,该敞口在该位置是否有比其他机会更显著的胜率?或者问一个更明晰的问题,假设目前还空仓,那么愿意在该点位买入吗?
止损的问题一样,主要是看看自己能否承担损失扩大,开仓的理由是否依然成立,是否有更高的胜率交易机会,是否愿意在该价位开仓。所以,说来说去,还是对一个概率的判断问题。当然,这个概率可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得到的。

交易感悟亏损来自无知收益源自认知!

最后,投资和交易的基础是认识论,人要认识到自己认识能力和认知方法的缺陷才能保证不吃大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任何认知手段都是片面的,不能拘泥于一种。
当然,结果常常是这样,你怎么看待世界,世界就变成怎样,因为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忽略其他侧面。技术派会划出100条不同的线,证明一个反弹位确实有一个支撑;基本面派会认为是公布的新的利好消息才造成反转。
不管什么分析方法都只是一种认知方式,一定要打破不同认识方法之间的藩篱,摒弃机械主义和教条主义,做一个集大成者。
亏损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你没法面面俱到。交易者要做的,也就是让自己的认知超过无知!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0746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55分钟前
下一篇 47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