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能赚大钱的人都在熬这3个延迟满足的苦!

上周跟小区楼下开烟酒店的老王聊天,他说自己炒股三年,前两年天天盯盘,涨5个点就慌着卖,跌3个点就通宵睡不着,一年下来手续费交了不少,本金还亏了20%。可去年他突发心梗住了次院,躺病床上半个月没看盘,出院打开账户一看,之前套牢的那只票居然涨了40%。
“原来我之前不是不赚钱,是太急着赚钱了。”老王这句话,戳中了中国股市里90%散户的痛点。我们总以为赚大钱要靠抓涨停、追热点,要比别人快一步,可真正在股市里赚到钱的人,从来不是“急性子”,而是把“延迟满足”刻进骨子里的人。他们能忍住短期波动的诱惑,熬得过市场情绪的考验,最终拿到时间给的奖励。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股市里的“延迟满足”到底是什么,普通人怎么学才能避开韭菜命,慢慢赚到钱。

中国股市能赚大钱的人都在熬这3个延迟满足的苦!

一、先搞懂:股市里的“延迟满足”,不是傻等,是“有脑子的熬”

很多人一听“延迟满足”,就觉得是买只票扔那儿不管,等着天上掉馅饼,这其实是大错特错。我之前认识一个读者小李,2020年听说新能源火,跟风买了一只新能源基金,买完之后就没管过,2022年新能源跌了一年,他慌了,割肉离场,后来2023年那只基金又涨回来了,他拍着大腿说“早知道再等等”。

这不是延迟满足,这是“盲目躺平”。真正的延迟满足,是“主动选择”,不是“被动等待”。就像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做的“棉花糖实验”:能忍住15分钟不吃棉花糖,最后得到两颗的孩子,不是靠硬扛,而是会主动转移注意力,比如玩手指、唱歌,用方法对抗诱惑。股市里的“延迟满足者”也是一样,他们不是不看盘、不操作,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和方法,知道什么时候该等,什么时候该动。

我有个朋友老周,是个做工程的,炒股快10年了,年化收益能稳定在15%左右,不算特别高,但胜在稳。有一次我问他,怎么能忍住不追那些涨得快的票?他说:“我从来不看那些涨得快的,我只看‘公司值不值这个价’。比如我2021年买过一只消费股,买的时候市盈率25倍,后来市场炒消费,这只票半年涨了30%,身边有人劝我卖,说差不多了,我看了看公司的财报,营收和净利润还在涨,市盈率还是30倍以内,没超过合理估值,就没卖。后来又跌了10%,别人又劝我割,我还是没动,因为公司的基本面没变化,只是市场情绪不好。到2022年底,这只票又涨回来了,还多涨了20%。”

老周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有脑子的熬”。他的延迟满足,不是靠忍,而是靠“估值”这个标准——低于合理估值就买,高于合理估值就卖,中间的波动再大,只要公司没变坏,就不动。这就像种地,春天播种,夏天除草施肥,秋天收获,你不能因为夏天没看到果实,就把苗拔了,也不能因为下了场雨,就觉得苗死了,得看根还在不在,土肥不肥。

股市里的“根”,就是公司的基本面;“土”,就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搞懂这两点,你的“延迟满足”才不是瞎等,而是“朝着确定的方向熬”,熬到最后,自然能拿到收益。

二、股市里3个“反人性”的延迟满足,能做到一个,就不会亏得太惨

很多人说“延迟满足太难了”,其实不是难,是没找对切入点。股市里的延迟满足,不用你一下子做到完美,能抓住这3个关键点,就能避开大部分坑,慢慢找到赚钱的感觉。

1. 第一个延迟:忍住“赚快钱”的瘾,先练“赚慢钱”的本事

我见过太多散户,刚进股市就想“一周赚10%,一个月翻倍”,结果呢?要么追涨杀跌,要么被杀猪盘骗,最后本金亏得底朝天。其实股市里的钱,就像河里的水,来得快的,去得也快;来得慢的,才有可能留在手里。

我邻居张阿姨,退休前是小学老师,2018年开始炒股,一开始也想赚快钱,跟着网上的“老师”买股,三个月亏了1万多。后来她不慌了,开始自己学,每天看半小时财报,研究公司的业务,比如她买过一只家电股,就去商场看这个品牌的销量,问售货员卖得好不好,有没有回头客。她买这只票的时候,是2020年,当时家电股因为疫情跌了不少,她觉得“大家总得买冰箱洗衣机,公司不会倒”,就慢慢建仓,买了之后也不天天看,每个月看一次财报,只要营收没降,就拿着。到2023年,这只票涨了60%,她分批卖了,赚的钱够给孙子报两年兴趣班。

张阿姨说:“我现在不想着赚快钱了,就想‘这公司能不能帮我赚钱’。比如我买的票,每年能分红,股价慢慢涨,就像存银行定期,还能多拿点利息,多踏实。”

其实赚慢钱,不是赚得少,而是“赚得稳”。股市里有个规律:一年翻倍的人很多,三年翻倍的人少,五年能翻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因为赚快钱靠的是运气,赚慢钱靠的是本事。运气这东西,早晚要还回去;本事这东西,只会越练越强。

所以普通人刚进股市,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先定个小目标:比如一年赚5%,比银行理财高一点就行。然后围绕这个目标,找那些业绩稳定、估值合理的公司,慢慢研究,慢慢买,练会“赚慢钱”的本事,后面才能接住更大的收益。

2. 第二个延迟:忍住“割肉”的慌,先看“公司有没有变烂”

股市里最考验人的,不是涨的时候,而是跌的时候。很多人一看到股价跌了,就慌得不行,生怕跌得更多,赶紧割肉,结果割在最低点,后面又涨回来了,拍断大腿。

我之前有个同事小吴,2022年买了一只医药股,买完之后就开始跌,从20块跌到15块,跌了25%,他每天上班都魂不守舍,天天问我“要不要割”。我问他:“你当初为什么买这只票?”他说:“因为这公司有个新药要上市,我觉得有潜力。”我又问:“那现在新药的进展怎么样了?公司的营收有没有降?”他说:“没看,光顾着看股价了。”

后来我让他去查公司的公告,结果发现新药还在正常推进,营收也没降,只是因为整个医药板块在跌,这只票跟着跌。小吴没割,继续拿着,到2023年,医药板块回暖,这只票涨到了28块,他赚了40%。

小吴后来跟我说:“以前跌了就慌,现在知道先看‘公司有没有变烂’。只要公司没变坏,跌了就是机会,不是风险。”

其实股价就像天气,有晴有雨,今天下雨不代表明天还下,关键看“季节”有没有变。公司的基本面,就是股市里的“季节”:如果公司营收、净利润一直在涨,行业前景也好,那股价跌了,就像夏天偶尔下场雨,雨停了还是晴天;如果公司营收降了,行业不行了,那股价跌了,就像冬天来了,后面可能会更冷。

所以下次再遇到股价跌,别先慌着割肉,先问自己三个问题:1. 公司的主营业务有没有变?2. 营收和净利润有没有降?3. 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没有变?如果这三个答案都是“没有”,那不妨再等等,别让恐慌把你手里的筹码抢走。

3. 第三个延迟:忍住“满仓”的贪,先留“应急的钱”

我见过很多散户,一看到市场好,就把所有钱都投进股市,甚至借钱炒股,结果市场一跌,就彻底慌了,要么割肉,要么被套好几年。这其实是把“延迟满足”的底给漏了——你连短期的风险都扛不住,怎么熬到长期的收益?

我有个远房表哥,2015年牛市的时候,把家里的存款、公积金,甚至跟亲戚借的钱,都投进了股市,满仓操作。一开始确实赚了不少,他还跟亲戚炫耀“炒股比上班强”,结果2015年下半年股灾,他买的票连续跌停,最后亏了80%,不仅把赚的钱吐回去,还欠了亲戚十几万,夫妻俩吵了好几年架,直到2020年才把债还清。

表哥后来跟我说:“当时就是太贪了,觉得能一直涨,想一把赚够,结果把自己坑了。现在我炒股,只拿家里30%的闲钱,剩下的钱留着过日子、应急,就算股市跌了,我也不怕,因为不影响生活。”

这就是股市里的“安全边际”——你留的钱越多,抗风险能力越强,就越能忍住短期的波动,熬到赚钱的时候。就像开车,你得留着刹车,才能敢踩油门;炒股也一样,你得留着应急的钱,才能敢拿着票等。

那到底该拿多少钱炒股?我给大家一个参考:用“闲钱”炒股,也就是“三年之内用不到的钱”。比如你家里有100万存款,留50万做日常开支和应急,30万存定期,剩下的20万用来炒股。这样就算股市跌了,你也不用慌,因为不影响你的生活,反而能在跌的时候加仓,摊低成本。

记住:股市里的钱,永远是“慢慢来”的钱,不是“急着用”的钱。留好应急的钱,你才能有底气做“延迟满足”,才能在股市里走得远。

三、普通人学“延迟满足”,不用一开始就完美,记住这3个小方法

可能有人会说:“我知道延迟满足好,可我就是忍不住,怎么办?”其实不用急,延迟满足是个习惯,慢慢练就能会,记住这三个小方法,普通人也能慢慢养成。

1. 给自己定“小目标”,用“小奖励”对抗诱惑

比如你买了一只票,计划拿半年,那你可以把半年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2个月。第一个2个月,只要你没追涨杀跌,就奖励自己一顿好吃的;第二个2个月,只要公司基本面没变化,你没割肉,就奖励自己买件喜欢的东西;第三个2个月,如果你拿到了预期收益,就奖励自己一次旅行。

用小奖励对抗短期的诱惑,就像给孩子画小红花,慢慢就能养成习惯。我之前有个读者,就是用这个方法,从一开始“一天看8次盘”,到后来“一周看2次盘”,慢慢就不慌了,还赚到了钱。

2. 少看盘,多做“跟股市无关的事”

很多人忍不住操作,就是因为看盘太多,被股价的波动牵着走。其实你可以给自己定个规矩:比如每天只看一次盘,收盘后看10分钟,了解一下股价的大致情况,其他时间该上班上班,该陪家人陪家人,别把精力都放在股市上。

我认识一个老股民,每天早上9点半开盘前看一下新闻,了解一下行业动态,然后就去公园遛弯、下棋,下午3点收盘后看一下账户,然后就做饭、陪孙子玩。他说:“看盘多了没用,反而心慌,不如做点别的事,转移注意力。”结果他炒股10年,年化收益能到20%,比很多专业的投资者都强。

所以如果你忍不住看盘,就给自己找点事做,比如看书、运动、陪家人,让自己忙起来,自然就不会被股价的波动影响了。

3. 找个“同伴”,互相监督

比如你可以找个同样想养成延迟满足习惯的朋友,每天互相分享自己的操作,比如“今天我没追涨,忍住了”“今天股价跌了,我看了财报,没割肉”。如果谁忍不住操作了,就罚自己做件小事,比如跑3公里、洗一周碗。

人是群居动物,有同伴监督,更容易坚持。我之前跟一个朋友一起练延迟满足,一开始我们都忍不住看盘,后来互相监督,每天分享操作,慢慢就都养成了习惯,现在我们俩的收益都比以前稳多了。

记住:延迟满足不是“苦行僧”,不是要你放弃所有快乐,而是要你学会“先苦后甜”。股市里的钱,从来不是靠“急”赚来的,而是靠“稳”赚来的。慢慢练,慢慢等,你也能成为股市里的“延迟满足者”,慢慢赚到钱。

四、股市里的“大钱”,都是“熬”出来的,不是“抢”来的

回顾中国股市30多年的历史,从1990年的100点,到现在的3000多点,虽然中间起起落落,但长期来看,是向上的。那些能在股市里赚到钱的人,不是靠运气,不是靠消息,而是靠“熬”——熬得过熊市的下跌,熬得过市场的恐慌,熬得过短期的诱惑,最终拿到时间给的奖励。

就像种一棵树,你今天播种,明天不可能开花结果,得等它生根、发芽、长叶,最后才能结果。股市里的投资也是一样,你今天买的票,明天不可能涨,得等公司慢慢发展,业绩慢慢提升,股价慢慢上涨,最后才能赚到钱。

可能有人会说:“我等不了那么久,我想快点赚钱。”其实你想想,人生那么长,股市里的机会还有很多,与其急着赚快钱,最后亏得底朝天,不如慢慢练本事,慢慢熬,让自己成为“能在股市里长期赚钱的人”。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买一只票,知道三年后能赚50%,但中间会跌10%,你能忍住不卖吗?如果你能,那你已经走在赚钱的路上了;如果你不能,那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练一练“延迟满足”,慢慢养成习惯。

股市里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慢慢来”。希望大家都能避开韭菜命,成为那个“能熬到赚钱”的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44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7小时前
下一篇 7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