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跟我姐聊天,她吐槽说去年看闺蜜买基金赚了两个月房租,自己也跟着冲进去,一下子买了三只“热门基金”,结果不到半年就亏了快3000块,最后实在扛不住割了肉,现在一提基金就说“这玩意儿就是骗钱的”。其实不止我姐,身边好多人买基金都是“别人买我也买,别人喊卖我就卖”,连“基金到底投的啥”都没搞懂,最后只能当“跟风的韭菜”。

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掰扯掰扯基金这点事:到底啥时候买基金,大概率能赚点钱?基金的风险真像传言里那么大,会亏光本金吗?把这些说透了,以后买基金不用再瞎跟着别人跑,自己心里有谱,才能睡得踏实。
先聊第一个问题:基金啥时买最赚?没有“精准时点”,但有“不踩坑的逻辑”
很多人买基金总想着“找个最低点买入,等涨到最高点再卖”,可我认识一位在券商做投顾的朋友说:“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算是干了十几年的基金经理,也没法精准预判‘最高点’和‘最低点’。普通人买基金,不用纠结‘今天买还是明天买’,抓住‘大方向’,比瞎猜时点靠谱多了。”
他给我讲了几个普通人也能照做的“买入思路”,我后来试着用了,确实比以前盲目跟风稳:
1. 别在“大家都喊着赚钱”的时候冲,要在“大家都怕亏钱”的时候多看看
去年新能源基金火的时候,我姐就是刷到朋友圈全是“晒基金收益”的,有人说“买了半个月赚了5000”,她脑子一热就买了。结果那段时间正好是新能源板块的高点,买进去没几天就开始跌,越跌越慌,最后只能割肉。
投顾朋友说:“这就是典型的‘追涨’——当菜市场大妈都在聊基金,当你刷短视频全是‘基金小白逆袭’的故事,大概率是市场已经热过头了,这时候进去很容易站在‘山顶’。”
反过来,如果遇到市场大跌,比如去年年底股市跌了不少,身边人都在说“基金没法买了”“我都亏了20%”,这时候反而可以多关注。不是让你马上把钱全投进去,而是挑几只靠谱的基金,比如跟踪沪深300、中证500的指数基金(这些基金投的是大盘里的优质公司,长期来看比较稳),或者投资消费、医疗这些“刚需行业”的基金,分批买。比如你有1万块,分成3-5次,每次跌一点就买一点,这样能把成本摊低,就算继续跌,也不会亏得太狠。
我去年年底就这么试了,买了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分4次买,每次买2500块,到现在已经赚了12%左右,比我姐当时盲目冲进去强太多。
2. 别“一把梭哈全买光”,要“分批买”,给风险留条“退路”
很多人买基金喜欢“把钱一次性投进去”,觉得“这样赚得多”,可一旦市场跌了,就会慌得睡不着觉。我之前也犯过这毛病,前年把手里的6000块一次性买了一只科技基金,结果买进去就跌,不到一个月亏了900多,吓得我赶紧卖了,后来那只基金慢慢涨回来,我反而亏了钱。
投顾朋友说:“普通人买基金,最好用‘定投’或者‘分批买入’。比如你每个月有1000块闲钱,就固定每个月15号买1000块,不管市场涨还是跌,都坚持买;或者你有5000块,分成5次,每次间隔两周买一次。这样就算第一次买在高点,后面跌的时候还能补仓,把平均成本拉低,等市场涨回来,反而更容易赚钱。”
我现在每个月10号都会固定买1000块的混合型基金,不管当月涨还是跌,都没断过,快一年了,中间虽然也有跌的时候,但整体没亏,还小赚了一点,心里也没那么慌了。
3. 买之前先问自己:“这钱我能放多久?” 短期要用的钱,千万别买基金
我姐当时买基金,用的是准备给孩子交兴趣班的钱,结果基金跌了,兴趣班要交钱,她只能亏本卖了。投顾朋友说:“这是最忌讳的——买基金的钱,必须是‘闲钱’,也就是3年以内用不到的钱。如果是下个月要交房租、要给老人看病的钱,千万别碰基金,因为基金短期可能会跌,急着用钱的时候只能割肉,肯定亏。”
比如你有5万块存款,要是准备明年买房当首付,那最好存定期或者买货币基金(像余额宝);但如果这笔钱是“未来5年都用不到的闲钱”,那就可以拿一部分出来买基金,就算短期跌了,也有时间等它涨回来。
再聊第二个问题:基金风险大不大?不是“要么赚要么亏”,看你选对没
很多人觉得“基金风险特别大,会亏光本金”,其实不是这样的。投顾朋友说:“基金的风险分‘三六九等’,有的像‘定期存款’一样稳,有的像‘炒股’一样波动大,关键看你选哪种,能不能承受对应的风险。”
他把基金风险分成了“三个等级”,普通人照着对号入座,就知道自己适合买啥:
1. 低风险基金:适合“不想亏本金,想比活期存款赚得多”的人
比如货币基金(余额宝、微信零钱通都是)、短债基金,这些基金主要投银行存款、国债这些稳当的东西,几乎不会亏本金,收益虽然不高——货币基金年化2%左右,短债基金年化3%-4%,但比活期存款高,而且随时能取,适合放“零花钱”“应急钱”。
我妈就喜欢买短债基金,她把每月退休金除了日常开销,剩下的都买进去,一年下来能赚几百块,比存活期强多了,她说“看着每天涨一点,心里踏实”。
2. 中风险基金:适合“能接受短期小跌,想赚比低风险多一点”的人
比如混合型基金、指数基金(像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基金),这些基金一部分投股票,一部分投债券,收益比低风险基金高,年化大概5%-10%,但短期可能会跌——比如市场不好的时候,可能跌5%-10%,但只要持有3年以上,赚钱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我现在买的就是混合型基金,去年有段时间跌了8%,我没卖,坚持拿着,现在不仅涨回来了,还赚了9%,要是当时慌着卖了,就真亏了。
3. 高风险基金:适合“能接受大起大落,手里有闲钱”的人
比如股票型基金、行业主题基金(像新能源、半导体基金),这些基金主要投股票,行情好的时候一年能赚30%以上,但行情不好的时候,可能跌20%-30%,甚至更多。这种基金适合手里有很多闲钱,能放5年以上,而且能接受“短期大亏”的人。
我同事老周就喜欢买股票型基金,他手里有20万闲钱,能放10年,去年他买的一只半导体基金跌了28%,他也没卖,今年慢慢涨回来,现在还赚了18%。但要是你手里就几万块,还急着用,最好别碰高风险基金。
最后说句实在话:买基金别“赌”,要“稳”,别让贪心害了自己
很多人买基金亏了,不是基金不好,而是“太贪心”“太跟风”——看到别人赚了就想“我也要赚更多”,盲目买高风险基金;看到跌了就慌,赶紧卖了,结果“一卖就涨”。
投顾朋友说:“普通人买基金,记住‘三个不’就行:不追涨杀跌、不把所有钱投一只基金、不用短期要用的钱买。”
比如你可以这么做:
– 把闲钱分成3份:一份买低风险基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留着应急;一份买中风险基金(混合型、指数基金),作为长期理财;剩下的一份可以少量试高风险基金,就算亏了,也不影响生活。
– 买了基金之后,别天天看收益,越看越慌,最好一个月看一次,只要基金的投资方向没变(比如本来投消费,没改成投科技),基金经理没换,就别轻易卖。
– 要是实在不懂选基金,就买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因为它投的是A股300家优质公司,长期来看是上涨的,而且手续费低,不用费脑子选。
总之,买基金没有“绝对赚钱”的方法,但只要你搞懂“啥时买”“选哪种”,别瞎跟风,就能少亏多赚,让基金帮你“钱生钱”,而不是让你“钱亏光”。希望大家看完这篇,以后买基金都能心里有谱,踏踏实实赚点小钱,不用再跟着别人瞎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08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