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帮我妈整理手机里的基金APP,翻到她三年前买的一只基金,当时她就是看宣传单上写着“近一年收益率28%”,觉得比存银行划算多了,没多想就买了。结果现在打开账户一看,不仅没赚,还亏了快15%。她拿着手机跟我吐槽:“当时明明写着赚那么多,怎么我买了就跌?这基金是不是骗人的?”

其实不止我妈,身边好多人买基金都这样——打开APP就盯着“近1月收益”“近1年收益”那两行数字,哪个红得刺眼就点哪个,可往往买完没几天就开始跌,套在里面动弹不得。上周跟做基金经理的朋友老杨吃饭,聊到这事,他直摇头:“光看收益率选基金,跟闭着眼摸彩票没区别!短期收益高的,可能就是踩中了某个热点,比如前两年的新能源、去年的AI,等普通投资者看到收益冲进去,热点早过了,不站岗才怪。真正能长期赚钱的基金,得看三个‘硬指标’,这才是选基金的实在逻辑。”今天就把老杨的经验拆开来聊,都是大白话,想选基金不踩坑的朋友,看完就能明白该怎么挑。
先给大家说个老杨遇到的真事:去年有个客户,手里攒了10万闲钱,想选两只基金定投。一开始客户自己在网上查,盯着收益率榜选了两只“近一年收益35%”的基金,兴冲冲地找老杨确认。结果老杨让他先别急着买,先看看另外三个指标,客户看完才发现问题——其中一只基金最大回撤快40%,另一只的夏普比率才0.6。最后老杨帮他换了两只看起来“收益没那么扎眼”的基金,一年下来反倒赚了12%,而他最初看中的那两只,一年亏了8%。
这三个指标到底是啥?为啥比收益率还重要?咱们一个一个说,保证不整那些听不懂的专业词。
第一个指标:最大回撤。简单说就是,这只基金过去几年里,从最高点跌到最低点,最多能亏多少钱。比如一只基金最高涨到1块钱,后来跌到7毛钱,那它的最大回撤就是30%。
老杨说,最大回撤最能看出基金经理“控风险的本事”。很多人只盯着收益高,却没算过一笔账:要是你刚买就碰到大回撤,得等多久才能回本?举个例子,有两只基金:A基金近一年收益25%,但最大回撤40%;B基金近一年收益20%,最大回撤15%。你要是买了A基金,100块钱可能一下子亏到60块,想回本得涨67%(60块涨回100块,得涨40块,40÷60≈67%);可要是买B基金,100块最多亏15块,涨18%(15÷85≈18%)就能回本,风险差远了。
我妈买的那只基金,就是没看最大回撤——当时它近一年收益28%,看着特别诱人,但最大回撤其实有38%,只是那时候热点没退,回撤没显出来。等我妈买进去,热点一过,基金从1块2跌到8毛,回撤正好33%,到现在还没回本。老杨说,选基金的时候,最大回撤不是越低越好,但一定要“跟你的承受能力匹配”:要是你亏10%就睡不着觉,那别选最大回撤超过15%的;要是能接受短期亏20%,那最大回撤25%以内的可以考虑。
第二个指标:夏普比率。这词听着有点专业,其实说白了就是“你每承担1份风险,能拿到多少份收益”。夏普比率越高,说明这只基金要么是“同样风险下收益更高”,要么是“同样收益下风险更低”,性价比更高。
老杨给我举了个特通俗的例子:比如基金C和基金D,一年下来都赚了20%。但基金C的夏普比率是1.5,基金D的夏普比率是0.8。这意味着啥?基金C用1份风险换来了1.5份收益,而基金D用1份风险只换来了0.8份收益——也就是说,基金C赚的钱里,靠基金经理选股、择时能力赚的多,靠“赌风险”赚的少;而基金D可能是靠重仓某一个行业、赌对了行情才赚的,一旦行情变了,很容易亏回去。
为啥夏普比率重要?因为有些基金的高收益是“冒大险”换来的。比如前两年有只基金,重仓新能源,近一年收益40%,但夏普比率只有0.7。后来新能源行情调整,这只基金半年就亏了30%。老杨说,选基金的时候,最好看近3年的夏普比率,要是能稳定在1以上,说明这只基金的收益“又稳又实在”,不是靠运气。
就像老杨之前给客户推荐的那只基金,近3年收益55%,夏普比率1.2;而客户最初看中的那只,近3年收益60%,夏普比率却只有0.7。结果一年下来,推荐的基金赚了12%,客户看中的亏了8%——因为后者是靠赌行业赚的,行业一调整就垮了,前者靠均衡配置,风险控住了,收益也稳。
第三个指标:基金经理任职年限+持仓换手率。这俩得放一起看,能看出基金经理“稳不稳”,是不是真的“长期主义”,而不是靠追热点赚快钱。
先看任职年限。老杨说,选基金经理,至少得选任职满3年的。为啥?因为A股市场差不多3年一个小周期,得经历过牛市、熊市、震荡市,才知道怎么在不同行情下调整策略。要是基金经理才任职1年,就算近1年收益高,也可能是赶上了好行情,没经过熊市考验,一旦市场跌了,很可能慌了手脚,乱调仓。
再看持仓换手率。简单说就是,基金经理一年之内换了多少次股票。换手率越高,说明调仓越频繁;换手率越低,说明他买了股票后愿意长期拿着。老杨说,不是换手率越低越好,但得“符合基金风格”:比如主动管理型基金,要是换手率太高(一年超过300%),说明基金经理可能在“追涨杀跌”,赚的钱说不定还不够付手续费;要是换手率太低(一年低于50%),说明是“长期持有”风格,适合能拿得住的投资者。
老杨给我看了组数据:近5年收益前50的主动基金,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是6.2年,平均持仓换手率180%。这说明啥?真正能长期赚钱的基金经理,都是“熬出来的”,而且不会频繁调仓,靠的是选好股票长期拿着。
比如有个基金经理,任职8年,管理的基金近5年收益180%,持仓换手率一直稳定在150%左右——他选的股票,平均持有时间在2年以上,不会因为短期市场波动就随便卖。而有的基金经理,任职才1年,换手率高达400%,近1年收益30%,可第二年就亏了25%,因为他一直在追热点,热点一退就没辙了。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收益率就完全不用看了?当然不是。老杨说,收益率要看,但得“结合这三个指标看”。比如两只基金,收益率差不多,那选最大回撤小、夏普比率高、基金经理任职久的;要是一只基金收益率高,但最大回撤也大、夏普比率低,另一只收益率稍低,但三个指标都好,那优先选后者——因为后者的收益更稳,你买了之后不用天天盯着涨跌慌神,能拿得住。
我妈现在也学会看这三个指标了,最近选了一只基金:近3年收益45%,最大回撤18%,夏普比率1.1,基金经理任职5年,持仓换手率160%。她跟我说:“虽然收益不是排行榜最前面的,但看着心里踏实,不用天天打开APP看涨跌,睡也睡得香。”
其实选基金就像找搭档,不是找“短期最能赚的”,而是找“长期靠谱、能一起扛风险的”。别再只盯着收益率那串数字了,把这三个指标搞明白,你也能像聪明人一样,选到让自己安心的好基金,慢慢赚长期的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14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