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1年出版的那本书,《走出技术分析的陷阱》,应该是国内第一本讲量化交易的书。当时股票市场基本上没人做量化,期货市场有一些,但也为数不多。当时的我们都不叫量化交易,而是叫系统交易。其做法就是用量化的分析方式,对交易策略进行测试,满意之后,应用在市场中时,是手动下单的。反正股票是T+1,没折腾的余地。
这10多年来,量化交易发展得很快。其实最正宗的量化交易,是通过数学模型,统计等方式,寻找股价的规律,尤其是在低时间框架中的离群值,然后买入,等股价恢复到正常的模式中时,就卖掉了。美国股市中大多高频的量化,都是这样交易的。其有三个特点,
第一、运行在低时间框架中,基本上是在30分钟线之下,甚至在15分钟线之下,甚至更低。
第二、它是去发现错误的价格,然后等待市场纠偏。
第三、它无力与市场的主流走势抗衡,不能长期影响股价,如果刻意而为,会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量化有些是这种高频的,也有很多不是高频的。所以你会看到,我之前写的那些文章。我会注意区分这一点。
其实,我反对的不是量化交易,而是国内的这种高频量化的做法。开盘1分钟之内,卖出26个亿,什么意思啊?正常情况下,想卖的人,都希望卖得高一点,刚刚开盘,买单都没挂进来,你就大量卖出,不是刻意砸盘是什么?
所以说,当资金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影响股价的涨跌时,高频量化就可以演变成另一种做法,这就是我们要反对的东西:它不是去发现错误的价格,然后纠正它,而是故意去制造错误的价格,给市场带来恐慌,然后从中牟利。这不是操纵市场是什么?
它能赚到很多钱吗?不一定,它只为了一点点的利益,有时甚至这一点点利益都不确定能有。但是确定能有的就是,给市场带来恐慌。它自己不一定能赚到钱,但它一定能让别人亏钱。奇妙吧?
说真的,我没理由反对量化的分析方式和下单方式,这是交易的一种进步,应该提倡。但是,那种利用资金优势砸盘的,毫无技术含量的,所谓的高频量化,就是对市场的恶意操纵,应该坚决取缔的。
诸位也不要听信他们的各种辩解。说话像鸭子,走路像鸭子,睡觉像鸭子,然后它说它不是鸭子,谁信啊?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4008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