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研究TOP100又一轮私募洗牌来临私募ABS也要遭遇非标紧箍咒

每一轮股票市场大的周期性调整,就是一轮私募的洗牌潮,尤其是熊市和震荡市。据协会披露的数据,中国私募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11万亿,从数字上来看,私募规模已远超公募。但实际上,私募(包括证券私募和股权私募等)产品,真正投资二级市场的规模,还是比不过公募。而私募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洗牌也在加剧。

公募派私募更胜一筹?

按照一些人的划分,私募基金可以分为公募派、券商派和民间派。什么意思呢,主要是看私募管理人之前做过什么。比如,他以前是管理公募的,有天他离开公募,创立了一家私募,他创立的那家私募,就可称为“公募派”。同理,券商派也是这个道理。

根据一些人对私募产品三年以上业绩的统计比照,排在前列的一般是“公募派”私募基金。这主要是因为,公募的风险控制水平,远远比其它资产管理机构要厉害,要知道,公募基金算是目前国内管理较透明、信息披露较充分的机构。而在公募基金内部,会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进行风险测试和管理,总之把控很严格就是了。而从公募离开,创立私募的管理人,骨子里多少有较强的风控意识,对产品的净值回撤要求较高,风控措施比较到位。

大家可能感受到了,最近两三年市场波动是很大的,这就对私募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很高,以至从公募基金出来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业绩几乎跑赢券商派和民间派私募基金。而券商派及民间派,多少在风控上不是那么太到位,以至旗下的私募基金产品净值大幅回撤,频频触及清盘线,或者已经被清盘,给客户带来巨大损失,这些私募基金也由神坛跌落谷底。

同时,据观察,“公募派”私募经受过各种严格训练,对宏观大势、产业有着较深的理解,他们的投资风格会注重股票的内在价值,不会豪赌式地瞎炒。此外,听说其它派系的私募,会习惯在牛市炒概念、打探内幕消息啥的,比较典型的追涨杀跌,这类私募一旦碰到最近这两三年的市场行情,只有被淘汰的命。

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一旦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80亿或者100亿,私募基金就玩不转了,这也是私募基金遭遇到的所谓“百亿魔咒”,但我们看到,重阳投资、高毅资产、淡水泉投资等一批价值投资型的私募基金并没有遭遇到这个困境,这说明了,可能需要大伙去判断了。

私募ABS也遭遇紧箍咒?

虽然ABS业务目前进展得热火朝天,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是标准化的ABS业务,非标类ABS已经逐渐被基金子公司抛弃。究其原因,监管对于此类产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沪上一家基金子公司副总表示,在经过2016年一系列监管文件发布之后,市场上绝大部分银行非标资产证券化业务(俗称私募ABS)无法通过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发行。

私募ABS产品的业务模式、产品结构与银行间CLO、交易所ABS一致,只是在基础资产的挑选标准上较为宽松。

“银行间私募ABS是银行重要的资产流转工具。不过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则,银行间私募ABS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很难做到一致性,例如资产筛选、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等,各家机构的执行尺度和要求都不尽相同。”

按理说这样的产品应该成为基金子公司争先恐后发行的对象,但是,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基金子公司目前已经开始逐渐放弃这块业务。

银行私募“类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的瑕疵和问题是客观的,缺乏外部监管的野蛮生长迟早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严重情况。因此在当前环境下,确实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和规范。

“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市场无法满足目前宏观审慎监管思路下银行的合理发展需求,市场发展滞后。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定不是堵,而必须是‘以疏代堵’,积极发展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市场。”

亦有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前期银行开展这类业务主要是打擦边球,将私募ABS当标准化ABS入账,仅需计提20%的净资本。但前一段时间,北京、江苏银监局明确银行投资私募类ABS的风险权重为100%。对于银行来说,再做的动力也就不大了。

另外,去年底关于子公司的净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后,私募类ABS要计提0.8%的净资本。如果收费过低,则难以满足股东对资本金回报的要求,如果提高收费,银行也接受不了。“除了标准化ABS,还有基金子公司去配合银行做私募类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就是非标ABS,但现在也准备清理了,这种业务后续肯定会急剧萎缩。”

而沪上一家基金子公司部门总监表示,私募ABS目前在基金子公司方面的发展已经受阻,在监管层对于此类产品进行监管后,备案的难度已经大大提高。

小私募酝酿关门 洗牌或加速

“在我心里,一直觉得私募这个市场很公平,不管是谁,只要有两下子,都可以来比划比划,但是今年有个感受特别明显——小私募想活着已经特别不容易了。”深圳资深私募人士这样形容过去四个月自己对行业、对市场的感受。

他的另一段表述则为:年初至今,身边至少有6家相熟的小私募酝酿关门转让。

经历了草根时代、蓬勃发展、纳入监管等阶段的发展,私募似乎正在进入行业大洗牌阶段。据他透露,年初就有朋友问他愿不愿意接手私募公司,原因是这样的,“我们这样只有个位数员工的小私募想要活下去太不容易了,并且会越来越不容易”。

“我觉得私募自生自长,靠个人能力生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就是拼团队,拼规模,拼品牌效应,我年纪大了,让我搭搭草台班子还行,真去做企业,有心无力。”

在深圳,曾经有无数中小私募活跃着。“深南大道上拉10个人,可能有5个会说自己是做私募的。它是不管你出身背景的,只要能挣到钱,哪怕全公司只有你一个人也行,你就是最牛私募。”

为什么小私募突然难活下去呢?情势在改变——客户诉求、监管政策、市场行情。任明说,其实自己公司也有了吃力的感觉,“尤其在前段时间,报道说监管要全面清理券商资金池,不说实际层面的,就是心理层面的,对我们影响也太大。”

“私募行业变化,有市场的原因,有监管的原因,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强者恒强,弱者难存,我觉得私募大概也到了这个阶段吧。”

在该人士看来,A股市场向来牛短熊长,熊市产品募集难其中关键原因在于,历史遗留问题不能理性面对,产品亏损时不能够积极和老客户沟通。“能否在熊市时把老客户服务好,很大程度决定了私募基金公司口碑和未来市场容量。”

行业在变化迭代,光有激情还不够。也许小私募的离场以及募资的难题只是短暂的,毕竟,还有一个很大的市场等着私募们去开拓。只是,似乎到了今天,私募的马太效应开始显现,小私募要突围似乎很难了,而行业的洗牌也在进一步发酵加速?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055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0 日 上午10:27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0 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