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市场:结构性牛市不改 需关注潜在风险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对市场、大科技、大消费板块的观点和看法。目前A股市场处于流动性宽松情况下的结构性牛市。整个市场的指数在过去一年多,虽然没有大的涨幅,但是很多子板块或者细分行业,却诞生出了很多牛股。未来这种结构性牛市或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全球经济可能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压力,后续或会保持流动性的宽松。从国内角度来看,在经历了一季度的疫情之后,恢复经济的压力较大,所以在未来的一两个季度之内,大概率还是会延续一个结构性的牛市。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首先,就是外部的摩擦,比如美国对于中国科技类企业小范围的制裁,这类摩擦可能成为市场的一个外部风险。另外,虽然疫情在边际向好的趋势中,但是海外疫情的常态化仍会对经济有影响,仍待定量的经济数据落地。
整体来看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依旧是一个流动性宽松下的结构性的牛市。
02
科技:5G建设+自主化加速大周期 短期情绪受压制
我们认为科技板块有两个大的周期,5G建设(管端云)大周期以及国内自主化加速推进的大周期。从短期视角来看,科技板块因此前美国加大对华为的制裁,整个板块情绪压制较大。一些主力科技板块,包括半导体、华为供应链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以及自主可控板块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在华为事件没有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认为短期科技板块风险偏好依旧不会特别高。当然这只是短期的观点,动态来看待事件明确之后,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或会回升,所以我们要密切的关注相关事件的进展。
从中长期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看好两个科技的大主线。虽然从2019年度的3、4年度开始,相关龙头公司已经有了较好的表现。但整个5G对市场带来的改变不容小觑,随着5G基站的建设和5G手机出货量加大,后续云端的建设伴随着管端和端端同时进行,其中蕴藏很多投资机会。另一条主线就是国内自主可控领域,华为事件实际上催生加速了国内相关替代厂商的发展,自去年以来在手机端、基站端、服务器端给了国内下游厂商很多机会,很多子行业非常受益。产业界对国内自主替代的需求非常强烈,尖端科技领域的竞争意识非常明确。在政府支持下,会持续加大对国内供应商自主产业链的培养。这类竞争壁垒较高的行业在科技周期、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估值体系有望得到重塑。
03
半导体板块
这里也简单展开一下半导体板块的逻辑。从半导体产业的分工来讲可以从上到下分为三个大条线。第一个条线是半导体设计领域,然后中间的条线是半导体的制造领域,第三条线是半导体的封装测试领域。然后在这个三大条线之间也会穿插半导体的材料和半导体设备领域,因为他们都是在半导体的这个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关键的设备和材料。
从竞争力来讲,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以及下游的封装测试领域,都是有明显的竞争力的。但是在制造端、材料端和设备端,尚有明显的瓶颈。目前国内及资本市场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期间还需要很多积累,所以在制造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目前,国内相关领域政策支持不断,资本市场后续可能会有一些核心半导体制造、材料、设备公司加速返回A股。整个半导体行业及自主可控的替代的进程,在未来会进入一个加速期,我们相信在某些核心领域也是有机会实现突破的。
所以从中长期的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坚守5G建设大周期以及国内自主化替代加速的大周期,这都是我们认为值得深度挖掘的赛道。
04
新能源汽车板块
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板块。从市场来看,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较低,国内对新能源车的补贴以及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减,在未来5年可能会呈现一个高速爆发。从A股投资机会来看,新能源车产业链中上游在全世界都是有很强的这个竞争力,整个行业未来都有可能进入3~5年的一个超高速的一个增长,这个中间的机会挖掘也会非常多。
总结来看,整个科技行业产业链是全球化的,在海外疫情常态化发展背景下,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相比内需为主的板块波动相对大一些。但是我们认为科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改,两大科技周期依旧是大势所趋,还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机会。

05
消费:内需为主 消费行业目前格局稳定
消费整体来看是偏内需的一个行业,在国内一季度发生疫情的时候,消费板块表现较弱。但3月份后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开始发酵后,消费股就相对变得比较的强势,在二季度跑出了不错的超额收益。今年以来医药子行业、食品饮料细分领域、新兴的消费领域都诞生了很多大的牛股。
以传统的估值角度来看可能板块目前价格偏高,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在海外疫情常态化、国内面临出口压力、整个摩擦加大的这个背景下,消费板块对于整个中国经济来说都是一个中坚力量。近期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地摊经济”这样新型的消费模式,自上而下来看,对于消费的这个支持力度依旧不减,大概率判断后续仍可能出台系列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和消费的发展。
目前消费板块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这个方向,首先还是消费升级这个大板块,包括对口腔卫生、眼科、护肤保养的重视。在经济水平提高了之后,这一系列的需求可能就会大幅度提升。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消费,包括陪伴经济,电商直播带来的新型消费模式,也是消费升级的一大类。
然后另外一个大消费的方向就是医药。医药行业近年有一个行业大变化——集采,一致性评价带来的整个医药工业的变化。医药里面因为细分的行业比较多,重点看好包括医药类的消费升级、从全球的产业链来看都具有竞争力的医疗设备、原料药产业、以及中间研发企业。虽然我们可能在整个创新药的体系上跟全球还是有差距,但是我们在中间环节或者是中上游的这个环节,还是有很多竞争力的。第三个大方向就是,集采政策下受益的这些公司。集采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去掉了中间商环节,成本低、质量品质稳定的公司未来会走的越来越好。后续整个医药工业的这个市场会变得更加的正规化,所以整个大的板块还是深入值得去挖掘的。
总结来说,消费行业目前格局稳定,因为大部分都是内需,在一季度海外卫生事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超额收益明显,特别是必选消费、医药等行业,估值溢价非常显著。可重点关注小食品、医药消费、受益于集采等政策的细分子板块。科技板块大周期来看,依旧围绕5G(管端云建设)和以华为为首的自主可控、半导体两条大主线。短期来看,科技板块受到影响,波动较大,需等待相关事态进一步明朗化;中长期来看,我们依旧看好相关板块,其原因在于华为实际上催生加速了国内相关替代厂商的发展,这类竞争壁垒较高的行业在科技周期、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估值体系有望得到重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097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