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美联储降息。就在上个月,富国银行、美银这两家头部机构先后更新了预测,富国银行说2026年年中前可能有五次降息,每次降25个基点;美银则认为会有三次,最终把政策利率压到3%-3.25%。这不是随便猜的,而是基于美国通胀数据和经济增速算出来的,可信度不低。
为啥这事儿对A股影响这么大?很简单,全球的钱都是跟着利息走的。一旦美联储降息,国际资金的成本就低了,它们肯定要找回报率高的市场。而现在A股的估值摆在那儿,万得全A市盈率(TTM)还在历史相对低位,相当于“价格划算”,对这些外资的吸引力自然会上升。之前几次有降息预期时,北向资金就频繁加仓A股的优质股,这次要是真落地,资金进场的力度可能更大。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外资进来不仅能推高股价,还能带动市场情绪,相当于给A股添了一把“火”。
再看国内楼市的变化,这和股市的关系也很紧密。过去大家有钱都愿意投房子,因为能保值增值,可最近一个月,不少城市的楼市数据不太乐观——部分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量环比降了,有些区域房价涨幅也收窄了。这说明楼市的投资热度在降温,之前扎在楼市里的资金,开始找新的去处。
股市恰恰成了这些资金的重要选择。对比下来,股票比房子灵活多了,当天买当天就能卖,变现方便;而且A股这两年一直在改革,注册制让更多优质企业上市,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在提升,投资价值比以前更高。从最近的资金流向能看出来,不少从楼市出来的钱,开始往新能源、半导体这些成长板块挪,这对股市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活水”。
当然,判断牛市不能只看外部因素,A股自身的“底子”也很重要。从规律来看,每到五年规划交替的时候,A股往往会有大动作——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2026年是“十五五”开局,历史上类似的节点,比如“十三五”转“十四五”时,市场就出现过一波行情,这背后是政策对产业的支持、基建投资的发力,能直接带动相关企业的业绩。
再看现在的市场结构,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高,不像以前全靠散户炒作。机构更看重长期价值,不会随便追涨杀跌,这能让市场更稳定。而且最近一个月,政策端也有不少利好,比如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这些政策落地后,能实实在在提升企业盈利,而企业盈利好了,股价才有支撑,这是牛市的核心逻辑。
不过话说回来,再合理的预期也有风险,不能盲目乐观。首先是美联储降息的不确定性,要是后续美国通胀反弹,降息次数可能减少,甚至推迟,那外资进场的节奏就会打乱,A股可能跟着波动。其次是国内经济复苏的节奏,要是企业盈利不及预期,就算有资金进场,股价也难持续上涨。还有地缘政治风险,要是国际上出点事儿,全球市场都会受影响,A股也躲不开。
所以总结下来,从最近一个月的信号看,2026年A股有走牛的可能性,但不是板上钉钉。对投资者来说,现在不用急着满仓,也不用完全观望,不如先理清这些信号背后的逻辑,选一些估值低、有政策支持的板块慢慢布局。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135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