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尾盘炸板有机会,怎么到我这就成陷阱了?”老周的话,估计很多散户都问过自己。我炒股12年,前5年光在尾盘炸板上就栽了3次大跟头,最多一次亏了半年工资,后来慢慢摸出点门道,又靠两次精准的尾盘炸板抄底,把之前的亏损全赚了回来。
今天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就用我自己和身边人的真实经历,跟大家掰扯掰扯:尾盘炸板到底是肉还是坑?怎么分辨?普通人该怎么操作才能不踩雷?

先搞懂:啥是尾盘炸板?别连定义都没整明白就往里冲
可能有人刚入市,连“炸板”都不清楚,先简单说两句。咱们常说的“板”,就是股票涨到10%(ST股是5%)后被临时停牌,这时候想买得排队,卖的人少,盘面会显示“涨停”,这就是“封板”。
那“炸板”呢?就是本来封得好好的涨停板,突然有大量卖单砸出来,把排队想买的单子全吃掉了,涨停价撑不住,股价一下子掉下来,就像炸了锅一样,所以叫“炸板”。而“尾盘炸板”,就是这种情况发生在下午2点半到3点收盘前,尤其是最后10分钟,这时候市场情绪最容易波动,也最容易出问题。
我第一次碰到尾盘炸板,是2015年牛市尾巴。那时候我刚炒股没两年,看着别人买啥都涨,自己也心痒,听同事说“尾盘封板的票安全,第二天大概率高开”,就跟着买了一只叫“某某科技”的票。
那天下午2点50分,这票还稳稳封着涨停,我想着还有10分钟收盘,肯定没问题,就全仓冲了进去。结果刚买完没3分钟,屏幕上的涨停价突然开始往下掉,就像有人在上面往下扔石头,眨眼间就从10%跌到了7%,我当时都懵了,不知道该卖还是该等。
等到收盘,这票收在6.8%,我第一天就亏了3个点。更惨的是第二天,直接低开4个点,开盘没几分钟就跌停,我看着账户里的钱哗哗少,手都抖,最后咬着牙割了肉,那一次亏了我3万多,相当于当时3个月的工资。
后来我才知道,那只票当时根本就没什么实质利好,就是游资拉起来骗散户接盘的,尾盘故意炸板,就是为了让第二天能更低点出货——这是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尾盘炸板里的水有多深。
尾盘炸板为啥会出现?3种常见情况,别把“出货”当“洗盘”
很多人看到尾盘炸板,第一反应要么是“完了,要跌了”,要么是“机会来了,主力在洗盘”,其实没这么简单。我这些年总结下来,尾盘炸板主要就3种情况,搞清楚是哪种,才能判断是机会还是陷阱。
第一种:主力出货,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坑人的。就像我2015年买的那只科技股,主力前期把股价拉起来,吸引散户注意,到了尾盘,故意先封板,让大家觉得“这票很强,封板了肯定安全”,然后突然砸盘,把手里的筹码全抛给散户。
我有个朋友老杨,2020年也栽过类似的坑。他买的是一只消费股,当时那票连续涨了3天,第三天尾盘1点半就封了板,封单还挺大,老杨觉得“这么早封板,还这么多封单,肯定是好票”,就追了进去。
结果下午2点40分,封单突然开始减少,没几秒就被砸开了,股价直线下跌,从涨停跌到5%,老杨还安慰自己“是洗盘,主力在震仓”,没卖。结果第二天低开7个点,直接闷杀,老杨扛了3天,亏了20%才割肉出来。
后来他去查那只票的龙虎榜,才发现前一天封板的主力,尾盘砸盘卖了将近2个亿,把散户全套在了上面——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主力出货型炸板”,特征很明显:前期涨幅大,封板时间晚(或者封板不坚决),炸板后成交量突然放大,股价跌得又快又狠。
第二种:市场情绪突变,被动炸板。这种情况不是主力故意的,而是大盘或者板块突然出了利空,导致整个板块的股票都下跌,本来封得好好的涨停板,被大环境带崩了。
2022年4月份,我碰到过一次这种情况。当时我持有一只新能源的票,那票当天因为业绩利好,下午2点就封了板,封单有10万手,看着挺稳的。结果下午2点50分,大盘突然跳水,新能源板块集体下跌,那只票的封单被恐慌盘砸开,股价跌到了8%。
我当时没慌,因为我知道这票的业绩是真的好,而且大盘跳水是暂时的,不是票本身有问题。所以我没卖,反而在尾盘补了点仓。结果第二天大盘回暖,这票直接高开5个点,中午就又封了涨停,我不仅没亏,还赚了12%。
这种“被动炸板”和“出货炸板”的区别在于:炸板时大盘或板块是不是在跌,票本身有没有利好支撑,炸板后的成交量有没有异常放大。如果是大盘跌带崩的,票本身有业绩或政策利好,那大概率是机会;如果是票本身没利好,就靠炒作,那大概率是陷阱。
第三种:主力洗盘,故意炸板吓走散户。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确实有,一旦碰到,就是捡钱的机会。主力洗盘的目的,是把手里不坚定的散户洗掉,然后自己能更低成本吸筹,为后续拉升做准备。
2021年的时候,我碰到过一次这种情况。当时我关注的一只半导体票,已经横盘了半个月,某天突然放量涨停,下午2点半封板,封单有5万手。结果2点55分,突然有一笔大卖单砸出来,把封单砸没了,股价跌到了9%,很多散户以为要跌,赶紧卖了。
我当时盯着盘面看,发现虽然炸板了,但成交量没放得特别大,而且买盘一直在接,不像出货。再加上这只票当时估值不高,还有政策利好,我判断是主力在洗盘,就没卖,还在9%的位置加了仓。
结果第二天一开盘,这票直接高开3个点,然后一路拉升,10点就封了涨停,之后连涨了3天,我总共赚了25%。这种“洗盘型炸板”的特征是:前期涨幅不大,估值合理,有实质利好,炸板后成交量没异常放大,买盘积极。
怎么分辨尾盘炸板是机会还是陷阱?4个实用技巧,学会少亏一半
很多人之所以在尾盘炸板上亏钱,就是因为不会分辨,要么把出货当洗盘,要么把洗盘当出货。我这些年总结了4个实用技巧,普通人照着做,就能少踩很多坑。
第一个技巧:看前期涨幅。如果一只票已经涨了30%以上,甚至翻倍了,那尾盘炸板大概率是出货;如果一只票前期没怎么涨,甚至还在低位,那炸板大概率是洗盘或被动炸板,机会更大。
就像我2015年买的那只科技股,当时已经从10块涨到了25块,涨了150%,明显是炒作过度,尾盘炸板就是出货;而2021年那只半导体票,前期只涨了10%,还在低位,炸板就是洗盘。
第二个技巧:看封板时间和封单。封板时间越早,封单越大,说明票越强势,炸板后是机会的概率越大;封板时间越晚(比如下午2点半以后才封板),封单越小,说明票越弱,炸板后是陷阱的概率越大。
我有个邻居老张,去年买了一只票,下午2点58分才封板,封单只有1000手,他还追进去了,结果刚封板就炸了,第二天低开跌停,亏了15%。后来他跟我说,当时就觉得“能封板就是好票”,没看封板时间和封单,现在想想都后悔。
第三个技巧:看炸板后的成交量。如果炸板后成交量突然放大,比平时多好几倍,那大概率是出货;如果炸板后成交量没怎么放大,或者买盘一直在接,那大概率是洗盘或被动炸板。
比如2020年老杨买的那只消费股,炸板后成交量从平时的5000万放大到2个亿,明显是主力在出货;而2022年我买的那只新能源票,炸板后成交量只比平时多了2000万,而且买盘一直在接,就是被动炸板,是机会。
第四个技巧:看有没有实质利好。如果一只票有业绩增长、政策支持、行业利好等实质利好,那尾盘炸板大概率是机会;如果一只票没什么实质利好,就靠概念炒作、游资拉抬,那尾盘炸板大概率是陷阱。
就像2021年那只半导体票,当时有国家扶持半导体行业的政策利好,业绩也增长了20%,炸板就是洗盘;而很多炒作“元宇宙”“NFT”概念的票,没什么实质利好,尾盘炸板就是出货,进去就被套。
普通人碰到尾盘炸板该怎么操作?3条铁律,别拿本金赌运气
就算分辨清楚了是机会还是陷阱,操作上也有讲究,很多人明明看对了,却因为操作失误亏钱。我总结了3条铁律,普通人照着做,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亏损。
第一条铁律:别满仓!别满仓!别满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前5年炒股,之所以在尾盘炸板上亏那么多,就是因为喜欢满仓,一旦判断错了,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2018年的时候,我看中一只医药股,觉得尾盘炸板是机会,就满仓冲了进去,结果第二天出了利空,直接跌停,我没办法,只能割肉,亏了4万多。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满仓操作尾盘炸板的票,最多只拿30%的仓位,就算判断错了,也不会伤筋动骨。
第二条铁律:设置止损位,到了就跑,别犹豫。很多人亏钱,就是因为贪心,觉得“再等等,说不定能涨回来”,结果越套越深。我现在碰到尾盘炸板的票,不管是机会还是陷阱,都会设置止损位,一般是5%,如果跌到止损位,不管多心疼,都会卖。
2023年的时候,我买了一只人工智能的票,尾盘炸板,我判断是机会,拿了30%的仓位,设置了5%的止损位。结果第二天低开3个点,我还想着等反弹,结果跌到5%的止损位,我咬着牙卖了,虽然亏了点,但没亏太多。后来那票又跌了10%,我庆幸自己当时没犹豫。
第三条铁律:不追陌生的票,只做自己熟悉的。很多人看到别人说“这只票尾盘炸板是机会”,就跟着买,根本不了解这只票的基本面、估值、主力情况,结果很容易踩坑。
我现在只做自己跟踪了至少1个月的票,对它的业绩、行业、主力动向都了如指掌,碰到尾盘炸板,才能准确判断是机会还是陷阱。比如2022年那只新能源票,我跟踪了3个月,知道它的业绩好,估值合理,所以炸板的时候才敢补仓。
总结:尾盘炸板不是“赌”,而是“算”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告诉大家:尾盘炸板不是赌大小,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分析和判断。它既不是绝对的机会,也不是绝对的陷阱,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分辨清楚背后的原因,能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操作。
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也跟老周、老杨一样,看到尾盘炸板就慌,要么乱买,要么乱卖,亏了很多钱。后来慢慢总结经验,学会了看涨幅、看封单、看成交量、看利好,学会了控制仓位、设置止损、只做熟悉的票,才慢慢从尾盘炸板里赚到钱。
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尾盘炸板更是如此。但只要你肯花时间去学习,去总结,去实践,就能提高判断的准确率,少踩坑,多赚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8059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