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经济下行时期,反而容易走出好的股市行情?老师课本里说股市是经济晴雨表,但现实中经常看到经济数据疲软,股市却扭起了秧歌。这令很多老散户蒙圈,老韭菜们也在一片怀疑中不断追问真相。
有人说是因为房价上不去了,资金总要找个去处;有人说是居民存款大搬家入市;还有人说是外资横扫中国核心资产;更有人预测,既然股市是经济情绪表,这样距离经济上行应该不远了。其实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真正决定股市走向的,往往不是经济本身,而是货币的流向和政策的力度。
回顾A股历史,绝大部分牛市都是“货币宽松”的水牛。简单说就是放水放出来的行情。这样什么时候最容易放水?答案很简单:经济不好的时候。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A股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牛市行情,看看它们,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
2005-2007年: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史诗级行情
这一轮牛市,是A股历史上,涨幅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上证指数,从2005年6月的998点,一路飙升至2007年10月的6124点,涨幅达到了,令人咋舌的513%。
这轮牛市的背景,是股权分置改革彻底地解决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市场的同股不同权问题,加上人民币在升值,热钱大量地涌入。当时人民币对美元从8.27开始,逐渐地升值到7.3国际资本通过QFII以及贸易渠道等,纷纷地涌入A股。
这个时候,全球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强劲,企业的盈利情况得到了大幅的改善。2007年,A股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速竟然高达63.5%这给牛市提供了基本层面上的支撑。
不过这个宏大的局面最后以非常惨烈的方式结束2008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接着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同时为控制通货膨胀国内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央行连续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同时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涨到7.47%随着资金流动性慢慢收紧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一直不景气上证指数从6124点开始不断下跌最后跌到1664点跌幅达到72.8%很多投资者因此遭受了巨大损失
2008-2009年:四万亿刺激下的V型反弹
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政府迅速推出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刺激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实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到2009年,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近十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达一倍
在强大的政策刺激之下,上证指数,从2008年10月的1664点,开始了反弹之旅,一直反弹至2009年8月的3478点,涨幅高达109%。此次牛市呢,虽然涨幅比较可观,但是持续时间相对来说较短,仅仅是不到一年的时间。
随着CPI同比涨幅,在2010年达到3.3%2011年升至5.4%央行被迫,收紧货币政策,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1.5%。加上欧债危机影响,和A股解禁高峰(2010-2013年累计解禁规模超10万亿),市场再次,进入漫长熊市。
2014-2015年:杠杆资金驱动的泡沫牛市
这轮牛市,由杠杆资金所驱动,上证指数,从2014年7月的2050点,一路上涨,至2015年6月的5178点,其涨幅达到了152%。
央行自2012年以来,首次实施降息;在2015年,连续5次进行降息操作,与此同时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由此释放出大约4万亿元的流动性。
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之下,银行理财,以及信托、基金等各类资金,都在加速进入股市。
更重要的是,杠杆资金大规模入市:2014年初,两融余额不足4000亿元,到2015年6月峰值之时,达到2.27万亿元,在这18个月期间,增长了近乎5倍。
场外配资规模也达到1.72万亿元,平均杠杆率3-5倍。
不过好景不长。2015年6月后,监管层开始清理场外配资,这引发了强行平仓以及连锁踩踏。上证指数从5178点的高点,跌至年底的3539点,跌幅超过30%。创业板的市盈率,曾高达140倍以上,远远超出历史均值。不过GDP增速持续下行,企业盈利无法支撑如此高的估值,最终泡沫破裂。
2019-2021年:结构性牛市与核心资产崛起
这轮牛市,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上证指数,从2019年1月的2440点开始上涨,一直涨至2021年初的3700点以上,其涨幅大约为40%。
2019年,央行三次降准,释放出长期资金,约为2.7万亿元。2020年,在疫情冲击之后,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9.63万亿元,创出了历史新高。这个时候,监管层鼓励,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进入市场,2019年,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的比例上限从30%提升至45%。
这一轮牛市,主要是由机构资金所推动的。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发行规模,达到了6811亿元,创下了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进入2020年,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全年发行规模超过了3万亿元,其中科技和消费主题基金,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六成。
外资亦是重要力量: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超2000亿元,市场风格,明显偏向“核心资产”,那些龙头股受到资金,追捧。
但这轮牛市,在2022年遭遇挑战。美联储为抑制高通胀,开启了激进加息周期,全年加息7次,基准利率,从接近零,升至4.254.5%。全球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加上国内疫情反复,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市场再次进入调整期。
当前市场:新一轮牛市正在形成,
自2024年9月以来,A股市场再次走出一轮显著上涨行情。上证指数从不到2700点上升到超过3800点,涨幅超过40%。
2024年9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并首次提出通过创设互换便利、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直接向股市注入流动性。2024年12月,央行再次下调MLF利率15个基点,引导LPR同步下行。
2025年初,央行明确,需适时、适度地进行降准降息。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的流动市值,在未来三年中每年至少都能增长10%。2025年4月,保险资金的权益配置上限进一步被提升至50%。
资金面上,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非银存款激增,2.14万亿元。资金通过公募基金、ETF等渠道,加速入市。2025年上半年,股票型ETF资金净流入超3000亿元,偏股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达到,496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20%。
两融余额,也从2024年9月的1.37万亿元,增至2025年8月的2.2万亿元,增长幅度达60%。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总额的比例,连续多个交易日,都保持在11%以上。
历史的经验与启示
回顾A股,历次牛市,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规律:
一是A股确实是“政策市”。过去8次牛市,每次启动前都有重大利好政策出台刺激股市上涨。
二是牛市通常由流动性来驱动。货币方面的宽松,是牛市得以形成的主要条件,即便基本面没有明显地得到改善,但是流动性的宽松依然有可能推动市场走向牛市。
三是牛短熊长。过去8次牛市最长维持575个交易日,最短只有33个交易日,但熊市周期却越来越长。
四是牛市结束多有共同点。股市涨多之后,会自然地进行调整,但是最直接的因素,往往是政策由支持转为调控。这个时候,估值过高,且缺乏业绩支撑,外部环境恶化,以及杠杆资金撤离等,也都是常见的原因。
对于当前市场,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乐观态度。虽然经济基本面,仍然面临挑战,但是政策支持力度,空前流动性环境,宽松资金流入迹象,明显。或许真如一些分析师所说,我们正在迎来,一场新一轮牛市。
当然历史也提醒我们,牛市并“并非”仅仅只涨不跌。2000年以来的几轮牛市里,中途出现了,超过10%甚而更深的回调,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在牛市的进程中,调整属于正常现象,从本质上讲是资金的再平衡与风险的释放过程。
对于投资者来说,保持冷静,坚持价值投资,进行多元化配置,控制风险,这才是长期制胜之道。毕竟短期的市场,犹如情绪的投票器,而长期才是价值的称重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4465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