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研究股市里的先手,今天刚好有点小成果,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之所以会研究股市里的先手,是因为很多时候发现,交易失去先手,会影响总体的收益。
怎么理解这句话。
其实指的是持仓成本过高,会影响持仓的心态,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比如,股票从5块涨到10块,中间会有很多的波折。
但对于在5块钱买入的人来说,因为有利润保护,所以股价在7-8块震荡的时候,心态平稳,持仓冷静,不容易被洗下车。
即便最终震荡后,股价不涨反跌,只不过是利润减少而已。
但是对于7-8块钱上车的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利润保护,股价如果在这个位置震荡,心态就会很浮躁了。
如果运气好,赶上主升浪到10块钱,还有的赚。
如果运气不好,在这个地方震荡洗盘,或者破位了,就要割肉走人。
股市里的先手,指的是在起涨初期的布局,确保成本相对低,拥有持仓的底气和耐心。
有些人可能会把先手和抄底联系起来。
两者看似好像差不多,实则还是有差距的。
之前有分享过股市的三类买点,其中的一买、二买和三买。
所谓先手,更倾向于第二买点,也就是二次回踩的上车点。
如果你仔细想明白了,就会想通,为什么二次回踩的时候,会有大量资金入场。
其实,就是一部分抢先手的资金,在这个位置入场了。
当然,他们也会设置好止损位,以免出现进一步破位的情况。
想要买到低点,就肯定要冒风险,但如果等行情走出来了,有确认信号了,起码是低点+20%左右,那成本就会很高。
所以,如果设置5%左右的止损,在次低点选择入场,这种二买的手法,就是标准的先手。
先手≠赚钱,先手只是一个盈亏比的概率,简单的说,就是风险可控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
不设置止损,就不要去抢先手,容易被抄家。
抢先手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尤其是仓位和心态都控制不好的那一类。
抢先手有很多的规矩,以及一些骗线的情况,如果对这种方式不理解不认可,也不要去盲目参与。

针对抢先手,说说目前根据历史数据回测,看到模型的几个要点吧。
1、次低点成立的概率,只有60%不到。
模型跑了大概4900多支股票,有27000多次二次探底的情况。
显示二买的成功率,大概在59%多一点。
所谓的成功率,指的是买完之后,3个月内不再创新低的概率。
也就是有40%的股票,买入后不到三个月,甚至一周就创新低了,或者跌破止损位了。
设置的止损位也比较宽,是6%的止损。
这说明,这种抢先手的交易方式,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并不是特别安全。
但是抢先手,如果买在相对低点,一轮涨幅能吃到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所以,风险收益比还可以,接近60%的概率已经不低了。
2、首次低点出现放量,次低点有效性更高。
翻了翻所有后续大涨的股票,一买和二买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放量。
也就是阶段性的底部,出现了明显的放量情况。
低点放量,次低点回踩,有效性会更高。
如果低点没有放量,反而是次低点放量了,那很有可能会继续往下走。
也就是底部先要进行一轮博弈,一部分底部的筹码要被主力给一扫而空。
而次低点只是主力二次入场,做了一次深度的洗盘而已。
量能是决定低点有效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资金不入场,一切都是虚幻。
3、首次低点出现均线反转,次低点确认性更高。
第一个低点过后,到第二次的回踩,这里有一个重点,是均线的走向。
通常,第一个低点的反弹,会上穿中长期的均线,然后再往下走。
因为底部出现了反复,所以很多长期均线在时间周期的影响下,会开始走平,中短期均线甚至会往上走。
均线可以代表压力位,但更多的时候,代表着周期和空间。
一旦均线开始有反转的势头,意味着周期可能发生改变。
买在低点的本质,就是买在一个大周期起始的地方,把这一点想明白,一切就通透了。
关注均线的走向,寻找均线有回拐趋势的个股,而不是还在一路往下走的股票。
4、次低点配合放量,但量能不能高于低点。
二次回踩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需要放量,但是量能不能高于上一个低点。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量能高于上一个低点,代表市场在次低点依旧有很大的分歧。
这种情况发生,只能说明前面的低点不一定是绝对的低点,资金在底部做了一轮行情后,还有撤退的迹象。
这个时候需要谨慎一些,因为底部筹码还不稳固。
适度的放量是收集筹码的需要,量能越温和,代表筹码的集中度越高,确认底部的概率就越大。
抢的先手,指的是第一时间跟着主力在低点建仓。

有些人会问,要不要控制仓位,仓位其实和止损比例,以及风险承受能力有关。
但在弱势的行情里,买入股票的时候,分仓是必要的,不要去满仓押注某一支股票。
本就是60%多的概率问题,没有百分百的答案去解释。
另外,大部分的低点和次低点,会和指数形成一定的共振。
如果对于指数能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是可以明显增加低点把握准确率的。
用数据回测的模型,判断到的低点,和真正实战中去抢占先手,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数据无非是证明了这种交易方式赚钱的可能性而已,并不代表普通人做这类交易就能赚钱。
因为数据背后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选股。
技术图形如果不结合基本面的选股,其实也是扯淡的。
绩优股的二次回踩买点大多是正确的,垃圾股大多是错误的。
所以,股票这个东西本身很复杂,一些别人用的好的交易方式。
可以借鉴,但得自己悟透,一知半解就很可怕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3680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