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个股主升浪是每个投资者梦寐以求的目标,高涨而亢奋的情绪是他们面对主升浪时的常态。然而对于经历千辛万苦完成建仓阶段的主力资金而言,打造主升浪是最能考验他们的紧要关头。
因为折腾了这么长时间,最后能实现多大收益,就要看主升浪能升多久、能升多高,这用“毕其功于一役”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尽管说拉升前的主力资金已经基本完成了底仓的筹备,但他们要琢磨的问题一点都没少,比如说成本较低的流通筹码是否仍比较多,会对即将来临的拉升造成多大的压力?
个股的股性是否比较活跃,一旦点燃拉升的激情,跟风盘的情绪是否能被激活?大盘或者板块的走势在拉升时期能否助一臂之力?如何控制拉升股价的节奏?等等。
在一般投资者眼里,看似疯狂的拉升阶段其实并不是主力资金头脑发热,用巨量资金把股价捧上天的,这背后蕴含着其极为细致的事前准备和谨慎的操作。
很多时候,在拉升阶段主力希望达到的境界就是自己先“点上一把熊熊烈火”,然后场外疯狂的资金“蜂拥而上”,接着自己再从中不断进行“套现—点火—股价拉抬—再套现”的循环操作,直到股价达到预期目标再谋求下一步的全身而退。总之,在拉升股价时“四两拨千斤”和“阶段性套现再蓄势”是主力资金最为看重的两个环节。
进攻号角吹响前的积极酝酿底部总是静悄悄,顶部往往闹哄哄。主力资金拉升前的准备动作,都是尽可能避免被过多场外资金的目光关注,同时希望场内筹码,尤其是成本较低的筹码及时离场。因此,要研究主力资金的主升浪,不得不研究的就是拉升前蓄势待发的阶段。
主力资金在拉升时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引爆市场进入疯狂的“第一把火”,用少量的增量资金迅速拉抬股价以吸引跟风盘追涨,从而主导他们操盘的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呢?
第一,大量流通筹码被高度控盘,这样剩下的浮动筹码就很少了,这也是主力资金建仓达到的效果。
第二,低成本的获利筹码在拉升前尽可能少,因为一旦进入拉升阶段,这类筹码较容易集体套现形成较大抛压。
第三,场外短线资金关注度高,但一直犹豫或者等待股价爆发的信号,它们其实是股价持续上涨的重要推手。其中,第一点对大量流通筹码高度控盘,其实在建仓阶段就已经基本完成,而第二点和第三点才是拉升前主力资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股民认为的洗盘和试盘。
一般投资者往往以为洗盘、试盘这两类动作是相互独立的,不是洗盘就是试盘,这种非此即彼的想法无疑是思维简单的表现。对于主力资金而言,无论是建仓还是拉升阶段,都是融合了各种操盘手法的综合过程,都需要洗盘和试盘,只是所要达到的目标各有差异罢了。
更进一步说,无论是建仓还是拉升,既然是各种手段的综合,就绝对不是简单纯粹的单向买入或者卖出的问题。在建仓时期,主力资金的买入可能是为了吸筹,也可能是为洗盘和试盘的阶段性策略做准备,因此会出现抛售和打压行为,但最终还是为了吸纳大量廉价筹码。
在拉升时期,主力资金的买入是为了抬升股价刺激跟风盘的进入,但也会出现阶段性的抛售套现,然后再进行小规模的吸筹、洗盘、试盘,如此反复,酝酿一浪接一浪的进攻。
不要见到盘中有大单买入就以为是要拉升,大单卖出就以为是要出货,这种见涨看多、见跌看空的思维注定会让你在市场上吃大亏。只有站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思考多空博弈背后的逻辑,才能更深刻地感悟到市场脉动的准确节奏。
拉升时期出现的洗盘和试盘,为了方便阐述,根据“拉高、震荡、打压和休息”四种操盘手法对洗盘和试盘进行具体定义。即拉高回落为向上试盘,阴线打压为向下试盘,阶段性向上向下试盘的震荡整理为洗盘,休息手法则融入了上述三种策略。
在底部形态即将面临向上突破,进行第一次脱离主要成本区的拉升动作前,主力资金会不断运用向上试盘测试抛压大小和跟风盘的积极性,运用向下试盘测试浮筹的多少和底部的坚固程度,运用震荡整理消磨场内筹码的耐心,运用休息策略隐藏实力让市场误认为主力已逃。
股民一定关心究竟什么时候主力资金才会正式开始拉升,其实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量化指标。如果存在唯一的信号指导着主力资金的运作,那么这个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吗?因此我们只能从多个主要因素去揣摩其意图,争取把握住大概率的事情即可。
在我看来,如果具备以下四个因素,那么主力资金进行拉升动作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一是大盘不存在连续大跌的系统性风险,因为在泥沙俱下的背景中,逆势进行持续上涨所耗费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排除个别特殊原因,主力资金一般不会在此背景下贸然行动。
二是投资标的的炒作题材正处于市场的阶段性热点,一旦选择拉升,将会更容易吸引跟风盘。
三是个股本身在底部形态突破位置所承受的抛压已经足够少;四是一旦选择上攻动作,不需要太大的成交量便可以接近或者突破重要颈线位。
最后,确定突破颈线位的两个“3”,即超过颈线位价格3%并且站上颈线位超过3个交易日。这样我们就能更加有把握地去研判主力资金是否正式进行拉升动作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20955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