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金融模式时,德国的情况或许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德国的金融体系看似“欠发达”,却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金融模式具有多个显著特点。
金融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利润率低,相对规模小,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低于5%,且金融结构以银行为主导,资本市场不够发达。
大多数银行并非追求利润最大化,公共银行占比约40%。
企业资金主要依赖自我积累,外源融资比重低,金融深化程度或宏观杠杆率甚至低于新兴经济体平均水平。

然而,就是这样的金融体系,在多方面展现出了优势。
金融与实体经济“各司其职”,强企业、弱金融,投资实体经济的效益高于金融资产。
宏观杠杆率不升反降,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大量银行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私有化浪潮中,公共银行和合作社几乎未被私有化。
大部分银行遵守区域经营原则,避免了过度竞争,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突出。
物价水平能长期保持相对稳定,金融与房地产实现良性循环,长期坚持租房为主的政策。

对于中国而言,德国金融模式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
中国与德国在经济金融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上存在相似性,如均以银行为主导,国有或公共金融机构比重高,重视实体经济且出口导向特征明显,实行大陆法系等。
一直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在不断学习发达经济体的经验,从最初的香港,到日本,再到美国。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难题未解决,而德国在某些方面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应深入研究德国金融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助力我国金融体系更好地适应新使命,实现脱虚向实,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1729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