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重在介绍可转债经典双低轮动策略的投资逻辑、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对双低策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用一句话概括双低轮动策略,就是:买入溢价率低、价格低的优质可转债,定期进行轮动操作。
若某可转债溢价率为20%,表示该转债当前价格比转股价值要贵20%。即溢价率高,意味着转债大概率跟不上正股的涨势,正股涨了很多以后,转债价格可能才刚开始启动上涨。
相反,溢价率低,表示转债当前的价格与它转股后的价值相差无几,意味着可转债大概率能跟上正股的涨势,或者超过正股的涨势。
通常我们认定,转债的溢价率越低,表现出来的是该转债的股性越强。
价格低:退可守
这个很好理解,可转债的本质是债券,投资可转债最坏的结果就是一直持有债券至到期赎回,拿回相应的本金和利息,所以只要买入的价格足够低,意味着我们买入的转债下跌空间有限,亏钱的可能性不大。通常可转债的价格越低,对应的债性越强。
双低转债轮动策略逻辑梳理
转债价格低,意味着下跌有底,债性强;转债溢价率低,意味着可转债能紧跟着正股涨势,股性强。
我们投资此类双低转债的初衷就是为了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当正股价上升,转债价格紧跟着上涨,可以博高收益;当正股价下跌,有债券保底,保证拿到本金和债券利息——正所谓“上不封顶,下有保底”。
那么问题来了,转债价格和溢价率怎么样算“低”呢?这就引出了双低转债轮动的核心参考数据——可转债的双低值。
可转债的双低值=可转债价格+溢价率*100
比如今天收盘时,鸿达转债价格为99.999,溢价率为-0.26%,那么鸿达转债的双低值为99.999+(-0.26%)%*100=99.739。
如法炮制,我们将所有转债的双低值计算出来并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就是该策略要重点关注的。
双低值数据可以直接参考集*录,宁*网:

图片来源:集思录
具体轮动流程:
- 每个月定期操作三次左右(例如每十天轮动一次),其他时间不动,遇到节假日就顺延一天或提前一天;
- 持仓转债数量控制在20-25只左右(市场明显处于低估时,即转债的整体双低值明显偏低时,可以多买入几只可转债);
- 在每个操作日,按双低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将持仓中排名在40名之外且处于盈利状态的转债卖出;然后再按双低值从小到大排列,买入同等数量的转债;
- 按上述步骤循环往复轮动。至于每份可转债持有多少张?债性占几成?股性占几成?这个根据个人资产和可转债的投资比例,自行决定;
注意事项
双低策略是个技术活,并不是说哪个转债价格低就买哪个,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并注意几大事项:
去伪
- 可交换债、已经发了强赎公告、剩余时间小于1年(此时期权价值太低了)、PB低于1,遇到这四类情况的,我们都排除掉;
- 碰到妖债,尤其是正股疑似庄股,要格外谨慎,单日上涨很疯狂时,要见好就收。
择优
精选那些下调过转股价,到期时间短,正股有想象力,双子星(比较特别的是转1和转2条件相似,理论上价格接近,可以不断地换仓搬砖),具有游资属性(盘子不大,曾被游资炒作过,正股有题材、弹性大),规模小的转债。
当然,这类精选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长期策略
双低轮动策略,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长期策略,即使正股继续下跌,可转债的债性保护仍将凸显。但在短期无法避免有波动和回撤的现象发生。
大饼思维
对于双低可转债轮动策略来说,我们盈利靠的是组合盈利,而不是奢求组合中的每一只转债都盈利,因此我们通常会在建仓时持有20多只转债,同时单只转债持仓比例也建议不要超过总仓位的5%左右。
因为单只转债占比过高,风险有点大,万一踩雷,将出现巨额亏损。中招的这些转债一般来说虽很难再继续下跌,但由于它的溢价率很高,短期内也很难上涨;
大饼的思路很好地缓解了这个问题,即便遇上一两只暴雷,只要其他转债大幅上涨,就可以摊薄甚至覆盖暴雷转债的亏损。加上其他转债的不断轮动,整体收益不会太差。
兼顾大盘
双低策略由于所持转债数量多,势必要顾及大盘行情。在大盘处于高估值时,倘若还满仓双低,就好比是坟头蹦迪,是极其刺激的。所以,在仓位和退出机制上,我们应实时关注大盘走势,考量大盘估值以及现价离债底的距离。否则一旦崩盘,双低一样会受牵连(除非接近纯债底)。
追踪信息
为了尽可能减少踩雷的概率,我们要通过每日追踪可转债的市场行情,了解大多数可转债的相关信息:
包括自身的情况:转债的价格、溢价率、转债的到期收益、回售收益、下修情况等;
其正股相关的数据,包括正股当前的价格水平、估值水平、是否有大股东减持、是否有回购等。
策略缺陷
1.转债违约风险
注册制的大背景下,退市制度日趋严格,部分可转债违约(退市)的可能性增加。
2.单边下跌行情
股市持续下跌时,双低策略不太具备债性保护,反倒有可能会下跌得更多,波动性更强。因为在下跌行情中,双低策略原持有的双低转债变成了低价格高溢价转债,而上方不断有双低转债供给,如果选择换债,意味着放弃债底保护,反而几乎吃下全部的跌幅。
与此同时,换债后如果行情不好,很有可能将现有跌到位但双低值高的转债轮出,换成还没跌到位的转债继续跌,若摊上那些很垃圾的转债,轮进去了要么割肉离场,要么长持至到期(仅仅保个本,收益不会太高)。
3.轮动逻辑备受质疑
可转债之间同质化程度差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正股的质地、行业、波动等彼此天差地别。鉴于此,将不同可转债的溢价率等同视之,简单加减,作为轮动依据,有失偏颇。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6246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