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早期开始炒股的朋友,是否还记得那时的市场是什么样子的?
01
技术分析往事
印象中A股交易当时以技术指标分析为主,题材炒作和打板为辅。


价值投资在2010年后才被广泛认可,量化投资在近几年才因收益率和各类花边新闻被大众所知。
我刚接触股市时,正值技术分析的盛世,甚至我刚做量化研究时也会复现技术指标。

那时无论财经新闻、券商报告亦或民间炒股老师,提及最多的也是技术指标,甚至衍生出无数流派。

技术指标在A股流行多年,有个始终无法绕开的问题被股民们津津乐道:技术指标有没有用,应该怎么用?
毫不夸张的说,用这个问题在雪球或淘股吧发帖,必能引发盖楼论战。

雪球&淘股吧
2、技术指标大礼包
为此我特意耗时多日,肝出一份适用性极强的技术指标大礼包。

包含了100多个常见技术指标的计算公式及用法;A股所有股票的历史数据及用于测试指标有效性的独家代码,你可以用它来验证某个技术指标在A股的效果到底如何。
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都是可以分享给你的。

02
技术指标简介
1、技术指标概念
既然要研究技术指标是否有用,那自然要先了解它的基本概念。
ChatGPT对技术指标的定义如下: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学计算得到技术指标,将它用于预测市场走势和决定买卖时机。
任意观察几个常见技术指标:

虽然它们的公式相对复杂,但大抵逃不过量、价、时、空这四个字。
2、量、价、时、空
量:股票一段时间内成交的金额,即成交量
价:股票每天的开高收低价。
时:股票价格变化的时间周期。如分时、日线、周线、月线、年线等。
空:价格波动的空间范围,即振幅。




03
技术指标历史
1、指标起源
提及技术指标,大部分人认为起源于欧美,但早在17世纪,技术分析雏形便已出现在日本。
当时日本出现了全国性的大米交易中心。
大小米商在此进行大米的现货、期货交易,掌握着全国米价命脉。

其中尤以本间宗九实力最强,影响最大。
他凭借对大米市场的研究积聚了大量财富,曾有连续100笔交易盈利的惊人记录。
据传他盈利的关键就是在大米市场中运用了技术分析。

说实话在那个年代,用技术分析交易确实算得上降维打击。
2、蜡烛图
本间宗九会以图表的形式记录每个周期的米价并做分析,最终形成下图:

由于每根线长得很像蜡烛,又被称为蜡烛图。
细看即可发现,这不就是炒股行情软件上最常见的K线图吗?

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K线图其实就来源于日本米商使用的蜡烛图。


虽然出现已久,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史蒂夫尼森的《日本蜡烛图技术》书籍大卖,蜡烛图才广为人知。
这本书也是很多A股交易者的启蒙,对做技术分析的,毫不夸张的说人手一本也不为过。
3、欧美分析方式
在市场广泛使用K线图前,欧美也有自己的价格分析方式。其中大部分A股99%的投资者都没见过。

欧美价格分析方法
但时至今日,K线图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被用于股票、外汇、商品等金融市场的技术分析中。

至于在中国,K线图又经历了一系列奇幻漂流,至今已衍生出无数分析流派。我就不多加赘述了,有课代表的话可以自己总结发表在评论区。
04
技术指标发展
1、道氏理论
除日本蜡烛图外,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另外一个绕不开的山头。

它由查尔斯·道于19世纪末首创,经多代人发扬光大,被称为所有现代市场技术分析的起源。
查尔斯·道同时还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华尔街日报的共同创始人。

道式理论主张市场行为有其固有的模式和趋势,这也是技术分析中趋势跟踪和市场波动性研究的基础,
2、昨日辉煌
道氏理论出现后,技术分析迎来了光辉岁月。
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前,此时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尚未将财务分析带入股市交易。

当时市场以投机为主,技术分析即是交易者们判断行情的主流。
大家熟知的利弗莫尔、江恩等代表人物,也借此大放异彩。

1952年诺奖得主马克维茨首次将数学引入投资后,基于更复杂数学模型的现代技术指标也就此诞生。

如MACD、KDJ等,这些指标现已成为技术分析者的重要工具。

3、现代技术指标
时至今日,技术指标已发展出多种类型:

技术指标10大类型
常见的布林线是趋势性指标,MACD是均线型指标,RSI是超买超卖型指标等等等等。

常见技术指标
我曾做过一张表格:

其中涵盖了100多种常见技术指标,并写明了它们的计算公式及用法,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都是可以分享给你的。
最后聊聊近年来技术指标的变化。
得益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技术指标的应用和复杂性有了显著提高。
05
技术指标效果
1、技术指标效果
正如前文所述,从只有技术分析,到财务分析的加入,再到依托数学的量化投资,如今的二级市场可谓是百家争鸣。
但因为图表最为直观,大部分人最早接触股票时仍是从看K线和各类技术指标入门。

当然技术指标到底有没有用就见仁见智了。近年来相关的讨论也甚嚣尘上。
也有“炒股大师”喜欢在各类行情图上画线,宣传通过XX指标可以买到涨幅惊人的股票,且成功率极高。
说的神乎其神,给人今日指标在手明日财富自由的感觉。

但学术界好像对此并不认可。
2、有效市场就说
经济学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概念: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定义
它认为在完全有效的股票市场中,任何分析都是无用的。
比如它认为巴菲特的超额收益都源于运气。
有效市场假说又分为3个不同阶段:

3阶段有效市场假说
第一阶段弱势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此时技术分析完全失效,无法通过此类手段获得超额收益。
目前学术界广泛认为,美股如今便处于该阶段。
技术分析基本失效,无法在美股上获得超额收益。

但这仅针对美股这个较为成熟的市场,在相对不成熟的A股市场上技术指标到底有没有效果,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检验。
06
A股指标验证
1、技术指标大礼包
考虑到很多人不会写代码自己测试,我为大家准备了全网最简单易学的技术指标测试大礼包。
代码小白也可以通过它实现技术指标的测试自由。
大礼包中包含了A股所有股票的历史数据,100多种常见技术指标的计算公式及具体用法,技术指标测试的专用代码和相应的说明文档。
你只需根据说明去操作即可,甚至还能移植自己或通达性的指标进行测试。
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都是可以分享给你的。
2、MACD指标
比如被誉为技术指标之王的MACD,它的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我们按照说明复制EMA的代码,稍作修改即可得到MACD中DIFF线和DEA线的计算代码。

一般认为DIFF线上穿DEA线为金叉,是绝佳买入点;下穿DEA线为死叉,是绝佳卖出信号。

我们在已有金叉死叉代码中修改后,直接点击运行即可。

3、运行结果
运行结果如图所示:

MACD死叉后股价涨跌幅小于0的概率基本小于50%,收益中值皆为正,和描述完全相反。
金叉后股价涨跌幅大于0的概率也小于50%。收益中值有正有负,但基本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数据表明MACD在A股个股上的效果一般。

4、更多指标
我又拿了数据和代码照着编写说明连续测试了十几个较热门的技术指标,效果也大差不差。

部分指标测试结果
给人的感觉就像技术指标在A股个股上通通无效。
这个结果与我不谋而合:在大A个股上绝大部分指标都是五五开,和抛硬币无差。

当然也不是所有指标都无效,如果你有独有的技术指标或单纯不认可我的观点,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都是可以分享给你的,拿了资料后自己去测试一番,这样更有意义。

不会写代码也不用慌,即使是编程小白拿到我的大礼包,也能轻松完成测试。
07
个人见解分享
1、实盘应用
其实我们自己量化实盘策略中偶尔也会用技术指标,但它绝不是策略的主要部分。
在通过其他思路选股后,我们可能会用技术指标作为短线的买卖点或辅助,仅此而已。

2、性价比低
我也希望本文能叫醒一直沉迷于用技术指标在A股炒个股的同学。
毕竟相对而言该研究方向性价比较低。
我不否认存在一些独门秘诀的技术指标,也见过靠着技术指标做到稳定盈利的大佬。

但你想把它研究出来性价比极低,需要大量时间。
同样时间放到其他方向上,可能很快就能出成果。因此没必要钻技术指标的死胡同。
3、大盘择时
前文我们都是在说技术指标在个股上效果不好。

但如果去针对大盘指数进行择时,如沪深300、创业板指数或行业指数,效果都还不错。
比如最基础的KDJ金叉死叉用法,它在沪深300指数上至今出现过700多次,具体效果如图所示:

如果你也想要自己用代码去测试指标在指数上的效果。可以在评论区留言,都是可以分享给你的。

4、尾声
另外技术指标在A股个股上无效,在其他更不成熟的市场是否有效?
正如我常说的,与其花时间提高牌技,我更愿意寻找对手更弱的牌局。
不只局限于交易,工作生活中换个对手更弱的牌局,同样会让你更轻松。
这话放在技术指标上也一样。

比如这是用最简单的均线指标,在大饼上测试得到的结果。
效果好坏应该也一目了然。
我们要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投资,而不仅仅是根据似是而非的经验去做决策。
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用数据说话。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7393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