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样的策略一般是不赚钱的,所以我们
第二步,进行参数优化。
选择参数遍历,观察不同参数对于策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得到几组看起来比较赚钱的参数,然后我们进行
第三步,样本外检测。
比如说我们之前遍历的参数是2014年的数据得出的几个表现好的参数,那么我们就用2013/2015的数据对这些参数进行检测。一般来说,这一参数会在样本外惨淡无比,完全没有样本内优化出来的威武。这时
第四步,进行观察,判断策略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发现策略失效原因是样本外某一两次特殊的行情导致大幅亏损,那么我们就可以设置一个硬止损来规避这种风险;如果发现策略失效是因为交易次数过少,那我们就将交易逻辑稍微放松,比如要求>x的地方改为>=x甚至是>=x-1。等等等等,这种修改就是策略的经验了。
设置好新的逻辑后我们回到第二步,重复以上步骤。
最终我们修改得到了一个样本内外都赚钱的策略,
第五步,实盘追踪。
在未来一段完全未知的行情中随着时间检验策略,观察策略的真实表现究竟如何。如果表现与预期相符合,那么说明策略有效,
第六步,进行交易。
随着交易进行,我们也要观察策略的有效性,当发现策略出现超出预期的亏损时,
第七步,调整或终止策略。
关于具体开发中的经验:
1 某种程度上来说做策略就是 瞎想->尝试->瞎想->尝试 的循环。
2 选择指标时一定要避免使用未来函数。
3 参数不宜过多。
4 参数优化中,可用的参数组越多越好,说明策略有效性高。
5 在实盘中,策略的期望一般都要打折扣的,达到预期的50%就是合格。
6 交易次数太少的策略一般是运气。
7 测试出一条超级赚钱的曲线,一定是你逻辑写错了。
如果你用TB这些固化的软件开发策略
估计你得策略只能停留在行情驱动上(也就是开高低收成交量持仓量)这些数据
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如果想得到一个大样本(交易次数足够多)条件下的优秀测试结果,都离不开一个交易逻辑(除非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非线性拟合这种虐待计算机的算法,这种过拟合的概率极其之大,但是TB却无法实现,你也不必担心)。
一、由繁到简:把TB里面的经典策略通读并理解各个语句的作用及原理后,一个条件一个条件的去掉,分析其影响,最终只留下最基本的核心交易逻辑,这过程一一测试,对比,应该会有所理解。
二、由简到繁:在最基本的核心逻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考,一一把自己的理念编写进去,验证各种思路的优缺点,尝试着去抚平盈亏曲线,提高盈利水平,这个过程做得好是策略锦上添花,做得不好就是拟合了,当然,水平不太高的时候,拟合的概率非常之大。
三、后续维护:繁和简的策略都有了,要进行模拟盘的外延跟踪、测试,分析哪些模块是好的、生命力强的,哪些是拟合的,容易失效的,学会策略的维护。
再往后,进入交易的高级阶段了,就是资金管理与心态自我调适,需要时间的积累,胜不骄、败不馁,与大家共勉!
策略是什么?
所谓十大策略,在波动有序的年代,哪个都能赞钱。市场结构不一样,策略当然不能盈利。
一个策略
可以是逻辑性的
可以是无序中保持一致性
可以是确定风险达到确定目标
可以是寻找微弱优势
可以是各种组合。
当你使用一个策略,要明白在什么市场状态下才能盈利,市场状态,品种选择都是量化需要的内容。
个人计划策略时思路
在哪个状态下的市场,选择那种盈利方式,通过什么确定机会,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承担的风险,那种波动应退出市场或应损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6864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