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股市炒妖股的核心逻辑深度解密
一、中国股市炒妖股的定义和特征
妖股是指在股票市场中,股价走势异常、脱离常规分析的股票。其特征如下:
1. 高关注度
– 市场关注度是制约妖股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成为市场的明星股意味着高人气、跟风资金足。一方面,大涨能快速吸引关注,如连续涨停的股票,像2017 – 2018年的贵州燃气,连续涨停使其成为市场焦点,大量投资者开始关注。另一方面,大跌也会聚集人气,例如沙钢股份1月21日复盘后连续10个跌停,成为当时市场热议焦点,后续企稳反弹时又吸引了众多目光。此外,事件、新闻等也会增加关注度。当一只股票与热门事件或新闻相关时,投资者会纷纷关注,如一些涉及重大科技突破概念或者政策扶持概念的股票。
2. 盘子小
– 盘子大小是妖股必备要素。一般妖股启动时市值均在100亿以下,50亿左右的妖股比例最多。因为盘子越小,游资和散户越能接力。例如50亿市值的股票炒至150亿,翻三倍成妖相对容易,但150亿的股票要翻3倍达到450亿成为妖股就比较困难,所需主力和资金量巨大。像一些小盘的次新股更容易成为妖股,主力用较少资金就能拉升股价,对倒股价的资金成本也更低。
3. 合力
– 妖股的诞生必然是资金不断接力的过程,靠单一主力很难将其炒作为妖股。多主力合作做多并且持续接力,才能让股价短期连续涨停形成妖股。在妖股上涨过程中,新旧资金交替接力,大家都能产生利润并轻松兑现。如果一家独大或者资金锁仓获利巨大,不利于合力形成。
4. 股价低
– 股价比较低时,参与度才会高,拉升空间比较大。股价大多数都在10元以内,最高不能超过20元。低价股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门槛较低,容易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炒作,而且在低价基础上有更大的上涨想象空间,例如一些低价的壳资源股,一旦有重组等概念炒作,股价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5. 其他特征
– 从走势上看,大多妖股从大阳线开始,这标志着主力资金正式介入,之前可能是小阳小阴、缩量的形态,之后放量出现大阳线,主力宣告开始拉升股价。分时波动大,在上涨过程中不断换手,还会出现烂板现象,但正是这种烂板换手才最终走出妖股。很多妖股在走势之前并没有利好或利空消息、研报推动,纯粹是资金投机炒作,除了监管层的风险提示。而且妖股一旦走出来,涨幅惊人,短时间翻倍甚至翻几倍,连续涨停让散户不敢轻易买进,主力资金不断吸筹,便于控制盘面。
二、中国股市炒妖股的常见案例分析
1. 特力A(2015年)
– 特力A在2015年7月9日从9.98元一路上冲,截止到12月10日,报出108元的历史新高。在短短不到100个交易日里,最高累计涨幅高达993.12%。即使证监会在10月23日对特力A股价的两大操纵者开出高达13亿元的天价罚单,但它的“妖气”仍然没有消散。特力A作为当时市场上的妖股,吸引了大量资金的关注和炒作。其股价的大幅上涨可能与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2015年股市波动剧烈,市场情绪高涨,资金的投机性较强,特力A盘子较小,容易被资金操控,同时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市场情绪的宣泄口,众多游资和散户不断接力,推动股价持续走高,成为当时的“妖王”。
2. 天山生物(2020年)
– 天山生物在2020年成为市场上的妖股典型。当时创业板刚刚开始放开20%的涨跌幅,市场投机氛围极度高亢。天山生物作为其中的代表,股价出现异常波动。从它的情况来看,其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显著变化来支撑股价的大幅上涨,更多的是市场资金的炒作。在上涨过程中,有游资等资金不断进入,其股价波动也反映了市场短期资金的情绪。例如,在其上涨过程中,即使面临停牌等监管措施,复牌后依然有资金愿意炒作,显示出妖股的特性。但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市场情绪的降温,天山生物的股价最终也回归理性。天山生物的案例也反映出妖股炒作中市场情绪和资金合力的重要性,以及监管对妖股走势的影响。
3. 新余国科(2020年)
– 新余国科在2020年继承了之前妖股的遗风。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它成为游资击鼓传花的对象。新余国科的股价上涨,是游资利用市场的短期情绪和资金的接力进行炒作的结果。从它的案例可以看出,妖股的炒作往往与特定的市场情绪周期相关。当市场处于一种资金寻求短期高收益,并且市场情绪偏向于投机时,像新余国科这样的股票就容易被选中进行炒作。它的成长与覆没过程反映了妖股炒作中资金的进出和市场情绪变化的影响,以及游资操盘手法在妖股走势中的作用。
三、影响中国股市炒妖股的市场因素
1. 市场情绪
– 整体市场情绪:如果市场整体情绪处于悲观中,市场很难产生整体合力,短线市场的合力也难调动起来。例如在熊市期间,市场情绪低迷,投资者普遍谨慎,大部分股票都面临抛售压力。但当市场情绪从悲观中开始有复苏迹象或者在熊市中有局部热点时,资金可能会集中流向一些特定股票,为妖股的形成提供土壤。因为此时投资者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一些有潜力成为妖股的股票容易受到关注。
– 短线市场情绪:游资打板市场的情绪通过赚钱效应与亏钱效应来体现。当市场有赚钱效应时,游资更愿意参与短线炒作,追逐涨停股,这有利于妖股的形成。例如当市场上出现几只连续涨停的股票并且带动了相关板块上涨时,其他游资和投资者会跟风寻找类似的机会,进而推动更多股票走向妖股的道路。相反,当亏钱效应明显时,游资会收缩战线,妖股的炒作热度也会降低。
2. 资金量级和结构
– 资金量级:市场资金量级对妖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当市场资金充裕时,有更多的资金可以参与到股票的炒作中。例如在牛市期间,大量资金涌入股市,除了流向蓝筹股等主流板块外,也会有部分资金寻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流入小盘股或者题材股进行炒作,这为妖股的产生提供了资金基础。而在资金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妖股的炒作规模和持续时间可能会受到限制。
– 资金结构:多空相对筹码结构也影响妖股的产生。如果一只股票的筹码比较分散,多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在资金流入时容易形成上涨趋势。而且在上涨过程中,由于筹码分散,新的资金可以不断进入,实现资金的接力。游资、散户等不同类型的投资者资金结构也对妖股有影响。游资往往追求短期收益,善于挖掘有题材的小盘股进行炒作,他们的资金进出灵活,能够带动股价快速上涨。散户资金虽然单个规模小,但在市场情绪的带动下,容易跟风买入妖股,为妖股的炒作提供后续的资金支持。
3. 市场关注度和热点题材
– 市场关注度:高关注度是妖股形成的重要因素。市场关注度高的股票更容易吸引资金流入。例如一些股票因为行业独特、概念新颖或者与热门事件相关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如5G概念刚刚兴起时,相关概念股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其中一些小盘的5G概念股就有成为妖股的可能。
– 热点题材:热点题材能够为妖股提供炒作的噱头。当某个题材成为市场热点时,相关股票会被资金追捧。例如新能源汽车概念火爆时,一些涉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或者电池技术研发的小市值公司,即使其实际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有限,但由于沾上了热点题材,股价也可能被大幅炒作成为妖股。
四、中国股市炒妖股的核心逻辑探究
1. 资金的逐利性和短期投机性
– 在股市中,资金具有逐利性。对于一些投资者尤其是游资来说,他们追求的是短期的高收益。妖股通常具有短期内大幅上涨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盈利需求。例如游资发现一只股价低、盘子小且有一定题材概念的股票,就会利用资金优势进行炒作。他们先少量买入,然后通过拉涨停等方式吸引市场的关注,引发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随着跟风资金的增多,股价不断上涨,游资可以在上涨过程中逐步获利出局。这种短期投机行为的核心逻辑就是利用资金的推动和市场的跟风心理来获取差价收益。而且在市场中,有很多投资者看到妖股的快速上涨,会产生“眼红”心理,也想分一杯羹,进一步推动了妖股的炒作。
2. 市场情绪的带动和羊群效应
– 市场情绪在妖股的炒作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市场情绪高涨时,投资者普遍乐观,对股票的上涨预期增强。妖股的出现往往会成为市场情绪的焦点,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一旦有部分投资者开始买入妖股并获得收益,就会引发其他投资者的跟风行为,产生羊群效应。例如一只妖股连续涨停,周围的投资者看到后会纷纷跟风买入,他们往往不会深入分析股票的基本面,而是仅仅基于股价的上涨趋势和他人的购买行为就做出投资决策。这种羊群效应会使得妖股的股价不断被推高,而且在市场情绪的带动下,即使妖股已经涨幅巨大,仍然会有投资者愿意冒险买入,进一步延续妖股的上涨趋势。
3. 股票自身特性与资金的匹配性
– 妖股的一些自身特性,如盘子小、股价低等,与资金的炒作需求相匹配。对于主力资金来说,盘子小意味着所需的资金量相对较小就可以实现对股价的控制。他们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拉动股价上涨,并且在上涨过程中进行对倒等操作来吸引更多的跟风资金。股价低则降低了投资者的进入门槛,能够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例如一只50亿市值、股价10元以下的股票,相比150亿市值、股价30元以上的股票,更容易被资金炒作成妖股。资金可以在低价位收集筹码,然后通过炒作概念等方式拉升股价,在股价上涨过程中,由于其低股价和小盘子的特性,更容易吸引大量的跟风资金,从而实现资金的获利退出。
五、监管对中国股市炒妖股的态度和措施
1. 监管态度
– 监管层对妖股炒作持谨慎态度。妖股的过度炒作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偏离正常的价值投资轨道。例如妖股的连续涨停或大幅波动可能会引发市场的投机氛围过热,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炒作,而忽略了股票的基本面价值。这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使他们陷入高风险的投机行为中,而不是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而且妖股的炒作如果涉及到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会损害市场的公平公正原则,破坏市场秩序。
2. 监管措施
– 停牌措施:监管层会对妖股采取停牌措施。例如对连续多日涨幅异常的“顺控发展”等个股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停牌。停牌可以让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的平复,避免股价的过度波动。同时,停牌也会增加大资金、大机构炒作妖股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如果停牌时间足够长,能让大资金、大机构有不可承受之重,从而抑制市场炒作妖股的行为。
– 限制交易:对于存在严重异常交易行为的投资者,监管层会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如深交所对李连生、喻悌奇两名投资者采取限制交易措施,限制其账户在一定期间买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的所有股票。这些投资者以大额资金参与近期市场热门“妖股”的投资,构成了严重的异常交易行为,并且多次因异常交易行为被采取监管措施仍未改正。
– 重点监控和警示:沪深交易所会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重点监控,如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在发现异常后,会采取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例如上交所表示在特定期间对235起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深交所同期也对304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涉及盘中拉抬打压、虚假申报等异常行为,通过这些措施来规范市场交易,防止妖股炒作中的违规行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544385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