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标在股市实战操作中运用广泛,剖析一些实战例子对炒股有一定好处。技术指标其实并不神秘!读者千万别让某些高谈阔论的专家和评论家的一大堆指标名词唬住,许多技术指标一点即破。因此,新股民掌握它不难,让“神秘”的技术指标走下神坛是可能的。
正因为技术指标神秘之处让人层层破译,所以,在运用时有钝化的现象,新股民在运用时要注意现场发挥,不能死守教条。同时要多结合基本面、题材面等综合因素考虑。
另外,有些朋友喜欢亲自算,其实没有必要。当今的股票操作软件大多提供技术指标的计算结果,花费大量时间不值得。有时间应多研究个股之间谁的指标更好,以便及时发现买进、卖出的信号或多研究宏观面、公司面动态等。技术指标有多种多样,特点不一。我们选出常用的指标进行讲解、剖析。读者朋友只要融会贯通,加强实战学习,技术指标的掌握其实相当容易。
移动平均线:MA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一般来说,现行价格在平均价之上,意味着市场买力(需求)较大,行情看好;反之,行情价在平均价之下,则意味着供过于求,卖压显然较重,行情看淡。以10日移动平均线为例。将第1日至第10日的10个收盘价,累计加起来后的总和除以10,得到第一个10日平均价,再将第2日至第11日收盘价和除以10,则为第二个10日平均价,这些平均价的连线,即成为10日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的期间长短关系其敏感度,期间越短敏感度越高,一般股价分析者,通常以6日、1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短期走势,以10日、20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短期走势;以30日、72日移动平均线,观察中期走势;以13周、26周移动平均线,研判长期趋势。西方投资机构非常看重200天长期移动平均线,以此作为长期投资的依据,行情价格若在长期移动平均线下,属空头市场;反之,则为多头市场。
1.移动平均线的特点
MA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消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另外还稍微有一点平均成本价格的含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追踪趋势。加入能够表示股价的趋势方向,并追随这个趋势,不轻易放弃。如果从股价的图表中能够找出上升或下降趋势线,那么,MA的曲线将保持与趋势线方向一致,能消除中间股价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起伏。原始数据的股价图表不具备这个保持追踪趋势的特性。
(2)滞后性。在股价原有趋势发生反转时,由于MA的追踪趋势的特性,MA的行动往往过于迟缓,掉头速度落后于大趋势。这是MA的一个极大的弱点。等MA发出反转信号时,股价掉头的深度已经很大了。
(3)稳定性。由MA的计算方法就可知道,要比较大地改变MA的数值,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都比较困难,必须是当天的股价有很大的变动。因为MA的变动不是一天的变动,而是几天的变动,一天的大变动被几天一分摊,变动就会变小而显不出来。这种稳定性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应用时应多加注意,掌握好分寸。
(4)助涨助跌性。当股价突破了MA时,无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突破,股价有继续向突破方向再走一程的愿望,这就是MA的助涨助跌性。
(5)支撑线和压力线的特性。由于MA的上述四个特性。使得它在股价走势中起支撑线和压力线的作用。MA的突破,实际上是支撑线和压力线的被突破。
使用MA通常是对不同的参数同时使用,而不是仅用一个。按各人的不同,参数的选择上有些差别,但都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类MA。长、中、短是相对的,可以自己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每天的股价实际上是1日的MA。股价相对移动平均线实际上是短期MA相对于长期MA。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只面对两个不同参数的MA,则我们可以将相对短期的MA当成股价,将较长期的MA当成MA,这样,上述法则中股价相对于MA的所有叙述,都可以换成短期相对于长期的MA。换句话说,5日线与10日线的关系,可以看成是股价与10日线的关系。
2.计算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MA=(P1+……+Pn)÷n
P为每天价格,n为日数。
3.运用原则
上述计算比较复杂耗时,投资者不必亲自计算,理解其计算方法即可。电脑股票行情系统可以在K线状态下,键入“MA”,即可调出该指标。在MA图中,时间可以自行设置,不同的时间显示的颜色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和60日均线等。
(1)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走平而股价自平均线的下方向上突破是买进信号。当股价在移动平均之下时,表示买方需求太低,以至于股价大大低于移动平均线,这种短期的下降给往后的反弹提供了机会。这种情况下,一旦股价回升,便是买进信号。
(2)当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产生下跌情形,但是刚跌到移动平均之下就开始反弹,这时,如果股价绝对水平不是很高,那么,这表明买压很大,是一种买进信号。不过,这种图表在股价水平已经相当高时,并不一定是买进信号,只能作参考之用。
(3)移动平均线处于上升之中,但实际股价发生下跌,未跌到移动平均线之下,接着又立即反弹,这里也是一种买进信号。在股价的上升期,会出现价格的暂时回落,但每次回落的绝对水平都在提高。所以,按这种方式来决策时,一定要看股价是否处于上升期,是处于上升初期,还是处于上升晚期。一般来说,在上升期的初期,这种规则适用性较大。
(4)股价在平均线下方变动加速下跌,远离平均线,为买进时机,因为这是超卖现象,股价不久将重回平均线附近。
(5)平均线走势从上升趋势逐渐转变为盘局,当股价从平均线上方向下突破平均线时,为卖出信号。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显示价格已经相当高,且移动平均线和股价之间的距离很大,那么,意味着价格可能太高,有回跌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股价一旦出现下降,即为抛售信号。不过,如果股价还在继续上涨,那么,可采用成本分摊式的买进即随着价格上涨程度的提高,逐渐减少购买量,以减小风险。
(6)移动平均线缓慢下降,股价虽然一度上升,但刚突破移动平均线就开始逆转向下,这可能是股价下降趋势中的暂时反弹,价格可能继续下降,因此是一种卖出信号。不过,如果股价的下跌程度已相当深,那么,这种规则就不一定适用,它可能是回升趋势中的暂时回落。因此,投资者应当做仔细的分析。
(7)移动平均线处于下降趋势,股价在下跌过程中曾一度上涨到移动平均线附近,但很快又处于下降状态,这时是一种卖出信号。一般来说,在股市的下降过程中,常会出现几次这种卖出信号,这是下降趋势中的价格反弹,是一种短期现象。
(8)股价在平均线上方突然暴涨,向上远离平均线为卖出时机,因此这是超卖现象,股价不久将止涨下跌回到平均线附近。
(9)长期移动平均线呈缓慢地上升状态,而中期移动平均线呈下跌状态,并与长期移动平均线相交。这时,如果股价处于下跌状态,则可能意味着狂跌阶段的到来,这里是卖出信号。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状态下,股价在下跌的过程中有暂时的回档,否则不会形成长期移动平均线和中期移动平均线的交叉。
(10)长期的移动平均线(一般是26周线)是下降趋势,中期的移动平均线(一般是13周线)在爬升且速度较快的超越长期移动平均线,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价格的急剧反弹,是一种买进信号。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股价仍在下跌的过程中,只不过中期的下跌幅度要低于长期的下跌幅度。
(11)在盘整阶段或趋势形成后的中途休整阶段,MA极易发出错误的信号,这时应参考其他分析方法入市买卖。
振动升降指标:ASI
ASI是英文Accumulation Swing Index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振动升降指标,由Welles Wilder所创。ASI企图以开盘、最高、最低、收盘价构筑成一条幻想线,以便取代目前的走势,形成最能表现当前市况的真实市场线(Real Market)。韦尔达认为当天的交易价格,并不能代表当时真实的市况,真实的市况必须取决于当天的价格,和前一天及次一天价格间的关系,他经过无数次的测试之后,决定了ASI计算公式中的因子,最能代表市场的方向性。由于ASI相对比当时的市场价格更具真实性,因此,对于股价是否真实的创新高或新低点,提供了相当精确的验证,又因ASI精密的运算数值,更为股民提供了判断股价是否真实突破压力,或支撑的依据。
ASI不仅提供辨认股价真实与否的功能,另外也具备了“停损”的作用,及时地给投资人多一层的保护。
1.计算公式
①A=当天最高价-前一天收盘价
B=当天最低价-前一天收盘价
C=当天最高价-前一天最低价
D=前一天收盘价-前一天开盘价
A、B、C、D皆采用绝对值。
②E=当天收盘价-前一天收盘价
F=当天收盘价-当天开盘价
G=前一天收盘价-前一天开盘价
E、F、G采用其±差值。
③X=E+1÷2F+G
④K=比较A、B二数值,选出其中最大值
⑤比较A、B、C三数值:
若A最大,则R=A+1÷2B十1÷4D
若B最大,则R=B+1÷2A+1÷4D
若C最大,则R=C+1÷4D
⑥L=3
⑦SI=50×X÷R×K÷L
⑧ASI=累计每日之SI值
2.运用原则
上述计算相当复杂,投资者不必亲自计算,理解其计算方法即可。电脑股票行情系统可以在K线状态下,键入“ASI”,即可调出该指标。
在ASI图中,ASI线用白色。
(1)ASI走势几乎和股价同步,若ASI领先股价,提早突破前次ASI高点或低点,则次一日之后股价必然能突破前次高点或低点。
(2)向上爬升的ASI,一旦向下跌破前一次显著的N形转折点,一律可视为停损卖出的信号。
(3)股价走势一波比一波高,而ASI却未相对创新高点形成“牛背离”时,应卖出。
(4)股价走势一波比一波低,而ASI却未相对创新低点形成“熊背离”时,应买进。
(5)ASI大部分时机都是和股价走势同步的,投资人仅能从众多股票中,寻找少数产生领先突破的个股。
(6)投资人根据ASI早一步买入股票,随后股价顺利突破压力,一旦产生利润时,不可想象往后还有多少涨幅,应立即脱手卖出获利。
(7)ASI和OBV同样维持“N”字形的波动,并且也以突破或跌破“N”形高、低点,为观察ASI的主要方法。
ASI举例如图1所示。

图1 ASI实例
平均线差:DMA
DMA是英文Different of Moving Average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平均线差,它是利用两条平均线之间离差的扩大和缩小来判断股价运行趋势的。
1.计算公式
DMA=MA1-MA2,其中MA1为短期移动平均线,MA2为长期移动平均线;AMA=MA(DMA, N),N为对DMA进行移动平均的天数。
2.应用原则
(1)DMA向上交叉其平均线时,为买进信号。
(2)DMA向下交叉其平均线时,为卖出信号。
(3)DMA的交叉信号比MACD、TRIX略快。
(4)DMA与股价产生背离时的交叉信号,可信度较高。
(5)DMA、MACD、TRIX三者构成一组指标群,互相验证。
DMA实例如图2所示。

图2 DMA实例
动向指数:DMI
动向指数又叫移动方向指数或趋向指标,是属于趋势判断的技术性指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在上升及下跌过程中供需关系的均衡点,即供需关系受价格变动之影响而发生由均衡到失衡的循环过程,从而提供对趋势判断的依据。动向的指数有三条线:上升指标线、下降指标线和平均动向指数线。三条线均可设定天数,一般为14天。
1.计算方法
动向指数的计算比较复杂,运算的基本程序为:
(1)按一定规则比较每日股价波动产生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计算出每日股价波动的真实波幅TR,上升动向+DM和下降动向-DM,在运算基日基础上按一定天数将其累加,以求N日的TR,+DM和-DM值。
(2)将N日的上升动向值和下降动向值分别除以N日的真实波幅值,从而求出N日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3)通过N日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之间的差和之比,计算出每日动向指数DX。
(4)按一定天数将DX累加后平均,求得N日的平均动向指数ADX。下面是制作动向的指数的具体计算程序和方法。
第一步,计算真实波幅(TR)。
动向指数中的真实波幅是通过比较下列三种股价差额的绝对值,取其中最大的价差绝对值作为股价的每日真实波幅。
①当日最高价与当日最低价之间的价差。
②当日最低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的价差。
③当日最高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的价差。
第二步,计算当日动向值(TR)。
当日动向值分上升动向、下降动向和无动向三种情况,每天的当日动向值只能是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1)上升动向(+DM)。
当日最高价高于上日最高价的部分为当日上升动向值,即+DM值,条件是上升动向值必须大于当日最低价减去上日最低价的绝对值,否则+DM=0。
(2)下降动向(-DM)。
当日最低价低于上日最低价的部分为当日下降动向值,即-DM值,条件是下降动向值必须大于当日最高价减去上日最高价的绝对值,否则-DM=0
(3)无动向(Zero Directional Movement)。
无动向代表当日动向值为“零”时的情况,即当日的+DM=0。有两种股价波动情况可能出现无动向:当当日最高价低于上日最高价并且当日最低价高于上日最低价时;当上升动向值正好与下降动向值相等时;这两情况下的±DM值均为零。
第三步,计算14日的TR,+DM和-DM。
动向指数是一种对股价趋势的分析工具,因此采一定天数的平均指标更能反映市场趋势。平均指标的采样天数过多,指数摆动较为平滑,采样天数过少,指数摆动又过于敏感,一般是以14日采样作为运算的基础天数。
14日的TR即TR14为14天的TR之和,同理,14日±DM即±DM14为14天的±DM之和。
为简化计算过程,在第一个TR14计算出来之后,RT14的计算方法可改为:
当日TR14=上日TR14-上日TR14÷14+当日TR。+DM14和-DM14的简化方法以此类推。
第四步,计算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上升指标和下降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分别将其上升的动向值和下降的动向值除以真实波幅值。即:+DI14=+DM14÷TR14-DI14=-DM14÷TR14
第五步,计算动向指数(DX)。
动向指数是上升指标与下降指标之间的差和之比,它的计算公式为:
DX=[(+DI14)-(-DI14)]÷[(+DI14)+(-DI14)]×100%
第六步,计算平均动向指数(ADX)。
由于每日的动向指数值跟随每日股价波幅上落,上下起伏较大,为使动向指数表现得比较平滑,一般以平均动向指数作为最终的分析指标。平均动向指数仍按14天作为运算基础,它的计算公式为:
ADX=(DX1+DX2+……+DX14)÷14
同样,为运算能够简化,在计算出第一个ADX后,平均动向指数的计算公式可改为:
当日ADX=(上日ADXL×13+当日DX)÷14
第七步,动向指数图的绘制。
在以上计算过程中得出的三个重要数值+DI-DI和ADX后,可将它们绘制在动向指数图上。动向指数图一般绘于股价走势图下方,横轴表示时间,绘制时要与股价走势时间相对应,以便分析研判,纵轴表示数值单位,由于三种数值的单位均在0~100之间,可用0和100表示纵轴的单位坐标。在绘制图表过程中,要用线条将每日的数值逐日连接起来,形成三条波动曲线。
2.运用原则
动向指数在应用时,主要是分析上升指标+DI,下降指标-DI和平均动向指数ADX三条曲线的关系,其中+DI和-DI两条曲线的走势关系是判断出入市的信号,ADX则是对行情趋势的判断信号。
3.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的应用法则
走势在有创新高的价格时,+DI上升,-DI下降。因此,当图形上+DT14从下向上递增突破-DT14时,显示市场内部有新的多头买家进场,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买进,因此为买进信号。
相反,当-DI14从下向上递增突破+DI14时,显示市场内部有新的空头卖家出货,愿意以较低价格沽售,因此为卖出信号。
当走势维持某种趋势时,+DI14和-DI14的交叉突破信号相当准确,但走势出现牛皮盘档时,应将+DI14和-DI14发出的买卖信号视为无效。
4.平均动向指标ADX的应用法则
趋势判断。当行情走势朝向单一方向发展时,无论是涨势或跌势,ADX值都会不断递增。因此,当ADX值高于上日时,可以断定当前市场行情仍在维持原有趋势,即股价会继续上涨,或继续下跌。特别是当+DI14与ADX同向上升,或-DI与ADX同向上升时,表示当前趋势十分强劲。
牛皮市判断。当走势呈牛皮状态,股价新高及新低频繁出现,+DI和-DI越走越近,反复交叉,ADX将会出现递减。当ADX值降低至20以下,且出现横向移动时,可以断定市场为牛皮市。此时趋势无一定动向,投资者应持观望,不可认为±DI14发出的信号入市。
转势判断。当ADX值从上涨高点转跌时,显示原有趋势即将反转,如当前处于涨势,表示跌势临近,如当前处于跌势,则表示涨势临近。此时±DI有逐渐靠拢或交叉之表现。ADX在高点反转的数值无一定标准,一般以高度在50以上转跌较为有效。观察时,ADX掉头向下,即为大势到顶或到底之信号。
5.在动向指数中增添ADXR指标,能够扩充动向的指数的功能
ADXR是ADX的“评估数值”,其计算方法是将当日的ADX值与14日前的ADX值相加后除以2得出。ADXR的波动一般较ADX平缓,当±DI相交,发出买卖信号后,ADXR又与ADX相交,则是最后的出入市机会,随后而来的行情较急,因此应立即采取行动。ADXR还是市场的评估指标,当ADXR处于高位时,显示行情波动较大,当ADXR处一低档,则表明行情较为牛皮。
6.韦达的交易法则
(1)唯有ADX评级偏高的证券才适合采用顺势交易的系统。ADX读数是反映趋向变动的程度,而不是方向的本身。
(2)进场与出场是采用+DI14与-DI14的穿越信号。
(3)当极端点交易法则生效时,法则2将有例外。当DI发生穿越信号时,取当天的极端点作为止损点;换言之,多头头寸取当天的低价为止损点,空头头寸取当天的高价。在随后的几之内,如果止损点未被触及,即使DI再发生穿越信号也不需理会。
(4)当ADX的位置高于两条DI而方向发生改变,这是趋势反转的早期信号,可以做部分的获利了结。最后的平仓信号是来自于DI穿越或极端点的止损被引发。当ADX改变方向时,如果+DI14高于-DI14,这代表趋势的变动是由上而下;反之亦然。
(5)如果ADX高于两条DI,而且读数明显偏高,这代表既有的趋势已经持续一段时间。这并不是建立新头寸的理想时机,因场信号很可能反复。换言之,ADX的读数偏高,相当于是超买/超卖,顺势的新交易头寸通常很难获利。
(6)如果ADX同时低于两条DI或ADX的读数低于20~25,避免采用顺势交易的系统,因为市场中没有明显的趋势。
DMI实例如图3所示。

图3 DMI实例
指数平均数:EXPMA
EXP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本指标原属于均线型指标,但是EXPMA是以交叉为主要的信号,因此,将其归入趋向型指标。因为移动平均线计算时,必须采用前N天的价格综合平均,平均线的走向,受制于前N天的价格高低,而不是以现在的价格高低决定平均线的走向,因此,其交叉信号经常落后行情数日时间。如股价已经反转下跌,但是,移动平均线因为平滑的关系,采用前N天的价格,为计算因子的结果,造成均线仍然持续上升,无法迅速反应股价的下跌,等待均线相对反应的时候,股价早已下跌一段幅度。为了解决移动平均线落后的问题,分析学家另外寻求EXPMA及VMA等类型均线指标,用以取代移动平均线,EXPMA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被广泛采用。此外,EXPMA可以随股价的快速移动,立即调整方向,有效地解决信号落后的问题。
1.计算公式
①计算第一条EXPMA:
EXPMA1=(C-XP)×0.15+XP
②计算第二条EYPMA:
EXPMA2=(C-XP)×0. 04+XP
③C=当天的收盘价
④XP=前一天的EXPMA
第一次计算时,因为还没有EYPMA值,所以XP用前一天的收盘价代替。0.15及0.04的来源是由2÷(N+1)得来,而一般N的参数值设定在12及50。
2.运用原则
(1)当第一条0.15的EXPMA由下往上穿越第二条0.04的EXPMA时,将对股价造成推升力道。
(2)当第一条0.15的EXPMA由上往下穿越第二条0.04的EXPMA时,将对股价造成推降的力道。
(3)股价由下往上碰触EXPMA时,很容易遭遇大压力回档。
(4)股价由上往下碰触EXPMA时,很容易遭遇大支撑反弹。
(5)当EXPMA向上交叉时,不必立即采取买进的动作,股价会先形成一个短暂的高点,然后微幅回档至0.14EYPMA附近,此时正是最佳的买进时机。当EXPMA向下交叉时,不必立即采取卖出的动作,股价会先形成一个短暂的低点,然后微幅反弹至0.04EXPMA附近,此时正是最佳的卖出时机。
(6)瞬间行情波动太大时,可以将日线图转变成半小时或一小时图,以避免根据EXPMA的交叉信号,而买在最高价或卖在最低价。也可以放弃使用EXPMA指标,改为CCI搭配ROC使用。
EXPMA实例如图4所示。

图4 EXPMA实例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MACD是根据移动平均线较易掌握趋势变动的方向之优点所发展出来的,它是利用两条不同速度(一条变动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另一条较慢——长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两者之间的差离状况(DIF)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然后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MACD实际就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研判买进与卖出的时机和信号。
1.MACD的基本运用方法
MACD在应用上,是以12日为快速移动平均线(12日EMA),而以26日为慢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首先计算出此两条移动平均线数值,再计算出两者数值间的差离值,即差离值(DIF)=12日EMA-26日EMA。然后根据此差离值,计算9日EMA值(即为MACD值);将DIF与MACD值分别绘出线条,然后依“交错分析法”分析,当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线即为涨势确认之点,也就是买入信号;反之,当DIF线向下跌破MACD平滑线时,即为跌势确认之点,也就是卖出信号。
MACD理论除了用以确认中期涨势或跌势之外,同时也可用来判别短期反转点。在图形中,可观察DIF与MACD两条线之间垂直距离的直线柱状体(其直线棒的算法很简单,只要将DIF线减去MACD线即得)。当直线棒由大开始变小,即为卖出信号,当直线棒由最小(负数的最大)开始变大,即为买进信号。因此我们可依据直线棒研判短期的反转点。
一般而言,在持续的涨势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间的正差离值(+DIF)会越来越大;反之,在跌势中,差离值可能变负(-DIF),负差离值也越来越大,所以当行情开始反转时,正或负差离值将会缩小。MACD理论利用正负差离值与其9日平滑均线的相交点,作为判断买卖信号的依据。
2.计算方法
第一步,计算平滑系数:MACD一个最大的长处,即在于其指标的平滑移动,特别是对一些剧烈波动的市场,这种平滑移动的特性能够对价格波动作较和缓的描绘,从而大为提高资料的实用性。不过,在计算EMA前,首先必须求得平滑系数。所谓的系数,则是移动平均周期之单位数,如几天,几周等。其公式为:
平滑系数=2÷(周期单位数+1)
如,
12日EMA的平滑系数=2÷(12+1)=0.1538
26日EMA平滑系数=2÷(26+1)=0.0741
第二步,计算指数平均值(EMA):一旦求得平滑系数后,即可用于EMA之运算,计算公式为下:
今天的指数平均值=平滑系数×(今天收盘指数-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依公式可计算出12日EMA:
12日EMA=2÷13×(今天收盘指数一昨天的指数平均值)+昨天的指数平均值
由于每日行情振荡波动之大小不同,并不适合以每日之收盘价来计算移动平均值,于是有需求指数(Demand Index)之产生,乃以需求指数代表每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时,都分别加重最近一日的分量权数(两倍),即对较近的资料赋予较大的权值,其计算方法为:
DI=(C×2+H+L)÷4
其中C为收盘价;H为最高价;L为最低价。
所以,上列公式中之今天收盘指数,可以需求指数来替代。
第三步,计算指数平均的初值:当开始要对指数平均值,作持续性的记录时,可以将第一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当作指数平均的初值。若要更精确一些,则可把最近几天的收盘价或需求指数平均,以其平均价位作为初值。此外,亦可依其所选定的周期单位数,来做为计算平均值的基期数据。
3.运用原则
(1)DIF与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DIF向上突破MACD可作买点,交叉向下,只能看作行情的回档,不能看成空头市场的开始。
(2)DIF与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DIF向下跌破MACD可作卖出,若DIF向上突破MACD,是高价位抛售股票者的回补现象,也可看作少数投资者在低价位试探着去接手,只适合买入走短线。
(3)牛差离:股价出现二或三个近期低点,而MACD并不配合出现新低点,可作买入。
(4)熊差离:股价出现二个或三个近期高点而MACD并不配合新高点,可作卖出。
(5)MACD可配合RSI(相对强弱指数)与KD(随机指数),互相弥补各自的缺点。
(6)高档二次向下交叉要大跌,低档二次向上交叉要大涨。
(7)当市场呈牛皮盘整格局,股价不上不下时,MACD买卖信号较不明显,可运用其他的技术分析指标如短期KD图形作为辅助工具。
MACD实例如图5所示。

图5 MACD实例
梅斯线:MASS
MASS(Mass I ndex),梅斯线是Donald Dorsey累积股价波幅宽度之后,所设计的振荡曲线。本指标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寻找飙涨股或者极度弱势股的重要趋势反转点。MASS指标是所有区间振荡指标中,风险系数最小的一个。由于股价高低点之间的价差波带,忽而宽忽而窄,并且不断地重复循环。利用这种重复循环的波带,可以准确地预测股价的趋势反转点,一般市场上的技术指标,通常没办法具备这方面的功能。观察MASS指标的曲线图时,必须特别注意其曲线“凸出的部分”。当股价的高低波幅差距扩大,或者股价的动量指标急速喷出时,都会造成曲线形成“凸出的部分”。为了将股价的波幅差距,固定成一个范围模式,MASS指标将每日的价差波幅,以指数平均的方式加以平滑,以便观察它波带宽窄的程度。
一般而言,当MASS高于25时,代表价差波幅扩大。当MASS低于25时,代表价差波幅狭窄。但是,所谓“凸出的部分”,经常是价差波幅瞬间大幅扩张所造成的。由于冲击的力量过于猛烈,造成MASS曲线向上穿越27,暗示股价波带的宽度已扩增至一定极限,近期内反转的可能性增加。为了让MASS指标的反转信号,实际具有参考价值。观察MASS曲线的“凸出的部方”信号时,必须同时观察K线图走势,并且在K线图表上,搭配一条9天的移动平均线。根据移动平均线移动的方向,决定进场买入或者退场卖出。
1.计算公式
AHL=DIF的9天指数平均数
BHL=AHL的9天指数平均数
MASS=∑(AHL÷BHL)
i=1
一般参数设定为25天,可视需要缩短周期至12天。
参考MASS指标时,须同时观察K线图走势,并且在K线图上,绘制一条股价的9天移动平均线。
2.运用原则
MASS曲线向上穿越27,随后又掉头跌落26.5。当时,如果股价的9天移动平均线,正处于上升状态,代表多头行情即将反转下跌;MASS曲线向下穿越27,随后又掉头突破26.5,当时,如果股价的9天移动平均线,正处于下跌状态,代表空头行情即将反转上涨。MASS曲线低于25的股票,一般较不具投资利润。
股价的反转形态,通常有以下两种状况:
(1)沉闷缓慢的渐进,外观上像一个弧形状,速度由慢而快的加速度推进。
(2)高低价差逐渐扩大,大幅摇晃后形成头部或底部。
弧形反转:股价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上下来回振荡幅度狭小,股民不耐久盘,纷纷抛售持股以求解脱。这种行情经过有心人耐心的收集后,股票筹码逐渐落入少数人的手中。由于卖压逐日的减轻,需求量大于供给量,造成股价缓慢走高。部分灵活的股民,看出股价起死回生的迹象,纷纷加入买方的阵营,使得股价的上涨幅度突然加大。当股价已经脱离低价区一段距离之后,激动的投资大众,再也忍受不了诱惑,大量的资金蜂涌买入。
这种底部反转的形态,须要细腻的观察力,在股价走势稍为形成弧形时,就应该警觉介入。但是,由于股价长期低迷的关系,该只股票往往已经被股民忽略,如果稍一不留神,很容易错过反转介入的机会。
摇晃的动能:股价趋势将反转之前,通常会大幅的振荡。如果每日股价的高低点差距不大,则股价形成主要反转点的可能性较小。如同波浪理论的原理一般,最后的第五波,都是幅度大且快速的行情,也就是行情结束前的特征。每日的高低价差,维持在较小的波动范围时,代表当时股民的情绪稳定。因此,不管股价是涨是跌,大致上都会维持其原来的趋势前进。然而,基于“混乱是获利的好时机”的原理,每一次股民情绪恐慌的时候,都是进场操作的大好时机。这种敏感度,读者们除了必须自己细心体会之外,主要是以近期内,股价扩张的高低价差为判断依据。如果一个密闭的容器内,装着汽油或者任何化学合成物,经过用力摇晃之后,内部压力加大,很容易促使容器爆裂,物质喷出。这种道理运用在股票市场,每每得到印证。MASS指标主要在于侦察这种“摇晃的动能”,由于买方与卖方激斗的结果,造成一股冲突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一种警告信号,提醒股民,目前是两军大会战的时刻。一旦激战停止之后,多空优势会明朗化,股价趋势随即面临反转的危机。“混乱的走势”会造成股民情绪紧张,导致股价的波动幅度加剧,也只有在这种时机下,MASS指标才有可能出现“凸出”信号。在正常行情中,MASS指标没有任何作用。
更简单地说,MASS指标只有在股价波动幅度扩大时,才被利用来测量其波带的宽窄度,并且评估个股是否已经进入极度“摇晃”的状态。当“摇晃”的程度到达一定的极限时,暗示股价正在进行反转前的准备动作。
MASS实例如图6所示。

图6 MASS实例
抛物线转向:SAR
抛物线转向也称停损点转向,是利用抛物线方式,随时调整停损点位置以观察买卖点。由于停损点(又称转向点SAR)以弧形的方式移动,故称之为抛物线转向指标。
1.计算方法
(1)先选定一段时间判断为上涨或下跌。
(2)若是看涨,则第一天的SAR值必须是近期内的最低价;若是看跌,则第一天的SAR必须是近期的最高价。
(3)第二天的SAR,则为第一天的最高价(看涨时)或是最低价(看跌时)与第一天的SAR的差距乘上加速因子,再加上第一天的SAR就可求得。
(4)每日的SAR都可用上述方法类推,归纳公式为:
SAR(n)=SAR(n-1)+AR[EP(n-1)-SAR(n-1)]
SAR(n)=第n日的SAR值
SAR(n-1)即第(n-1)日之值
AR:加速因子;
EP:极点价,若是看涨一段期间,则EP为这段期间的最高价,若是看跌一段时间,则EP为这段期间的最低价;
EP(n-1):第(n-1)日的极点价。
(5)加速因子第一次取0.02,假若第一天的最高价比前一天的最高价还高,则加速因子增加0.02,若无新高则加速因子沿用前一天的数值,但加速因子最高不能超过0.2;反之,下跌也类推。
(6)若是看涨期间,计算出某日的SAR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高,则应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为某日之SAR;若是看跌期间,计算某日之SAR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低,则应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为某日的SAR。
2.运用原则
买卖的进出时机是价位穿过SAR时,也就是向下跌破SAR便卖出,向上越过SAR就买进。
3.评价
(1)操作简单,买卖点明确,出现信号即可进行。
(2)SAR与实际价格,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可适应不同形态股价之波动特性。
(3)计算与绘图较复杂。
(4)盘局中,经常交替出现信号,失误率高。
三重指数平滑移动平均数:TRIX
TRIX(Triple Exponentially Smoothed Moving Average),长线操作时采用本指标的信号,可以过滤掉一些短期波动的干扰,避免交易次数过于频繁,造成部分无利润的买卖及手续费的损失。本指标是一项超长周期的指标,长时间按照本指标信号交易,获利百分比大于损失百分比,利润相当可观。
1.计算公式
第一步,将每天的收盘价计算成12天的EXPMA(指数平均数),则每天都可以产生一个指数平均值,称为AX值。
第二步,从第13天开始,将AX值计算成12天的EXPMA,则从第13天以后,每天都可以产生一个双重指数平均值,称为BX值。
第三步,从第25天开始,将BX值计算成12天的EXPMA,则从第25天以后,每天都可以产生一个三重指数平均值,称为TRIX。
第四步,从第33天开始,将TRIX值计算成9天的移动平均值,则从第33天以后,每天都可以产生一个TRIX的移动平均值,称为TMA。
此时,计算表上,第33天以后每天都会记录一个TRIX数值和一个TMA数值,分别连接每天的数据,TRIX以实线而TMA以虚线画出。
注意:计算步骤第一步第三步是以指数平均的方式计算的,第四步是以移动平均的方式计算的,两者之间不可混淆。
2.运用原则
打算进行长期控盘或投资时,趋向类指标中以TRIX最适合。
TRIX由下向上交叉TMA时,买进。
TRIX由上向下交叉TMA时,卖出。
其余可参考MACD指标。
TRIX实例如图8所示。

图8 TRIX实例
布林线:BOLL
布林线(Bolinger Bands)是通过计算股价的标准方差,再求取股价的信赖区间得到的支撑压力线。分为上轨、中轨、下轨三条线,上轨为压力线、下轨为支撑线,中轨也就是计算公式所采用的参数,一般为20日股价的平均线。
布林线运用原则如下:
(1)经过数波下跌后,随后常会转为较长时间的窄幅整理,这时我们发现布林线的上限和下限空间极小,越来越窄,越来越近。盘中显示的最高价和最低价差价极小,短线没有获利空间,盘中交易不活跃,成交量稀少,投资者要密切注意此种缩口情况,因为一轮大行情可能正在酝酿中,一旦成交量增大,股价上升,布林线开口扩大,上升行情宣告开始。
(2)如布林线在高位开口极度缩小,一旦股价向下破位,布林线开口放大,一轮跌势将不可避免。
(3)将布林线和其他指标配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如成交量、KDJ指标等。
(4)使用布林线要注意判明是在常态区还是非常态区,在常态区可以在上轨卖出,下轨买入;在非常态区按其他原则买卖。
(5)买入信号组合:价格不断触及上轨且摆动指标为正。卖出信号组合:价格不断触及下轨且摆动指标为负。
BOLL实例如图9所示。

图9 BOLL实例
瀑布线
瀑布线是非线性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形式。它分别代表着不同时间周期的股价运动状况,是及早反映股票的形态反转,把握股价运动趋势的好方法。它是K线绑定指标,适合于各种分析周期。瀑布线的典型形态特征是:六条线段由汇聚到发散,到极度发散,再由极度发散到汇聚,形象揭示股票形态的反转过程。瀑布线是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广泛应用于金融分析领域中的判断股价运行趋势的主要分析方法,因此线由汇聚向下发散时呈瀑布状而得名。
1.瀑布线原理
瀑布线系统的本质是股价非线性移动成本均线。瀑布线与普通均线系统相比较,具有反应的速度快、给出的买卖点明确的特点,并能过滤掉盘中主力震仓洗盘,可直观有效地把握住大盘和个股的运动趋势,是目前判断大势和个股股价运行趋势颇为有效的均线系统。以灯塔油漆为例,该股瀑布线系统是在1998年1月14日开始粘合汇聚向上发散的,此后主力缓步推高,股价沿瀑布线攀升,在13元一线主力刻意打压洗盘,普通均线系统多次出现了死叉发出了卖出信号,但瀑布线却始终没有向下发散给出卖出信号,有效过滤掉了主力的骗线,随后瀑布线系统重新向上发散,在助涨的作用下,一路强势上行;12月上旬股价跌破了20元整数位,开始汇聚向下发散,表明跌势确立,是中线离场的好时机。
做股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做趋势,换句话说是在做概率,那么运用瀑布线的理论依据之一就是数学概率理论,即股票在一个瀑布线明显的上升(下降)趋势中,绝大多数时段的买入(卖出)都可以赚到(少赔)钱;其理论依据之二是体现了顺势而为的股市投资精髓,为投资人提供了跟庄追势的操作指南;瀑布线系统还反映了著名的“鱼身理论”,即瀑布线在低价区粘合汇聚向上发散,就好比发现了鱼头于是跟进,当股价有了相当幅度的涨升后开始出现粘合汇聚向下发散时,就如同见到了鱼尾,此时鱼身已吃到肚里,焉有不走之理!瀑布线系统还具有趋吉避凶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股市风险,最大限度地获取股票差价利润。
2.瀑布线的顺势操作
买点:瀑布线在低价区由粘合汇聚开始向上发散,是明确的买入信号,且如有成交量的配合,则准确率更高,它告诉投资人股价将有一段时间的涨升和一定幅度的涨升。
卖点:瀑布线在高价区由粘合汇聚开始向下发散,是明确的卖出信号,该信号的确立无需成交量的配合,此时投资人不但不能买入股票,而且要坚决卖出股票。
瀑布线所发出的买点比卖点更具准确可靠性,也更具实战价值。
3.瀑布线的逆势操作
当瀑布线极度发散时,可根据个股的股性、题材不同,结合趋势通道、乖离率指标做相应的滚动操作。
4.瀑布线的分析周期选择
做长线一般要用周的瀑布线来分析,做中线波段行情,通常以日K线所对应的瀑布线系统为主,而分时瀑布线系统则是短线进出的好工具。
5.巧用瀑布线十六字诀
瀑布线上考虑买入,瀑布线下坚决卖出。
6.适用范围
瀑布线适用于有趋势行情,在趋势明朗的上涨或下跌趋势中,能给出明确的买卖点和持仓信号,是把握中线波段行情的利器,平衡市操作中可考虑使用分时瀑布线决定短期买卖点。
瀑布线实例如图10所示。

图10 瀑布线实例
佳庆变异率:VCI
VCI佳庆变异率(Volatility, Chaikin’s),由Marc Chaikin研制而成。本指标的作用与MASS相当类似,同样以波幅价差的宽窄度,测量股价趋势的反转点。利用波幅价差的宽窄度,决定反转点的理论,众说纷纭。大致上,有下面两种论点:
第一派的说法:假设每一次头部区的行情,股民的情绪都处于紧张及犹豫不决的状态,造成股价振荡幅度加大。因此,头部区的VCI曲绒,通常位于高水平的位置。相反的,每一次底部区的行情,由于股民缺乏信心,交易冷谈及成交量退潮的关系,其每日波动的价差会逐渐地缩小。因此,底部区的VCI曲线,通常位于低水平的位置。
第二派的说法:是由Marc Chaikin提出来的。假如目前的VCI曲线,相较前一段时间的曲线位置有明显异常的“凸出”,代表底部已逐渐形成。Marc Chaikin认为,这种“凸出的部分”,是因为下跌行情最后的阶段,股民恐慌性抛售后,造成波幅价差扩大的原因。相反的,一段长时间内的波幅价差,维持在低水平的位置时,代表不久之后股价将形成头部区。因为一个已经充分反应景气的多头市场,股民对股价仍抱着期望,大部分不会考虑抛售持股。但是,也由于价格涨幅已大的股票,股民也不愿意贸然加码买进。因此,多空双方对峙胶着,波幅价差陷入狭窄的盘整,促使VCI曲线降至低水平。Marc Chaikin认为,一位有经验的股民,不能完全依赖一个指标信号,对行情下判断。同样的,读者也不能仅依据VCI指标的信号,来认定趋势反转点。Marc Chaikin建议,观察VCI指标时,可以同时配合移动平均线及Bollinger Bands指标使用。
1.计算公式
VCI=(当天的DMA-10天前的DMA)÷10天前的DMA×100
2.运用原则
(1)股价持续下跌一段时间后,出现恐慌性卖压。此时,如果VCI曲线瞬间蹿升至高水平,从图表外观上观察,异常凸出于先前曲线之上时,代表股价已经逐渐接近底部。
(2)股价经过数个波段的上涨之后,行情逐渐走缓,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的窄幅盘整,促使VCI曲线降至低水平。此时,应留意股价是否正在酝酿形成头部。
(3)股价以类似波浪理论的模式上涨,并且出现行情末期加速度现象。此时,如果高低价差波幅扩大,促使VCI曲线异常地凸出时,应留意股价随时都有形成头部的可能。
股价在趋势的发展状态中,有些意外的状况非常难料。因此,利用VCI曲线的“凸出”现象,判断股价的头部和底部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相当复杂。VCI指标搭配EXPMA、Bollinger Bands同时使用,可以减少误判的机会。
观察Bollinger Bands路径波带的上下限距离,如果出现扩大的现象,而当时的0.15EXP鄄MA正处于上升状态时,则应立即查看VCI曲线,是否也同时出现“凸出”形态。这三种征兆同时存在时,判断为头部的准确度相对提高。另外,如果Bollinger Bands的波带距离并未变宽,而且VCI曲线也维持在低水平波动。但是,股价的0.15EXPMA,已经向下交叉0.04EXPMA时,代表市场已经完成涨幅,动能消耗殆尽,头部已经形成。Bollinger Bands的波带变宽,VCI曲线出现“凸出”的现象时,如果0.15EXPMA正处于下跌状态,代表底部已经逐步浮现。出现这类型征兆时,大部因为市场发生重大利空消息。这时候的盘势,会同时伴随失望性的抛售卖压,并且笼罩在一片恐惧的气氛中。
注意:VCI指标、MASS指标及Bollinger Bands指标,三者都是依股价路径波带的宽幅,来评估股价反转的可能性。因此,三种指标必须经常相互验证,以求得更可靠的信赖度。
十字过滤线:VHF
VHF英文全名Vertical Horizontal Filter。1991年8月,由Adam White首次在于Futures杂志上发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分辨行情的种类。趋势行情应该采用趋势指标,横向整理行情应该采用超买超卖指标,不同的指标适用于不同的市场走势。但是,如何区别目前的走势,属于单一方向的趋势行情还是横向振荡的整理行情,是许多使用技术分析的股民共同遭遇的难题。MACD指标及移动平均线,都是典型的趋势指标。当行情朝单一方向前进时,这两种指标可以提供股民明确的方向指示及买卖信号。然而,行情一旦朝横向箱型发展时,MACD和移动平均线,会因为波动频繁的关系,出现很多假信号陷阱,使得股民顿时失去方向感。股价呈箱型走势波动时,RSI及KD指标可以提供短期的买卖信号,然而,行情的发展没有一定的规则。当弱势的箱形行情,演变成强势的趋势行情时,股民如果仍然参考RSI和KD指标的买卖信号,则会在指标到达80时立即卖出股票。结果,这个价位却是趋势行情的起涨点,此时卖出股票真的很冤枉。为了让技术分析的信号,充分的发挥功能,不同的市况必须搭配不同的指标。如果指标的选择错误,必然没办法得到好的操作结果。因此,辨别目前行情的地位,是每一位股民进行交易投资之前最重要的工作。Adam White所设计的VHF指标,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提供股民清晰明确的信号,可以澄清“趋势行情”与“箱型行情”的界限。经过VHF指标过滤后的行情,可以帮助股民选择最佳的指标组合。
1.计算公式
NUM=│HCP-LCP│
DEN=SUM(CLS-CLSn)
VHF=NUM÷DEN
本指标参数一般设为28天,视个股状况不同,可调整为14天或7天。
2.运用原则
VHF的值越高,代表目前正处于趋势行情,应选择趋势指标为参考工具。
VHF的值越低,代表目前正处于箱形行情,应选择超买超卖指标为参考工具。
VHF处于上升状态时,代表股价处于趋势行情。
VHF处于下跌状态时,代表股价处于箱形行情。
VHF指标的图表上,可以切画一条中界线,分隔趋势和箱形的波动范围。这一条中界线一般位于0.35~0.4之间,但是,不同的个股,其中界线位置稍有差异,读者应自行设定最佳的中界线。
将中界线视为X轴,另外设一条Y轴与X轴交叉成十字坐标轴,Y轴可任意左右移动。将Y轴移至VHF曲线穿越X轴处,如果VHF曲线位于十字坐标轴的右上方,代表股价处于趋势行情。如果VHF曲线位于十字坐标轴的右下方,则代表股价处于箱形行情。
如果DMI指标中的+DI值高于-DI值,而VHF曲线向上或向下突破X轴时,为中线买点。
如果DMI指标中的+DI值低于-DI值,而VHF曲线向上或向下跌破X轴时,为中线卖点。
股民选择股票时,一定选择介入强势股,也就是说,选择股价趋势已经正式启动的个股。我们在DMI指标的说明中,所介绍的ADXR评比线,可以分辨趋势行情与箱形行情,借以选择介入趋势行情的个股。VHF指标与ADXR评比线,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显示在图表上时,VHF指标的作用比ADXR评比线更明确。VHF指标可以直接产生买卖信号,ADXR评比线却欠缺这一方面的功能。一般而言,当股民决定进入市场之前,首要之务在于先搞清楚当时行情的定位,经过第一道辨认手续后,才能进一步规划操作策略。由于股票市场里上市公司的数目相当多,想要过滤属于趋势行情的个股,必然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因此,现阶段国际金融交易市场流行人工智慧选股系统,其整个系统第一步最重要的流程,就是扫描过滤趋势行情股。利用这层原理,我们可以藉VHF指标,过滤筛选出值得介入的个股。如果你选择介入的股票,它的VHF曲线位于十字坐标轴的右上方,那么,它一定是趋势股。接下来的第二道流程,必定是选择最适当的趋势指标,作为主要的参考工具。如果你选择介入的股票,它的VHF曲线位于十字坐标轴的右下方,那么,它一定是箱形整理股。箱形整理股的操作策略,必须选择超买超卖指标为主要参考工具。换句话说,当VHF曲线的数值较高时,应进行中线交易。当VHF曲线的数值较低时,则进行短线交易。
宝塔线:TOW
宝塔线的特征与点状图类似,亦即并非记载每天或每周的股价变动过程,而乃系当股价续创新高价(或创新低价),抑或反转上升或下跌时,再予以记录、绘制。
宝塔线实例如图11所示。

图11 宝塔线实例
一般宝塔线分析要点如下:
(1)宝塔线翻白(红)之后,股价后市总要延伸一段上升行情。
(2)宝塔线翻黑之后,股价后市总要延伸一段下降行情。
(3)盘局时宝塔线的小翻白、小翻黑,可依设定损失点或利润点之大小而决定是否进出。
(4)盘局或高档时宝塔线长黑而下,应即获利了结,将手中持股卖出;反之,翻白而上,则是介入时机。
(5)宝塔线分析若能再与K线,移动平均线等共同运用,效果更佳。
(6)宝塔线翻黑下跌一段后,突然翻白,须防范为假突破之现象,不可马上抢进,须察3天。最好配合K线与成交量观察再作决定。
均量线
均量线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内市场平均成交情况亦即交投趋势的技术性指标。
1.计算方式
将一定时期内的成交量(值)相加后平均,在成交量(值)的柱条图中形成较为平滑的曲线,即均量线。一般情况下,均量线以10日作为采样天数,即在10日平均成交量基础上绘制,亦可以同时选设10日和30日的采样天数绘制两条均量线,其中10日均量线代表中期的交投趋势,30日均量线则代表较长期的交易趋势。
2.运用原则
在有均量线的成交量图中,可以看出均量线在成交量的柱条图之间穿梭波动,从而揭示股价变动的趋向。在上涨行情初期,均量线随股价不断创出新高,显示市场人气的聚集过程。行情进入尾声时,尽管股价再创新高,均量线多已衰退疲软,形成价量分离,这时市场追高跟进意愿发生变化,股价接近峰顶区。
在下跌行情初期,均量线一般随股价持续下跌,显示市场人气涣散,有气无力。行情接近尾声时,股价不断跌出新低,而均量线多已走平,或有上升迹象,这时股价已经见底,可以考虑伺机买进。
对设有两条均量线的成交量图,当10日均量线在30日均量线上方并继续上扬时,行情将会保持上涨势头;反之,当10日均量线在30日均量线下方继续下跌时,显示跌势仍将继续。而均量线不论是向上或向下拐头走势,都预示着行情可能转势,是一种警戒信号。当10日均量线与30日均量线交叉而出现移动平均线理论中的黄金叉或死亡叉时,则是对行情转势进行的确认,这时应配合其他技术指标一并研判,作出有利的投资抉择。在盘局时,10日均量线与30日均量线表现得纠缠不清,而最后10日均量线向上或向下突破30日均量线,则可预示行情打破盘局的方向,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突破辅助信号。
3.功能分析
在研判均量线时,需注意均量线的波动并不提供所谓程式买卖中的买进或卖出信号,亦不具备移动平均线那种对股价助涨或助跌的功能。均量线反映的仅是市场交投的主要趋向,对未来股价变动的大势起着辅助指标的作用。
均量线实例如图12所示。

图12 均量线实例
威廉指标:%R
威廉指标(WMS%或%R)是由Larry Williams 1973年首创的,最初用于期货市场。WMS%表示市场处于超买还是超卖状态。
1.计算公式
威廉指数%R是利用摆动点来量度股市的超买卖现象,可以预测循环期内的高点或低点,从而提出有效率的投资信号。
%R=100-(C-Ln)÷(Hn-Ln)×100
其中C为当日收市价;Ln为N日内最低价;Hn为N日内最高价;公式中N日为选设参数,一般设为14日或20日。
%R指标表示的含义是当天的收盘价在过去的一段日子的全部价格范围内所处的相对位置。如果%R的值比较大,则当天的价格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要提防回落;如果%R的值较小,则说明当天的价格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要提防反弹;%R取值居中,在50%左右,则当天的价格上下的可能性都有。
2.运用原则
威廉指数计算公式与强弱指数、随机指数一样,计算出的指数值在0~100之间波动,不同的是,威廉指数的值越小,市场的买气越重;反之,其值越大,市场卖气越浓。应用威廉指数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点基本法则:
(1)当%R线达到80时,市场处于超卖状况,股价走势随时可能见底。因此,80的横线一般称为买进线,投资者在此可以伺机买入;相反,当%R线达到20时,市场处于超买状况,走势可能即将见顶,20的横线被称为卖出线。
(2)当%R从超卖区向上爬升时,表示行情趋势可能转向,一般情况下,当%R突破50中轴线时,市场由弱市转为强市,是买进的信号;相反,当%R从超买区向下跌落,跌破50中轴线后,可确认强市转弱,是卖出的信号。
(3)由于股市气势的变化,超买后还可再超买,超卖后亦可再超卖,因此,当%R进入超买或超卖区,行情并非一定立刻转势。只有确认%R线明显转向,跌破卖出线或突破买进线,方为正确的买卖信号。
(4)在%R进入高位后,一般要回头,如果这时股价还继续上升,这就产生背离,是出货的信号;在%R进入低位后,一般要反弹,如果这时股价还继续下降,这就产生背离,是买进的信号。%R连续几次撞顶(底),局部形成双重或多重(底),则是出货(进货)的信号。
(5)在使用威廉指数对行情进行研判时,最好能够同时使用强弱指数配合验证。同时,当%R线突破或跌穿50中轴线时,亦可用以确认强弱指数的信号是否正确。因此,使用者如能正确应用威廉指数,发挥其与强弱指数在研制强弱市及超买超卖现象的互补功能,可得出对大势走向较明确的判断。
3.评价
威廉指数属于研究股价波幅的技术指标,在公式设计上,它与随机指数的原理比较近似,两者均为从研究股价波幅出发,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高、低价位与收市价之间的关系,反映市场的强弱及买卖气势。不同的是,随机指数采样天数较短,计算结果更具随机性,而威廉指数的采样天数略容易错过大行情,也不容易在高档被套牢。但由于该指标敏感性较强,在操作过程中,如完全按其信号出入市,未免过于频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最好能结合强弱指数、动向指数等较为平衡的技术指标一起研判,由此可对行情趋势得出较准确的判断。
威廉指标实例如图13所示。

图13 威廉指标实例
乖离率:BIAS
乖离率简称Y值,是移动平均原理派生的一项技术指标,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测算股价在波动过程中与移动平均线出现偏离的程度,从而得出股价在剧烈波动时因偏离移动平均趋势而造成可能的回档或反弹,以及股价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移动而形成继续原有势的可信度,BIAS指的是相对距离。乖离度的测试原理是建立在:如果股价偏离移动平均线太远,不管股份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或之下,都有可能趋向平均线的这一条原理上。而乖离率则表示股价偏离趋向指标的百分比值。
1.计算公式
Y值=(当日收市价-N日内移动平均收市价)/N日内移动平均收市价×100%
其中N日为设立参数,可按自己选用移动平均线日数设立,一般分定为6日,12日,24日和72日,亦可按10日,30日,75日设定。
2.运用原则
乖离率分正乖离和负乖离。当股价在移动平均线之上时,其乖离率为正;反之则为负,当股价与移动平均线一致时,乖离率为0。随着股价走势的强弱和升跌,乖离率周而复始地穿梭于0点的上方和下方,其值的高低对未来走势有一定的测市功能。一般而言,正乖离率涨至某一百分比时,表示短期间多头获利回吐可能性也越大,呈卖出信号;负乖离率降到某一百分比时,表示空头回补的可能性也越大,呈买入信号。对于乖离率达到何种程度方为正确之买入点或卖出点,目前并没有统一原则,使用者可凭观图经验对行情强弱的判断得出综合结论。一般来说,在大势上升市场,如遇负乖离率,可以趁跌价买进,因为进场风险小;在大势下跌的走势中如遇正乖离,可以待回升高价时,出脱持股。
由于股价相对于不同日数的移动平均线有不同的乖离率,除去暴涨或暴跌会使乖离率瞬间达到高百分比外,短、中、长线的乖离率一般均有规律可循。下面是国外不同日数移动平均线达到买卖信号要求的参考数据:
6日平均值乖离:-3%是买进时机,+3.5是卖出时机;
12日平均值乖离:-4.5%是买进时机,+5%是卖出时机;
24日平均值乖离:-7%是买进时机,+8%是卖出时机;
72日平均值乖离:-11%是买进时机,+11%是卖出时机。
另外,根据乖离率在图表上的形态可依据以下原则:
(1)BIAS形成从上到下的两个或多个下降的峰,而此时股还在继续上升,是抛出的信号。
(2)BIAS形成从下到上的两个或多个上升的谷,而此时股还在继续下跌,是买入的信号。
(3)当短期BIAS在高位下穿长期BIAS时,是卖出信号;在低位,短期BIAS上穿长期BIAS时,是买入信号。
(4)BIAS从下向上穿过0线,或BIAS从上向下穿过0线,可能也是采取行动的信号。上穿为买入信号,下穿为卖出信号。因为此时,股价也在同方向上穿过了MA。
(5)BIAS是正值,股价在MA之上,如果股价回落到MA之下但随即又反弹到了MA之上,同时BIAS也是呈现相同的走势,是买进信号;对于下降的卖出信号也可类似处理。
(6)BIAS是正值,并在向0回落,如果接近0时,反弹向上,是买入信号;对BIAS是负值可照此办理。
乖离率实例如图14所示。

图14 乖离率实例
顺势指标:CCI
顺势指标CCI(Commodity Channel Index),由Donald Lambert所创,专门测量股价是否已超出常态分布范围,属于超买超卖类指标中较特殊的一种,波动于正无限大和负无限小之间。但是,又不需要以0为中轴线,这一点也和波动于正无限大和负无限小的指标不同。然而每一种的超买超卖指标都有“天线”和“地线”。除了以50为中轴的指标,天线和地线分别为80和20以外,其他超买超卖指标的天线和地线位置,都必须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个股特性而有所不同。唯独CCI指标的天线和地线分别为+100和-100。这一点不仅是原作者相当独到的见解,在意义上也和其他超买超卖指标的天线地线有很大的区别。
什么是超买超卖指标?顾名思义,“超买”就是已经超出买方的能力,买进股票的人数超过了一定比例。那么,根据“反群众心理”,这时候应该反向卖出股票。“超卖”则代表卖方卖股票卖过了头,卖股票的人数超过一定比例时,反而应该买进股票。这是在一般常态行情下,经常最被重视的反市场、反群众理论。但是,如果行情是超乎寻常的强势,则超买超卖指标会突然间失去方向,行情不停地持续前进,群众似乎失去了控制,对于股价的这种脱序行为,CCI指标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看法。
按照波浪理论的原理,股价以5波的方式前进,而发展到最后第5波阶段时,无论处于上涨波或下跌波,都是行情波动最凶、最猛的时候,群众毫无理性的疯狂,使股价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度完成最大幅度的波动。有些股民想在最安全的范围内买卖股票,但是对于部分冒险性、赌性较高的股民而言,他们宁可选择在高风险的环境下,介入速度快、利润大的市场。这种市场经常是下赌注要快,逃得也要快,给赌性强的股民一种快刀斩乱麻的畅快感。如果说以0~100为范围的超买超卖指标,专门是为常态行情设计的。那么,CCI指标就是专门对付极端行情的。也就是说,在一般常态行情下,CCI指标不会发生作用。当CCI扫描到异常股价波动时,战斗机立刻升空作战,而且力求速战速决,胜负瞬间立即分晓,赌输了也必须立刻加速逃逸。CCI的“天线”是+100,“地线”是-100,这个范围也有可能因为个股股性改变而稍有变动,这可要靠各位读者明察秋毫加以增减。但是,大体上不会差异太大。
1.计算公式

2.运用原则
(1)CCI从+100~-100的常态区,由下往上突破+100天线时,为抢进时机。(2)CCI从+100天线之上,由上往下跌破天线时,为加速逃逸时机。
(3)CCI从+100~-100的常态区,由上往下跌破-100地线时,为放空时机。在中国股市无法做空,可以把它当成卖出信号而抛出持股。
(4)CCI从-100下方,由下往上突破-100地线时,空头应立即回补。在中国股市无法做空,可以把它当成短线买进信号。
如果你习惯冒险,喜欢在战况激烈、烽火连天的环境下生存,那么CCI指标是你很好的选择。
顺势指标实例如图15所示。

图15 顺势指标实例
区间振荡线:DPO
区间振荡线DPO(Detrended Price Oscillator)。20世纪八九十年代,Walt Bressert将他对于衍生性期货商品循环规则的研究心得,发表于期货商品杂志。虽然,这份研究报告,对目前的技术分析研究者而言,似乎太过于简单。但是,他已经把移动平均线从传统的观念上跳脱出来。这个观点,逐渐被研究周期循环的学者采用。宇宙间的事物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循环,例如四季的循环、日夜的循环、潮汐的循环、动物的冬眠等,都是人类可以预测的。然而宇宙间仍存在着人类无法准确预测的循环,例如天气、地震。这是因为很多周期长短不同的循环,错综干扰的交互作用,使得个别周期无法单独显现。Walt Bressert研究这种交互作用后发现,一个长周波包含了数个短周波。数个短周波的组合构成一个长周波。观察短周波的运动规律,可以估计长周波峰谷出现的时机。例如,四个短期循环底部构成一个长期循环底部。因此,DPO指标刻意忽略较长周期的波动,一方面可以减少周期干扰的混淆;另一方面可以凸显个别周期的波动。
一段周期的移动平均线,其周期的1/2处,是价格重心的聚集点。以20天的周期为例,第10天是整段周期的重心平衡点。移动平均线的形状很像一条波浪状扭曲的绳子,股价在这条绳子的周围上下来回穿梭。如果消除扭曲的波动,将这条绳子拉平,重心平衡点视为图表上的0轴。把当日价格与重心平衡点间的差距,绘制于0轴的上下方。如此一来,可以更清楚地显现出短周期的高、低点。假设移动平均线是长周期的循环,股价波动是短周期循环。那么,可以发现,DPO指标为了避免长、短周期互相干扰,直接将移动平均线拉直后,当成0轴。然后依据Envelope轨道线的做法,在移动平均线(0轴)的上下方,以固定百分比的差距,设定两条上限和下限,代表股价的超买超卖界限值。

图16 区间振荡线实例
1.计算公式
MA=N天的移动平均值
DPO=CMX-MA(N÷2+1)
一般参数N设定为20天或28天。
2.运用原则
在0轴上方,设定一条超买线,DPO波动至超买线时,代表股价处于短期高点。
在0轴下方,设定一条超卖线,DPO波动至超卖线时,代表股价处于短期低点。
注意!不同股票的超买超卖界限值都不同,读者应观察其历史数据后,自行设定。
DPO位于0轴上方,代表多头趋势。或者,DPO由负值向上穿越0轴时,视为买进信号。
DPO位于0轴下方,代表空头趋势。或者,DPO由正值向下穿越0轴时,视为卖出信号。
区间振荡线实例如上页图16所示。
随机指标:KDJ
随机指标(Stochastics)由美国的乔治·莱恩(George Lane)博士所创,其综合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也是欧美证券期货市场常用的一种技术分析工具。
随机指标设计的思路与计算公式都起源于威廉(W%R)理论,但比W%R指标更具使用价值,W%R指标一般只限于用来判断股票的超买和超卖现象,而随机指标却融合了移动平均线的思想,对买卖信号的判断更加准确;它是波动于0~100之间的超买超卖指标,由K、D、J三条曲线组成,在设计中综合了动量指标、强弱指数和移动平均线的一些优点,在计算过程中主要研究高低价位与收盘价的关系,即通过计算当日或最近数日的最高价、最低价及收盘价等价格波动的真实波幅,充分考虑了价格波动的随机振幅和中短期波动的测算,使其短期测市功能比移动平均线更准确有效,在市场短期超买超卖方面,又比相对强弱指标RSI敏感,总之KDJ是一个随机波动的概念,反映了价格走势的强弱和波段的趋势,对于把握中短期的行情走势十分敏感。
1.计算公式
随机指数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日数作为计算基础,例如5日KD线公式为:
K值=100×[(C-L5)÷(H5-L5)]
D值=100×(H3÷L3)
式中C为最后一日收市价;L5为最后五日内最低价H5为最后五日内最高价;H5为最后三个(C-L5)数的总和L3为最后三个(H5-L5)数的总和。
2.运用原则
随机指数是用%K,%D二条曲线构成的图形关系来分析研判价格走势,这种图形关系主要反映市场的超买超卖现象,走势背驰现象以及%K与%D相互交叉突破现象,从而预示中、短期走势的到顶与见底过程,其具体应用法则如下:
(1)超买超卖区域的判断——%K值在80以上,%D值在70以上为超买的一般标准;%K值轻20以下,%D值在30以下,为超卖的一般标准。
(2)背驰判断——当股价走势一峰比一峰高时,随机指数的曲线一峰比一峰低,或股价走势一底比一底低时,随机指数曲线一底比一底高,这种现象被称为背驰,随机指标与股价走势产生背驰时,一般为转势的信号,表明中期或短期走势已到顶或见底,此时应选择正确的买卖时机。
(3)%K线与%D线交叉突破判断——当%K值大于%D值时,表明当前是一种向上涨升的趋势,因此%K线从下向上突破%D线时,是买进的信号;反之,当%D值大于%K值,表明当前的趋势向下跌落,因而%K线从上向下跌破%D线时,是卖出信号。K上穿D是金叉,为买入信号,这是正确的。但是出现了金叉是否就应该买入,还要看别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金叉的位置应该比较低,是在超卖区的位置,越低越好;第二个条件是与D相交的次数,有时在低位,K、D要交叉好几次,交叉的次数以2次为最少,越多越好;第三个条件是交叉点相对于KD线低点的位置,这就是常说的“右侧相交”原则,K是在D已经抬头向上时才同D相交,比D还在下降时与之相交要可靠得多,换句话说,右侧相交比左侧相交好。
对于K从上向下穿破D的死叉,分析同上类似。
%K线与%D线的交叉突破,在80以上或20以下较为准确,KD线与强弱指数不同之处是,它不仅能够反映市场的超买或超卖程度,还能通过交叉突破达到归出买卖信号的功能,但是,当这种交叉突破在50左右发生,走势又陷入盘局时,买卖信号应视为无效。
(4)K线形状判断——当%K线倾斜度趋于平缓时,是短期转势的警告信号,这种情况在大型热门股及指数中准确度较高;而在冷门股或小型股中准确度则较低。当KD指标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了头肩形和多重顶底时,是采取行动的信号。注意,这些形态一定要在较高位置或较低位置出现,位置越高或越低,结论越可靠,越正确。操作时可按形态学方面的原则进行。对于KD的曲线我们也可以画趋势线,以明确KD的趋势。在KD的曲线图中仍然可以引进支撑和压力的概念。某一条支撑线和压力线的被突破,也是采取行动的信号。
(5)另外随机指标还有一些理论上的转向信号:K线和D线上升或下跌的速度减弱,出现屈曲,通常都表示短期内会转势;K线在上升或下跌一段时期后,突然急速穿越D线,显示市势短期内会转向:K线跌至零时通常会出现反弹至20~25之间,短期内应回落至接近零。这时,市势应该开始反弹。如果K线升至100,情况则刚好相反。
(6)在使用中,常有J线的指标,即3乘以K值减2乘以D值(3K-2D=J),其目的是求出K值与D值的最大乖离程度,以领先KD值找出底部和头部。%J大于100时为超买,小于10时为超卖。
(7)当行情处在极强极弱单边市场中,KDJ出现屡屡钝化,应改用MACD等中长指标;当股价短期波动剧烈,KDJ反应滞后,应改用CCI、ROC等指标,或是使用SLOWKD慢速指标。
3.慢速KD指标:SLOWED KD
Slowed KD是在KD的基础上,对D再进行一次平滑,这次选择的平滑工具是移动平均,而不是指数平滑。Slowed KD中的K就是KD中的K, Slowed KD中的D是KD中D值的移动平均。我们知道,经过平滑的比未经过平滑的慢,所以Slowed KD同KD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随机指数实例如图17所示。

图17 随机指数实例
资金流量指标:MFI
资金流量指标MFI(MoneyFlowIndex),1989年3月由J·WellesWilder’s在Stocks&Commodities杂志首次发表MFI指标的用法,MFI指标实际是将RSI加以修改后演变而来。RSI以成交价为计算基础;MFI指标则结合价和量,将其列入综合考虑的范围。可以说,MFI指标是成交量的RSI指标。就以RSI、STIX、MFI种指标为例,一个有评估价格的作用,一个有评估大盘的作用,一个有评估资金的作用,三者各有其不同的意义存在。如果仅单纯参考RSI指标,则股民只能了解价格波动的状况,而无法衡量资金及整体市场的脉动。
1.计算公式
MF=TP×成交金额
分辨PMF及NMF值:
如果当日MF>昨日MF,则将当日的MF值视为当日PMF值。而当日NMF值=0。如果当日MF<昨日MF,则将当日的MF值视为当日NMF值。而当日PMF值=0。
MFI=100-[100÷(1+MR)]
参数一般设定为14天,可以自行修改。
2.运用原则
(1)MFI>80时,代表资金短期过热信号。但是,必须等待MFI指标再度向下跌破80时,才能确认资金转向。
(2)MFI<20时,代表资金短期冷却信号。但是,必须等待MFI指标再度向上突破20时,才能确认资金转向。
(3)MFI在80左右的水平,出现一顶比一顶低,和股价“背离”的现象时,可视为中期反转下跌的信号。
(4)MFI在20左右的水平,出现一底比一底高,和股价“背离”的现象时,可视为中期反转上涨的信号。
(5)MFI指标连续两次向下交叉其平均线时,视为卖出信号。(平均线一般设定为6天)
(6)MFI指标连续二次向上交叉其平均线时,视为买进信号。(平均线一般设定为6天)
资金流量指标的超买超卖作用,和W%R、RSI等指标相类似。但是,超买超卖和反转的定义必须澄清。一般而言,超买超卖的现象,被视为短期的信号。超买之后的下跌,只能将其视为暂时的回档,超卖之后的上涨,视其为暂时的反弹。如果以超买超卖信号,来确认波段行情的结束,是一种粗糙的评估,失误率相当高。经过长期测试的结果,利用“背离”信号确认股价的反转,可靠度较高。而MFI指标的“背离”信号,比RSI指标的“背离”信号,更能忠实地反映股价的反转现象。一次完整的波段行情,至少都会维持一定相当的时间,反转点出现的次数并不会太多。如果指标出现反转信号的次数太频繁,发生假信号的可能性必然增加。基于如此,指标参数的周期,最好不要设得太短,以免产生指标陷阱过多的困扰。将MFI指标的参数设定为14天时,其背离信号产生的时机,大致上都能和股价的顶点吻合。因此,读者实际使用本指标时,在参数设定方面,应尽量维持14天的原则。
理论上,价涨量增及价跌量缩是一种惯性作用。股价进行波段涨升时,成交量必须伴随上升。MFI指标爬升至80以上时,代表短期内资金有消耗过量的疑虑,但是,这只是一种警告而已,未来必须视MFI指标是否持续下降,才能确认资金已经退潮。当然,一个资金已经退潮的行情,不仅不利于股价的推升,更容易造成股价回档。相反的,当MFI指标下降至20以下的水平时,代表短期内资金已达冷却的效果。但是,虽然股价经常在资金冷却至一定极限后开始弹升。不过,也有可能因为市场情绪过度沮丧的缘故,造成股价变成一潭死水,形成在底部区盘整的局面。读者们或许有经验,当你刚结束剧烈的运动后,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这时候要你立刻冷静下来,绝对是做不到的。同样的道理,当股市正热络的时候,股民的情绪亢奋,想在短时间内让股民恢复理性,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当MFI指标到达资金超买的状况时,不一定需要立刻作出反应,等待资金再稍微退潮一点,确认能量已经消失时,再执行卖出的动作不迟。

图18 资金流量指标实例
底部区的资金状况与头部区不同,想煮开一壶冷水还容易,想煮开一壶冰水可没那么简单。股价的涨升虽然必须伴随成交量。但是,底部区成交量的扩增,却不一定能立刻促使股价上涨。成交量就好比热能与燃料一般,对一个已经冷却的行情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加温,才能刺激他的活跃度。例如,你要开始运动前,当然会先暖暖身,这是自然现象,因此,MFI指标在底部区的信号表现会比较迟缓。读者们应该等待MFI指标,完成一波又一波的加热波动后,再确认买进的动作。所谓一波又一波的加热,就是一底比一底高的“背离”走势。注意,MFI指标确认反转的信号,主要运用在场头部区。底部区的反转确认,可靠性较低。
资金流量指标实例如上页图18所示。
动量线:MOM
动量线(Momentum),简称MOM或MTM。“动量”这一名词,市场上的解释相当广泛。以Momentum命名的指标,种类更是繁多。综合而言,动量可以视为一段期间内,股价涨跌变动的比率。这里所介绍的动量线,是由Perry Kaufman在《Trading Systemsand Methods》一书所提出的简易动量模式。一般股民,经常将Momentum视为超买超卖指标,而忽略其在“速度”方面的表现。事实上,将Momentum解释成“速度线”,更符合其实际的作用。理论上,一波健全的股价趋势,其上涨或下跌的过程,应该维持着一定的行进速度。如果行进的速度逐渐减缓,股价很容易转变成整理的格局,甚至于反转。因此,观察股价的速度感,对于股价多空力道的判定,有很大的帮助。
1.计算公式
12天MOM=(当日收盘价-12天前收盘价)
25天MOM=(当日收盘价-25天前收盘价)
图表上除了显示动量线之外,经常另外配置一条动量线的10天平均线。
2.运用原则
12天M0M以O轴为中心线,O轴的上、下方,分成六等份的超买超卖区,分别为+1、+2、+3和-1、-2、-3。例如:甲股的12天MOM上升至6.8时,我们将它定义为+1。那么,13.6就是+2,20.4就是+3。相反的,-6.8定义为-1,-13.6为-2,-20.4为-3。
注意,每一只股票的超买超卖区都不一样,读者必须自行寻找适合的界限值。
(1)短线行情,12日MOM上升至+1时,股价回档。
(2)短线行情,12日MOM下跌至-1时,股价反弹。
(3)中期趋势,12日MOM>+2时,经常是上升波段结束的时机。
(4)中期趋势,12日MOM<-2时,经常是下跌波段结束的时机。
(5)12日MOM>+3变成极端行情时,视为强势多头格局,持股不必过早卖出。可以等待MOM指标曲线,变成一波顶比一波顶低,而与股价走势背离时,再卖出不迟。
(6)12日MOM<-3变成极端行情时,视为极弱势空头格局,不可随意进场买入股票。至少等待MOM指标曲线,形成一波底比一波底高,而与股价走势背离时,再择机进场买入。
25天MOM(速度线)以O轴为中心线:
(1)25天MOM>O轴,代表中期多头走势。
(2)25天MOM<O轴,代表中期空头走势。
(3)25天MOM向上交叉其6天平均线,并且其6天平均线也同步向上扭转时,股价容易上涨。
(4)25天MOM向下交叉其6天平均线,并且其6天平均线也同步向下扭转时,股价容易下跌。
注意,单纯观察25天MOM的6天平均线时,这条曲线一般都与股价同步。因此,当25天MOM的6天平均线开始走缓,并且有转弯迹象时,应小心股价是否即将反转。
(1)25天MOM也可以画出+3~-3六个超买超卖界限,但是,一般以12天MOM较为常用。
(2)25天MOM与12天MOM合并使用效果更佳。当12天MOM显示超买或超卖状况时,同时观察25天MOM,可以检查其是否构成反转的条件。如果条件尚未成熟,则12天MOM所显示的超买或超卖现象,可能只会促使股价回档或者反弹而已。
(3)如果12天MOM曾经上升至+2或+3的界限,同时25天MOM也显示股价有向下反转的疑虑时,请参考EXPMA指数平均数,观察其0.15指数平均数,是否发生向下交叉0.04指数平均数的现象。如果EXPMA的两条平均数,已经出现向下交叉的信号,则可以确定股价正式向下反转。
(4)如果12天MOM曾经下跌至-2或-3的界限,同时25天MOM也显示股价有向上回升的迹象时,请参考EXPMA指数平均数,观察其0.15指数平均数,是否发生向上交叉0.04指数平均数的现象。如果EXPMA的两条平均数,已经出现向上交叉的信号,则可以确定股价正式向上反转。
振荡量指标:OSC
振荡量是动量指标的另一表现形式,一般用百分比值来加以计算。其内涵是以当日收盘价除以N日前收盘价,再乘以100。
1.计算公式
OSC=(Ct÷Ct-n)×100
其中Ct为当日收市价;Ct-n为N日前收市价。
2.运用原则
计算出的振荡量,数值在100在上时,在绘制图形时,即以100为基准横轴。当动量值在100以上,是为多头市场倾向,100以下则为空头市场倾向,运用原则与MTM公式一样。
心理线:PSY
心理线PSY(Psychological Line)主要是从股票投资者的买卖趋向的心理方面,对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行探索,将某段时间内投资者倾向买方还是卖方的心理与事实转化为数值,形成人气指标,作为买卖股票的参数。
1.计算公式
PSY=N日内的上涨天数÷N×100
其中N一般设定为12日,最大不超过24,周线的最长不超过26。
2.运用原则
(1)由心理线公式计算出来的百分比值,超过75时为超买,低于25时为超卖,百分比值在25~75区域内为常态分布。但在涨升行情时,应将卖点提高到75之上;在跌落行情时,应将买点降低至45以下。具体数值要凭经验和配合其他指标。
(2)一段上升行情展开前,通常超卖的低点会出现两次。同样,一段下跌行情展开前,超买的最高点也会出现两次。在出现第二次超卖的低点或超买的高点时,一般是买进或卖出的时机。
(3)当百分比值降低至10或10以下时,是真正的超卖,此时是一个短期抢反弹的机会,应立即买进。
(4)心理线主要反映市场心理的超买或超卖,因此,当百分比值在常态区域上下移动时,一般应持观望态度。

图19 心理线实例
(5)心理线和VR配合使用,决定短期买卖点,可以找出每一波的高低点。(6)心理线和逆时针曲线配合使用,可提高准确度,明确指出头部和底部。心理线实例如上页图19所示。
变动率指标:ROC
变动率指标ROC(Rate of Change)是由Gerald App1e和Fred Hitschler两人在《Stock Market Trading Systems》一书所共同提出的。ROC指标可以同时监视常态性和极端性两种行情,等于综合了RSI、W%R、KDJ、CCI四种指标的特性。ROC也必须设定天线和地线。但是却拥有三条天线和三条地线(有时候图形上只需画出各一条的天地线即可)。和其他的超买超卖指标不同,天地线的位置既不是80和20,也不是+100和-100,ROC指标的天地线位置是不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位置呢?ROC不是介于0~100之间波动的,它以0为中轴线,可以上升至正无限大,也可以下跌至负无限小。但是基本上ROC指标线的上下幅度,都会保持有限度的波动,不会无限制地扩张。ROC指标的内涵在于股价和12天前价格的距离,为什么呢?我们假设12天前的价格是一根柱子,而现在的价格是一头牛,两者之间绑着一条长短不等的绳子,在这条绳子的范围之内(常态范围),牛可以正常的走动吃草,但是每一根柱子上都绑着一头牛,每一条绳子的长度都不同。因此,每一头牛(个股)可以自由走动的距离也不同。同样的,现在的价格和12天前的价格之间,也存在着差距的限制,而每一只股票和它12天前的差距限值也不相同,这就是ROC指标第一条超买超卖线距离,随着个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原理。
牛安静地吃草,就是所谓的“处于常态范围”之内,可是,牛(股价)也可能会发狂,挣脱绳索拔足狂奔,这会演变成”极端行情”。那么,我们就以0轴到第一条超买或超卖线的距离,往上和往下拉一倍、两倍的距离,再画出第二条、第三条超买超卖线,则图形上就会出现上下各三条的天地线。
1.计算公式
变动率指标=(本日收盘价-12日前收盘价)÷12日前收盘价
原理:根据价格和供需量的关系,股价的涨幅随着时日其涨幅必然日渐缩小,此时速度力量慢慢减缓时,行情可能反转。同理,下跌亦然。
优点:股价抵达高峰或低点之前,变动率指标会先提出警告。
缺点:应考虑大势,上涨时只能在低点买进。在高档的动量值反转时卖出不做新空单。
2.运用原则
(1)当ROC由上往下跌破0时为卖出时机,ROC由下往上穿破0时为买进信号。
(2)当股价创新高点,而ROC未配合上升,意谓上涨动力减弱,此背离现象,应慎防股价反转而下。
(3)当股价创新低点,而ROC未配合下降,意谓下跌动力减弱,此背离现象,应逢低承接。
(4)若股价与ROC在低水平同步上升,显示短期趋向正常或短期会有股价反弹现象。(5)若股价与ROC在高水平同步下降,显示短期趋向正常或短期会有股价回落现象。(6)ROC波动于“常态范围”内,而上升至第一条超买线时,应卖出股票。
(7)ROC波动于“常态范围”内,而下降至第一条超卖线时,应买进股票。
(8)ROC向上突破第一条超买线后,指标继续朝第二条超买线涨升的可能性很大,指标碰触第二条超买线时,涨势多半将结束。
(9)ROC向下突破第一条超卖线后,指标继续朝第二条超卖线下跌的可能性很大,指标碰触第二条超卖线时,跌势多半将停止。
(10)ROC向上穿越第三条超买线时,属于疯狂性多头行情,应尽量不轻易卖出持股。
(11)ROC向下穿越第三条超卖线时,属于崩溃性空头行情,应克制不轻易买进股票。
(12)当ROC指标穿越第三条超买超卖线时,可利用具有超前性的SAR确定止盈、止损点,成果相当令人满意。
相对强弱指数:RSI
相对强弱指数RSI(Relative Strength Index)是与KD指标齐名的常用技术指标。RSI以一特定的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并根据股价涨跌幅度显示市场的强弱。
1.计算公式
先介绍RSI的参数,然后再讲RSI的计算。
参数是天数,即考虑的时期的长度,一般的有5日、9日、14日等。这里的5日与MA中的5日线是截然不同的。下面以14日为例具体介绍RSI(14)的计算方法,其余参数的计算方法与此相同。
先找到包括当天在内的连续14天的收盘价,用每一天的收盘价减去上一天的收盘价,我们会得到14个数字。这14个数字中有正(比上一天高)有负(比上一天低)。
A=14个数字中正数之和
B=14个数字中负数之和×(一1)
A和B都是正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RSI(14)。
RSI(14)=A/(A+B)
从数学上看,A表示14天中股价向上波动的大小;B表示向下波动的大小;A十B表示股价总的波动大小。RSI实际上是表示向上波动的幅度占总的波动的百分比,如果占的比例大就是强市,否则就是弱市。
目前,大量的书籍中是这样介绍RSI的。
RSI=100-100/1+RS
RS=A/B
式中RSI为相对强度。
通过很简单的数字推导就可知道,这个式子就是上面介绍的式子。
很显然,RSI的计算只涉及收盘价,并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数。RSI的取值介于0~100%之间。
2.运用原则
(1)不同参数的两条或多条RSI曲线的联合使用。同MA一样,天数越多的RSI考虑的时间范围越大,结论可靠,但反应速度慢,这是无法避免的。参数小的RSI我们称为短期RSI;参数大的我们称之为长期RSI。这样,两条不同参数的RSI曲线的联合使用法则可以完全照搬MA中的两条MA线的使用法则。即短期RSI>长期RSI,则属多头市场;
短期RSI<长期RSI,则属空头市场。
当然,这两条只是参考,不能完全照此操作。
(2)根据RSI取值的大小判断行情。将100分成四个区域,根据RSI的取值落入的区域进行操作。强弱指标保持高于50表示为强势市场,反之低于50表示为弱势市场。强弱指标多在70与30之间波动。当6日指标上升到达80时,表示股市已有超买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上升,超过90以上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买的警戒区,股价已形成头部,极可能在短期内反转回转。
极强与强的分界线和极弱与弱的分界线是不明确的,换言之,这两个区域之间不能画一条截然分明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实际上是一个区域。我们在别的大量的技术分析书籍中看到的30%、70%或者15%、85%,这些数字实际上是对这条分界线的大致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这个分界线位置的确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与RSI的参数有关。不同的参数,其区域的划分就不同。一般而言,参数越大,分界线离中心线50%就越近,离100%和0%就越远。
与选择股票本身有关。不同的股票,由于其活跃程度不同,RSI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不同。一般而言,越活跃的股票,分界线的位置离50%就应该越远,越不活跃的股票分界线离50%就越近。
随着RSI取值的从上到下,应该采取的行动是这样一个顺序:卖出—买入;卖出—买入。市场是强市,我们要买入,但是强得过了头我们就该抛出了。物极必反,量变引起质变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好的说明。当RSI处在极高和极低位时,可以不考虑别的因素而单方面采取行动。比如说上证指数的RSI如果达到了93%以上,则必须出货;RSI如果低于5%则一定买进。当然,这里的93%和5%是可能变化的,它与RSI的参数有关,与选择的股票有关。
(3)从RSI的曲线形状上判断行情。同KD指标一样,当RSI在较高或较低的位置形成头肩形和多重顶底,是采取行动的信号。切切记住,这些形态一定要出现在较高位置和较低位置,离50%越远越好,越远结论越可信,出错的可能就越小。形态学中有关这类形状的操作原则,这里都适用。
与形态学紧密相联系的趋势线在这里也有用武之地。RSI在一波一波的上升和下降中,也会给我们提供画趋势线的机会。这些起着支撑线和压力线作用的切线一旦被突破,就是我们采取行动的信号。
(4)从RSI与股价的背离方面判断行情。与KD指标一样,RSI也有利用背离进行操作的。RSI处于高位,并形成一峰比一峰低的两个峰,而此时,股价却对应的是一峰比一峰高,这叫顶背离。股价这一涨是最后的衰竭动作(如果出现跳空就是最后缺口),这是比较强烈的卖出信号。与这种情况相相反的是底背离。RSI在低位形成两个依次上升的谷底,而股价还在下降,这是最后一跌或者说是接近最后一跌,是可以开始建仓的信号。
(5)相对强弱指数能显示市场超卖和超买,预期价格将见顶回软或见底回升等,但RSI只能作为一个警告信号,并不意味着市势必然朝这个方向发展,尤其在市场剧烈振荡时,超卖还有超卖,超买还有超买,这时须参考其他指标综合分析,不能单独依赖RSI的信号而作出买卖决定。此外,由于RSI是通过收盘价计算的,如果当天行情的波幅很大,上下影线较长时,RSI就不可能较为准确反映此时行情的变化。
RSI实例如图20所示。

图20 RSI实例
终极指标:UOS
终极指标UOS(Ultimate Oscillator),由Larry Williams所创。他认为现行使用的各种振荡指标,对于周期参数的选择相当敏感。不同的市况、不同参数设定的振荡指标,产生的结果截然不同。因此,选择最佳的参数组合,成为使用振荡指标之前最重要的一道手续。为了将参数周期调和至最佳状况,Larry Williams经过不断测试的结果,先找出三个周期不同的振荡指标,再将这些周期参数,按照反比例的方式,制作成常数因子。然后,依照加权的方式,将三个周期不同的振荡指标,分别乘以不同比例的常数,加以综合制作成UOS指标。经过一连串参数顺化的过程后,UOS指标比一般单一参数的振荡指标,更能够顺应各种不同的市况。UOS是一种多方位功能的指标,除了趋势确认及超买超卖方面的作用之外,它的“突破”信号,不仅可以提供最适当的交易时机之外,更可以进一步加强指标的可靠度。
1.计算公式
①TH=MAX(今日最高价,昨日收盘价)
②TL=MIN(今日最低价,昨日收盘价)
③TR=TH-TL
④XR=当日收盘价-TL
⑤XRM=(M天的XR和÷M天的TR和)
⑥XRN=(N天的XR和÷N天的TR和)
⑦XRO=(O天的XR和÷0天的TR和)
⑧UOS=⑤、⑥、⑦项参数的反比例值
一般参数M=7,N=14,O=28。
2.运用原则
(1)股价创新高点,UOS指标并未伴随创新高,两者产生“背离”时,是多头趋势即将结束的警告信号。
注意,UOS指标必须位于50之上,其多头背离信号才可信任。
(2)多头背离现象发生后,UOS指标向下跌破其背离区的N字波低点时,是中线卖出的确认信号。
(3)UOS指标上升至50~70之间,随后向下跌破50时,是短线卖出信号。
(4)UOS指标上升至70以上,随后又向下跌破70时,是中线卖出信号。
(5)股价创新低点,UOS指标并未伴随创新低点,两者产生“背离”时,是空头趋势即将结束的警告信号。
注意,UOS指标最低必须曾下跌至35以下,其空头“背离”信号才可信任。
(6)空头“背离”现象发生后,UOS指标向上突破其“背离”区的N字形高点时,是中线买进的确认信号。
(7)当UOS向上突破65时,表示股价气势极强,是另一段延长波的开始。此时,可视为短线的投机性买进信号。
注意,以此信号买进之后,如果UOS持续向上突破70,则可以等待UOS再度向下跌破70时卖出。或者,等待UOS指标和股价产生多头“背离”时,再卖出。
(8)UOS指标下跌至35以下,随后向上回升突破35时,视为短线买进信号。
终极指标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在确认交易时机的功能。在所有金融技术分析中,能够利用“背离”信号,来判断趋势反转点的指标很多。但是,股价波段趋势结束后,不一定马上会加速上涨或下跌。很多时候,股价会在反转信号发生后,以横向整理的方式,酝酿头部或者底部型态。这段酝酿的时间内,股价正在进行掉头回转的动作,然而,回转动作是否完成却是股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难认定的技术难题。如果读者发现背离信号后,随即立刻卖出或者买进股票。有时候,可能会遭遇股价却静止不动的窘境。把资金投入股市,最怕遇到盘整行情,一方面没有利润可图;另一方面必须应付利息支出。发生这些状况时,股民经常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于开始怀疑指标的可靠性。因为股价掉头转弯时,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朝反方向前进。如果能掌握最佳的买卖时机,股民可以避免过早介入市场,免于陷入盘整振荡的格局中。当然,每一位股民都希望自己买进股票后,股价能够立刻上涨;卖出股票后,股价能够立刻下跌。但是,真实的交易市场,不可能那么理想化。我们经常从过去的历史图表中发现,很多技术指标的信号,事后证明,可靠度都相当高。但是,实际按照信号买卖时,似乎却没有这么轻松。这是因为信号发生的时间,和股价正式开始前进的时间有一段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差内,股民们会产生等待、怀疑、焦急、犹豫等种种情绪,如果时间差拖得太长,往往会因为情绪压力的关系,中途出场观望。结果,一旦股民黯然离场之后,股价反而正式展开行情。“背离”信号只是一种警告,表示股民应该提高警觉,因为发生这种信号时,股价不一定会立即反应。股民如果不了解这层道理,一股脑儿跳进市场,那么,你会以为自己错了,以为自己掉进了泥沼之中,因此,急着想脱身逃走。
UOS指标为了解决股民过早买进股票,或者过早卖出股票的缺点,在它的背离信号中,增添了“突破”的确认信号。这一个突破信号,就是让你在股价的转弯过程中,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进场。经过这一道确认手续后,股民对于信号可靠性的信心会增加,焦虑性的情绪会缓和许多。如此一来,才能真正遵守信号的指示,按部就班的执行操作步骤。
注意,N字波的“突破”信号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提醒你,这个“背离”信号,确实值得信任。
UOS实例如图21所示。

图21 UOS实例
支撑压力指标:MIKE
支撑压力指标(MIKE),是一种随股价波动幅度大小而变动的指标。
1.计算公式
中价=(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3
初级压力=中价+(中价-12日最低价)
初级支撑=中价-(中价-12日最低价)
中级压力=中价+(12日最高价-12日最低价)
中级支撑=中价-(12日最高价-12日最低价)
强力压力=2×12日最高价-12日最低价
强力支撑=2×12日最低价-12日最高价
以上三条通道的内在含义如下:
(1)窄通道是将某段时间内的高低位与当天的加权收市价(中价)比较,若加权收市价较接近该段时间内的最低价,则假设市况倾向于下跌,市价应无力返回该段时间的最高价水平。该公式假设反弹的幅度约为加权收市价至最低价的幅度,将此幅度加在加权收市价之上,便成为反弹阻力。相反,由于市势下跌,跌幅应会超越以往的最低价,该公式假设跌幅为最高价减加权收市价的幅度,加权收市价减去这幅度后便成为支撑。若市况上升,支持及阻力亦可以此类推。
(2)中间通道的公式中对波动幅度进行了调整。一般而言,市况波动只会向一边走,不会上下阻力支持均到达。
(3)阔通道为市况波动的极限。在一般市况下,价位是难以到达的。MIKE指标通过明确计算出股价的支持及阻力位,给短线操作者以极大的便利,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短线技术指标。
MIKE实例如图22所示。

图22 MIKE实例
2.运用原则
(1)当股价脱离盘整,朝上涨的趋势前进时,股价上方三条“上限”为其压力参考价。(2)当股价脱离盘整,朝下跌的趋势前进时,股价下方三条“下限”为其支撑参考价。
(3)盘整时,股价若高于其中界线,则选择“上限”价位为参考依据;股价若低于其中界线,则选择“下限”价位为参考依据。
逆势操作系统:CDP
很多股票投资者在市场上推崇追涨杀跌,而不愿参加盘整。实际上,适量参与盘整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感觉,尤其是在远离成交密集区的低指数区域。所以在盘局阶段寻求胜算较大的实战技巧是当务之急。在成交量极低的时候,耐心等待是上策;在成交量温和变化时,不妨根据CDP设计阻力价和支撑位,通过高抛低吸来降低成本。逆势操作系统CDP,是一种根据动量领域变化所定的股价界限。
1.计算公式
CDP=(H+L+2C)÷4
其中H为前1日最高价;L:前1日最低价;C为前1日收市价。
AH(最高价)=CDP+(H-L)
NH(近高价)=CDP×2-L
AL(最低价)=CDP-(H-L)
NH(近低价)=CDP×2-H
2.运用原则
CDP的意义在于预估次日的点位,是一种假想敌的作战方式,判断的关键是看股指(股价)的CDP五个数值(AH、NH、CDP、NL、AL)。这样,投资者参照CDP就可以避免在盘局中最高值的价位追买,而在最低值的价位去追卖。
人气和意愿指标:AR、BR与CR
人气指标(AR)和意愿指标(BR)都是以分析历史股价为手段的技术指标,其中人气指标较重视开盘价格,从而反映市场买卖的人气;意愿指标则重视收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两项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股价波动进行分析,达到追踪股价未来动向的共同目的。
1.人气指标
人气指标是以当天开市价为基础,即以当天开市价分别比较当天最高,最低价,通过一定时期内开市价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人气。人气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AR=N日内(H-O)之和÷N日内(O-L)之和
其中H=当日最高价;L=当日最低价;O=当日开市价;N为公式中的设定参数,一般设定为26日。
人气指标的基本应用法则:
(1)AR值以100为中心地带,其±20之间,即AR值在60~120之间波动时,属盘整行情,股价走势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2)AR值走高时表示行情活跃,人气旺盛,过高则表示股价进入高价,应选择时机退出,AR值的高度没有具体标准,一般情况下,AR值上升至150以上时,股价随时可能回档下跌。
(3)AR值走低时表示人气衰退,需要充实,过低则暗示股价可能跌入低谷,可考虑伺机介入,一般AR值跌至70以下时,股价有可能随时反弹上升。
(4)从AR曲线可以看出一段时期的买卖气势,并具有先于股价到达峰顶或跌入谷底的功能,观图时主要凭借经验,以及与其他技术指标配合使用。
2.意愿指标
意愿指标是以昨日收市价为基础,分别与当日最高、最低价相比,通过一定时期收市收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意愿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R=N日内(H-CY)之和÷N日内(CY-L)之和
其中CY=昨日收市价;N为公式中的设定参数,一般设定值同AR一致。
意愿指标的基本应用法则:
(1)BR值的波动较AR值敏感,当BR值在70~150之间波动时,属盘整行情,应保持观望。
(2)BR值高于400以上时,股价随时可能回档下跌,应选择时机卖出;BR值低于50以下时,股价随时可能反弹上升,应选择时机买入。
一般情况下,AR可以单独使用,BR则需与AR并用,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同时计算AR, BR时,AR与BR曲线应绘于同一图内,AR与BR合并后,应用及研判的法则如下:
(1)AR和BR同时急速上升,意味股价峰位已近,持股时应注意及时获利了结。
(2)BR比AR低,且指标处于低于100以下时,可考虑逢低买进。
(3)BR从高峰回跌,跌幅达1.2时,若AR无警戒信号出现,应逢低买进。
(4)BR急速上升,AR盘整小回时,应逢高卖出,及时了结。
3.CR指标
在AR、BR指标基础上,还可引入CR指标,作为研判和预测走势的参考指标。
CR是以昨日之中间价为计算基础,理论上,比中间价高的价位其能量为“强”,比中间价低的价位其能量为“弱”,CR以N日内昨日中间价比较当日最高、最低价,计算出一段时期内的“弱分之强”指标,从而分析股价波动中的神秘内容,对解决股价涨跌时间问题亦有一定帮助。
CR的计算公式为:
CR=N日内(H-PM)之和÷N日内(PM-L)之和
其中PM为昨日中间价;中间价为(最高+最低价+收市价)÷3;H为最高价;L为最低价。
CR在应用上,其急升、急落和其他变化,同AP, BR可做相同解释,CR的性格价于AR和BR之间,一般比较接近BR,当CR低于100时,一般情况下买进后的风险不大。
简易波动指标:EMV
简易波动指标EMV(Easeof Movement Value),由“Cycle In The Stock Market”作者Richard W·Arms, Jr,根据等量图(Equivolume Charting)原理制作而成。如果较少的成交量便能推动股价上涨,则EMV数值会升高;相反的,股价下跌时也仅伴随较少的成交量,则EMV数值将降低。此外,倘若价格不涨不跌,或者价格的上涨和下跌,都伴随着较大的成交量时,则EMV的数值会趋近于零。这个公式原理运用的相当巧妙,股价在下跌的过程当中,由于买气不断的萎靡退缩,致使成交量逐渐地减少,EMV数值也因而尾随下降,直到股价下跌至某一个合理支撑区,捡便宜货的买单促使成交量再度活跃,EMV数值于是作相对反应向上攀升,当EMV数值由负值向上趋近于零时,表示部分信心坚定的资金,成功的扭转了股价的跌势,行情不但反转上扬,并且形成另一次的买进信号。行情的买进信号发生在EMV数值,由负值转为正值的一刹那,然而股价随后的上涨,成交量并不会很大,一般仅呈缓慢的递增,这种适量稳定的成交量,促使EMV数值向上攀升,由于头部通常是成交量最集中的区域,因此,市场人气聚集越来越多,直到出现大交易量时,EMV数值会提前反应而下降,行情已可确定正式反转,形成新的卖出信号。EMV运用这种成交量和人气的荣枯,构成一个完整的股价系统循环,本指标引导股民借此掌握股价流畅的节奏感,一贯遵守EMV的买进卖出信号,避免在人气汇集且成交热络的时机买进股票,并且在成交量已逐渐展现无力感,而狂热的群众尚未察觉能量即将用尽时,卖出股票并退出市场。
1.计算公式
(1)A=(TH+TL)÷2
其中TH、TL分别为今日最高价和最低价。
(2)B=(YH-YL)÷2
其中YH、YL分别为昨日最高价和最低价。
(3)MID=A-B
(4)BRO=VOL÷(H-L)
(5)REM=∑(MID÷BRO)
i=1
(6)EMV=REM÷14(画实线)
(7)EMVA=SUM(EMV1……EMV9)÷9(画虚线)
2.运用原则
(1)当EMV由下往上穿越0轴时,买进。
(2)当EMV由上往下穿越0轴时,卖出。
注意,读者将在指标图形中发现,EMV指标曲线大部分集中在0轴下方,这个特征是EMV指标的主要特色,因此,图形上可以看出EMV位于0轴之上的机会并不多,就好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由于股价下跌一般成交量较少,EMV自然位于0轴下方,当成交量放大时,EMV又趋近于零,这可以说明EMV的理论精髓中,无法接受股价在涨升的过程,不断地出现高成交量消耗力气,反而认同徐缓成交的上涨,能够保存一定的元气,促使涨势能走得更远更长。从另外一个角度说,EMV指标已经为投资人过滤了行情,凡是过度急躁冒进的行情都不被EMV看好,EMV重视移动长久且能产生足够利润的行情。
EMV实例如图23所示。

图23 EMV实例
因为EMV已经为我们过滤了许多不值得介入的行情,在这种去芜存精的过程后,实际上我们可以将EMV当成系统交易型的指标。一段固定的投资期内,不断的依据EMV信号进出,获利率相当高。为了克服个人对EMV指标的疑虑,别无他法,除了必须对指标内统计盈亏概率的几率问题有信心之外,读者不妨任选数只个股,观察1~2年EMV的投资报酬率,自然能增强对EMV指标的信心。注意,当ADX或ADXR出现“指标失效”信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EMV指标。请参考DMI剑法说明。
使用EMV指标跨越0轴的买卖原则时,除了EMV指标线之外,关于EMV和EMV的平均线,两线的交叉并无意义,而是选择以EMV指标平均线跨越0轴为信号,所产生的交易成果将更令人满意。
负量指标:NVI
负量指标NVI(Negative Volume Index),是Norinan Forback研发的成果。其作用与PVI正量指标相类似,主要用途除了被利用于寻找买卖点之外,更是侦察大多头市场的主要分析工具。PVI指标的理论观点认为,当日的市况如果价跌量缩时,表示大户主导市场。也就是说,PVI指标主要的功能,在于侦察行情是否属于大户市场。
1.计算公式
NVI=NV+(CLS-CLSn)+CLSn×NV
第一次计算时,昨日的NVI一律以100代替。本公式须先比较当日成交金额与前一日成交金额后才能逐步计算。
图K线上除了显示NVI曲线之外,另外须配合一条NVI的N天移动平均线(一般平均线参数设定为72、144天或288天,运用在中国股市时,大都采用较短周期)。
2.运用原则
NVI指标位于其N天移动平均线之上时,表示目前处于多头市场。
NVI指标由下往上穿越其N天移动平均线,代表长期买进信号。
NVI指标位于其N天移动平均线之下时,表示目前处于空头市场。
NVI指标由上往下穿越其N天移动平均线时,代表长期卖出信号。
NVI指标与PVI指标,分别向上穿越其N天移动平均线时,视为大多头信号。
由于散户扮演着行情追随者的角色,并且具有追涨杀跌的特征。因此,当行情出现价涨量增的走势时,散户的信心增加,介入市场的动机转为积极。此时,财力雄厚的“庄家”或者“大户”,正好趁行情活络的机会,顺势调节股票。相反的,散户因为资金相对不足的缘故,无法在股票行情不好的时候,逢低向下分批承接。因此,当行情呈现价跌量缩的走势时,大部分散户会退场观望,此时,大户反而伺机吸纳股票。因此理论上,NVI指标将萎缩的成交量视为大户介入的资金。金融交易市场中,大户资金的推波助澜,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大户资金雄厚,具有锁定筹码的功能,因此,大部分股民选择股票时,喜欢跟随庄家大户进出。也就是说,一般股民认为,凡是庄家大户积极介入的股票,大致上都有一段利润不错的趋势行情。虽然大户的资金,对于推动股价行情,具有关键性的力量。但是,我们曾经说过,散户的资金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只有大户资金的市场,行情的发展有限。一个全面大多头的行情,必须拥有大户与散户集体推动的力量。因此,NVI指标与PVI指标,实际上是同样的作用,只是观察的目标不同而已。如果两种指标的信号同时发生,一般可视为“大多头”行情来临前的重要征兆。
NVI实例如图24所示。

图24 NVI实例
能量潮指标:OBV
能量潮指标OBV(On Balance Volume),中文名称直译是平衡交易量。有些人把每一天的成交量看作海的潮汐一样,形象地比喻OBV为能量潮。OBV是由Granville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我们可以利用OBV验证当前股价走势的可靠性,并可以OBV得到趋势可能反转的信号,对于预测未来是很有用的,比起单独使用成交量来,OBV比成交量看得更清楚。
OBV的构造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潮涨潮落的原理。事物向前发展总是有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正如海浪在向前推进时,中途还有潮落的现象。每次向前的浪潮如果总比向后的浪潮大,则整个趋势还是向前的。
让我们把股市比喻成一个潮水的涨落过程。如果多方力量大,则向上的潮水就大,中途回落的潮水就小。衡量潮水大小的标准是成交量。成交量大,则潮水的力量就大;成交量小,潮水的力量就小。每一天的成交量可以理解成潮水,但这股潮水是向上还是向下,是保持原来的大方向,还是中途回落,这个问题就由当天的收盘价与昨天的收盘价的大小比较而决定。
(1)如果:今收盘价>昨收盘价,则这一潮水属于多方的潮水。
(2)如果:今收盘价<昨收盘价,则这一潮水属于空方的潮水。
潮涨潮落反映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最终大潮将向何处去。这就是OBV的基本原理,也是OBV又叫能量潮的原因。
1.计算公式
今日OBV=昨日OBV十sgn×今成交量
其中sgn是符号的意思,sgn可能是十1,也可能是一1,这由下式决定。
如果今收盘价>昨收盘价,+1;如果今收盘价<昨收盘价,-1。
成交量指的是成交的股票的手数,不是成交金额,有些书上没有明确指明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我们作出了明确的区别。
2.运用原则
(1)OBV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股价曲线结合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2)股价上升(或下降),而OBV也相应地上升(或下降),则我们可以更确认当前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3)股价上升(或下降),但OBV并未相应地上升(或下降),则我们对目前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的认可程度就要大打折扣。这就是背离现象,OBV已经提前告诉我们趋势的后劲不足,有反转的可能。
(4)对别的技术指标适用的形态学和切线理论的内容也同样适用于OBV曲线。W底和M头等著名的形态学结果也适用于OBV。
(5)在股价进入盘整区后,OBV曲线会率先显露出脱离盘整的信号,向上或向下突破。OBV实例如图25所示。

图25 OBV实例
正量指标:PVI
正量指标PVI(Positive Volume Index),首次由NormanForback在《Stock Market Logic》一书中发表。其主要的作用有两点:
(1)辨别目前的股价,处于多头市场或者空头市场。
(2)追踪散户资金流向。
PVI指标的理论观点认为,当日的市况如果量增价涨时,表示散户主导市场相反的,如果当日的成交值缩减,表示精明的大户正不动声色地收购股票。也就是说,PVI指标主要的功能,在于侦测行情是否属于散户市场。
1.计算公式
PVI=PV+(CLS-CISn)÷CLSn×PV
第一次计算时,PV一律以100代替。本公式须先比较当日成交金额,与前一日成交金额后才能计算。
K线图上除了显示PVI曲线之外,另外须配合一条PVI的N天移动平均线(一般平均线参数设定为72、144天或288天,运用在中国股市时,大部采用较短周期)。
2.运用原则
PVI指标位于其N天移动平均线之上时,表示目前处于多头市场。
PVI指标由下往上穿越其N天移动平均线,代表中期买进信号。
PVI指标位于其N天移动平均线之下时,表示目前处于空头市场。PVI指标由上往下穿越其N天移动平均线时,代表中期卖出信号。
散户通常是一个喜欢追涨杀跌的群体,因此,当行情出现价涨量增的走势时,可以想象,“散户群”必会赶来凑热闹。相反的,所谓的“庄家”,为了消化手中库存股票的压力,反而会在散户群集的市场中抛售股票。因此,Norman Forback教授认为,这种价涨量增的市场,应该归纳为散户主导的市场。然而,PVI指标并不是一个“反市场操作”指标。也就是说,以散户为主轴的行情,并不表示股价绝对会下跌。在一般市场里,散户的财力仍然是一股不可忽略的力量,只是散户有“不团结”及“筹码零乱”的特性,容易导致行情波动较不稳定而已。以台湾股市为例,有一段时期,股民相当热衷于追踪买卖量较大的券商,将其视为庄家买卖的依据。结果发现,有部分庄家并未介入的个股,其股价仍然能够维持相当的强势。这种状况,让一些迷信庄家的股民百思不解。庄家并不一定是“赢家”,股市中很多例子显示,散户也可以“蚂蚁绊大象”。股市中发生过无数次“大水冲倒龙王庙”的景象,庄家及大户纷纷败在散户的手上。

图26 PVI实例
PVI指标除了可以帮助股民认清市场的结构,归属于大户或者散户市场之外,尚可以利用其指标的交叉信号,作为中期买卖的依据。但是,其最大的功能是配合NVI指标,共同追踪即将引发大多头行情的股票。因此,PVI指标与NVI指标,实为一组不可分的指标组合。
PVI实例如上页图26所示。
指数点成交值:TAPI
TAPI(Total Weighted Stock Index)意即:“每一加权指数点的成交值”。其理论依据是认为成交量是股市发展的源泉,成交量值的变化会反映出股市购买股票的强弱程度及对未来股价的展望;简言之,TAPI是探讨是每日成交值与指数间的关系。
1.计算公式
TAPI=每日成交总值÷当日加权指数
2.运用原则
(1)加权指数上涨,成交量递增,TAPI值亦应递增,若发生背离走势,即指数上涨,TAPI值下降,此为卖出信号,可逢高脱手或于次日获利了结。
(2)加权指数下跌,TAPI值上扬,此为买进信号,可逢低买进。
(3)在上涨过程,股价的明显转折处,若TAPI值异常缩小,是为向下反转信号,持股者应逢高卖出。
(4)在连续下跌中,股价明显转折处,若TAPI值异常放大,是为向上反转信号,持股者可逢低分批买进。

图27 TAPI实例
(5)TAPI值无一定之高点、低点,必须与大势K线或其他线路研判,不能单独作用。
(6)由空头进入多头市场时,TAPI值需超越110,并且能持续在110以上,方能确认涨势。
(7)TAPI值低于40以下,是成交值探底时刻,为买进信号。
(8)TAPI值持续扩大至350以上,表示股市交易过热,随时会回档,应逢高分批获利了结。
(9)TAPI值随加权股价指数创新高峰而随之扩大,同时创新高点,是量价的配合。在多头市场的最后一段上升行情中,加权股价指数如创新高峰,而TAPI水准已远不如前段上升行情,此时呈现价量分离,有大幅回档之可能。大势在持续下跌一段时间,接近空头市场尾场时,TAPI值下降或创新低值的机会也就越小。
TAPI实例如上页图27所示。
成交量比率:VR
成交量比率VR(Volitility Volumle Ratio),或称成交量变异率,主要的作用在于以成交量的角度测量股价的热度,不同于AR、BR、CR的价格角度,但是却同样基于“反市场操作”的原理为出发点。和VR指标同性质的指标还有PVT、PVI、NVI、A/DVOLUME等,我们仅列举VR一项。对于以“反市场操作”的原理使用VR指标,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实则内部蕴藏玄机,“反市场操作”的背后还有“反反市场操作”,如同“反间谍”的背后还有“反反间谍”,这个市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尔虞我诈,投资人须时时谨慎提防。当你认为盲目的群众绝对是错误的时候,群众却可能是对的。所以,什么时候该脱离群众?什么时候该附和群众?这是VR指标最大的课题。如果你追求真理,那么,股票市场有一个真理,也是唯一的股市真理——“没有道理的道理”。
1.计算公式
VR=N日内上升日成交额总和/N日内下降日成交额总和
其中N日为设定参数,一般设为26日。
2.运用原则
(1)将VR值划分下列区域,根据VR值大小确定买卖时机:低价区域40~70可以买进;安全区域80~150持有股票;获利区域160~450根据情况获利了结;警戒区域450以上伺机卖出。
(2)当成交额经萎缩后放大,而VR值也从低区向上递增时,行情可能开始发动,是买进的时机。
(3)VR值在低价区增加,股价牛皮盘整,可考虑伺机买进。
(4)VR值升至安全区内,而股价牛皮盘整时,一般可以持股不卖。
(5)VR值在获利区增加,股价亦不断上涨时,应把握高档出货的时机。
(6)一般情况下,VR值在低价区的买入信号可信度较高,但在获利区的卖出时机要把握好,由于股价涨后可以再涨,在确定卖出之前,应与其他指标一起研判。
参与一个波段行情的投资者包含三种人:①先知先觉的;②后知后觉的;③不知不觉的。我们运用的“反市场心理”,主要在反“不知不觉”这一类型投资者的心理,当VR平稳温和地缓步递升时,市场上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仅仅是部分“先知先觉”的投资客少量的介入,前期的速度相当缓慢,无法令人相信将会发展成大行情。直到VR倏地蹿升穿越250,“后知后觉”的投机客猛然惊醒后,立即纵身跃入市场,不仅加快了行情的脚步,直到终于唤醒了“不知不觉”的跟进者,陆续加入战局之后,早先入座的客人已相继离席,结果是,这餐饭留给最后离席的人买单。初期缓升,却快速跃过250的这类形态,常发展出大行情。因此,除了以VR的高档信号为判断依据,应配合CR、TRIX、DMI进行综合研判,比较能得到客观的答案。
VR实例如图28所示。

图28 VR实例
威廉变异离散量:WVAD
威廉变异离散量WVAD(William’s Variable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由Larry Williams所创。是一种将成交量加权的量价指标。其主要的理论精髓,在于重视一天中开盘到收盘之间的价位,而将此区域之上的价位视为压力,区域之下的价位视为支撑,求取此区域占当天总波动的百分比,以便测量当天的成交量中,有多少属于此区域。成为实际有意义的交易量。如果区域之上的压力较大,将促使WVAD变成负值,代表卖方的实力强大,此时应该卖出持股。如果区域之下的支撑较大,将促使WVAD变成正值,代表买方的实力雄厚,此时应该买进股票。WVAD正负之间,强弱一线之隔。非常符合我们推广的东方哲学技术理论,由于模拟测试所选用的周期相当长,测试结果也以长周期成绩较佳。因此,笔者建议长期投资者适合使用,如同EMV使用法则一样,应该在一定的投资期限内,不断地根据WVAD信号将交易买卖,以求得统计盈亏概率的成果。
1.计算公式
(1)A=当天收盘价-当天开盘价
(2)B=当天最高价-当天最低价
(3)V=当天成交金额
(4)WVAD=(A÷B×V)
(5)参数周期可更改为6或12天
2.运用原则
(1)当WVAD由负值变成正值的一刹那,视为长期的买入点。
(2)当WVAD由正值变成负值的一刹那,视为长期的获利点。
注意,依照WVAD信号买入股票时,可以不必等待WVAD卖出信号,而在买入股票之后交给SAR管理。
由于交易的周期颇长,WVAD也有长期指标共同的特点,买点离最近一次的低价区稍远,卖点也距最近一次的高价区稍远,如果长期使用WVAD为买卖交易的依据,一旦其他指标已领先出现信号时,对于投资人的心理压力而言,很难持续坚持等待WVAD信号的出现,只要有一次无法克服障碍忍耐到底,则WVAD的统计交易模式,很可能因为个人主观情绪的左右,导致全盘投资计划的挫败。WVAD偏向于系统交易的模式,全然和预测型分析无关,预测型分析经常是为了追求行情最终点的价格。然而,这一种方法完全和我们介绍给读者的目的不同。股价的头部和底部都是风险最大的地方,高利润高风险这是一定的道理,股价趋势的中段是风险最稳定的时期,因此,股票市场有一句谚语:“吃鱼不吃头和尾,吃鱼身”,鱼头和鱼尾再甜再好吃,也只挑最容易下筷子的部位。我们之所以不鼓励预测型分析,实在是因为市场风云莫测,读者朋友们应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放弃那最后一段的利润。考90分是简单的,但是,拼了命想考100分的话,这区区10分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还不见得能达成目标。市场上存在着两种人,一种是来股票市场赚钱的,一种是来股票市场证明自己智慧的,我们希望读者朋友都是第一种人,然而事实上,“钱”来得并不容易,投资人的情绪变化,随着市场价格的起伏波动,将越来越浮躁不安,所以,心理的煎熬必须忍耐过去,否则,即使WVAD指标实际的成效再好,对您却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WVAD实例如图29所示。

图29 WVAD实例
佳庆指标:CHAIKIN
佳庆指标CHAIKIN(Chaikin Oscillator),是由Marc Chaikin所发展的一种新成交量指标。他汲取Joseph Granville和Larry Williams两位教授的理论精华,将A/DVOLUME指标加以改良,衍生出佳庆指标。Marc Chaikin本人对佳庆指标的设计原理,做了以下简要的叙述:
为了将市场的内在动能,真实地表现在分析图表上,现有的技术指标,不管应用在大盘或者个股,都必须将成交量列入考虑的范围。在价格的波动趋势中,成交量分析有助于掌握股价本质上的强弱度。成交量与股价的背离现象,经常是确认反转信号的唯一线索。Joseph Granville和Larry Williams两位教授,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注意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他们发现,必须在成交量总额中,筛选出较具意义的部分成交量,才能创造出更具代表性的指标。多年来,大部分的分析师,将上涨股的成交量全部视为正值,将下跌股的成交量全部视为负值。但是,这种论调存在着很大的缺点,必须加以改良,才足以反应股价的真实本质。以OBV累积能量线为例子,如果当日股价上涨,则当日所有的成交量总额,一律视为多头动能;如果当日股价下跌,则当日所有成交量总额,一律视为空头动能。这种论点太过于简化,而且不符合实际的现状。一段完整的趋势行情,会发生很多次重要的短、中期头部和底部,然而,OBV指标主要是针对极端的行情起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在成交量极度萎缩或极度扩张的状况下,OBV指标才能发挥作用。Larry Williams将OBV加以改良,用来决定当日的成交量,属于多方或空方力道。OBV以当日的收盘价和前一日的收盘价比较,然而,Williams却以当日收盘价和当日开盘价比较,并且设计了一条累积能量线。如果收盘价高于开盘价,则开盘价距收盘价之间的上涨幅度,以正值百分比表示,并乘以当日成交量。如果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则开盘价距收盘价之间的下跌幅度,以负值百分比表示,再乘以当日成交量。经过这样的改良之后,其侦测量价背离的功能,显然更具有参考价值。
Chaikin Oscillator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买卖指标,比前两位教授的理论,更能精确地反应成交量的流向。然而,使用本指标之前,必须注意下列三大要点:
(1)以中间价为基准,如果收盘价高于当日中间价,则当日成交量视为正值,收盘价越接近当日最高价,其多头力道越强;如果收盘价低于当日中间价,则当日成交量视为负值,收盘价越接近当日最低价,其空头力道越强。
(2)一波健全的上升趋势,必须包含强劲的多头力道。多头力道就像火箭升空需要消耗的燃料一般。如果多头力道虚弱,则视为燃料不足,没有推升股价的条件。相反的,下跌趋势经常伴随着较低的成交量。但是,波段下跌趋势即将结束前,经常会出现恐慌性抛压。这些卖盘,有部分来自于法人机构的大额结账抛售。这一点,相当值得注意。股价不断地创新低点,成交量也相对呈现缓步的缩减。在这量缩低迷的期间,注意突然暴出的大量,我们称它是“凸出的力量”。这个现象发生时,经常是底部完成的信号。
(3)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任何一个指标是绝对完美的,建议搭配其他指标辅助,可以避免假信号的发生。一般将21天的Envelope指标、超买超卖指标、佳庆指标组成一个指标群。运用在短、中期的交易上,成效相当良好。
1.计算公式

(2)CHAIKIN=A/D的(n)expma-A/D的(m)expma
2.运用原则
(1)佳庆指标与股价产生背离时,可视为反转信号(特别是其他搭配运用的指标群,正处于超买或超卖水平时)。
(2)佳庆指标本身具有超买超卖的作用,但是,其超买和超卖的界限位置,随着个股不同而不同,股民须自行认定。
(3)佳庆指标由负值向上穿越0轴时,为买进信号(注意!股价必须位于90天移动平均线之上,才可视为有效)。
(4)佳庆指标由正值向下穿越0轴时,为卖出信号(注意!股价必须位于90天移动平均线之下,才可视为有效)。
我们所提“凸出的力量”,与MSI指标的“冲力”现象不同。这两种征兆,虽然都是发生在底部区域的特殊现象。但是,所谓的“冲力”,是股价已经止跌反转上升,而且其强劲的上升力道,迅速让股价脱离弱势区,进而引发大行情的反转过程。而“凸出的力量”发生时股价仍处于下跌的局面,或者仍处于底部整理状态。虽然Marc Chaikin认为“凸出的力量”,是法人机构抛售所造成的。不过,许多以借贷的资金,购入大量股票的股民,都有可能是造成“凸出的力量”的主要分子。“凸出的力量”牵涉“反市场心理”。或者手中坚持不卖的股票,因为股价逐日的挫跌,信心逐日受到打击,终于有一天,忍痛认赔杀出之后,股价却开始反转上涨。对于“忍耐”这方面的能力,股民能忍受的程度,似乎都大同小异。市场上有很多股民,经常抱着侥幸的心理,不敢果断地处理问题,手中股票一旦套牢,便只能以“等待”来面对危机。

图30 CHAIKIN实例
可是,这种手法却又经常晚节不保,无法坚持到底。一方面价差的损失;另一方面利息的负担,双重压力的煎熬下会不约而同的杀出持股。倾刻间,市场上的筹码不再零乱,不安定的持股人出局后,股票的筹码转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一般正常情形之下,底部的成交量,大都是极低的窒息量。如果要让成交量骤增,除了大量恐慌抛出的股票之外,还须要有大量接手的实力买盘。这些实力买盘,大部分是实力坚强的自有资金。由于这些“有心人”的全力介入,造成“凸出的力量”,这种状态虽然和一般的底部形态不同,但是,却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底部信号。
CHAIKIN实例如上页图30所示。
成交笔数分析
成交笔数分析乃是依据成交次数、笔数的多少,了解人气的聚集与离散,进而研判价因人气的强弱势变化,所产生可能的走势。
一般成交笔数分析要点如下:
(1)在股价高档时,成交笔数较大,且股价下跌,为卖出时机。
(2)在股价低档时,成交笔数放大,且股价上升,为买入时机。
(3)在股价高档时,成交笔数放大,且股价上升,仍有一段上升波段。
(4)在股价低档时,成交笔数缩小,表示即将反转,为介入时机。
(5)成交笔数分析较不适用于短线操作。
成交笔数分析也可采用平均量指标研判,平均量就是每笔交易的平均成交量,它是用来测知大户是否进场买卖股票的有效方法,从平均量的变动情形将可以分析股价行情的短期变化。
运用原则:
(1)平均量=成交量÷笔数。
(2)平均量增大表示有大额的买卖,平均量减小表示参加买卖的多是小额散户。
(3)在下跌行情中,平均量逐渐增大,显示有大户买进,股价可能于近日止跌上升。
(4)在上涨行情中,平均量逐渐增大,显示有大户出货股价可能于近日止涨下跌。
(5)在上升或下跌行情中,平均量没有显著的变化,表示行情仍将继续一段时期。
(6)在一段大行情的终了,进入盘局时,平均量很小且无大变化,则表示大户正在观望。
逆时钟曲线
逆时钟曲线是利用股价与成交量变动的各种关系,观测市场供需力量的强弱,从而研判未来的走势方向。在图表上绘出一逆时钟方向的线图,故称之逆时钟曲线。逆时钟曲线的变动在说明多头市场至空头市场的量价关系,在供需的变化中显示多空力道的强弱,提供买卖时机,此方法对于底部的确认特别有效。逆时钟曲线是采用移动平均价和移动平均量制作出的线路,移动平均虽具有圆滑信号的功能,但在本质上移动平均属于时间落后的方式。移动平均的走势,通常有落后股价波动的倾向,因此逆时钟曲线的走势,一旦发生变动转向,有落后股价的趋势。所以使用逆时钟曲线分析行情,研判买卖时机,须配合其他买卖指标,只将其作为辅助性的指标,用以研判大趋势。这样才更能发挥逆时钟曲线的功能。
1.绘制方法
(1)以数学的坐标绘制逆时钟方向曲线,垂直纵轴代表股价,水平横轴代表成交量。
(2)周期参数:期间的长短,因个人操作不同而异。通常采用的期间为25日或30日(6周)。(3)计算股价和成交量的简单(算数)移动平均值。如采用25日的周期参数时,须计算其股价(或指数)的25日简单移动平均价及成交量的25日简单移动平均量。
(4)坐标的垂直纵轴为移动平均价,水平横轴为移动平均量,两者的交叉点即为坐标点,坐标点间的连线呈逆时钟方向变动。如果我们以具体的方法说明,定Y轴为股价,X轴为成交额,且在图表中记下25天的移动平均点。假设某一天25日的移动平均股价为加权指数312点,移动平均成交额500万股,我们就可将之记录在坐标上,两者相交于一点,如此每天记下交叉点,即可描绘出逆时钟曲线。
2.逆时钟曲线走势变动的三种局面
(1)上升局面:股价随着成交量的增加而增加,逆时钟曲线的走势由下向右或向上转动。
(2)下降局面;量价同步下降,逆时钟方向曲线走势由平转下或右上方朝左转动。
(3)循环局面:量价是同步上升,后同步下降,逆时钟曲线走势由下向右上,左上,左下循环。
3.逆时钟八角图
逆时钟曲线可构成完整的八角形,有七个阶段的运用原则。

图31 逆时钟曲线实例
(1)阳转信号:股价经一段跌势后,下跌幅度缩小,甚至止跌转稳,在低档盘旋,成交量明显的由萎缩而递增,表示低档接手转强,此为阳转信号。
(2)买进信号:成交量持续扩增,股价回升,量价同步走高,逆时钟方向曲线由平转上或由左下方向右转动时,进入多头位置,为最佳买进时机。
(3)加码买进:成交量扩增至高水准后,维持于高档后,不再急剧增加,但股价仍继续涨升,此时逢股价回档时,宜加码买进。
(4)观望:股价继续上涨,涨势趋缓,但成交量不再扩增,走势开始有减退的迹象,此时价位已高,宜观望,不宜追高抢涨。
(5)警戒信号;股价在高价区盘旋,已难再创新的高价,成交量无力扩增,甚至明显减少,此为警戒信号,心理宜有卖出的准备,应出脱部分持股。
(6)卖出信号:股价从高档滑落,成交量持续减少,量价同步下降,逆时钟方向曲线的走势由平转下或右上方朝左转动时,进入空头倾向,此时应卖出手中持股,甚至融券放空。
(7)观望:成交量开始递增,股价虽下跌,但跌幅缩小,表示谷底已近,此时多头不宜再往下追杀空头也不宜放空打压,应伺机回补。
逆时钟曲线实例如上页图31所示。
绝对广量指标:ABI
绝对广量指标ABI(Absolute Breadth Index),由Norman G·Fosback所创,并且发表在《Stock Markei Logic》一书中,属于大势型的动量指标。本指标不以价格趋势为目标,主要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侦测市场潜在的活跃度。读者可以将ABI想象成“极端指标”,ABI的数据越高,表示整体市场的涨跌家数差异越大。一般情况下,市场行情有涨有跌,而上涨家数多于下跌家数,或者下跌家数多于上涨家数,原本就是正常现象。但是,当上涨家数与下跌家数的差异大幅增加时,则另外有其特殊的意义存在。由于行情大涨或大跌的关系,股市通常容易出现涨跌一面倒的行情,而ABI指标正是针对这种“极端”行情而设计的。
1.计算公式
(1)ABI=绝对值(ADP-BIP)
其中ADP和BIP分别为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
(2)UIS=全部上市公司的总家数
(3)R=ABI÷UIS
(4)MABI=R的10天移动平均值
2.运用原则
(1)当ABI指标的数据,上升至320~350时,行情经常会产生强力扭转的力道。
(2)当ABI指标的数据处于低档时,表示市场行情低迷。
注意,上述ABI指标之极限数据,应随上市公司的增加而变化,读者应于一段时间后,自行调整极限数据之值。理想状态之下,当整体市场的上涨家数等于下跌家数时,代表多空双方的力道取得平衡。但是,一般行情之中,涨跌家数必然会产生些许的差距。只是,当这个差距太小时,股票市场不容易产生太大的涨跌幅。也就是说,当ABI指标的数据太低时,表示市场处于低迷期,股民的获利情况普遍不佳。市场中,能够让ABI指标产生极端数据的行情不多,除非市场遭遇大利空或大利多,ABI指标才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参考数据。以反市场的角度观察股市时,我们希望在多数人追涨股价时卖出股票,在多数人追杀股价时买进股票。以波浪理论说明,当行情正在进行上升第5波的疯狂大涨时,股市通常伴随着不断发布的利多。当股民沉醉在买了就赚的欢愉时,很容易引发整个市场全面扬升的局面,导致ABI指标向上蹿升至一个“极端”。然而,反市场的心理作用提醒我们,趁着多数群众浑然忘我之际,应该反向卖出持股才对;反之,在下降第5波的大跌行情中,利空消息满天飞舞,股民们你推我挤,争先恐后的卖出股票,此时,ABI指标也会向上蹿升至一个“极端”,而明智的股民应该趁群众方寸大乱的时候,反市场买进股票。
3.评价
股票市场处于平稳发展的太平日子时,ABI指标的用处不大。唯有在暴涨暴跌的兵荒马乱行情里,ABI指标才能展现它的作用。
ABI实例如图32所示。

图32 ABI实例
腾落指数:ADL
腾落指数ADL(Advance/decline line),是上升下降曲线的意思。它利用简单的加减计算每天股票上涨家数和下降家数的累积结果,以了解股票市人气的盛衰,探测大势内在的动量是强势还是弱势,对大势的未来进行预测。
1.计算公式
将每天收盘价上涨股票家数减去收盘价下跌的股票家数(无涨跌不计)后累积值:

起始日期为ADL(1);目前日期为ADL(T)。
2.运用原则
腾落指数与股价指数比较类似,两者均为反映大势的动向与趋势,不对个股的涨跌提供信号,但由于股价指数在一定情况下受制于权值大的股只,当这些股只发生暴涨与暴跌时,股价指数有可能反应过度,从而给投资者提供不实的信息,腾落指数则可以弥补这一类缺点。
由于腾落指数与股价指数的关系比较密切,观图时应将两者联系起来共同验证。一般情况下,股价指数和腾落指数皆上升,或两者皆跌,则可以对升势或跌势进行确认。如若股价指数大动而腾落指数横行,或两者反方面波动,不可互相印证,说明大势不稳,不可贸然入市。
具体来说有以下六种情况:
(1)股价指数持续上涨,腾落指数亦上升,股价可能仍将继续上升。
(2)股价指数持续下跌,腾落指数亦下降,股价可能仍将继续下跌。
(3)股价指数上涨,而腾落指数下降,股价可能回跌。
(4)股价指数下跌,而腾落指数上升,股价可能回升。
(5)股市处于多头市场时,腾落指数呈上升趋势,其间如果突然出现急速下跌现象,接着又立即扭头向上,创下新高点,则表示引情可能再创新高。
(6)股市处于空头市场时,腾落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间如果突然出现上升现象,接着又回头,下跌突破原先所创低点,则表示另一段新的下跌趋势产生。

图33 ADL实例
根据经验结果,ADL对多头市场的应用比对空头市场的应用效果好。这一点读者在使用ADL时应该注意,并加以验证。
3.研判
为什么股价指数与腾落指数有以上关系呢?因为指数是以股价和股本来加以计算的,这样使得高股价与大股本额股票(一般为主流股)升跌在指数运算中所占比例重大,而腾落指数把每种股票都作为股市一个分子,两者的结合分析,可以看出股市的走势。一般来说,若是多头走势,维持上升走势一定要有重心,重心即所谓的主流股,当主流股大涨小回以维持中长线的投资者信心,而其余股票则采取轮涨的步调上扬时,上升的步伐将是十分稳定的。如果在K线上升而ADL下降,就是提醒你大盘的上升气势已有偏于某一族群的味道,而涨势不均匀并非是件好事,通常在连续这种背离现象时,都是大势回档的先兆;反之,在空头的行情里,虽然K线仍然收黑,但ADL已翻上,代表了多头主力企图以点的攻击增强对面的扩张,既然大多数的股票回升了,大盘的止跌也应该不远了。
ADL走势与指数走势多数有类似效果,因而也可用趋势线和形态研判。
ADL实例如上页图33所示。
涨跌比率:ADR
涨跌比率ADR其实就是上升下降比。由于与ADL有一定的联系,ADR又称为回归式腾落指数。ADR是由股票的上涨家数和下降家数的比值,其理论基础是“钟摆原理”,由于股市的供需有若钟摆的两个极端位置,当供给量大时,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则往需求方向摆动的拉力越强;反之亦然。
1.计算公式
ADR的基本思想是观察股票上涨家数与下降家数的比率,以看出股市目前所处的大环境。
ADR(N)=P1/P2
N值一般取14日,也有用10日或者24日,甚至更长6周,13周,26周等。
涨跌比率的计算方法与移动平均线的计算方法完全相同,如以6日为X期间时,当第7日的涨跌家数累计加入后,必须同时将第一时的涨跌家数删除以保持6日的最新移动资料。涨跌比率所采样的期间,决定线路上下的振荡次数与空间,期间越大,上下振荡的空间越小,反之期间越小振荡空间越大。参数究竟选几,没有一定之规,完全由人为操纵。不过参数选择得是否合适是很重要的。选得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ADR作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选择参数为10,即以10日作为的选择日数。ADR还可以选择别的参数,如5、25等。ADR的图形是以1为中心来回波动,波动幅度的大小取决于公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取值。数选择得越小,ADR上下波动的幅度就越大,曲线的起伏就越烈。数选得越大,ADR波动的幅度就越小,曲线上下越平稳,这一点同大多数技术指标是一致的。
2.运用原则
(1)当涨跌比率(R)大于1.5时,表示股价长期上涨,有超买过度的现象,股价可能要回跌。
(2)当涨跌经率(R)小于0.5时,表示股价长期下跌,有超卖过度的现象,股价可能出现反弹或回升。
(3)当涨跌比率(R)在1.5与0.5之间上下跳动时表示股价处于正常的涨跌状况中,没有特殊的超买或超卖现象。
(4)当涨跌比率(R)出现2以上或0.3以下时,表示股市处于大多头市场或大空头市场的末期,有严重超买或超卖现象。
(5)除了股价进入大多头市场,或展开第二段上升行情之初期,涨跌比率有机会出现2.0以上的绝对买卖数字外,其余次级上升行情超1.5即是卖点,且多头市场低于0.5元现象极少,是极佳之买点。
(6)涨跌比率如果不断下降,低于0.75,通常显示短线买进机会。在空头市场初期,如果降至0.75以下,通常暗示中级反弹机会,而在空头市场末期,10日涨跌比率降至0.5以下时,为买进时机。
(7)对大势而言,涨跌比率有先行示警作用,尤其是在短期反弹或回档方面,更能比图形领先出现征兆。若图形与涨跌比率成背驰现象,则大势即将反转。
ADR实例如图34所示。

图34 ADR实例
阿姆氏指标:ARMS
阿姆氏指标ARMS(ARMS INDEX),1967年由Richard W·Arms所创。一年之后,这个指标被陆续引用,衍生出许多不同名称,例如以短线交易指标(Short-Term Trading Index)命名,采用最后两个单字的前两个字母,称之为TRIN,另外还有MKDS、STKS等名称。
1.计算公式
(1)R=ADI÷ADV(每日记录)
ADI和ADV分别为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
(2)ARMS=N天R的移动平均值
(3)N的参数为4或21或55(一般参数以21天较常用)。
ARMS属于大势指标,是一种判断整体股市反转点的分析工具。本指标是以上市公司涨跌家数的比例,结合涨跌股数成交量比率,对照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所求出的一条比率线。这一条比率线,可以侦测成交量的流向。当ARMS指标低于1时,代表大部分成交量流向上涨股。相反的,当指标高于1时,代表大部分成交量流向下跌股。换句话说,当指标低于1时,一般被视为多头市场;指标高于1时,一般被视为空头市场。上述的说明,读者容易误会ARMS是一种多空指标,事实上ARMS指标的超买超卖作用在实际市场操作中,经常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当指标跌至“地线”之下时,属于超买现象,应该留意卖出的机会。当指标升至“天线”之上时,属于超卖现象,暗示短线买入机会来临。值得注意的是,本指标“天线”与“地线”的定义,和一般超买超卖指标的用法相反。走笔至此,读者可能已经发现,ARMS是以1为中界线。而一般超买超卖指标,大部分都是以0或50为中界线,这是ARMS最大的特点。此外,适应不同市场及不同个股,其“天线”及“地线”的位置也不相同。投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后,分别订立不同的标准。
2.运用原则
(1)上证指数4天ARMS指标的超卖界限为2.4,21天ARMS指标的超卖界限为1.1。
(2)上证指数4天ARMS指标超买界限的参考价值低,暂时不推荐,21天ARMS指标的超买界限为0.7。
(3)深证指数4天ARMS指标的超卖界限为1.4,21天ARMS指标的超卖界限为1.4。
(4)深证指数4天ARMS指标的超买界限为0.35,21天ARMS指标的超买界限为0.6。
注意,上述超买超卖值,是笔者依中国股市的特性所拟订的标准。读者实际运用时,尚须稍加修正其数值。
当ARMS指标上升超越至其超卖天线区时,代表整体股市正进入超卖状态。但是,必须等到ARMS曲线,重新向下跌破其超卖天线值时,才能确认市场底部完成;反之,当ARMS指标下降超越至其超买地线区时,代表整体股市正进入超买状态。但是,必须等到ARMS曲线,重新向上突破其超买地线值时,才能确认市场头部完成。
在正常发展的股票市场中,一个底部或一个头部的形成,必然都须经过“转弯”的过程。也就是说,市场的发展,由缓角度变成高角度之后,当其即将扭转市场的方向时,必然会将高角度重新拉回缓角度。在角度缓减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涨幅会逐渐变化,促使ARMS指标适时产生信号。但是,有时候市场的发展并非正常化时,则ARMS指标的信号,会出现落后的现象。例如,市场出现猛烈利空,行情不经过角度缓减的过程,直接向下锐挫。类似这种状况的走势,ARMS指标的参考价值将会降低。实际上,大部分指标的信号,对于以锐角向下回挫的头部行情,通常一筹莫展。但是,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其他指标的信息时,仍然不难发现,行情在直线暴跌之前,会事先出现一些征兆。这些征兆虽然没办法准确掌握行情大跌的时间,不过,至少可以提供若干的警告。例如,行情虽处于连续的上升状态,而某些指标却已经开始形成一顶比一顶低的背离现象时,读者们必须提高警觉,随时都要保持危机意识。因此,可以说ARMS指标较适合运用于稳定成熟的市场,过分投机的行情,必须配合VR(成交量指标)、BR(情绪指标)、AR(动能指标)等指标加以辅助。这些指标具有测量能量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整体市场的涨跌家数差异尚未扩大之前,事先提出量能过热的警告,弥补ARMS指标信号迟缓的不足。
ARMS实例如图35所示。

图35 ARMS实例
广量冲力指标:BTI
广量冲力指标(The Breadth Thrust Index),由Martin Zweig所创。本指标是一种市场动量指标,属于超买超卖类型。它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侦测市场是否即将展开大多头行情。很多分析师相信,股市存在着“相对力量”,与某些物理现象吻合。例如,棒球场上的竞赛,经验丰富的球迷,依据棒击打棒球的清脆响声,就可以判断这一球会飞得多远,同样的,要判断市场是否将产生大行情,那么,起涨点的强势与否可以比拟成球棒打击的声响,连续上涨的大阳线,代表强劲的打击力道,后市发展成大行情的机会相当高。Zweig发现,美国股市自1945年以来,总共出现14次这种强劲的“冲力”现象。平均每一次冲力出现时,市场至少上升24.6%以上,涨幅相当可观。因此,Zweig相信,大多数的多头市场开始之前,都是由这种“冲力”现象所引起。总而言之,多大的力量,可以让球飞得多远,两者之间成正比。有气无力的初升力道,后市很难变成大行情。这一点,是BTI指标的理论基础。
1.计算公式
(1)BI=UPW÷(UPW+DPW)
UPW和DPW分别为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
(2)BTI=BI的N天指数平均数
(3)N一般以10天为基准。
2.运用原则
(1)61. 5%是BTI的“天线”位置。
(2)40%是BTI的“地线”位置。
(3)BTI>61.5%时,市场超买,回档机会大。
(4)BTI<40%时,市场超卖,反弹机会大。
(5)BTI从低于40%之下,10天之内,直线上升至61.5%之上,是一种冲力的表现,暗示未来市场发展成大行情的会大。
如果是一段多头趋势,能够维持和缓有秩序地上涨,那么,这种行情股民较能够掌握。在缓涨或缓跌的市场,参考技术指标信号操作时,大部分的买卖时机都非常适宜。但是,股民们心理非常清楚,股市不可能经常出现这种理想状况。大部分时候,市场的涨跌是忽快忽慢,捉摸不定的。股市处于沮丧的谷底区时,景气大都正处于低述期,行情平静无波。股民长期等待,逐渐丧失投资耐心之余,如果市场突然掀起一股惊涛骇浪,股民很难立刻应变处理,等到真正回过神来时,行情早已大幅涨升。经验中我们常看到,行情大幅上涨之后,股民们往往会受不了诱惑,进场抢搭顺风车。但是,满怀希望跳进场之后,行情却变成牛步拉锯。市场虽然仍维持上升趋势不变,但是,接下来的行情,却是一场长时间的涨跌锯,股民必须有超强的耐力,必须耐磨耐震,才能在这种消耗战中获利。初升段的大涨升,是一种“冲力”的表现。然而,很少人能在“冲力期”获利。冲力期涨幅常常占整个波段涨幅相当大的比例,不仅利润可观,而且时间非常短,是一种“瞬间利润”。BTI指标无法帮助股民获得瞬间利润。这种瞬间利润的作用,只在暗示行情未来的发展走向,便于及早拟定投资策略。由于大多头行情,具有长期趋势的特性,当BTI出现“冲力”信号时,投资人应该尽量选择长期指标,避免短线进出,才能获得较大利润。
BTI实例如图36所示。

图36 BTI实例
麦克连指标:MCL
麦克连指标MCL(McClellan Oscillator),由Sherman和Marian McClellan两人所创。本指标是一种市场广量指标,藉平滑涨跌家数差值制作而成。MCL指标是除了ADL指标之外,投资人最常采用的广量指标。指标利用上涨或下跌家数变化,结合成交量为主要计算因子者,都可以称之为“广量”指标。广量指标又有以下两点含义:
(1)大多数个股呈现稳健的上升,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多头市场。
(2)仅有少部分个股上涨的行情,是空头市场的特征。换句话说,持续一段涨势的多头市场,目前虽然仍处于上升的局面。但是,下跌的股数已经大于上升的股数时,代表多头行情即将结束;反之亦然。
1.计算公式
(1)DIF=UPW-DPW
UPW和DPW分别为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
(2)AD=DIF的19天指数平均数。
(3)BD=DIF的39天指数平均数。
(2)、(3)的计算法请参考EXPMA公式说明。
(4)MCL=AD-BD

图37 MCC实例
2.运用原则
(1)当MCL上涨至+25~+35之间的超买区,随后反转向下跌破+25时,可视为短期卖出信号。(2)当MCL下跌至-25~-35之间的超卖区,随后反转向上突破-25时,可视为短期买进信号。(3)MCL向上超越+35时,代表涨势变成“极端行情”。此时,不必急于卖出持股,指数一般会持续向上涨升2~3个星期左右。或者,至少必须等MCL形成一顶比一顶低的“背离”走势时,再考虑卖出;等MCL形成一底比一底高的“背离”走势时,再考虑买进。
MCC实例如上页图37所示。
麦氏综合指标:MSI
麦氏综合指标MSI(McClellan Summation Index),由Sherman和Marian McClellan两人所创。MSI是MCL指标的延续,两者的作用相当类似,MCL属于短、中期指标,而MSI属于长期指标,两者之间有互补的作用。两者都以确认趋势反转为目的,但是,MSI比MCL指标的参考价值更高。MCL属于超买超卖指标,指标抵达超买或超卖区时,是一种警告信号。但是,市场经常出现超买而指数不跌,或者超卖而指数不涨的“极端行情”,使得超买超卖信号的作用,相对参考价值降低。此时,MSI指标信号的可靠度,比MCL指标高出很多。
注意,MSI指标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超买超卖指标,实际上,MSI指标最大的作用,在于寻找大盘指数长期趋势的头部和底部。由于周期参数拉长的关系,这种信号发生的频率并不高,相对产生信号失败的机会也不多。虽然信号出现的频率低,但是每一次信号,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MSI实例如图38所示。

图38 MSI实例
1.计算公式
(1)DIF=UPW—DPW
UPW和DPW分别为上涨家数和下跌家数。
(2)AD=DIF的19天指数平均数
(3)BD=DIF的39天指数平均数
(4)MCL=AD-BD
(5)MSI=MCL+[(常数×AD)十(常数×BD)]+1000
2.运用原则
(1)深证指数的MSI低于-1300,上证指数的MSI低于-2000时,大盘发展成长期底部的机会高。
(2)深证指数的MSI高于+7000,上证指数的MSI高于+7000时,市场发展成长期头部的机会大。
(3)当MSI由极限低点,直接向上挺升至极限高点时,视为大多头行情即将展开的信号。
超买超卖指标:OBOS
超买超卖指标OBOS(Over bought over sold),同ADR一样,是用一段时间内上涨和下跌的股票的家数的差距来反映当前股市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和强弱。ADR选的是两者相除,而OBOS选择的方法是两者相减,比ADR涵义更直观,计算更简便。
1.计算公式
OBOS=N日内上涨家数移动总和-N日内下跌家数移动总和
N日的采样统计一般设定为10日。
2.运用原则
(1)OBOS的数值可为正数亦可为负数,当OBOS为正数时,市场处于上涨行情;反之,为下跌行情。

图39 OBOS实例
(2)10日OBOS对大势有先行指标之功能,一般走在大势前,6日或24日的OBOS因其波动太敏感或太滞缓,参考价值不大。
(3)当OBOS达到一定正数值时,大势处于超买阶段,可选择时机卖出;反之,当OBOS达到一定负数值时,大势超卖,可选择时机买进。OBOS的超买和超卖的指标区域,因市场上市的总股只多寡而变。
(4)OBOS走势与股价指数相背离时,需注意大势反转迹象。
(5)OBOS可用趋势线原理进行研判,当OBOS突破其趋势线时,应提防大势随时反转。
(6)OBOS亦可采用形态原理对其研判,特别当OBOS在高档走出M头或低档走出W底时,可按形态原理作出买进或卖出之抉择。
OBOS实例如上页图39所示。
指数平滑广量指标:STIX
指数平滑广量指标STIX是衡量大盘指数的超买超卖指标,首见发表于Polymetric Report杂志。本指标是从ADR涨跌比率演变而来,主要是将ADR指标经由指数平均的方式平滑求出。在常态的市场中,STIX指标超出超买超卖区的频率不多。由于交易次数减少的关系,投资人如果忠实遵守STIX指标的信号,除了可以更严谨地过滤假信号之外,还可以降低手续费的损失。在各种大势指标中,BTI、ARMS、MCL、STIX等指标,同属于超买超卖类型。交易市场实战时,上述指标必须融为一个组合,相互协调印证。
1.计算公式
(1)AI=UPS
(2)DI=DPS
(3)ADI=(AI+DI)×100
(4)STIX=(今日ADI×常数A)+(昨日STIX×常数B)
第一次计算时,昨日STIX以昨日的ADl代替。
2.运用原则
(1)STIX指标一般波动于+42~+58之间。
(2)STIX指标下跌至+45时,大盘已达超卖区,通常是不错的进货点。除非是长期跌势或大暴跌之外,否则,指标较少跌至+42以下。
(3)STIX指标上升至+56时,大盘已达超买区,通常被视为获利点。如果指标上升高达+58时,选择卖出手中持股,一般失误率不大。除非大多头市场的初升段。
(4)上述超买超卖值范围,随着各国市场不同,应自行修正成适合的数值。
简单地说,可以将STIX指标当成大盘专属的RSI指标。因为,一般RSI是以价格或者指数为计算因子,而指数却经常会有失真的现象发生。例如,某些占权值重的大型股上涨,而占权值较小的小型股下跌,但是,指数却仍然会呈现上涨的局面,这种状况就是所谓的“指数失真”。因为,当大部分小型股已经领先下跌时,通常是市场走到尽头的前兆,而依指数为计算基础的RSI却持续上涨,这种状况下参考RSI指标,显然客观性不够。RSI指标运用在个股时,主要是评估股价的超买超卖现象。然而,指数的背景却与股价大不相同。以股价为计算基础时,因为它只单纯衡量一只股票的涨跌幅,所以,适用个别股票价格来计算RSI。但是,衡量大盘的超买超卖时,却不能从指数涨跌的角度观察,因为指数无法完全取代整体股市的内部结构。从个股的角度,看待指标的超买超卖时,我们希望得到一段空间内,股价涨跌幅度的“极限”数据。至于大盘走势,其超买超卖的定义,取决于整体市场所有股票的表现。当大部分股票处于上涨状态时,表示市场气氛异常热络,此时的大盘超买才有意义。否则,当大盘指数失真时,相对其超买现象也会失真。因此,STIX指标不以指数为计算因子,改采市场涨跌家数的变化为因子。读者们可能已经习惯用RSI指标,来判断超买超卖的界限。但是,可以尝试使用STIX指标,来判读上证或深证指数。这种方法除了可以使大盘超买超卖的参考性更客观之外,也可以用来与RSI指标相互佐证。
STIX实例如图40所示。

图40 STIX实例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9156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