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分析是根据价格图表中过去一段时间走过的轨迹形态预测股票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技术分析的第一条假设是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价格走势的形态是市场行为的重要部分,是股票市场受各种信息影响之后的具体表现。因此,根据价格的轨迹或形态来推测股市所处的环境,并预测股价今后的变动趋势。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技术指标的单独运用很难提供全面的综合性信息。无论是KDJ线,还是RSI指标,也不管是MACD,还是移动平均线,甚至量价关系的分析,为投资者提供的只是最基本的技术分析手段。但是,由K线图组成的多种技术形态却为投资者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双底”形态时,我们知道市场会上涨,而前面介绍的基本指标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底部”的依据,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买进时机。同样的道理,当出现“头肩顶”形态时,下跌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其他的技术指标肯定也会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支持股价的下跌。
一、双 底
双底的图形特征通常显示出,当股价持续下跌到某一水平位置后,出现技术性反弹,但回升的幅度不大,时间也不长,然后股价又再次下跌。但这次回落只跌到上次的低点附近便获得了支撑,使股价又一次出现回升。整个股价的走势颇似英文字母W,因此双底形态又被称为“W底”。如果该形态能够具备以下特点,则双底形态确认无疑。

首先,在形成第一个底部之后的反弹,其幅度一般在10%左右。其次,两次低点的相隔距离最好在1个月以上。再次,后一个底部的成交量较前一个底部的量更加萎缩,但向上突破颈线位置时成交量必须迅速放大。最后,当突破颈线位置后,从技术上讲应当有一次回调,但回调的幅度不能下穿颈线位。待再次向右上方运行时,可确认突破有效,上升趋势形成。
双底形态的构成,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第一次底部形成时,由于股价下跌过深,持股者不愿割肉出局,终成价跌量缩之势。空仓者逢低补仓,抢作一轮反弹行情,但反弹至某一水平时,短线获利盘涌出,使股价再次下跌。但在这次下跌中,成交量明显减少,说明主动性抛盘越来越少。此时,许多技术指标,如KD线、RSI等均发出买入信号,均线系统的排列也逐渐从弱势转为强势。对后市有信心的投资者开始逐步买人,使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股价无法再跌回到上次的低位。当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股价跌不动时,开始出现“空翻多”的现象。整个趋势将发生逆转,形成新的一轮上升行情。
在双底形态中,最佳买入点有两个。第一个买入点是在第二次探底未创新低,而向上突破颈线位时,这是一次比较冒险的行动,但一经确认双底形态,这个价位将是一个“地板价”。第二个买入点可以选在突破颈线位后的回抽结束后,再次转为上升趋势的转折处。对待双底形态必须有耐心,最好等突破后回抽确认再进场。因为大多数双底走势,都有一次良好的回抽,所以投资者永远不必担心股价一去不回头。
二、头肩底
头肩底形态是投资者非常熟悉的名词,一旦头肩底形态真正形成之后,其能量是相当巨大的。在头肩底形态构筑头部时,股价曾一度跌破支撑位而造成一些恐慌,因而盘面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清理,信心不足的人早已被淘汰出局。

头肩底形态的特征如下:首先,形成左肩部分时,成交量在下跌过程中显著增加,在左肩的最低点反弹时量却有减少的趋势。其次,在做头的时候,股价破位下行,成交量随着股价的下跌而增加,比左肩的成交量还要大,此时表明有恐慌性抛盘涌出。第三,从头部回升时,成交量总的来说比左肩多一些。第四,当股价回升到前次高点时,出现第三次回档,这时的成交量明显少于左肩和头部,股价跌至左肩低点附近时即止跌。第五,股价最后上升时,成交量显著放大,当其颈线阻力位被冲破时,成交量放大更为明显,宣告头肩底形态的成立。第六,突破之后往往有回抽,伴随成交量的显著缩小,回抽在颈线的上方自然止跌。
头肩底形态通常表明股价的长期趋势已经改变。股价一次又一次下跌,第二次的低点虽然比前一次低一些,但很快能够掉头向上,说明下跌的能量已经充分释放。接下来的第三次下跌未能达到头部的低点位置已获支撑而回升,反映多方的力量正在逐渐加强,并力图改变市场的趋势。当两次反弹的高点形成的阻力位被冲破之后,多方已经占据完全主动的地位。这个形态经常出现在长期熊市的底部。一般来说,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来完成。时间跨度越长,说明形态越可靠。
三、圆 底
圆底是在清淡的市场气氛中长时间形成的底部形态。由于它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整理,因而具有较大的能量。圆底形态的形成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底部一旦形成,便成为长期底部。

当股价下跌到一个较低水平时渐渐趋稳,此时成交量很小,只有那些坚定看好后市的投资者或有计划的机构主力在悄悄买进。但他们并非全线买进,而是慢慢地在一定的股价区间内耐心吸筹。于是股价形成一个圆形的底部。从成交量来看,先是逐步萎缩到一个较低的水平,然后开始慢慢放大,在整个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交量的变化也是一个圆弧底。圆底形成以后,股价可能会反复徘徊形成一个平台,这时候成交量逐渐增加,在股价突破平台时,成交量会显著放大。
圆底形态完整而平缓地显示出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变化过程。由于它耗时较长,投资者容易只见局部不见全盘,被淡静的市场气氛所蒙蔽,忽略了一个巨大升势的到来。
构成圆底形态的初期,由于卖方的压力不断减轻,主动性抛盘相对较少,成交量随着股价下跌而持续下降。此时买入的力量尚不足,股价下跌的幅度越来越小,终于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在底部时,一方面成交量极度萎缩,另一方面多空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因此极小的成交量也能维持股价。然后需求开始增加,股价也随之上扬,并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步放大。最后,买方完全控制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出现突破性的上升行情。
在圆底形态的构造过程中,由于历时较长,过早地买入会占压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太早买入的投资者往往忍受不了长期的等待,容易在行情发动之前将股票卖出。因此,在这种形态中买入股票的时机比买入价格更重要。投资者可以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选择买入的时机:第一,确认成交量的底部已经形成。第二,在连续出现几天小阳线,并且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后买入。第三,如果圆底后出现平台,则在平台中成交量萎缩到接近突破之前的成交量水平时再买入。
四、上升三角形
当股价在某一价位附近出现相当大的卖压时,每次股价上升到该价位附近便告回落。但是市场的买气非常好,股价没有跌到上次的低点即告弹升。这种情形持续一段时间后,使股价随着一条水平阻力线波动,而波幅却日渐狭窄。把每一次短期波动的高点连起来,可画出一条水平阻力线,而每一次短期波动的低点连起来则可以画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如此便构成了一个上升的三角形。上升三角形的成交量变化在整个形态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减少。通常,在上升三角形整理中,上升阶段的成交量较大,下跌时成交较少。

上升三角形在反映买卖双方的实力时,显示买方的力量略占上风。形成的原理是这样的,虽说看淡的一方对后市没有信心,但并不急于出货,而是在特定的价位附近卖出股票。这种行为对于持仓较重的机构大户来说经常被采用,有时也是压低价格吸货的行为所致。但在市场购买力很强的情况下,股价往往无法跌回上次的低点,买方不得不在比上次低位高一些的地方买进,因而形成一条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这是一个标准的整理形态,大部分的上升三角形会在上升的途中出现,隐含着一种向上突破的要求。而当股价最终突破压力线时,伴随着极大的成交量,发出一个强烈的买入信号。
如果能够确认为上升三角形形态,则获利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但如果没有选择好买入的时机,也可能会转化为双顶形态,因此稳健的操作手法是等市态明朗之后才做出相应的买卖决定。另一点要注意的是,上升三角形突破时,如果没有大成交量的配合,也可能形成假突破,投资者最好先在场外观望。从时间上来看,越早突破的三角形形态,其后劲越足,否则可能是机构大户出货故意设置的陷阱。
五、下降三角形
下降三角形的形状与上升三角形刚好相反,股价在某个特定区域出现稳定的购买力,因此股价每次回落至该价位附近时便告回升,形成一条水平的需求线。但是市场的抛售力量却在不断加强,股价每一次波动的高点均比上一次的高点为低,将这些高点连起来便形成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而成交量在整个形态中一直比较稀少。

仔细观察该形态,我们发现每当股价反弹之时,成交量并不能有效放大,甚至呈缩小的趋势,而下跌时则伴随着逐渐放大的成交量。这种不健康的量价配合关系预示着后市还有更大的下跌空间。
同上升三角形完全相反,在形态形成的过程中,多空力量的对比总是显得空方的力量强于多方。此时,看淡后市的投资者不断地增加沽售压力,股价还没有回升到上次的高点,便急急忙忙地卖出。看多的一方则坚守着某一价格防线,使股价每次回落到该价位附近便获得支撑。这种形态容易掩盖某些人出货的真实行为,当他们手上的股票出空时,下面的支撑位便不再起作用,股价向下破位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种整理形态通常出现在股价下跌的途中,而且向下破位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购买力消耗殆尽,空方的力量将水平的需求线击穿,后市将十分看淡,是一个强烈的卖出信号。同上升三角形相似,如果这个形态没有完全形成时,卖出持有的股票可能成为一种遗憾。因为形态一旦做好,则向下破位的几率非常高,但在尚未成型之前,有可能演变成向上突破的行情,也就是说,演变成底部三角形形态。如何判断这个形态,是决定正确的买卖操作的必要条件,此时,投资者一定要参考成交量的变化情况予以确认。底部三角形具有良好的量价配合关系,而下降三角形的量价配合则非常不协调。
因此,在形态形成的过程中,投资者应仔细观察成交量的变化,从而对事态的发展趋势有个心理预期。一旦市场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则须果断采取行动。如果市场朝着与我们预期的相反方向突破时,则应持观望态度,防止由于假突破造成我们不必要的损失。
如果下降三角形向下突破,不管是否配合较大的成交量,我们都应当在突破支撑位时果断地将筹码卖出,不要指望反弹的出现。因为在一个疲弱的市场里,跌势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过来。即使有反弹,但由于大多数人都在等反弹出货,往往形不成反弹。如果向下突破后又很快回到支撑线以上,投资者应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因为此时可能不再形成下降三角形形态,而可能演变成其他更加复杂的形态,比如头肩底等。
六、对称三角形
对称三角形一般情况下属于整理形态,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属于反转形态。这种形态主要是由一系列的价格波动组成的,股价在某个区域内出现了徘徊的局面,每一次上升的高点都比上次低,而每一次下跌的低点却比上次高,致使股价的波幅越来越小,成交量在这段时间内也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如果我们把这段时间内的高点和低点分别用直线连起来,就可以画出一个上下对称的三角形,这两条直线最终会相交于某一点。这个点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位置,所以对称三角形又被称为敏感三角形。

之所以能够形成敏感三角形态势,是因为买卖双方的力量在该价格区域内势均力敌,暂时达到平衡所致。股价从第一个短期高点回落,但很快便被买方接住,推动股价再次回升。由于购买者没有太大的信心,亦或是对后市的走向有点犹豫,所以股价还未回升到上次的高点时便再次回落。下跌时,由于持仓者对后市尚抱有一线希望而不愿割肉,抛压也不是很重,令股价无法跌至前次的低点。买卖双方像这样多次交锋,但均无法获胜,股价便在一个窄小的区域内波动,等待市道的明朗。
成交量在对称三角形整理中不断减少,反映出多空双方对后市的发展都很犹豫不决而不能采取果断的行动。另一方面,由于反复振荡,而振幅又越来越小,短线客也逐渐退出观望,使市场中的浮动筹码越来越少,导致成交量的萎缩。
在这样一种形态中,投资者必须密切注意成交量的变化,尤其是在三角形整理的后期。对称三角形整理的结果,必然会选择一个突破方向。在突破之前,有很多信号能说明市势是否健康,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量价的配合。如果形态将会向上突破,则每次回落之时,成交必然迅速减少,而反弹时成交量则放大。最佳的突破点不是三角形的顶端,而是两次下跌后的第三次上升之时,这次的成交量应该是最大的,而突破之后,将会有很多人追进。另一个最佳买入点是在突破确认的过程中,当股价突破之后,必须有一个确认突破的过程。在这个回落的时候买进,是一种稳健的做法。与一般人想像的不同点在于,股价越是在接近三角形的顶端时突破,其攻击力相对越小,这种突破往往没有多大的意义。如果对称三角形向下突破,却又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说明下方的承接买盘相当强劲,抛压耗尽之后很可能转而向上,造成一种向下突破的假象。
七、双 顶
当股价在成交量的配合下上升到某一水平附近时开始回落,成交量随之减少,接着股价再次上升,成交量又随之放大。但这次成交量已经不能放大到前次的高峰,而股价也基本在前次的高点附近受阻回落。如果股价在两次碰顶之后终于回落,甚至跌破前次回落的低点,就形成双顶的走势。双顶走势跌破颈线位之后常有反抽,但反抽时成交量明显萎缩,而且反抽的高度明显受制于颈线位,更进一步确认了顶部的形成。

股价的持续上升使市场上的获利盘日渐增多,于是出现获利回吐,这种抛压令行情上升受阻,出现第一次回落。当股价回落到某一水平时,吸引了部分短线客进场,还有一部分获利卖出的人在这一价位附近补仓,使行情又一次开始回升。如果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信心不足,或者短线投资者出于获利了结的目的,当股价回升到上次高点附近时抛压再次涌出,强大的卖压将使股价无力超过上次的高点。
由于在高点二次受阻,许多人开始感到不安。此时,市场中的买方力量已显得越来越乏力,而中长线投资者的清仓决定令股价跌破上次回落的低点(即颈线位),整个双顶形态便已构成。这是一个常见的反转形态,反映市场的多空力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长期的上升趋势告一段落。
对于双顶形态,投资者一般是很容易辨认的。双顶的两个高点并不在同一个高度上,很多情况下,第二个高点甚至会比第一个高点更高,使人误以为要构造头肩顶形态。此时就注意成交量的变化情况,如果第二次上冲超过第一次的高点之后,成交量并未超过第一次的成交量,显示市场的信心不足,更容易引致沉重的抛压,这是大势反转的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双顶形成的时间以1个月左右为多,而两次构造顶部的过程中,都应该有明确的大成交量配合,只是第二次在顶部的成交量明显小于第一次的顶部,反映出市场的购买力在逐渐减弱。在双顶形态中,许多技术指标都会发出顶背离信号,也是出货的依据。
八、头肩顶
头肩顶形态是形态分析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而头肩顶一旦确认成立,则显示市场的中长期下调趋势已经形成,这一区域成为强阻力区。

一个完整的头肩顶形态是由左肩、头部和右肩三部分组成。左肩的形成是由于股价在持续的上扬之后,获利筹码日渐增多,因而出现一定的回吐压力,使股价出现短暂的回落。此时成交量很大,但股价回落时成交量比上升时为小。在头部的形成阶段,股价经历了短暂的回调之后,一些错过了上次涨升的投资者趁机买进,使股价再次回升,成交量也随之放大。但是回升时,成交量的最高点只比左肩略小一些,当股价超过左肩的高点时,那些对前景不甚乐观的投资者以及错过前次出货机会的人,尤其是在上次回落时低点买进的短线客,纷纷将筹码杀出,造成股价的再度回落。当股价回落到上次左肩的低点时,再次获得支撑,引来投资者的再次杀入,开始构筑右肩。在形成右肩的过程中,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已经没有前期那么高涨,反弹时的成交量也明显不如左肩和头部,因而股价无法达到头部的高度便再次回落,构成右肩。
如果把两次短期回落的低点用直线连接起来,便可以画出头肩顶的颈线位置,只要股价跌破颈线位,整个形态便构筑完成。简单地说,头肩顶形态包括三个明显的高峰,中间一个又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但成交量却是依次递减的。
如前所述,头肩顶形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形态,这种形态一旦出现,无论当时市场前景如何美好,投资者都要做好随时出货的准备。当然在一开始,多方的力量比较大,随着成交量的不断放大,市场的投资热情高涨,股价节节上升。虽然经过一次短期调整,股价仍然能够上升,而且超过前次高点,市场气氛比较乐观。此时,如果成交量没有有效放大,尤其是没有超过前次高点,而股价回落又低于上次高点时,投资者就应引起注意了。当第三次上升时,股价的上扬已经迟缓,无力超越前次高点,成交量更是进一步萎缩,投资者应随时做好出货的准备。一旦股价跌破颈线位,应立即出货。因为这种形态将导致一个长期趋势的扭转,通常出现在一轮牛市的尽头。
在头肩顶形态即将构成的时候,尽管没有完全构筑成功,但谨慎的投资者可以提前了结出局。当然在股价跌破颈线位时,必须选择出局观望的操作策略。此时成交量的大小不成为是否出局的理由,因为这种形态本身的杀伤力非常大,如果再伴随着成交量的放大,更说明绝大多数投资者不看好后市,出货就是必然的了。在头肩顶形态确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下跌的趋势难以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在股价跌破颈线位之后必须出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九、V形走势
V形走势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下跌阶段、转势点和回升阶段。在下跌阶段的构筑V字的左边部分,其跌势非常陡峭,持续的时间也不长。而V形走势的底部则十分尖锐,在几个交易日内形成,同时伴随有极大的成交量。这是由于在该点位置出现恐慌性抛盘的结果,当然也反映出接盘的踊跃。在股价从低位回升的过程中,成交量明显放大。从图形上看,上升阶段与下跌阶段常常是对称的。V形走势的重要特征是它的成交量,在底部的几天中出现很大的成交量,反映出最后的抛压得到充分释放。

由于市场中的抛压持续而强大,令股价稳步下跌。当下跌接近到底部时,市场中看空的气氛已经十分浓厚,以致引起恐慌性抛盘的涌出。当卖方的力量消耗完之后,买方力量迅速控制了市场,令股价出现戏剧性的回升,并且很快收复失地,速度与下跌时差不多,在图形上出现了V字形。但V型走势很难分析和预测,除非有特别大的利多消息,否则市势几乎不可能在一日或者几日内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由于V型走势无法确定一个买入点,我们只能根据经验买进股票。不过投资者可以参考这样一个现象:在长期持续下跌之后,由于某种消息的刺激,人们对后市更加看空,此时成交量突然放大,但股价却只是小幅下跌之后便回稳,此后股价又开始小幅上扬。这一组合至少说明股价的下跌告一段落。因此,V型走势的最佳买入点可以选在放量而不下跌后,即在股价经历了最低点之后的回升途中。此时如果价量的配合适当,则可以果断介入。
作为一种证券分析工具,技术分析有其神奇有效的一面,也有其无能为力的另一面。所以,在运用技术分析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分析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提高其准确程度,单纯的技术分析是不全面的。技术分析三大假设是建立在完全市场基础上的,在现实的市场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为操纵等不完全市场因素的影响,技术分析的条件及结果肯定会与实际有所出入。所以,仅靠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图表去预测未来是不可靠的。任何一种分析工具的使用都有其适用范围,不能因某种场合工具无效而责怪工具本身。技术分析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能机械地使用,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技术分析,还必须结合基本分析来使用技术分析。
(2)注意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的综合分析,切忌片面地使用单一的技术分析方法。
在运用技术分析时,需全面考虑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对未来的预测,综合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描述。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如果使用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得到同一结论,那么这一结论出错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仅靠一种方法得到的结论出错的几率就大。
(3)已经存在的结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后才能放心地使用。分析的方法各异,已有的结论是在过去一定的特殊条件和特定环境中得到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曾经成功的结论用到自己身上就可能失败,所以必须验证后才能使用。此外,由于人的个性差异,同一方法在不同人手里使用,结果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从别人那里获得经验的同时,要通过实践对这些经验仔细推敲,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部分。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9162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