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理论的鼻祖。道氏理论之前的技术分析是一种不成体系的。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查尔斯·H·道,他是著名的道-琼斯平均指数创立之一。为了反映市场总体趋势,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有关股市的文章,经后人整理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道氏理论。我们一般所称的“道氏理论”,是查尔斯道、威廉姆·皮特·汉密尔顿与罗伯特·雷亚三人共同的研究结果。道氏理论在30年代达到巅峰。那时,《华尔街日报》以道氏理论为依据每日撰写股市评论。1929年10月23日《华尔街日报》刊登“浪潮转向”一文,正确地指出“多头市场”已经结束,“空头市场”的时代来临。这篇文章是以道氏理论为基础提出的预测。紧接这一预测之后,果然发生了可怕的股市崩盘,于是道氏理论名噪一时。
(一)道氏理论的基础
道氏理论有极其重要的三个假设,与人们平常所看到的技术分析理论的三大假设有相似的地方。
假设1:人为操作——指数或证券每天、每星期的波动可能受到人为操作,次级折返走势也可能受到这方面有限的影响,比如常见的调整走势,但主要趋势不会受到人为的操作。
假设2:市场指数会反映每一条信息——每一位对于金融事务有所了解的市场人士,他所有的希望、失望与知识,都会反映在“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或其他的什么指数每天的收盘价波动中。因此,市场指数永远会适当地预期未来事件的影响。如果发生火灾、地震、战争等灾难,市场指数也会迅速地加以评估。
假设3:道氏理论是客观化的分析理论——成功利用它协助投机或投资行为,需要深入研究,并客观判断。当主观使用它时,就会不断犯错,不断亏损。
(二)道氏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位海滨的居住者在有海潮来临时,也将采用让一个来临的波浪推动在海滨中一只木桩到其最高点的方法来确定海潮的方向。然后,如果下一个波浪推动海水高出其木桩时,他就可以知道潮水是在上涨。如果他把木桩改换为每一波浪的最高水位记号,最终将会出现一个波浪在其上一记号处停止并开始回撤到低于这一水平,然后他就可以知道潮水已经回转了,落潮开始了。这样,事实上就是道氏理论定义的股市趋势,也正是道氏理论的精髓。其基本观点如下:
1.平均指数包容消化一切(除了“上帝的行为”)
因为它们反映了无数投资者的综合市场行为,包括那些有远见力的以及消息最灵通的人士,平均指数在其每日的波动过程中包容消化了各种已知的可预见的事情,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公司证券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情况。甚至于那些天灾人祸,但其发生以后就被迅速消化,并包容其可能的后果。
2.三种趋势
“市场”一词意味着股票价格在总体上以趋势演进,而其最重要的是主要趋势,即基本趋势。它们是大规模地上下运动,通常持续几年或更多的时间,并导致股价增值或贬值20%以上,基本趋势在其演进过程中穿插着与其方向相反的次等趋势——当基本趋势暂时推进过头时所发生的回撤或调整(次等趋势与被间断的基本趋势一同被划为中等趋势)。最后,次等趋势由小趋势或者每一波动组成,而这并不是十分重要的。
3.基本趋势
如前所述,基本趋势是大规模的、中级以上的上下运动,通常(但非必然)持续1年或有可能数年之久。只要每一个后续价位弹升比前一个弹升达到更高的水平,而每一个次等回撤的低点(即价格从上至下的趋势反转)均比上一个回撤高,这一基本趋势就是上升趋势,这就称为牛市。相反,每一中等下跌,都将价格压到逐渐低的水平,这一基本趋势则是下降趋势,并被称为熊市。
4.次等趋势
这是价格在其沿着基本趋势方向演进中产生的重要回撤。它们可以是在一个牛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下跌或“回调”,也可以是在一个熊市中发生的中等规模的上涨或“反弹”。正常情况下,它们持续3周时间到数月不等,但很少再长。在一般情况下,价格回撤到沿基本趋势方向推进幅度的1/3到2/3。即是说,在一个牛市中,在次等回调到来之前,工业指数可能稳步上涨30点,其间伴随着一些短暂的或很小的停顿,这样在一轮新的中等规模上涨开始之前,这一次等回调可望出现一个10~20的下跌。然而,我们必须注意,这个1/3~2/3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它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大多数次等趋势都在这个范围之间,许多在靠近半途就停止了,即回撤到前面基本趋势推进幅度的50%。很少有少于1/3的情况,但也有些几乎完全看不出回调。
5.小趋势
它们是非常简短的(很少持续3周,一般小于6天)价格波动。从道氏理论的角度来看,其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但它们合起来构成中等趋势。一般的但并非全是如此,一个中等规模的价格运动,无论是次等趋势还是一个次等趋势之间的基本趋势,由一连串的三个或更多的明显的小波浪组成。从这些每日的波动中做出的一些推论经常很容易引起误导。小趋势是上述第三种趋势中惟一可被人为操纵的趋势(事实上,尽管这仍然值得怀疑,甚至在目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为有意操纵到很重要的程度)。基本趋势与次等趋势不能被操纵。如果这样做的话美国财政部的财源都会受到限制。
(三)基本趋势的几个阶段
1.牛市——基本上升趋势
通常(并非必要)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仓(或积累)。在这一阶段,有远见的投资者知道尽管现在市场萧条,但形势即将扭转,因而就在此时购入了那些勇气和运气都不够的卖方所抛出的股票,并逐渐抬高其出价以刺激抛售,财政报表情况仍然很糟——实际上在这一阶段总是处于最萧条的状态,公众为股市状况所迷惑而与之完全脱节,市场活动停滞,但也开始有少许回弹。
第二阶段是一轮稳定的上涨。交易量随着公司业务的景气不断增加,同时公司的盈利开始受到关注。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技巧娴熟的交易者往往会得到最大收益。
第三阶段,随着公众蜂拥而上的市场高峰的出现,所有信息都令人乐观,价格惊人地上扬并不断创造“崭新的一页”,新股不断大量上市。此时,你们某个朋友可能会跃跃欲试,妄下断言“瞧瞧我知道行情要涨了,看看买哪种合适?”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涨势可能持续了两年,已经够长了,现在到了该问卖掉哪种股票的时候了,在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交易量惊人地增长,而“卖空”也频繁地出现;垃圾股也卷入交易(即低价格且不具投资价值的股票),但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股票此时拒绝追从。
2.熊市——基本下跌趋势
通常(也非必定)以三个阶段为特点:
第一阶段是出仓或分散(实际开始于前一轮牛市后期),在这一阶段后期,有远见的投资者感到交易的利润已达至一个反常的高度,因而在涨势中抛出所持股票。尽管弹升逐渐减弱,交易量仍居高不下,公众仍很活跃,但由于预期利润的逐渐消失,行情开始显弱。
第二阶段我们称之为恐慌阶段。买方少起来而卖方就变得更为急躁,价格跌势突然加速,当交易量达到最高值时,价格也几乎是直线落至最低点。恐慌阶段通常与当时的市场条件相差甚远。在这一阶段之后,可能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次等回调或一个整理运动,然后开始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那些在大恐慌阶段坚持过来的投资者此时或因信心不足而抛出所持股票,或由于目前价位比前几个月低而买入。商业信息开始恶化,随着第三阶段推进,跌势还不很快,但持续着,这是由于某些投资者因其他需要,不得不筹集现金而越来越多地抛出其所持股票。垃圾股可能在前两个阶段就失去了其在前一轮牛市的上涨幅度,稍好些的股票跌得稍慢些,这是因为其持股者一直坚持最后一刻,结果是在熊市最后的阶段,这样的股票往往成为主角。当坏消息被证实,而且预计行情还会继续看跌,这一轮熊市就结束了,而且常常是在所有的坏消息“出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四)相互验证的原则
1.两种指数必须相互验证
这是道氏原则中最有争议也是最难以统一的地方,然而这已经受到了时间的考验。任何仔细研究过市场记录的人士都不会忽视这一原则所起到的“作用”。而那些在实际操作中将这一原则弃之不顾的交易者总归是要后悔的。这就意味着,市场趋势中不是一种指数就可以单独产生有效信号。
2.“交易量跟随趋势”
人们谈起这一点,总是以一种庄严肃穆的口气,但看上去又那么令人难以理解,其实这一口头表达形式的意思就是主要趋势中价格上涨,那么交易活动也就随之活跃。一轮牛市中,当价格上涨时交易量随之增长。而在一轮熊市中,价格跌落,当其反弹时,交易量也增长。这一原则也适合于次等趋势,尤其是一轮熊市中的次等趋势中,当交易行为可能在短暂弹升中显示上升趋势,或在短暂回撤中显示下降趋势。但对于这一原则也存在例外,而且仅根据几天内的交易情况,或者更不用说单一交易时间段都是不够的,只有一段时间内全面相关的交易情况才有助于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进一步而言,在道氏理论中市场趋势的结论性标志是在对价格运动的最终分析中产生的。交易量只是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分析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场行情。
3.“直线”可以代替次等趋势
道氏理论术语中,一条直线就是两种指数或其中的一种作横向运动,像其在图表上显示出的那样,这一横向运动2~3周,有时甚至数月之久,在这一期间,价格波动幅度大约在5%或更低一些。一条直线的形成表明了买卖双方的力量大体平衡,当然,最终,或者一个价格范围内已没有人售出,那些需要购入的买方只得提高出价以吸引卖方,或者那些急于脱手的卖方在一个价格范围内找不到买方,只得降低售价以吸引卖方。因而,价格涨过现存“直线”的上限就是涨势的标志,相反,跌破下限就是跌势标志。总的说来,在这一期间,直线越长,价格波动范围越小,则是最后突破时的重要性也越大。
4.仅使用收市价
道氏理论并不注重任何一个交易日收市前出现的最高峰和最低点,而只考虑收市价,即一个交易日成交股票最后一段时间售出价格的平均值。这是又一条经历了时间考验的道氏原则。其作用如下:假设一轮基本上升趋势中的中等趋势在某日上午11点达到顶点,此时工业指数比方说是152.45;然后又回跌到150.70报收。那么前半日152.45这一高点就忽略不计。如果下一个交易日收市价高于150.70行情就仍看涨。相反,如果下一个上涨阶段使价格在某一天当中达到一个高点,比如152.60,但这一天收市时价格却低于150.70,那么牛市趋势是否持续就很难判定了。
5.只有当反转信号明确显示出来,才意味着一轮趋势的结束
这一原则可能比其他道氏原则更招致非议。但如果对其理解正确,正如我们已列举过的其他原则一样,这一原则同样也是建立在实际检验基础上的,也的确具有可行性。对于过于急躁的交易者,这无疑是一个警告,告诫交易者不要过快地改变立场而撞到枪口上。当然这并不是说当趋势改变的信号已出现时还要作不必要的拖延,而是说明了一种经验,那就是那些过早买入(或卖出)的交易者相比,机会总是站在更有耐心的交易者一边。
(五)道氏理论的缺陷
(1)道氏理论主要目标乃探讨股市的基本趋势,一旦基本趋势确立,道氏理论假设这种趋势会一路持续,直到趋势遇到外来因素破坏而改变为止。道氏理论只推断股市的大势所趋,却不能推动大趋势里面的升幅或者跌幅将会去到哪个程度。
(2)道氏理论对选股没有帮助。
(3)道氏理论注重长期趋势对中期趋势,特别是在不知是牛还是熊的情况下,不能带给投资者明确启示。
二、波浪理论
如果说道氏理论告诉人们何谓大海,而波浪理论则指导你如何在大海上冲浪。波浪理论的创始人是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1871年7月28日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玛丽斯维利镇。1891年,也就是艾略特20岁的时候,他离家在墨西哥的铁路公司工作。大约在1896年,艾略特开始了他的会计职业生涯。在随后的25年里,艾略特在许多公司(主要是铁路公司)任职,这些公司遍布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后来,他在危地马拉大病一场,并在1927年退休。退休后,他回到加利福尼亚的老家养病。正是在这段漫长的休养期间,他揣摸出了股市行为理论。他认为波浪理论是对道氏理论的必要补充。1938年艾略特通过查尔斯.J.柯林斯的帮助开始了他的华尔街生涯。1939年艾略特担任《金融世界》杂志的编辑,并在这份杂志上发表了12篇文章,宣传自己的理论。1946年,也就是艾略特去世前两年,他完成了关于波浪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自然法则——宇宙的奥秘》。在《The Elliott Wave Principle—A Critical Ap-praisal》一书中是这样评论波浪理论的:“当我们经历了许多难以想像与预测的经济景气变化,诸如经济萧条、大跌以及战后重建和经济繁荣等,我发现艾略特的波浪理论和现实经济的发展脉动之间竟是如此地相互契合。对于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分析、预测能力,我深具信心。”
(一)波浪理论的基础
五升三降是波浪理论的基础。波浪原理有三个重要概念:波的形态、波幅比率、持续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态。波有两个基本形态:推进波5-3-5-3-5和调整波5-3-5。波浪原理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主要特征是通用性及准确性。通用性表现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对市场进行预测,许多人类的活动也都遵守波浪原理。但是艾略特之研究是立足于股市,因而股市上最常应用这一原理。准确性表现在运用波浪原理分析市场变化方向时常常显示出惊人的准确率。
(二)波浪理论的要点
牛市中艾略特法则之焦点在于跟踪及准确计算五个波的发展进程,其中三个向上运动的波(Waves Up)和两个间隔其中的向下运动的波(Waves Down)。这一概念也就是现在通俗所说的“所有牛市均有三条腿”。在市场上,哪里是牛市之腿,抑或根本不是牛市,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方法。反过来,波浪原理中又将一系列的腿解释为一条完整的腿。
艾略特在1938年的著书《波动原理》和1939年一系列的文章中,指出股市呈一定的基本韵律和形态,五个上升波和三个下降波构成了八个波的完整循环。三个下降波作为前五个上升波之调整(Correc-tion),下图表示五个代表上升方向的推进波(Impulse Waves)和三个调整波(Corrective Waves)。

首先5波是指一个由图中1、2、3、4、5五个波构成的波浪,3波是指一个由图中a、b、c三个波构成的波浪。当我们说推进波为5-3-5-3-5形态时就是指推进波可以由五个子波构成,这五个子波又分别由5波、3波、5波、3波、5波构成,如下图所示。

波1、3、5谓推进波(Impulse Waves,或方向波),推进波的基本形态如图中[1]所示,系5-3-5-3-5形态。波2、4谓调整波(Corrective Waves),波2调整波1,波4调整波3,波1、2、3、4、5构成的5波由波a、b、c构成的3波调整。调整波的基本形态如图中[2]所示,系5-3-5形态。一个完整的循环由八波组成,其中包括两种类别的波,即数字波(Numbered Phase)或5波,以及字母波(Lettered Phase)或3波。
接着开始另一个相似的循环,亦由五个上升波和三个下降波组成。随后又延伸出五个上升波。这样完成了一个更大的上升5波,并且接着发生一个更大的3波向下调整前面发生的上升5波。每个数字波和字母波本身都是一个波,并且共同构成更大一级的波。
同一级的两个波可以分成次一级的八个小波,而这八个小波又可以同样方式分出更次一级的三十四个小波。也就是说,波动理论中认为任何一级的任何一个波均可分为次一级的波,反过来也构成上一级的波。因此,可以说上图表示两个波或八个波或三十四个波,只不过特指某一级而已。
调整波(a)、(b)、(c)之形态,如图所示的波[2],系5-3-5形态(5-3-5 pattern)。波(2)又与波[2]之形态相同,(1)与(2)始终与[1]、[2]的形态相同,仅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
一个完整的股市循环中可以按下表细分波浪:

(三)波浪理论的总结
(1)一个运动之后必有相反运动发生。
(2)主趋势上的推进波与主趋势方向相同,通常可分为更低一级的五个波;调整波与主趋势方向相反,或上升或下降,通常可分为更低一级的三个波。
(3)八个波浪运动(五个上升,三个下降)构成一个循环,自然又形成上级波动的两个分支。
(4)市场形态并不随时间改变,波浪时而伸展时而压缩,但其基本形态不变。在实践中,每一个波浪并不是相等的,它可以压缩,可以延长,可以简单,可以复杂。总之,一切以形态为准。
三、江恩理论
江恩理论的创始人是威廉姆·江恩。他在股票和期货市场上的骄人成绩至今无人可比,他所创造的把时间与价格完美的结合起来的理论至今仍为投资界人士所津津乐道,倍加推崇。
(一)江恩生平简介
江恩(1878—1955)是20世纪最著名的投资家,于1878年6月6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路芙根市,父母是爱尔兰裔移民。少年时代的江恩在火车上卖报纸和送电报,还贩卖明信片、食品、小饰物等。江恩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辉煌事业是1909年他在25个交易日里赚了10倍!这一年江恩接受当时著名的《股票行情与投资文摘》杂志访问。在杂志编辑的监督下,江恩在25个交易日里进行286次交易,其中264次获利,其余22次亏损,胜算高达92.3%,而资本则增值了10倍!平均交易间隔是20分钟。在其50年投资生涯中,江恩大约赚取了5000万美元的利润。在今天,相当于5亿美元以上的数量,虽然和其他的一些投资大师相比,他的财富数量并不算什么,但是最重要的是他靠自己的新发现去赚取他应得的财富,更为惊人的是他的平均交易成功率为80%~90%。他用小钱赚大钱的成功记录有:
1908年,30天内用130美元赚取12000美元。
1923年,60天内用973美元赚取30000美元。
1933年,479笔交易中有422笔获利,成功率达88%,总获利达4000%。
他预测较准,通过时间预测价格位置,据江恩一位朋友基利的回述:“1909年夏季,江恩预测9月小麦期权将会见1.20美元。可是,到9月30日芝加哥时间十二时,该期权仍然在1.08美元之下徘徊,江恩的预测眼看落空。江恩说:‘如果今日收市时不见1.20美元,将表示我整套分析方法都有错误。不管现在是什么价,小麦一定要见1.20美元。’结果,在收市前一小时,小麦冲上1.20美元,震动整个市场,该合约不偏不倚,正好在1.20美元收市。”
(二)江恩买卖十二法则
江恩最后一本重要著作是1949年出版的《在华尔街45年》,书中江恩坦诚披露几十年来他的市场取胜之道。
江恩认为,投资者在市场买卖遭受损失,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1)在有限资本上过度买卖。
(2)投资者未设止蚀盘以控制损失。
(3)缺乏市场知识,这是在市场买卖中损失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江恩对所有投资者的忠告是:在你赔钱之前,请先细心研究市场。在入市之前,投资者一定要了解:
(1)你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买卖决定。
(2)你必须知道如何去处理错误。
(3)出入市必须根据一套既定的规则,永不盲目猜测市况发展。
(4)市场条件及时间经常转变,投资者必须学习跟随市况转变,在不同时间循环及市场条件下,市场历史会重复发生。
这些虽然是老生常谈,但配合江恩提供的十二条重要买卖规则,江恩理论便可发挥威力。江恩总结45年在华尔街投资买卖的经验,写成十二条买卖规则,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列于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1.决定趋势
江恩认为,对于所有市场,决定其趋势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至于如何决定其趋势,学问便在里面。他认为,对于股票而言,其平均综合指数最为重要,以决定大市的趋势。此外,分类指数对于市场的趋势亦有相当的启示性。所选择的股票,应以根据大市的趋势者为主。若将上面规则应用在外汇市场上,则“美元指数”可反映外汇走势的趋向。
2.在单底、双底或三底水平入市买入
江恩第二条买卖规则十分简单,当市场接近从前的底部、顶部或重要阻力水平时,根据单底、双底或三底形式入市买卖。这个规则的意思是,市场从前的底部是重要的支持位,可入市吸纳。此外,当从前的顶部上破时,则阻力成为支持,当市价回落至该顶部水平或稍低于该水平,都是重要的买入时机。相反而言,当市场到达从前顶部,并出现单顶、双顶以至三顶,都是沽空的时机。此外,当市价下破从前的顶部,之后市价反弹回该从前顶部的水平,都是沽空的时机。
3.根据市场波动的百分比买卖
第三条买卖规则,乃是根据百分比买卖。江恩认为,只要顺应市势,有两种入市买卖的方法:①若市况在高位回吐50%,是一个买入点。②若市况在底位上升50%,是一个沽出点。
4.根据三星期上升或下跌买卖
江恩在设计他的第四条买卖规则时,对金融市场做了十分广泛的统计,他将市场反弹或调整的买卖归纳为两点:①当市场主流趋势向上时,若市价出现三周的调整,是一个买入的时机。②当市场的主流趋势向下时,若市价出现三周的反弹,是一个沽出的时机。


5.市场分段波动
在一个升市之中,市场通常会分为三段甚至四段上升。在一个下跌趋势中,市场亦会分三段甚至四段浪下跌。这一条买卖规则的含义是:当上升趋势开始时,永远不要以为市场只有一浪上升便见顶,通常市场会上升,调整,上升,调整,然后再上升一次才可能走完整个趋势;反之,在下跌的趋势中亦一样。江恩这个对市场走势的看法与艾略特的波浪理论的看法十分接近。波浪理论认为,在一个上升的推动图中有五个浪,其中,有三次顺流的上升,两次逆流的调整。
6.根据五或七点上落买卖
江恩对于市场运行的研究,其中有一个重点是基于数字学之上。所谓数字学,乃是一套研究不同数字含意的学问。对于江恩来说,市场运行至某一个阶段,亦即市场到达某一个数字阶段,市场便会出现波动及市场作用。江恩的第六条买卖规则是:
(1)若趋势是上升的话,则当市场出现5至7点的调整时,可作趁低吸纳,通常情况下,市场调整不会超过9至10点。
(2)若趋势是向下的话,则当市场出现5至7点的反弹时,可趁高沽空。
(3)在某些情况下,10至12点的反弹或调整,亦是入市的机会。
(4)若市场由顶部或底部反弹或调整18至21点水平时,投资者要小心市场可能出现短期市势逆转。
江恩的买卖规则有普遍的应用意义,他并没有特别指明是何种股票或哪一种金融工具,亦没有特别指出哪一种程度的波幅。因此,他的着眼点乃是市场运行的数字上,这种分析金融市场的方法是十分特别的。
7.市场成交量
江恩第七条买卖规则是观察市场的成交量。除了市场走势的趋势、形态及各种比率外,江恩特别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的成交量方面,以配合其他买卖的规则一并应用。他认为,经常研究市场每月及每周的成交量是极为重要的,研究市场成交量的目的是帮助决定趋势的转变。利用成交量的纪录以决定市场的走势,基本以下面两条规则为主:第一,当市场接近顶部的时候,成交量经常大增。其理由是:当投资者蜂拥入市的时候,大户或内幕人士则大手派发出货,造成市场成交量大增,当有力人士派货完毕后,坏消息浮现,亦是市场见顶的时候。因此,大成交量经常伴着市场顶部出现。第二,当市场一直下跌,而成交量逐渐缩减的时候,则表示市场抛售力量已近尾声,投资者套现的活动已近完成,市场底部随即出现,而市价反弹亦指日可待。
8.时间因素
江恩第八条理论买卖规则是时间因素,认为在一切决定市场趋势的因素之中,时间因素是最重要的一环。第一,时间可以超越价位平衡;第二,当时间到达,成交量将增加而推动价位升跌。江恩理论认为,要掌握市场转势的时间,除了留意一年里面,多个可能出现转势的时间外,留意一个市场趋势所运行的日数,是异常重要的。基于对“数字学”的认识,江恩认为市场的趋势是根据数字的阶段运行,当市场趋势运行至某个日数阶段,市场是可能出现转势的。由市场的重要底部或顶部起计,以下是江恩认为有机会出现转势的日数:
①7至12天
②18至21天
③28至31天
④42至49天
⑤57至65天
⑥85至92天
⑦112至120天
⑧150至157天
⑨175至185天
第一,江恩认为,将市场数十年来的走势作一统计,研究市场重要的顶部及底部出现的月份,投资者便可以知道市场的顶部及底部会常在哪一个月出现。他特别指出,将趋势所运行的时间与统计的月份作一比较,市场顶部及底部的时间便容易掌握得到。
第二,市场的重要顶部及底部周年的纪念日是必须密切留意的。在他的研究里,市场出现转势,经常会在历史性高低位的月份出现。纪念日的意义是,市场经过重要顶部或底部后的一年、两年,甚至十年,都是重要的时间周期,值得投资者留意。
第三,重要消息的日子,当某些市场消息入市而引致市场大幅波动。例如战争、金融危机、贬值等,这些日期的周年都要特别留意。此外,分析者要特别留意消息入市时的价位水平,这些水平经常是市场的重要支持或阻力位水平。


9.当出现新低或新高时买入
江恩的第九条买卖规则最为简单,可分为以下两项:①当市价开创新高,表示市势向上,可以追市买入。②当市价下破新底,表示市势向下,可以追沽。如下图所示:
不过,在应用上面的简单规则前,江恩认为必须特别留意时间的因素,特别要注意:
(1)由从前顶部到底部的时间。
(2)由从前底部到底部的时间。
(3)由重要顶部到重要底部时间。


(4)由重要底部到重要顶部的时间。
10.决定大市趋势的转向
江恩第十条买卖规则是趋势逆转的分析。根据江恩对市场趋势的研究,一个趋势逆转之前,在图表形态上及时间周期上都是有迹可寻的。
11.最安全的买卖点
在市场获利,除了能够正确分析市场走势外,出入市的策略亦是极为重要的,若出入市不得法,投资者即使看对市仍不免招致损失。如图所示市场上破之前高点,是安全买入点;市场下破之前底点,是安全沽出点。
江恩对于跟随趋势买卖,有以下的忠告:
(1)当市势向上的时候,追买的价位永远不是太高。
(2)当市势向下的时候,追沽的价位永远不是太低。
(3)在投资时紧记使用止蚀盘以免招巨损。
(4)顺势买卖,切忌逆势。
(5)在投资组合中,使用去弱留强的方法维持获利能力。
至于入市点如何决定,江恩的方法非常传统:在趋势确认后才入市是最为安全的。在市势向上时,市价见底回升,出现第一个反弹,之后会有调整,当市价无力破底而转头向上,上破第一次反弹的高点的时候,便是最安全的买入点。止蚀位方面,则可设于调整浪底之下。在市势向下时,市价见顶回落,出现第一次下跌,之后市价反弹,成为第二个较低的顶,当市价再下破第一次下跌的底部时,便是最安全的沽出点,止蚀位可设于第二个较低的顶部之上。根据江恩的研究,在一个快速的趋势中,市价逆市反弹或调整,通常只会出现两天,是一个判断市势的有效方法。
12.快速市场的价位滚动
江恩对于不同的市势,进行过相当长时间的研究,不同的市势,大致上可利用市场的动量来界定。换言之,市价上升或下跌的速度,成为界定不同市势的准则。江恩认为,若市场是快速的话,则市价平均每天上升或下跌一点,若市场平均以每天上升或下跌两点,则市场已超出正常的速度,市势不会维持过久。这类的市场速度通常发生于升市中的短暂调整,或者是跌市中的短暂时间反弹。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91630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