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D技术指标的构建方法及其优劣分析

MACD指标1979年被发明出来,在金融交易市场被广泛使用,与数百种分析指标相比较,属于水平较高的简单指标。主要是其思路。但是发明者其实在其思路上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导致MACD指标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被众多的技术爱好者进一步衍生出奇怪的用法。这种衍生出来的用法,无非是通过观察统计一些形态特征作为交易理由。但实际上这种形态特征最大的作用是作为事后的行情解释。

MACD源起于两条均线,通过对长短两条均线的距离差来描述行情的趋势状态。

均线MA1,参数为12。

均线MA2,参数为26。

如图示:

MACD技术指标的构建方法及其优劣分析

MACD双均线图

稍懂一点均线基础知识的人都知道,均线技术有二个原则:

一、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视为上涨趋势开始,称为金叉。

二、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视为下跌趋势开始,视为死叉。

MACD的发明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两根均线的距离差,即DIFF=MA1-MA2。

DIFF大于0时,即金叉状态,价格会在0轴之上运行。

DIFF小于0时,即死叉状态,价格会在0轴之下运行。

MACD技术指标的构建方法及其优劣分析

DIFF线状态

至此,MACD的发明者头脑局限于均线思想,在DIFF的基础上,运用均线构造原理,以DIFF为基础再造了一根参数为9的均线。

即DEA:EMA(DIFF,9)。

如图:

MACD技术指标的构建方法及其优劣分析

DIFF线与DEA线

至此,MACD指标的主体完成。不过此时发明者又做了一件相同思维的事,再次计算了DIFF与DEA的距离差,并以柱状图显示:

2*(DIFF-DEA),COLORSTICK;这是MACD柱状图的原始代码。

MACD技术指标的构建方法及其优劣分析

完整的MACD均线指标图示

MACD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建立了共振的思维模式。即DIFF线在0轴线上,即代表均线系统处于金叉上涨状态,这是确定交易方向的大前提。然后是DIFF与DEA的金叉和死叉。

DIFF在0轴上,此时如果DIFF与DEA金叉,说明行情处于强上涨状态,属于涨中涨,共振上涨行情。

DIFF在0轴上,此时如果DIFF与DEA死叉,说明行情向下调整,属于涨中跌,调整行情。

这时候交易者就可以根据DIFF与DEA的金叉与死叉的状态,调整自己的仓位。共振时增加仓位。调整时减少仓位。这是基本思路。

缺点就是滞后。这是任何指标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趋势类的技术指标,唯一的作用就是交易方向的稳定性,至于最佳进场时机或出场时机,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指标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用资金管理来解决。

同样的道理,如果DIFF在0轴下,说明均线处于金叉上涨状态,此时若MACD金叉,说明行情在反弹。若MACD死叉,则说明行情共振下跌。

总结:

MACD是均线技术的运用技巧,其构建的DIFF与DEA的金叉死叉,比均线要灵敏,为交易的进出场提供了一种思路。

MACD最有价值的,也就是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交易模型,这个思路是其他指标不具备的。

但是作为趋势技术,MACD一旦遇到振荡行情,将会遭受连续的损失。因为振荡行情通常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如果此时还拘泥于MACD的趋势用法,则无论资金还是身心都将遭受极大摧残。

除了资金管理可以改善这些指标没法解决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技术指标可以优化进出场的时机。那就是K线形态技术。

K线形态技术可以说是最接近价格波动本源的技术,只不过一般的线形技术无法解决,全靠经验熟练。

我在2015年学写技术指标时就知道K线形态的重要,不过那时候几乎所有的能编指标的朋友都告诉我,K线形态是不可能写成指标的,比如我们说大阳线,那啥叫大阳线,多大才叫大?怎么样量化?

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最终还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分享给有缘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91356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35分钟前
下一篇 30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