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炒股票(五)

教你炒股票 69:月线分段与上海大走势分析、预判

(2007-08-09 23:03:22)

分型、笔、线段,在 1 分钟图上可以分辨,在月线图上的道理是一样的。但用月线图分辨,等于用一个精度超低的显微镜,只能看一个大概,但这个大概,却是最实质性的,是一个大方向。

下面,就是上海指数的月线图。绿箭头指着的是顶分型,红箭头的是底分型。打“X”的就是该分

教你炒股票(五)

型不符合笔所要求分型的规范。

这里,主要是两条:

一、顶和底之间没有至少一 K 线;

二、不满足

顶必须接着底、或底必须接着顶。

例如,第一个红箭头和第二个绿箭头之间显然不能构成一笔,也就是说,这两个,只能取一个:

如果取第一个红箭头,那么第二个绿箭头就不是笔中分型,那么第二个红箭头,显然是一个底分型,因此,就形成两个底分型连续的划分,显然,这时候,第一个就不算了,这和前面说取第一个红箭头对着的底分型矛盾。所以,这里,只能取第二个绿箭头,这时候,第一个绿箭头对应的顶分型,自然就不算笔中的顶了。后面的各分型,带“X”的,都可以按照上面两个原则去分析。有人可能要问,这样分型的确定,在当下如何完成?这必须当下去完成。例如,当走势走到第一个红箭头时,显然,第一绿箭头的顶分型也可以暂时看成是确定的顶分型。但当第二绿箭头走出来后,这个问题就有了可修改的地方。

有人可能要疑问,这样分型是否随时可以修改?答案是否定的。一旦完成的图形,这修改就不可能了。分型可修改,证明图形没完成。例如,当第二个红尖头分型出现后,前面三个的分型的取舍就是唯一的。这个分型的可修改性,反而是一个对走势判断极为有利的性质,例如,第二个绿箭头走出来后,这图形未完成的性质就是百分百确定了,但所有图形必然完成,走势必完美。如何才能完美,这样,在理论的框架下,只有极少的可能,而这些可能,就成为综合判断的关键条件。然后根据各级别图形的未完成性质,就可以使得走势的边界条件极端的明确与狭小,这对具体操作,就是极为有利的。

注意,这可和概率无关,是百分百的纯理论保证,最终所依据的,就是在本 ID 理论最早反复强调的走势必完美原则。其实,本 ID 的理论的关键不是什么中枢、走势类型,而是走势必完美,这才是本 ID 理论的核心。但要真正理解这个关键,可不是看字面意思就能明白的。显然,目前月线上的第 1、2 段已经走出来,其中,按照线段里笔的类背驰,1 的结束那顶与 2 结束那底都是极为容易判断的。上海指数的历史大顶与底,根据这线段的划分,都不是什么难搞的秘密。那么,对现在依然进行中的第 3 段走势,有什么可百分百确定的呢?

一、显然,这一段要成为段,那至少要三笔,而现在连一笔都没走完,因此,这轮行情的幅度,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即使该笔走完,一个笔的调整后,至少还有一个向上的笔。

二、2245 到 998 点是线段的类中枢,也就是说,只要调整那笔不跌破 2245 点,那么,将构成一个线段的类第三类买点,这也支持至少要走一笔。

三、笔的完成,必须要构成一个顶分型。而一个月线的顶分型将如何构成?这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就当成是一个作业,各位去思考一下,然后给出这个结论对应的操作策略。从中也可以亲自实践一下,去明白一下理论指导下操作的力量。最后,再提一个思考题:为什么本 ID 在 7 月份要大搞满江红,而 8 月以后就放手坐轿子,请利用

分型的原理给本 ID 的行为一个技术上的解释。

教你炒股票(五)

教你炒股票 70:一个教科书式走势的示范分析

(2007-08-15 22:41:35)

首先,今天下午太匆忙,37 后就直接标记 39,晚上回来才发现,已经改过来。在前面的课程里,本 ID 反复说过,结合律是至关重要的。这里的人,认真学过抽象代数的人少,所以不大明白运算规则的选择对研究对象的决定性意义。对于走势来说,结合律就是连接走势之间关系最重要的规则,不深切明白这一点,如何能明白走势本身?无论如何结合,本 ID 的理论对走势的分析原则是不变的。

可以这样认为,本 ID 的理论,就是走势保持结合律下具有变换不变性的一套理论,而且可以严格地证明,是唯一能保持分解变换不变且保持结合律的一套理论。如果有点现代数学常识,对这理论的意义应该能多点了解。这几天,随着走势的当下发展,本 ID 不断变换着所看的中枢,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结合律,因为结合律,我们可以对走势进行最有利观察的分解,这样,才能更容易明白走势究竟在干什么?

例如,到今天,走势一种最明显的划分已经自动走出来,就是 8-17 构成 5 分钟中枢,该中枢是4300 点那个 5 分钟中枢上来后的一个新的 5 分钟中枢,这个中枢,在刚形成时,我们已经指出,而且任何学过本 ID 理论的,都可以当下指出。一般来说,形成这个 5 分钟中枢后,在理论上只有

三种走势:

1:向上出现第三类买点,走出 1 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然后构成新的 5 分钟中枢;

2、向下出现第三类卖点,走出 1 分钟线向下走势类型,构成新的 5 分钟中枢。

3、中枢延伸,或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后扩展成大级别的 30 分钟中枢。

显然,在行情发展中,没必要去预测走势选择什么,走势自然选择,只需要观察着就可以。现在,走势自然选择了第一种,为什么?因为 17-38 构成完美的 1 分钟上涨走势,目前,围绕这 1 分钟上涨走势的最后一个 1 分钟中枢 32-35,正扩展出新的 5 分钟中枢的雏形。这个 5 分钟中枢,最终至少要完成的,至于是否继续扩展出大的 30 分钟中枢,还是出现新 5 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继续上涨,再形成新的 5 分钟中枢,这无须预测,与 8-17 那 5 分钟中枢一样对待,如此而已。那么,如果是按 30 分钟操作的,这些 5 分钟的中枢移动、震荡之类的活动根本无须理睬,只要看明白就是,根本无须操作;

如果是按 5 分钟级别操作,那么就是不参与大于 5 分钟级别的震荡,那么就等 5 分钟上涨出现背驰后走人;如果是按 1 分钟级别操作,那么今天早上就该先走,为什么?因为 1 分钟的上涨出现背驰,按照本 ID 的理论,后面必然回抽到最后一个 1 分钟的中枢之内,从而至少形成一个新的 5 分钟中枢。然后根据 5 分钟震荡的走势进行回补就可以。

注意,按照多样性分解原则,新的 5 分钟中枢,暂时先从最后一个 1 分钟中枢开始算起,后面的操作先以此为准,等走势走出最自然的选择再继续更合理的划分。按照这暂时的划分,并不影响任何操作,5 分钟中枢该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如此而已。在今天的背驰判断中,关键是知道哪一段相比,显然,27-32 与 35-38 这两段去比。而实际的对比中,看 1 分钟图,去加两段对应的那些 MACD,太麻烦,所以可以看 5 分钟图。这里,把 5 分钟图给放上来了,图上,相应对比的两段已经标记出来,下面 MACD 的红箭头,对应是回抽那一下,对应走势,就是最后一个 1 分钟中枢形成的时候,前面两段的对比,极为教科书,请好好揣摩。

其实,只要基本概念明确,这些分析,在当下都不是什么难事。这里必须提醒一下,1 分钟图上38 标记的位置用红箭头给出,显然,那不是最高的位置。为什么?没有人规定分段的结束位置一定是最高、最低的,关键要有至少三笔,因为从 37 开始到最高的位置,没有三笔,所以不能认为线段已经完成。但在 1 分钟级别上看,那么 37-38 这一段,就结束在最高的位置,为什么?线段的存在,是为了让图形规范化,就如同在 5 分钟中枢里,看 1 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是把整个走势类型的波动区域算在一起看,道理是一样的。

1 分钟图

教你炒股票(五)

5分钟图

教你炒股票(五)

缠中说禅 2007-08-13 21:56:16

[匿名] 深潜江湖 老师好。

大家现在对今天的 32-33 为什么不是三段有争论。毕竟符合其中的底分型成立的定义。

希望老师能讲讲。

==

请先搞清楚底分型是从哪里开始算起,哪里开始结束。在这种前面是下跌的,对应的第二是上涨的,其特征序列就是看向下的,这第三个向下的,已经跌破原来第一段的底,怎么能属于第二段里的特征序列?特征序列的底或顶,首先必须要都属于这个特征序列才行,这是前提条件。其实,如果第二特征序列没有三个元素,就根本不存在出现分段中第二种情况的可能?

教你炒股票 71:线段划分标准的再分辨

(2007-08-16 23:02:06)

虽然 67 课已经给出了线段划分的标准,但由于那里用的是比较抽象的类数学语言,所以理解上可能还有困难,因此,逐一进行再分辨。首先要分辨的,是特征序列中元素的包含关系。注意,特征序列的元素包含关系,首先的前提是这元素都在一特征序列里,如果两个不同的特征序列之间的元素,讨论包含关系是没意义的。

显然,特征序列的元素的方向,和其对应的段的方向是刚好相反的,例如,一个向上段后接着一个向下段,前者的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后者是向上的,因此,根本也不可能存在包含的可能。那么,为什么可以定义特征序列的分型呢?因为在实际判断中,在前一段没有被笔破坏时,依然不能定义后特征序列的元素,这时候,当然可以存在前一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时候,由于还在同一特征序列中,因此,序列元素的包含关系是可以成立的;

而当前一段被笔破坏时,显然,最早破坏的一笔如果不是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那么,特征序列的分型结构也能成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转折点前的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与转折点后第一个特征元素之间肯定有缺口,而且后者与最早破坏那笔肯定不是包含关系,否则该缺口就不可能被封闭,破坏那笔也就不可能破坏前一线段的走势。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最早破坏那笔就是转折点下来的第一笔,这种情况下,这一笔,如果后面延伸出成为线段的走势,那么这一笔就属于中间地带,既不能说是前面一段的特征序列,更不能说是后一段的特征序列,在这里情况下,即使出现似乎有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的走势,也不能算,因为,这一笔不是严格地属于前一段的特征序列,属于待定状态,一旦该笔延伸出三笔以上,那么新的线段就形成了,那时候谈论前一线段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就没意义了。总之,上面说得很复杂,其实就是一句话,特征序列的元素要探讨包含关系,首先必须是同一特征序列的元素,这在理论上十分明确的。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从转折点开始,如果第一笔就破坏了前线段,进而该笔延伸出三笔来,其中第三笔破点第一笔的结束位置,那么,新的线段一定形成,前线段一定结束。这种情况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是第三笔完全在第一笔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

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

1、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

2、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

在 67 课里,把线段的划分分为两种情况,显然,分清楚是哪种情况,对划分线段十分关键。其实,在那里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个分型结构中所谓特征序列的元素,其实是站在假设旧线段没被破坏的角度说的,而就像所有的分型一样,就算是一般 K 线的,都是前后两段走势的分水岭、连接点。

这和包含的情况不同,包含的关系是对同一段说的,而分型,必然是属于前后的,这时候,在构成分型的元素里,如果线段被最终破坏,那后面的元素肯定不是特征序列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分型右侧的元素肯定不属于前后任何一段的特征序列。这个道理其实很明白,例如前一段是向上的,那么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而在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如果最终真满足破坏前线段的要求,那么后线段的方向就是向下的,其特征序列就是向上的,而顶分型的右侧元素是向下的,显然不属于后一段的特征元素,而该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又属于后一段,那么显然更不是前一段的特征元素。

所以,对于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只是一般判断方面的一种方便的预设,就如同几何里面,添加辅助线去证明问题一样,辅助线不属于图形本身,就如同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其实不一定属于任何的特征元素,但对研究有帮助,当然是要大力去用的,如此而已。

其实,线段的划分,都是可以当下完成的,无非是如下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就这么简单。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则就是第一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包含的问题,上面的分析知道,在这假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假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为什么?因此,这些元素间,肯定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或者就是原线段的延续,那么就同是原线段的特征序列中,或者就是新线段的非特征序列中,反正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同一类的东西,当然可以考察包含关系。估计看了上面的话,很多人更晕了。下面有几个图,各位可以仔细揣摩一下。但最好还是习惯从定义出发。另外,大盘网友问到的那个图,显然,根据定义,是两个线段,而今天 42-44 的分段,显然也是成立的。

注意,下图最后一个有问题,请看课程 81 里的更正说明。

教你炒股票(五)

教你炒股票(五)

教你炒股票(五)

教你炒股票(五)

教你炒股票 72:本 ID 已有课程的再梳理

(2007-08-21 22:37:20)

任何事情,都有缘起。本 ID 是个大杂家,本 ID 现实中最终的落脚处,是文化的总构建,所谓三教九流,彻底穷源地玩弄一把。虽然,经济上,本 ID 早就可以天天腐败什么活都不干了,但现在又没老到要在书斋里天天写书的地步,本 ID 觉得,那至少是 40 岁以后才能干的事情。因此,本 ID在网上写东西,纯粹是顺着形势来,并没有什么计划。

写关于股票的事情,对于本 ID 来说,不过是把本 ID 这十几年天天干的事情复述一下。正如在课程开头,本 ID 说的““教你炒股票”这样的题目,全中国不会有第二人比本 ID 更适合写的。” 当然,这种话招人恨的,不过却是事实。和股票相关的事情千奇百怪,本 ID 是什么都经历过,所以,开始写的时候,并没什么主题,只是漫谈。但对一般散户来说,听些掌故没什么实质意义,说消息面,肯定也没什么意义。

如果你消息灵通到公布什么利好利空前都是第一时间知道,那么就没什么可说的。而对于散户来说,那种靠拿着原始股就可以翻几十几百几千倍的时代早过去了。靠研究公司基本面买股票,那种积累速度太慢,只适合大资金。其实,一切关于基本面的研究,最终都归于行业或总体经济的发展。最简单、最不伤脑筋的方法,本 ID 也说过,就是买指数基金、或者具体行业、板块的基金。对于散户来说,你对基本面的研究能力要超过一个好的基金团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于指数基金,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你肯定不会跑输指数。对于散户来说,最终能战胜市场、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的,只有在本 ID 所说的乘法原则下的技术面操作。

技术面是三个独立系统里的一个,而另外两个,例如比价关系与基本面,可以配合决定你的介入种类。但当介入到一个品种后,技术面在操作上就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因为其他的面,变化的频率都没有技术面高,像基本面,其变化大致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不可能天天都是奇点、断裂点。比价关系也一样,一种比价确立后,就基本保持稳定了,不可能天天都变化。所以这种变化少的系统,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而技术面显然不同。

所以,最终本课程开始说技术面是顺理成章的。而技术方面,本 ID 的理论,肯定是关于技术方面最好的理论了,本 ID 本来是想在 40 岁退休后才写出来的,但大概是缘分到了,本 ID 也没刻意一定不写出来,所以就慢慢地写出来,而且现在还在写着。开始时,本 ID 并没有认真想写整套理论,因为当时好在网上骂男人玩,所以开始写技术的,都是用些损男人开心的招数,当时说的只是均线系统,那东西和本 ID 的理论没什么关系,只是闹着玩的。当然,如果真掌握了均线系统,也可以应付一定的情况了,例如,在日线单边走势中,最偷懒的方法就是看着一 5 日线就可以,而 5 周线就更是中线的关键,5 月线是长线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现在牛市的第一轮肯定没走完?很简单,你什么时候见过牛市的第一轮调整不跌破 5 月线的?这两年多,这 5 月线被有效跌破过吗?显然没有。而第一次跌破 5 月线后,下面的 10 月、30 月线上来,自然构成新的调整底部,后面自然还有一波大的。后来开始写于本 ID 理论有关的东西,开始,只是想把一些有用的结论告诉各位,因此课程都不是按正式的理论框架写的。本 ID 的理论,本质上分两部分,一是形态学,二是动力学,当然三就是两者的结合。如果按正式的课程,那肯定要先讲形态学。但如果不说动力学,那至少背驰是没法讲了,然后中枢震荡也不可能用类背驰的方法去判别,第一类买卖点也无法说了。而所有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第一类买卖点,那这样,要把形态学和动力学都说完,才说第一类买卖点,估计所有看的人都会晕倒。

所以,当时把于初学者有用的一些简单结论先说了,就是让各位有点实践的乐趣,当时 000999 刚好在 6 元,还很明确地说了,买这股票,就当本 ID 把你要给市场交的学费都给各位准备好了,就是让各位耐心学下去,拿着一个长线股票,至少比你到处乱跑要强点。这样安心学习,也是不错的。当然,有能力的,也就可以边学边实践,这没有任何需要统一规划的地方。站在纯理论的角度,形态学是最根本的。形态学,从本质上就是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无须任何前提的。

以前说的本 ID 理论成立的前提,其实并不是针对这部分的,主要是针对动力学部分。因此,就算一个庄家自己全买了,一个人天天自我交易,也永远逃不出形态学画的圈圈。而动力学方面的东西就不同了,必须有本 ID 要求的那两个前提: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动力学,是属于物理范畴的,但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物理,物理的本质就是几何,当然,这是所有物理学家都不可能认同的,但如果用一些几何结构就可以把所有物理的常量给搞掂,那物理学家不认同也是白搭。同样道理,本 ID 理论里的动力学部分,本质上也是几何,只是这种几何比较特别,需要把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作为前提转化为某些几何结构,然后构造出理论的证明来。

所以,本 ID 理论在整体上依然只是几何,只是需要有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前提。而且,最终的理论,当然不会涉及那些基本上谁看都会晕的几何结构,而是谁看都能看明白的当下的走势。理论和理论的证明那是两回事情。费马猜想谁都看得懂,费马猜想的证明,能全看懂的人不会超过 1 千万分之一。当然,本 ID 的课程,基本的逻辑顺序还是一直坚持的,不过,如果是最终的课程,那么最开始的一章,肯定是形态学,和这课程的顺序大为不同。但现在,由于已经写成这样一种形态学和动力学混着说的状态,当然只能一直混着下去。

所谓形态学、动力学,其实很好分辨,任何涉及背驰的,都是动力学的范围,背驰是动力学的基本点之一。另外,中枢、走势的能量结构之类的东西,也属于动力学。而形态学,就是中枢、走势类型、笔、线段之类的东西,其实,光用形态学,就足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操作体系。只是在形态学中,由于没有背驰的概念,所以第一买卖点是抓不住了,但第二买卖点是肯定没问题的。单纯用形态学去操作,就是任何对最后一个中枢的回拉后第一个与回拉反向的不创新高或新低的中枢同级别离开,就是买卖段。

就算按照这么简单的方法,也可以很容易判断现在在日线上的操作思路,例如,去年 5 月和今年5 月后的调整,算是同级别的,那么,其后的卖点就是,万一回拉 4335 点之下,任何第一次向 4335点上的与回拉级别相同的不创新高的反抽都是卖点。如果一直没有回拉回到 4335 点,又在上面形成新的同级别中枢,那么操作的标杆就进一步提到那个中枢上,如此类推。按照这种方法,那么从2005 年中到现在,你都应该持股不动,为什么?因为没有卖点。

当然,实际操作,要针对具体个股,说指数只是举例子。个股上,看 000777 在日线,6 月 20 前后的一段,就可以看出类似的效果;但如果你是看周线图的,那么现在的卖段还没有出现,而且可以明确地看出,其 6-7 月份的调整,不过是突破历史高位后的回抽过程,站在更大的视野上,看到更大的方向,如此而已。

当然,上面只是说如果只用形态学,也可以进行操作,但实际上,当然是动力学、形态学一起用更有效。所以,千万别认为以后就只用形态学了。不过这里有一个用处,就是那些对背驰、区间套没什么信心的,可以先多从形态学着手。而且,形态分析不好,也动力不起来。站在实际应用的角度,关于中枢的递归定义以及与从分型、笔、线段开始的最小级别定义之间的区别之类的东西,也是可以不管的,但这样,逻辑上就容易乱,所以,搞清楚没坏处。如果你实在特懒,那就从分型学起,这也可以。

下面,本 ID 给出一个懒人线路图:分型-笔-线段-最小级别中枢-各级别中枢、走势类型上面几个东西,是形态学中最基本的,完全没有办法再简略了,所以无论多懒,如果真想学本 ID的理论,那请先把这几样东西搞清楚。关于形态学,后面还有很多内容,最主要是关于各种与结合律相关的问题。当然还包括世界上所有有关股票的理论中关于形态部分的理论,根据本 ID 的形态学,例如什么 K 线理论,波浪理论之类的玩意,都可以从本 ID 的形态学中严格推出,而且,本 ID 还可以指出他们的缺陷以及原因。这个工作是必须干的,彻底穷源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包罗万象。

注意,有时候课程是由浅入深,前面不严格的,后面引进新概念后,就可以严格定义了。例如,最开始时,说上涨、盘整,都是用高、低点之类的东西,因为当时没说中枢,所以不可能严格定义,后来说了中枢,就可以给出严格定义。再例如,64 课里,由于没说特征序列的元素之类的概念,所以里面关于线段一些论述都如同用高、低点定义上涨、盘整一样,不太严格,到 67 课说了特征序列之类的东西后,定义就是严格的,所以在 67 课里,本 ID 说“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为什么说原来的不精确,因为按照原来没有特征序列的定义,那么线段里都要继续存在类似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而有了特征序列后,就不再需要这种情况了,这样才能把线段给精确划分。

由于本 ID 目前的讲课,一开始就没有按正常课程应该的顺序,所以,这种开始不精确后来再精确的情况才会发生。本 ID 愿意先不引进复杂的概念,先把大方向给说了,然后再说复杂的概念。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理解能力差的,可以接受简单,不太精确的方式,这样也没什么问题,也可以用。例如,像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样的概念,本 ID 就严重怀疑孔男人能理解的机会能超过 10%。所以,如果不能理解精确的,就用不精确的,等有理解力,对市场再了解深了,再学精确的也可以。例如,如果你现在只能理解男上位、女上位,吻之类的东西,那也很好。关键是精通一样东西,精通就好,就怕半通不通。所以,以后有问题,一定要问,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才行。当然,本 ID 无法回答所有问题,但有代表性的,一定会安排回答的。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43128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8分钟前
下一篇 18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