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属性,实则就是“学习”。
学习什么?
学习投资方法、学习市场、学习政策、学习行业、学习公司、学习别人— —
笔者这十几年的投资历程,回头看,其实就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而且还发现,越是市场低迷的时候,学习效果越是显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2018年春夏两季,A股一路下行,跌跌不休,阴霾密布,暗无天日。
在这个最黑暗的时刻,笔者将多年以来的学习心得进行了归纳整理,,陆续分享给投资者,或许有助于大家“寻找光明”。
笔者才疏学浅,拙作必有纰漏,欢迎拍砖、欢迎指正。
注1:本学习心得的行文格式是:先引用“原文”,然后展开本人的“领悟”(领会和觉悟);
注2:文中引用的“原文”皆已注明,在此向原文作者致敬!
注3:本文总标题借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部著作的名字“大义觉迷录”,系因笔者十分尊崇这位承前启后、励精图治、只知当世作为、不畏身后骂名的良心皇帝,而且,在笔者不断的学习中,每每有“醍醐灌顶”之感,似“大义觉迷”,故此将本系列拙作命名为“大义觉迷录”(仅借用书名,与内容无关)。
在此,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向雍正他老人家致谢致敬。
青岛格菲股票投资工作室 景奉平
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 )
大义觉迷录(四)
47、
原文:
问: 方丈对未来投资有什么看法?
答: 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对投资者来说,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
寻找能持续增长的优秀公司;
如果找不到,就寻找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领悟:
笔者实在是想不出来我们作为投资者除了去遴选更佳的投资标的之外,我们还想做些什么?!
更关键的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断地去遴选更佳的投资标的,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
你还想干些什么?你还能干些什么呢?
当然你也可以做大神去猜测市场、猜测别人,你也可以苦练K线基本功,这些东西的有效性不用我去评价,就跟掷骰子一样,其实就是在“蒙概率”,其结果大家心知:
大概率是要输的;即便是偶尔蒙对了,也难以持续。
那么,应该从哪里下手来遴选投资标的呢?
1、低估的标的(α1收益);
2、可持续成长的标的(α2收益);
3、低估+可持续成长的标的(α1、α2复合收益率:(α1+1)*(α2+1)-1)
其中:
α1的属性是估值修复(市场错觉造成),没有时间概念,什么时间修复、能修复多少,主要靠“天”(市场),确定性弱。
α2的属性是内生成长(企业自身成长驱动),时间概念较为清晰,主要靠“地”(上市公司自身),确定性强。
故此,在遴选标的时,宜选择“α1+α2”复合收益率最高的,其中,α2权重更高。
列表说明如下:

从列表看出:
在复合收益率相同(比如表中的30%)的情况下,选择投资标的时的优先级是按照α2(内生增长)的占比来排序的。
48、
原文:
问: 看到很多炒短线炒趋势的人,他们真的能成功吗?
答: 如果那个炒短线、炒趋势的人是别人,那么你不用操心这个问题,因为他是否赚钱和你没有关系;
如果那个人是你,那么是否赚钱只有你自己知道。
领悟:
用正确的办法几乎不可能获得短线的冠军;
短线的冠军更是绝不可能成为长线的冠军。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持仓组合:
如果按照年度核算可能会输给市场上15%的投资组合、
如果按照季度核算可能会输给市场上25%的投资组合、
如果按照月度核算可能会输给市场上35%的投资组合、
如果按照星期核算可能会输给市场上45%的投资组合、
如果按照每天核算可能会输给市场上55%的投资组合—
但是,巴菲特却成为了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大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也在52年时间里从7美元/股一直涨到了30.1万美元/股、足足涨了43000倍!!!
在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奥马哈举行的年会上,有人问巴菲特:“您是投资者的朝圣对象,更是世界首富,而且,您的投资方法和投资标的几乎都是公开的,那么,为什么没有人用您的投资方法像您一样成为世界首富呢?”
巴菲特答:“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像我一样慢慢地成为世界首富”。
发人深省:
为什么没有人用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同样成为世界首富呢?
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像巴菲特一样慢慢地成为世界首富。
49、
原文:
想完全避免短期下跌的风险,逻辑的背后就是想赚到市场上所有的利润。
前者很多人想努力做到(比如止损),后者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是完全不可能的。
为什么对一个硬币的两面,大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呢?
领悟:
还是用“抛硬币”做比方,只不过换个形式:
既然大家都知道在“大基数”的前提下,“抛硬币”时正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是一样的(50%);
那么,就应该明白:
1、市场短期的波动可能会有偶然性,但是,在“大基数”的前提下,市场的波动向上的概率和向下的概率也是一致的(50%);
2、长期来看,抛开β(来自于市场的收益),决定盈亏的终究还是投资标的自身(估值修复和内生成长)。
3、与其妄揣市场的走势、或者是自欺欺人地所谓控制风险,莫不如“退而结网”、精选投资标的。
守拙者,或许就是这个市场上最聪明的人,更是真正的勇士。
50、
原文:
问: 为什么要逆向呢?
大众有时对,有时错。逆向就是以大众为参照物,那还是以外部的意见为准,没有自己的主见,和盲从心理本质上没有区别啊。
答: 投资就是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过程,就像小时候做数学题,如果认为自己的解题步骤是正确的,就不会管别人怎么说。
如果在投资上不自信,总是跟着别人改来改去,不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那自己就不会有纠错机会,无法形成正确的投资体系。
领悟:
逆向、正向;
左侧、右侧;
顺势而为、逆势而行— —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
唯一的尺度,就是“价值偏离度”(而不简单是原文中提问者所言的“以大众为参照物”)。
笔者早上在海边散步时,经常看到狗狗因为贪玩而远远落后于主人、牵狗绳已经绷得很紧很紧,这种情况下,我更愿意下重注赌这样的狗狗下一步的行为是往前走。
“狗”:价格
“主人”:价值
“主人的位移”:内生增长
钟摆,越是远离六点钟,向下走的概率越大。
51、
原文:
问: 您认为股票涨跌的本质是趋势吗?
答: 问题就出在这儿,大部分人买资产都是因为趋势,但资产价格的趋势总是会中止、逆转,这也是大部分投资终将失败的原因。
领悟:
不要煞费苦心去判断那些所谓的趋势,那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既难以预测,更不可左右。
莫不如用全部精力去给“狗”和它的“主人”进行相对定位吧。
“狗”:价格
“主人”:价值
“主人的位移”:内生增长
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寻觅符合如下标准的投资标的:
1、“狗”负偏离于主人的位置越远越好(估值修复);
2、“主人”走的越快越好(内生增长)。
52、
原文:
关于“盈亏同源”
问: 总看到有人讲“盈亏同源”,我一直不能很好地理解,请方丈帮忙解惑。
答: 比如,一个股债平衡配置的组合,牛市的时候涨得多,这个涨幅主要是股票仓位带来的,那么在接下来的熊市中,整个组合的净值可能会跌得较多,这个跌幅也是股票仓位带来的。
一个加杠杆的策略,在市场走势符合策略预设方向的时候,会比大盘涨得更多;在市场走势不符合策略预设方向的时候,会比大盘跌得更多。
一个人靠赌博赚了一大笔钱,他可能也会因为赌博输掉一大笔钱。
一个人迅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他开车开得快;那么他出车祸,也可能是因为他开车开得快。
领悟:
在实践中,“盈亏同源”更多地成为了大多数投资者投资失败时的理由和慰藉。
但是,笔者对方丈的高见却不敢全部苟同。
在方丈举的例子(股债组合、杠杆效应、赌博、飙车)中,“盈亏同源”自然是成立的;
但是在其他的情况中、特别是在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中,并不尽然。
按照笔者的拙见:
股票投资收益=α+β+γ
α:就是来自于选股的收益
β:是来自于大盘的收益
γ:是来自于高抛低吸的收益
换言之:
α=赌场
β=赌具
γ=赌技
成天绞尽脑汁研究“赌场”如何经营的人,自然是“股东”;
成天挖空心思研究“赌具”的人,很可能是“老千”;
苦练“赌技”的人,肯定是“赌徒”。
“股东”=投资
“老千”=投机
“赌徒”=赌博
在投资实践中,投资者的亏损原因无外乎三种:
“投资标的选择错误”、“趋势判断错误”、“操作失误”。
对号入座一下就是:
“投资标的选择错误”的属性是α(赌场)
“趋势判断错误”的属性是β(赌具)
“操作失误”的属性是γ(赌技)
专注于β和γ的投资者,实则就是“投机者”,甚至是“赌徒”:
对于这些成天挖空心思研究“赌具”、苦练“赌技”的赌徒而言,自然是“盈亏同源”:成于斯,败于斯。
β(赌具)和γ(赌技)的属性是双向的(双刃剑),它们在成败的两个通道上所发挥的效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而α(赌场)则不然:专注于α(赌场)的投资者,成天绞尽脑汁研究的是如何找到更好的“赌场”以供投资,α(赌场)作为投资标的的遴选标准肯定是单向的:就如同选美一样,肯定是越美越好,美的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丑的;又如同挑选百米赛跑的运动员,肯定是跑的越快的越好,跑得快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缺点。
结论:
对于成天挖空心思研究“赌具”、苦练“赌技”的投机者和赌徒而言,“盈亏同源”是成立的;
而对于成天绞尽脑汁琢磨如何找到更好的“赌场”以供投资的股东而言,“盈亏同源”是不成立的。
所以,笔者个人的投资价值观一直是:
忘掉β(赌具),忽略γ(赌技),专注α(赌场)。
53、
原文:
我最喜欢的是做空我的股票的人,那才是真爱。
领悟:
方丈的话一般都是“高深莫测”,不能“简单理解”。
窃以为,方丈说的“喜欢别人做空自己的投资标的”,所指的并不是看空者的行为结果(卖出),而是看空者的行为动机:看空的依据。
看空者的看空依据会使你多个视角、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所中意的投资标的,从而避免掉入自己的“禀赋效应”的陷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
原文:
我觉得需要卖出的股票都很烦,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多做很多决策:
什么时候卖?卖了以后买什么?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卖?
多做决策意味着犯错的可能性成倍地增加。
基于消费的卖出理由任何时候都成立。基于“估值”的卖出,使夹头耗尽心神,最后基本都卖错了。
问: 基于什么卖出才不错呢?
答 :基于买入理由不再成立。
领悟:
股市名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卖出,的确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考验神经的工种。
笔者的“卖出观”只有三条:
1、预期达成,价值兑现;
2、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恶化);
3、出现更好的投资标的,腾笼换鸟。
就像种庄稼一样:
1、春天播种了小麦,风调雨顺,长势喜人,到了六月份就必须要收割,不然就要烂在地里了(预期达成,价值兑现);
2、春天播种了小麦,不料遭遇了严重的病虫害,不可能再有好收成,继续下去得不偿失,只好忍痛割爱,全部割掉(公司的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恶化));
3、春天播种了小麦,长势正常,但是,四月份有出口公司预订黄秋葵,预期收益比种小麦要好许多,所以,就坚决地割掉小麦,改种黄秋葵(出现了更好的投资标的,腾笼换鸟)。
55、
原文:
问: 有投资人说投资就是投人,这在股市上是否适用?你是否仅因为认可其创始人而投某只股票?
答: 否定一个投资决策可以是因为人的因素,但不能因此而肯定一个投资决策。
领悟: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2、买公司,就是买实控人。
意即:
1、公司要足够好(“定性+定量”双重标准,即“公司好不好”+“股价贵不贵”),
2、实控人也要有足够的人格(人品和格局),这样的实控人我们可以称其为“良心实控人”。
二者同为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
是开一把锁需要同时使用的两把钥匙。
“良心实控人”的标准都有哪些呢?
1、“实控人”本人就是公司的创始人;
2、“实控人”本人背景透明;
3、“实控人”个人的资产基本上都在上市公司(即对外没有其他投资);
4、“实控人”个人对外基本上没有债务(包括股权质押);
5、“实控人”个人有虔诚的信仰;
6、“实控人”个人有持续的善举(包括但不限于捐赠);
7、“实控人”身边有很多长期的追随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标准,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都是增益性质的。
那么,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有哪些符合或基本上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控人呢?
笔者可以尝试着列举几位“良心实控人”:
曹德旺(福耀玻璃)、何巧女(东方园林)、崔根良(亨通光电)、刘永好(新希望)— —
56、
原文:
研究公司的方法论很简单:
1.所处行业是否可持续增长或者不可撼动。
2.商业模式是否有优势和持续性。
3.公司治理结构和创始人人格是否有优势。
领悟:
方丈的高明之处在于:化繁为简
笔者高度认同方丈关于公司评价的这三条标准,换成笔者的理解就是:
1、行业的成长性和永续性;
2、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3、公司实控人的人格(人品和格局)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
虽然用这三条简明标准的确能够甄别出公司的优劣、的确能够遴选出优秀的公司,但是,优秀的公司却并不一定是优秀的标的。
换言之:用这三条遴选标准,只能解决“投资标的好不好”的问题,却无法给出“投资标的贵不贵”的问题!
就如同我们对一根金条进行鉴定一样:99.99%纯度的金条,只能证明其是“好货”,但是至于值不值得买,还要看价格!
“好不好”,是定性的问题;
“贵不贵”,是定量的问题。
由此看,原文作者给出的这三条标准只解决了定性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定量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判断“贵不贵”呢?
笔者的主要定量的维度是:
1、当前股价下自身的静态指标的质地(PE、PB、ROE等等):
A、绝对意义上贵贱;
B、和同行业其他标的相比较的相对贵贱;
C、和自己历史估值水平中枢相比较的相对贵贱;
2、当前估值与自己未来的成长性的匹配程度(PEG、PBG);
3、当前估值与资产盈利能力的匹配程度(PER、PBR);
4、风险评估:现金流量、负债率、商誉等等。
结论:遴选投资标的解决方案是:
定性(好不好)+定量(贵不贵)
以上,为笔者系列学习心得“大义觉迷录”第四篇:方三文大作“您厉害,您赚得多”学习心得(4),再次向原文作者致敬。
投资的路,就是学习的历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笔者将继续学习下去,也将陆续将学习心得分享给如我一样的投资者、学习者。
就在本文即将发稿的时候(2018年8月 17日),中美贸易战继续“升级”、叠加地缘政治恶化、土耳其危机,本周A股延续下跌趋势,风声鹤唳,泥沙俱下,屡创新低— —
风动? 幡动?
还是心动?
格菲股票投资工作室 景奉平
完稿于2018年8月17日(星期五)下午2点58分
注:
1、关于“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是格菲工作室推出的关于投资理念方面的系列论著,迄今共计9篇;
2、关于“我跨过半个中国去看你”:
“我跨过半个中国去看你”是格菲工作室推出的关于投资标的基本面研究方面的系列报告,迄今共计20篇;
3、关于“剁掉高抛低吸之手”
“剁掉高抛低吸之手”是格菲工作室在雪球上推出的示范性实战组合,迄今第6周;
4、关于“岛上论剑”股票投资大赛:
“岛上论剑”是由格菲工作室承办、半岛都市报主办的在地方最具影响力的股票投资大赛,迄今三季度总决赛刚刚结束,格菲工作室包揽前三!
5、关于“格菲工作室”
“格菲工作室”系由青岛数位实业家于2017年秋季共同发起的专注于投资标的基本面研究的二级市场投资团队。
“格菲工作室”旗下品牌包括:
1、“我跨过半个中国去看你”(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深度报告);
2、“大义觉迷录”(投资理念专著);
3、“剁掉高抛低吸之手”(示范性实战组合);
4、“岛上论剑”(联办,股票投资大赛)。
“格菲工作室”的主要标签如下:
1、不盯盘;
2、不研究K线;
3、不猜测市场;
4、不妄揣政策;
5、不允许说上市公司的代码;
6、必须始终满仓;
7、只专注于投资标的的基本面的研究;
8、无它。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3277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