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电气化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全面兴起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迈入电气化时代。不过由于旧设备的耐用性、寡头垄断的存在使电费久久居高不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电气化萌芽期持续了相对漫长的时间,1870年至1910年代末美国电气化进程处于技术萌芽期。19世纪70年代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电力技术为核心的重工业,并与内燃、冶金、石油化工等组成全新的技术体系。19世纪末期,西屋电气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相继成立。1900年,美国开始制造500千瓦汽轮发电机。1910年,美国制造出用于100千伏输电线路的设备。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军事上的需要,美国政府开始注重电工产品的研制。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部分工业开始使用电力替代一次能源,发明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前景,新兴产业兴起,汽车、电气化、化学工业等行业蓬勃发展,1920年至1929年美国电气化进程进入期望膨胀期。1924年,美国每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下线,而十年前组装一台车需要14小时。1929年,美国使用的电力呈现爆炸式增长,电价也下降了80%。美股市场中汽车和无线电的股票被爆炒,领涨的是通用汽车的股票[1],受到通用汽车股价的影响,其他公司的股价,比如美国钢铁公司、美国收音机公司、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股价也稳步上升。1929年10月,电力技术期望膨胀期产生的泡沫破裂,1930年至1932年美国电气化进程进入泡沫破裂低谷期,期间美国发电量降低了14%,工业生产下降了46%,汽车行业减产了2/3,这导致钢铁需求同步减少,其他塑料、纺织等和汽车相关的需求也同步减少,同时私营企业在建筑业的实际投资下降了75%,这导致对砖块、砂浆、原木和其他原材料的需求同步减少。一个又一个行业减产,美国经济进入了向下的螺旋通道。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新政下联邦政府在电力领域的作用大大增强,政策利好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1933年至1946年美国电气化进程进入稳步爬升复苏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迫使美国各家企业开发新的技术以提高企业产出,企业着力提高研发产出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电力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结果就是,美国获得了有史以来最快的经济增长:1939至1944年,美国的实际 GDP 几乎实现了翻番。经过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真正的龙头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波音公司等也随之形成。1946年以后,电力技术步入生产成熟期。1950年至1959年,美国在二战后经济排名世界第一,工业总量占资本主义世界60%,工业化进程加快。随后20世纪60年代的“黄金十年”将美国经济带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不过电力技术对于经济的拉动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显露疲态,市场需要新的技术革命来引领增长。2.2 信息化[2]信息化的技术萌芽期在电气化生产成熟期已经逐步开始。1947年点触型晶体管问世,1959年集成电路技术商用化,1965年集成运算放大器问世,1971年Intel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芯片,到1973年以太网发明,全球经济开始步入信息化时代。为了时间上衔接方便,我们将1971年至20世纪80年代早期划分为信息化技术萌芽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加快,美国潜在劳动生产率同比也在1982年后逐步提升。蒂姆·伯纳斯·李爵士(Sir Timothy John Berners-Lee)在80年代创造的“互联网”[3]技术在往后30年里从底层逻辑开始重构整个商业世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个人计算机迅速普及,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消费品,催生了从计算机硬件到软件、从单机到网络的巨大市场需求,成就了一批以提供计算机及网络软硬件设施的科技企业,如思科、戴尔、微软及英特尔等,1983年美国信息化进程步入期望膨胀期,并持续至2000年。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了传统电信概念和体系,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有线电视公司向各州法院起诉要求放宽经营电话的限制。同年,美国修改媒体和电讯法,撤除电讯与有线电视之间的隔离。《1996电信法案》打破限制电信与有线电视市场相互开放的禁令,美国进入大通信传播时代。资本的加入虽然加速了互联网产业创新和渗透的速度,但因此引发的资本狂热也不可避免的将互联网产业带入泡沫疯狂膨胀的时代,这一狂热持续至2000年初。2000年至2003年美国进入信息化的泡沫破裂低谷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3年内,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联网公司存活到2004年,约7500亿美元资产和60万个工作岗位蒸发,明星互联网企业也不能幸免。然而,在互联网幻灭低谷期,对比互联网产业的萧条,需求端却依旧欣欣向荣,互联网用户数量继续攀升,世界范围内的上网人数从1995年的2000万人,到2003年增加到5亿人。美国互联网产业在经历了2001-2003年大洗礼之后,于2003年下半年开始重新开启一轮向上周期,2003年至2009年美国信息化进程步入稳步爬升复苏期。2003年开始,美国境内信息行业企业利润呈现持续上升攀升,美国信息行业企业税后利润从2001年的-344亿美元、2002年扭亏为盈至5亿美元、2004年已经上升至440亿美元、2007年更是上升至接近900亿美元,也逐渐形成了信息化时代的龙头企业。2009年之后,美国信息化进程进入成熟期,龙头企业盈利出现了巨幅增长。此后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FAAMG等科技巨头发展迅猛,加上美国政府对于科研的大力支持,以信息技术、互联网等行业为代的成长板块产值占比有明显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