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操作个股——自建指数
其实按照一定客观规则选股组成的一揽子股票,都可以称之为指数。散户合理的持有个股的方法就是自建指数,指数的编制规则由自己确定。这样做的好处有四个:第一,省去了买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等费用;第二,自己持有个股可以获得打新市值,自己打新能够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第三,完全按照选择指数的规矩来,克服了人类主观恐惧贪婪的缺点;第四,选股规则清晰,则可以通过回测手段验证选股规则是否有效。挑选个股可以从如下几个风格因子入手:
1、低波动:大类资产之间低风险低回报,高风险高回报
资产类别里面可能会出现低风险高回报
高风险的标的短期巨赚或巨亏,但是长期来看,跑不赢低波动的标的
高波动率的股票长得像彩票,受追捧,使得机构投资者买入,赌业绩,由于高风险股票短期业绩过于炸裂,市场上的投资者会一窝蜂去追最热的资产,高波动的股票,长得像彩票,让人整体高估尤其是基金经理有动机去赌,赌它们业绩爆炸,自己好成为明星,把低风险股票弃之如敝履,其本性还是人们的“爱攀比”的心态在作祟,看到别人喝酒吃肉自己也眼红,殊不知,这种高波动的股票在向上波动的时候风光无限,在向下波动的时候会输的很惨,整体上收益率不会打败低波动股票。高波动股票还要缴纳“波动率税”
从而使得这部分股票整体被高估。因为高波动的股票被高估了,长期来看就有暴跌的可能,低波动被低估了,长期来看就会估值修复
低波动股票是通过减小回撤来从长期战胜高波动股票,低波动率的股票绝对风险低,但相对风险高(相对于业绩基准的波动),造成了低波动的股票收益率比高波动的股票要高,不活跃股在长期来看收益率打败活跃股。高波动率的股票长期跑不赢低波动率的股票。
波动率为主要指标
低波动可能是因为公司经营比较稳定,若股价反映了公司经营状况,使得股价变得可预测
消费行业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其客户群体庞大且需求波动很小,这就导致企业的经营状态变得可预期
2、小市值:以市值规模为主要分析指标,大盘股大家都去分析,资金容量也大,定价权可能不会掌握在任何一方,而是市场整体选的结果,定价就会准确,不容易出现超额收益。大家对大盘股关注过度,研究过度,定价充分,导致大盘股流动性溢价偏高,而无人问津的,由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相应地分配给小盘股的注意力就少,引起了错误定价,小盘股被低估了而大盘股被高估了。冷门股有超额,越热门的股越没有超额,代表大盘股的ih和if没贴水,说明大家做不出来超额,代表小盘股的ic和im有贴水,说明大家能做出超额。
大规模的基金,也有可能买不进去,或者无人问津,从而造成小市值错误定价(被低估)。
这也是价值投资的难点,公司是大蓝筹,好公司不假,只不过估值实在是太难了,很可能市场上所有的分析师都盯着这几只蓝筹股,所有的预期已经包含在股价中了,这个时候市场变得非常有效。再加上这几只蓝筹股过去的高增长可能只是运气的成分多一些而不是公司实力,那么高增长的逻辑就是一个假逻辑。这就是价值投资者不赚钱的窘境。而那些无人关注的小市值股票反而有可能有隐藏的超额收益。
对比技术分析和小市值,小市值投资策略更不容易被A股投资者发现,很多投资者连基本的分散持仓都没有做好,但是接触技术分析是方便快捷的,技术分析只要坚持,不容易亏大钱,因为总会及时止损,而知道小市值的人还是比技术分析少太多了,而且大幅度的波动会把很多人都洗出去,对手盘就会源源不绝,只要对手盘源源不绝,小市值因子就不容易失效。你要问问身边炒股的朋友,小市值因子是超额因子他知道吗?K线他知道吗?很多人只是在自己的能力圈行事,殊不知他们认为的能力圈其实是舒适圈,他们只是在做着路径依赖的事情,没有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小市值可能是因为获得了涨跌不对称性,向下跌的空间有限,而盘子小容易被拉升,本身越小的市值就越有可能波动越大,只要蹭上啥概念或者游资临幸,就有向上大幅波动的可能性。
涨跌停制度,做空制度对小市值有影响吗?如果要探究这样的问题,需要在实验室设置A股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但是只有制度真正变化了我们才能观察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证据也只是“前后对比”级别的证据。
小市值里面镰刀少,机构不愿意来小市值是因为即使做出了超额收益,也会因为本身策略规模限制,不能容纳更大的资金,那么基金经理的管理费就不会上升,基金规模也做不大,基民赚到钱了,但是基金公司没有赚到钱,所以小市值会对机构有一定的排除性质。再加上国家队会持有蓝筹股,不会来小市值,那么小市值的持股者很有可能是游资,散户。由于A股本身缺乏做空机制,小市值股票就有可能弹性很大,上不封顶,容易被拉升,波动剧烈后,如果采用一些轮动的方法进行高抛低吸,那么就会获得超额收益。
小盘股效应指的是,虽然小盘股以贝塔衡量的风险要比大盘股的贝塔更高。理论上,小盘股的平均回报要比大盘股更高,但数据显示,小盘股的实际回报要比理论回报更高。阿尔法长期为正,而大盘股的实际回报要比理论回报更低。阿尔法长期为负
在小盘股效应被发现之前,是没有指数公司编制小盘股指数的,即使有卖方的分析师也不会特别重视小盘股。由于分析师的收入来自研究推动交易产生的佣金,他们当然更愿意集中研究和分析大盘股。这样就使得市场上关于大盘股的信息充分传播。他们的风险由此而下降。由于股民集中交易大盘股常常使得大盘股的交易价格超过内在价值,这样自然会拉低他们的平均回报。使得阿尔法为负。而反过来的情况就发生在小盘股身上,使得它们的阿尔法为正。
大家拥有的小盘股信息远远少于大盘股,才使得小盘股尽管风险更高。但平均回报还是要比CAPM理论预测的回报更高。A股由国家队、散户、机构投资者、游资、产业资本参与,小盘股里面,大资金容不下,机构少,没有机构就没有伤害,就有可能有错误定价,再加上过去的壳价值,相当于一个下有保底上有波动的结构,只要不断轮动就有超额收益什么时候像金元顺安元启这样的基金不限购了,可能小市值策略离失效也不远了。因为机构都去卷,把超额卷没了。
小市值策略收益分为两部分,小市值主要由高风险提供的贝塔收益和轮动产生的阿尔法收益组成,在运行小市值策略过程中,一部分是参与者增多带来的资金拥挤,导致小市值股票整体高估,这样贝塔收益减少,长期来看会有均值回归的可能,而若是采用轮动的方式,将会获得阿尔法收益,这部分阿尔法收益是由于散户参与者众多导致的不合理定价和情绪波动提供的,可以长期存在参与者过多,小市值股票会被整体高估的,这个时候贝塔收益减小。
短期来看可以赚到流动性溢价的钱,长期来看会有一波均值回归的回调,因为高估的东西不会涨到天上去。回调把小市值策略里面不坚定的人洗出去,从而使得策略重新有效,这样周而复始进行。
最小50只的平均市值,19年以来一直在12-16亿区间徘徊,目前又接近了16亿的高限,会不会回调一波呢?这又涉及到择时的问题了。

短期内若将小市值公司基本面看作无变化,利润恒定,那么市值和估值水平正相关,可以看做小市值策略的贝塔,轮动产生阿尔法
冷门的股票在市场中获得的关注较少,有一些信息并没有反映到价格中。因为广大散户的有限注意力所导致的。蓝筹股已经被机构研究透了,很可能所有信息都已经反映到价格当中了。由于卖空被限制,每支股票都会被对这支股票的未来最乐观的那部分人所持有,而小市值股票“无人问津”,所以导致这部分股票系统性地被低估了(所以大盘蓝筹股很可能更倾向于有效市场,因为太多机构追踪他们),再加上有可能游资炒作起飞的可能性,大家对上市公司不可能轻易退市的共同认知,从而导致这是一个具有正期望值的投资策略。‘
小市值的博弈环境是什么样的?由于没有产业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卖盘顾虑,博弈少了一个环节游资可以方便地拉涨停,又因为在 a 股大部分还是靠做多赚钱的,那么小市值股票就会有向上的弹性。由于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游资可能资金量比较均衡,游资更容易拉升和打压股价,这就造成小市值股票可能下有“底”,而上不封顶的结构。定期轮动就总能获得超额收益。
3、价值:价值股可能有一些未知的风险没被反应在贝塔中,比如说,盈利大幅波动,公司破产等。
对成长股的未来过度乐观,因为媒体过度宣传而感觉自己更熟悉,成长股被高估,价值股方向相反
但是价值股可能要等3到10年才能显现利润,基金经理有业绩考核要求,等不了这么长时间,散户有此耐心的就更少见了。
人们可能系统性地高估了近期热门的股票,系统性地低估了那些近期表现不佳的冷门股票
高波动率,成长股
低波动率,价值股
基金经理有业绩比较的压力和做大规模的需求,想要当年就业绩爆炸当明星,容易偏好高波动率股和成长股,这样低波动率股和价值股就有可能被低估
价值指标:市盈率、股息率,公司回购股票,代表公司目前被低估。红利因子是有效因子。
但是高波动仍然可以成为收益的来源,只要找到合适的工具来回刷。低波动指的是股票(持有时间肯定会长一点的)长期持有,半年或一年换仓,总是持有低波动的股票 要比持有高波动股票,收益要高
格雷厄姆标准选股流程:
1,首先找出所有Pe(TTM)小于X倍的股票,
2,X=1/两倍的无风险收益率。
3,找出其中资产负债率<50%的股票。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选择其中30只,每只投入不超过总资金的2.5%,即股票仓位不超过75%。
4,剩余25%资金,买入国债或者其他无风险收益标的。
5,任何一只个股上涨50%以后卖出,换入新的可选对象或者国债。
6,一年按照同样的标准轮动一次。
价值比成长要更收益更高,可能是因为大家觉得价值型股票“有底”,在熊市的时候表现得更抗跌。
4、基本面:毛利润率反应了这门生意的本质,不容易造假,不受到行业,资本结构,税收等影响。以毛利率、ROE等基本面指标,说明公司基本面优秀
5、动量:一到四周涨幅最大的股票,在未来也会大概率涨。趋势股可能是基本面改善驱动的,也有可能是市场情绪驱动的。以过去收益率的某种加权平均为买入信号,相信过去股票收益率的赢家,未来也会是赢家。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均线的金叉死叉作为趋势进出场指标。而均线具有滞后性,越是长期的均线越滞后。
今天的涨跌幅对明天的涨跌幅是否有作用力?如果动量效应存在,看起来是有的。这样的话今天的涨跌幅就包含了某些信息,使得明天的涨跌幅的可能性空间缩小了。
区间涨幅为主要指标。
6、流动性:低流动性的股票不容易产生流动性溢价,这样价格就会比较合适,可以用换手率指标来描述,
信息论的角度看,因子与因子之间正交的可能性大,选2到3的因子去选股,
例如,价值和质量带有的信息可能是正交的,因为价值代表市场怎么看待这支股票,属于估值信息,质量代表公司本身的经营好坏,属于基本面信息,我们可以用市盈率和毛利率打造,也可以用pb-ROE打造,还可以参考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构建。
任何演绎法都需要有前提假设,比如说小市值为什么有效?是因为主流资金长期忽视这些小票,这些小票长期股价趴在地上,有波动去轮动就会有超额收益,还是壳资源有价值,总需要一些假设支持有效。若没有逻辑支撑,那么用这些超额因子心里也会不踏实。上述聪明贝塔因子,要么是因为定价不充分,套利限制使得定价错误,1大资金看不上(低波动)或进入有门槛(小市值)2要么是承担了更高的风险,要么是人类固有的行为模式。
剔除10元以下的股票,st股票,按照上述聪明贝塔的因子,按照毛利率从大到小排名,第一名赋一分,第二名赋二分,以此类推,按照pe从小到大排名,第一名赋一分,第二名赋二分,两个打分加总,分数低的,若基本面没问题,等权买入根据资金量大小分散配置10到20只股票自建聪明贝塔指数,每季度卖出排名下跌的股票,,买入排名上升的股票。
当然还可以把低波动来进行排列。
主观操作个股:主观选股的缺陷是,短线交易涉及到博弈,长线持仓涉及到演绎,不能用归纳法去验证,无法回测,而演绎法和博弈依赖的假设条件很多,万一哪一个假设条件不成立,就会死的很惨,赌输了需要止损,按照《走进我的交易室》那里面去控制仓位。
主观的交易会陷入一种愿望思维陷阱之中,觉得自己的逻辑非常硬,但是可能由于认知偏差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如果不能量化证伪,那么主观就无法证伪,怎么说都是对的。如果赚到大钱了,归因于天赋运气都行,但是可复制性极差。如果一个操作手法不可以复现,那么只能归因于随机性而不是实力。
《共同基金常识》一书指出,个股的收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是公司的现金分红,我们可以用每股收益、股利支付率,股息率等指标来考察,第二个是公司的盈利增长,我们可以用利润增长率来考察,第三个是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估价,我们可以用市盈率来考察。第一个因素反映了公司是有价值的,可以为股东带来货真价实的收益,第二个因素反映了公司有成长的潜力,未来公司还会继续成长变大,第三个因素反映了市场上投资者的情绪和对公司的共同预期。
前两个因素是基本面因素,在长期决定了市场回报率,第三个因素是投机的力量,充满了人性的博弈,在短期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和市场回报率。市盈率波动的钱是零和博弈,你和你的对手盘总有一个人是做错的,你多吃一口蛋糕,别人就少吃一口;每股收益波动的钱是增长思维,因为蛋糕整体在变大,每个人都有蛋糕吃。赚每股收益波动的钱,赌企业的内生增长,并且有长期上涨趋势,获得企业实实在在的成长(投资),要比赚市盈率波动的钱(投机)容易得多。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市盈率的变动值理解为情绪波动,把每股收益的变动值理解为公司的内在价值。
价值投资者的获利途径是专注于每股收益的变动值——问题是,未来每股收益是上升还是下降,极难作出判断。如果每股收益向上波动,且市盈率也上升,那么价值投资者就获得了戴维斯双击的机会。但是二者的边界并不是很清楚。你用博弈的视角交易时,其实你在赌别人出更高的价格买走你手中的资产,而不是赌本身这个资产能够持续为你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你想要赚取市盈率波动的钱,而不是每股盈利波动的钱。
想要主观操作个股至少配8-10只,资金量大的甚至需要配置20只。单一个股仓位不要超过40%,即使是这样,也要面临较大回撤,个股在资产配置的比例不要超过15%,满足一下赌瘾就行。短期个股涨跌极难判断,过去的热点板块,没准现在已经被市场抛弃,资金奔向了新的热点板块。但是如果你有过去的热点板块,现在换仓换到新的热点也不太合适,很容易两边打脸。一直去追热点,那么你肯定没时间研究热点板块和热点公司的基本面,企业的护城河在哪里?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吗?一旦有竞争者,有应对措施吗?即使散户对这些相当了解,它涨起来也不一定能拿的住。
当热点随时转向,开启往下寻底的过程,普通散户如果没有对公司的信仰的话,必然情绪崩溃,而情绪崩溃导致的结果就是割肉止损,但是过一段时间再来看割肉的股票,恰好卖在了最低点,割肉割到了地板上。个股没有“底”,无法判断是否止跌。
个股、外汇、期货、期权涉及到变量多且杂,散户的信息不对称性强,你只是假装了解个股,虽然交易收益大,但风险也大,散户进去就是被宰杀的境地,镰刀又多,买进去就被割。散户要有弱者思维,你去做个股,就是在假装自己是强者,轻易不要进入,或者小仓位试试水就行。技术分析用在小市值个股身上,很可能k线图形是机构画出来的,因为个股定价权不在散户手中,用技术分析去操作小市值个股无异于送死。应用于ETF或者大盘蓝筹可能会管点用,你可能碰到坐庄的个股想但是你碰不到坐庄的指数基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1483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