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价格行为的朋友们以及对价格行为有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夸叉,前一段时间,我用了八篇文章讨论了关于趋势、通道、突破、缺口,牛/熊旗型等以及如何交易的方法及要点。

有些朋友私信交流,觉得收获不少,也提出疑问“文章是不是从半路开始写的?“
感觉一上来就是比较进阶的内容,希望可以从价格行为入门讨论。
确实,写文章非我专业之事,仅凭借兴趣尽情书写,并没有规划,考虑从初级入门开始。
那么从这篇文章开始开始,我们由浅入深对价格行为基础的部分,计划用十篇或更多的文章展开这个系列。希望可以帮助到想学习价格行为却因为阿尔布鲁斯的书比较难懂而暂停脚步的朋友,同时对自己也是温故知新的一个过程,当然也欢迎价格行为研究者多多交流。
下面开始由浅入深,利用价格行为学,感受市场中的多空力量,了解如何基于趋势、结构、形态,以及寻找到优质的入场信号来作交易
今天,我们先从理解价格行为的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讨论。也就是K线。
日本蜡烛图技术·那本书想必大家已经看过,非常经典。K线图表看似简洁明了,实则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奥的逻辑。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旨在帮助初学者轻松入门,深入理解K线的内涵,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这一工具。同时,对于已有交易经验的老手而言,本文也将提供新的视角,助您进一步挖掘K线的深层含义,提升交易技巧。
2.K线
2.1 k线的构造
K线你一定看过,然而,对于K线究竟具备何种功能、它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是否认真思考过?
首先,我们来谈谈K线的起源。它实际上是一种用于记录价格波动的工具,由于它的外观与蜡烛颇为相似,因此在业内也常被称为“蜡烛线”。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本技术分析领域的经典之作,名为《日本蜡烛图技术》,这本书是每位交易者都应当研读的必读之作。
据说,K线这一价格记录方式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日本,是由当时的米商所发明的。我们如今称之为K线,其实完全源自于日文中的“罫线”一词けいせん(keisen)的直接音译。那时的大阪和江户,米谷期货市场已经相当发达。为了满足商人们买卖乃至炒作的需求,基于K线发展而来的技术分析方式已经相当成熟和先进。然而,记录价格的工具并不只有K线一种,砖形图、竹节图、卡吉图等也是其中的几种形式,K线只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你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记录和理解价格,这并没有固定的规定。然而,由于大部分学习资源都聚焦于K线,因此我们也将以K线作为主要讨论对象。接下来,让我们从单根K线的构造开始认识它。其实,K线的组成相当简单,只需要四个关键价格就能描述清楚。
- 开盘价
- 收盘价
- 最高价
- 最低价

其中,开盘价与收盘价之间的部分构成了K线的实体。而最高价、最低价与实体之间的差距,则通过细线——我们称之为影线——来展现。至于颜色的差别,它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K线的涨跌情况。如果收盘价高于开盘价,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价格呈现上涨趋势,这时K线会呈现为绿色的阳线。反之,如果收盘价低于开盘价,即价格下跌,那么K线则会呈现为红色的阴线。
值得注意的是,K线颜色的使用在不同地区和国家存在差异。在东亚国家,由于红色象征着喜庆,因此习惯用红色表示价格上涨,绿色表示价格下跌。然而,在欧美国家,红色通常被用来表示警戒或下跌,所以他们的K线图中红色可能代表价格下跌。因此,在使用TradingView或其他数字货币交易所软件时,图表的颜色可能与A股市场的习惯不同,预设为绿色表示上涨,红色表示下跌。对于这一点,大家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适应。(这并不重要,改成自己的习惯就好)
至此,你应当已经理解K线作为一种价格表达形式的精简之处。它仅由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这四个关键价格组成,并通过颜色来标记价格的涨跌。然而,由于K线的简洁性,我们仅凭一根K线是无法得知价格在其内部是如何运行的。若想深入了解价格变动的细节,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切换到更小的时间周期图表来探寻答案。这也引出了另一个关键概念:K线是可以进行组合和拆分的。当你了解了一根日线的基本形态后,想要知道日内价格是先跌后涨还是先涨后跌,就可以通过切换到更小的时间周期,如一小时级别,来观察价格涨跌的具体轨迹。
就数字货币交易而言,这根日线肯定也是由24根一小时线所组合而成。

那我们切换到一小时级别,就可以看得出来

原来,刚刚那根日线呈现的是先下跌后上涨的走势。同理,七根日线也可以组合成一根周线,而一小时线则可以拆分为12根五分钟线,以此类推。
对于熟练的交易者来说,他们擅长在不同的时间级别间灵活切换,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观察和操作的时间周期。大家也可以尝试打开交易软件,比如TradingView,来实际体验一下这种时间级别的切换和组合。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时间级别的K线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价格的波动规律。
2.2 k线的形成
刚刚我们讨论了K线的构造,但还未涉及K线的形成过程。既然K线记录了单位时间内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那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价格确实发生了波动。
正是这些波动,使得我们在TradingView等交易软件上,能够看到正在形成中、跳动中的K线。而长时间的价格波动则会呈现出连续的多根K线,从而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价格的走势,一目了然。
那么,价格为什么会波动呢?
其实,K线的形成看似复杂,实则原理简单。它反映的正是市场上买卖双方力量的对比和变化。正如我们在中学课本中学到的经济学原理,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单一商品的价格涨跌。当市场上买盘力量强于卖盘时,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卖盘力量过强,价格则会下跌。这些买卖力量的较量,最终都在K线上得到了体现。
这听起来像是废话?就像我告诉你,烹饪一道美味的菜肴用到了各种食材和调料,但如果你真的走进厨房,亲手挑选食材、切配、烹煮,甚至尝试不同的调料搭配,你就会对烹饪的艺术有更深的领悟。同样地,当我们谈论K线时,虽然可以简单地描述其形态和含义,但真正要理解K线背后的市场逻辑和交易智慧,就需要我们亲自去实践、去观察市场、去体验交易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K线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交易中。
因此,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深入探索K线的形成过程,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盘口。当你打开交易所的界面时,你会找到类似盘口的板块。我建议你可以为这一板块截图保存,以便后续详细讲解其内容。
以这张BTC的盘口为例:

你可以在画面的左侧,看见绿色和红色的价格,分别代表买方与卖方的订价,由降幂和升幂排列,左右还有对应的订单数量,这个盘口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价位。有谁预挂了多少订单,打算要购买或是卖出。你看现在的价格是68233.57,这是目前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撮合的结果,而在68233.62这个价格,还有0.18862颗BTC的买单正等待成交,而688233.63,则有8.17673颗正等待被成功卖出。
当我们搭配TradingView来看,在一分钟级别的图面上

当前屏幕上正展示着一根尚未收盘的K线。若你期望它从680001.10的价格一路下跌至68000.01,并最终形成一根大阴线,那么市场上必须有足够的买方和卖方力量来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来说,需要有人愿意以更低的价格购买BTC,同时也有卖方愿意在这些价格水平上出售BTC。只有当市场上所有的这些挂单,总计2几颗BTC的订单被完全消化,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时,价格才会下跌至你所期望的低位。
这就好比在战场上的推进。将军在每个关卡都精心部署了人力,形成了坚固的防线。如果你无法成功消灭前方的敌人,那么你的战线就无法向前推进。同样地,如果你这一侧的防守力量不足,那么也很容易被敌方趁机攻破。在交易市场中,这些关卡就如同不同价格水平上的订单簿,买卖双方在这些价格点上部署了自己的力量。只有当一方的力量足够强大,能够突破对方的防线时,价格才会发生明显的变动。
当我们再次聚焦于盘口时,你会发现那些快速跳动的数字,实际上正是市场上实时订单数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价格的撮合和K线的形成。这一切都是在激烈的多空交战中产生的结果。因此,将K线视为多空双方血淋淋的交战痕迹,这一形容是恰如其分的。正是因为一方力量的增强和另一方力量的减弱,才使得价格发生变动。
2.3 从价格行为角度的k线解读
1.大阳线
这样看来,我们就能深入地理解K线样式所蕴含的意义了。比如说,当你在十五分钟k图上看到一根大阳线。或者大阴线。

它的实体部分很长、完全没有上下影线,在这十五分钟内,空方的力量显得异常薄弱,几乎可以说是毫无防守之力。这使得多方能够轻松推进价格,取得如此显著的涨幅。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市场中的多头找到了大举介入的充分理由,而空方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认同当前市场是多头的主场,因此选择退出观望。所以,当我们观察到这样的大阳线或大阴线时,应该意识到这是多空双方意见一致、力量对比悬殊的结果。
2.十字星
相对地,如果你观察到的是一根实体短小的十字星K线,那么它所传达的信息就截然不同了。

当你看到一根实体短小的十字星K线时,这意味着多空双方都认为当前价格具有交易价值,因此市场出现了暂时的停顿。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没有一方能够取得明显的优势,导致价格没有向任何一个方向产生实质性的推进。十字星正是多空双方意见相左且势均力敌的标志,它表明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决策点,双方都在谨慎地观察和等待机会。
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我们学K线,不应该只是光知道最基本的开、高、低、收而已。
你是否曾经这样,比如去下载这样的图表:

死记硬背K线组合到底是看涨还是看跌。
当然还有写k线的老生常谈的文章。包括什么“三只乌鸦”“红三兵”“射击之星”“墓碑线”“黄昏之星”等等举不胜数的名词,真正运用的时候你会产生诸多疑问:

- 明明有了射击之星,怎么还不射击?
- 红三兵怎么不管用了?
- 墓碑线都出现了怎么后面还在继续大涨?
这些浮于表面的结论是很难有效的,而是从最底层的供需竞争的角度,来去理解单根K线的形成过程,才是价格行为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阿尔布鲁克斯讲到单根k线的重要性,要逐根k先去解读。
有了更多的认识,你会发现如果你学过缠论,那么一买很像是小级别的中枢下降,大级别的三推楔形牛旗,你还可能会发现,二买很像是突破回踩,好像和2B法则说的也有点像。
最终中西方关于技术分析的底层逻辑,你发现是相通的,底层逻辑就是人性之极,价格行为反应的就是人性。
3.结论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逐步深入,带领大家认识由多根K线组成的形态、结构以及趋势。而在探讨这些概念时,我们同样需要敏锐地感受市场上多空力量的微妙变化。因为正是这些力量的对比与转换,构成了所有价格运动的核心原理。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篇文章开始,结合我之前提到的盘口战争比喻,以及我们观察到的盘口运作,深入思考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价格竞争,以及订单推拉的动态过程。这种思考方式将为大家后续学习价格行为技术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了。
在本文中主要讨论了两点
- K线开、高、低、收,实体与影线的构成
- 从价格行为角度,理解了K线形成的供需竞争的动态过程
在具备了这样的基础知识之后,当我们进一步探讨由多根K线运作衍生出的进阶知识时,掌握起来将会变得轻松许多。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1234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