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价格行为的朋友们以及对价格行为有兴趣的朋友们大家好,价格行为入门专栏到目前使用了四篇文章分别讨论了“k线的构造及形成原因”“上涨与下跌趋势的原理”“支撑阻力背后的原理”“斜率的变化”。
今天我们要展开新的篇章,进入到价格行为技术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学。
曾经学习过技术分析,已经有交易经验的朋友,肯定听过各种不同的形态以及他们相应的看涨、看跌的效果。
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头肩顶”

这种形态普遍被认为是看跌的信号。一旦你在趋势的顶部发现了它,那么最好及时了结你的多头仓位,并准备做空。

或者,上涨趋势中出现的「对称三角形」


您可能有所了解,有一种形态在价格突破三角形上缘时,能够推动行情持续看涨,成为入场做多的良机。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些特定的形态能够引发特定的后续走势呢?
为什么某些形态一定会看涨?而另外一些形态就会看跌呢?
我能不能从多空竞争博弈的过程的角度来探究每一个形态的本质呢?
针对这些疑惑,我们特别推出了价格行为基础系列的【形态篇】,将通过连续几篇文章进行深入探讨,为大家提供最扎实、最详尽的答案。
作为「形态篇」的导论,今天的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部分:
一、什么是形态,我们如何从本质上、原理层面上去理解形态。
二、各种形态作一个概览,并且根据多空竞争的情况,提取一些特征,依据这些特征,来进行“持续形态”与“反转形态”的分类。
通过本文能够对于形态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框架。
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开始今天的讨论!
2.什么是形态
2.1 形态的外观
首先,关于形态的本质,简而言之,从表象层面来看,形态是我们在图表上能够用视觉直接辨识的、高度重复出现的K线集合。这些集合反映了市场价格的特定波动模式,为交易者提供了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的重要线索。

大家所见的这些形态,它们并非新生事物。实际上,早在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卓越的技术分析大师,如理查・沙贝克(Richard W. Schabacker)等,便已经总结出了我们今天在画面中所使用的多数形态。这些形态经过时间的检验,被证明在预测市场走势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2形态的本质
至于形态的本质,往他的原理去讲则代表的是在一些特定的市场状态下,市场中不同行动者所有行为的集合。
这样说可能有些抽象,我试着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想象一下农历新年时,各大庙宇里举行的“抢头香”活动。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中,人们深信,如果能在大年初一抢插到新年度的第一炷香,就能得到神明的特别眷顾,从而带来一整年的好运。这样的场景,想必你也有所耳闻,甚至可能在一些新闻中看到过,比如雍和宫为了这个活动禁止汽车行驶,排队的人们队伍长到了北新桥。你会发现,无论是哪一年都会出现类似这样争先恐后的画面
刚刚说到,形态的本质。是某种情境下市场中不同行动者所有行为的集合
在这个例子中,抢头香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市场状态,它激发了参与者们的不同行为,如奔跑、推挤、跌倒等,这些行为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场景。而每次抢头香时,男女老少都挤成一团的画面,正是我们可以用视觉直接辨识的、在市场上高度重复出现的“形态”。只要抢头香活动进行,这样的场景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几乎很少有例外。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形态,是因为每个参与者都怀揣着抢到头香的渴望,这种情绪在集体行动中得到了体现。大家都拼命往前冲,希望能够成为第一个插香的人,最终导致了所有人挤在一起的结果。
这种集体行动的模式在市场中具有高度重复性。尽管在每次抢头香的活动中,可能会存在少数人不推挤、显得很从容,甚至表现出谦让的情况,然而,当我们统计的数量足够大时,就会发现这些少数情况只是极端个例。绝大部分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向前冲,最终导致了人群的推挤现象。
同理,我们在市场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形态,其实也是特定情境下众多交易者买卖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交易者中既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既有小资金的散户,也有大资金的机构或机器人。他们在面对市场消息或变化时,会根据自己的判断采取相应的买卖行动,这些行动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形态。
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K线是一种表达价格的方式,那么由复数K线所形成的形态,无疑承载着更多的市场讯息。当某个消息发布后,市场会通过买卖行为来消化这个消息,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特定的形态。这些形态不仅反映了群众对于消息的反应,也展示了各种交易者(包括散户、全职交易者、机构、机器人等)在利益驱使下所采取的行动策略。
最终,这些行动汇聚在一起,通过价格变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各种特定形态。

从多空竞争的角度来看,形态并没有任何神秘之处。
无论是三角形、楔形、旗形还是其他各种形态,它们与我们先前学过的单根K线、反转信号、急速、通道、区间等一样,都是多空行为模式在图表上的体现。这些形态在历史上不同时间级别和不同品种的图表上,一再重复出现,展示了市场多空力量的较量与平衡。
我们并不是去神话某一种形态的效果,而是要对那些被分析师夸大其词的形态进行客观分析。
我们应该从解析多空竞争行为的角度出发,去深入剖析这些形态背后的逻辑和规律。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几篇文章中,要讨论的如何处理形态时所遵循的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形态并不能保证随后的价格必定朝上或朝下运行,它们也不是用来预测行情或进行重仓交易的工具。我们学习形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读多空交战的情况,提前洞悉市场上发生的事情,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方案。通过理解和运用形态,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分析市场,提高交易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2.3形态的分类
在深入了解了形态的本质和意义之后,我们的探讨将进入更具体的知识层面。首先,我们要从形态的分类框架入手。最普遍且历史悠久的分类方式是将形态划分为两大类:“持续形态”和“反转形态”。

从字面上来看,持续形态意味着市场的当前趋势将会延续,而反转形态则预示着趋势的终结和新趋势的开始。然而,在形态分类的实际应用中,我们会发现各家对于持续形态和反转形态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以双重顶底为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M顶和W底

关于形态在趋势中段能否视为持续形态,这一点确实存在不同的观点,众说纷纭。对于新手来说,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这些价格走势背后所代表的多空角力过程,仅仅依据表象的形状进行判断,往往容易受到误导。这种表面的形态分析可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很多困惑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这一篇文章的末尾,会先将后面几篇文章所介绍到的所有持续与反转形态分别展示。
持续形态的特征在于“逆势的动能无法持续发力”,甚至可能出现动能递减的情况。为了更具体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以双重底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上升趋势中,如果出现回调并形成双重底形态,那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典型的持续形态。这个形态由两段推动构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次推动中,逆势的动能开始衰减,无法将价格打压至更低的水平。这实际上是一个信号,表明逆势空头的动能不足,为顺势多头的发力提供了机会。
当市场中的交易者,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观察到价格在双重底与左峰同高的价位附近停顿,并且未能延续第一次推动的下跌行情时,他们通常会意识到这段调整可能即将结束。这种心理预期的形成,使得市场参与者对于接下来的行情走势有了更为清晰的判断。
因此,多空取得了共识,共识就是接下来趋势延续的概率变大了,那么逆势的空头就会渐渐退出,而顺势的多头继续买进,完成了这个双重底形态,造成的行情持续上涨的效果。
而相对的反转形态的特征,则是“顺势动能递减”的情况,同样举一个例:

在上升趋势中,上升楔形被认为是一种见顶信号,是一种反转形态,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
除了利用我们之前教过的斜率变缓来判断趋势动能不足,你还可以通过分析每一段推动所造成的突破幅度来正确解释市场情况。以楔形为例,它由三次推动构成,但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推动在突破前高点后,并未引发大幅上涨。相反,行情很快就被逆势的空头所控制,使得原本应延续的趋势无法得到延续。这实际上是多头缺乏跟进力量的表现,显示出顺势动能不足,而逆势的空头却能迅速反转顺势的努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后续看涨的理由自然变得薄弱。
综合以上。
我们所强调的是,形态出现后,其背后所反映的是逆势力量与顺势力量之间的强弱对比,这决定了趋势是持续还是反转。当逆势力量无法彻底击败顺势力量,而只是制造了一些微小的突破,甚至这些突破都未能维持,很快就被顺势力量扳回一局时,趋势持续的可能性就会变得相当大。然而,如果观察到逆势力量逐渐增强,而顺势力量却在不断减弱,那么这就可能预示着趋势即将迎来终结。
2.4常见形态
下面的图中,我们列出了符合以上特征定义,经常出现也更多大家所运用的形态。
持续形态
包括由两段推动所组成的二段式回调,双重顶底,杯柄形态。


三段推动所组成的三推旗形,三推楔形,三重顶底,头肩顶底。


以及由更复杂推动所组成的收敛三角、窄幅区间。


这些形态中,你都能够看到逆势动能减弱的特征。
反转形态
包括双重顶底,三推旗形,三推楔形。


三重顶底,头肩顶底,扩张三角,交易区间等


它们之中的顺势力量,则总是后继无力,这里头的绝大部分形态。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依次深入探讨形态形成的原理。在案例教学的部分,我们不会仅仅进行事后分析,而是会通过K线实例,带领大家深入形态形成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将以参与者的视角,探讨这些形态出现时的入场方法。
3.结论
形态的本质是什么
形态,实际上是特定情境下众多交易者行为的集中体现。它之所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因为这些由群体行为所构成的、反映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模式,在市场中具有高度的重复性。无论是在历史图表中,还是在未来的市场走势中,这些形态都会反复出现。交易者通过仔细研究和分析这些形态,可以洞察出多空双方中哪一方在当前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从而,他们可以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价格波动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判,并提前做好相应的交易准备。
形态的阅读
在分析形态时,我们应当深入探究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根据形态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持续形态和反转形态。持续形态的典型特征是逆势力量缺乏跟进,表明市场中的一方虽然试图改变趋势,但力量不足,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而反转形态则表现为顺势力量缺乏跟进,意味着原本的主导力量开始衰退,市场可能即将发生方向性的变化。
当我们掌握了这一原理后,就不必过分拘泥于典型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或它们出现的具体位置。关键在于理解多空动能的表现,判断一个形态是否能够导致趋势的延续或反转。通过深入剖析形态背后的多空角力过程,我们就能从原理层面对市场走势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了。
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你喜欢,欢迎持续关注,评论,收藏,点赞并且介绍给你同样想要学习技术分析的朋友,下篇文章见。
下面还有内容:
截取simple-trading-book.pdf中的分类图,如需要原版pdf请关注私信联系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21233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