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刻:咖啡馆里,侍者给一位女士端去一杯滚烫的咖啡,但他忘了拿调羹。女士幽默地提醒他:“侍者,我可没法用我的手指来搅拌这杯热咖啡呀!侍者听后,赶紧又端上一杯咖啡:“夫人,这一杯不太热,你可以手指来搅拌。”
一个“尖”很孤独,且进退时点不好把控。当有两个“尖”相继出现在同一价格区间时,便有了足够我们比对、分析和决策的时间。两个“V”形底组成“W”底(即双重底),两个倒“V”顶组成“M”顶(即双重顶,我也形象地称其为“金拱门”)。
和“V”形反转不同的是,“W”底和“M”顶形态中有两条可辅助判断的重要切线,分别是下降(上升)趋势线和颈线。
在一段大幅下跌行情后,成交量逐渐萎缩价格触底。当反弹至A点时遇阻回落,此时A点与前面几波下跌时转折点可连接一条下降趋势线。行至前低附近的B点时再次反弹,这次价格突破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渐回暖,在与趋势线相交于C后继续上涨,回到与A点平齐的D点时,可以连接一条与下方两个低点连线基本平行的颈线。突破颈线后还可能伴有小的回踩,被称为短线的“反扑”。这次反扑如果得逞,“W”底形态便构筑失败,重回底部做箱体震荡或其他持续整理形态。如果反扑失败在E处止跌继续上行,本次“W”底便可宣告成功。
其中B、C、D、E均为理论上的买点,但在实践中建议在上涨趋势基本明朗的D和E点再做行动。
“M”顶的构筑过程和“W”底正好相反,反映的是由上涨趋势向下降趋势的转换过程,如图7-67所示。
注意第二个“尖”构筑,一般要求成交量较前一个波峰明显萎缩,因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才意味着做多量能逐渐衰竭,也构成后面我们会谈的“量价顶背离”。和“W”底相反,“M”顶的B、C、D、E均为理论上的卖点,但在实践中建议在下跌趋势基本明朗的D和E点再做行动,操之过急容易被诱空。
示意图仅是理想的模型,在实践中“W”底和“M”顶的两个“尖”很难完全平齐,高低点之间相差只要不过大即可。如果“W”底的第二低点较第一低点略高,“M”顶的第二高点较第一高点略低,反转形态构筑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个股短线尚有被资金操控刻意“画图”之嫌,但指数的形态不容易说谎,识别“W”底和“M”顶对判断行情大势有重要意义。上证指数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和2019年3月至4月分别构筑的“W”底和“M”顶就非常经典,其双针探底的2449点、2440点和“M”顶头部的3288点都成为日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支撑和压力数字。更神奇的是,这两个形态的颈线在时隔多月之后也依然重要。尤其是“W”底颈线,在2020年初市场因新冠肺炎疫情大跌时帮助本人判断支撑位起到了关键参考作用。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99781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