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把这十字口诀拆透,不用讲任何复杂术语,全用大白话和真实案例,教你怎么看“线”、怎么看“形”,就算是刚入门的新手,看完也能学会怎么避开垃圾股,找到能稳赚的票。

先搞懂:为啥“线不直不买,形不尖不买”?不是玄学,是跟着主力走
很多人觉得这口诀太简单,不靠谱,其实背后全是主力的逻辑。你想啊,主力要拉一只股,肯定会先把筹码拿稳,再慢慢推高股价,这时候均线就会“直”;而主力出货的时候,股价会忽上忽下,均线就会“弯”。形态也是一样,主力洗盘结束后,会走出“尖”的形态,告诉市场“要涨了”;要是形态磨磨唧唧没个尖儿,说明主力还没准备好,买了就是等套。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2021年我买了一只新能源股,当时它的5日均线和10日均线都直直地往上走,像两根平行的筷子,形态上还出了个“尖底”(股价跌到底后突然反弹,形成一个尖儿),我果断买了,后面3个月涨了40%。而2020年我买的一只科技股,均线弯弯曲曲,今天涨明天跌,形态也没个正经尖儿,结果拿了2个月,亏了15%,最后割肉离场。
这里要先跟大家说句大实话:这口诀不是让你赚快钱,是让你不亏钱。炒股最忌讳的就是瞎买,很多人买股只看名字、看消息,不管均线和形态,结果亏了才后悔。而“线直、形尖”的股,至少说明主力在里面,不会像垃圾股那样随便跌。
第一句:“线不直,不买”——到底看哪根线?怎么才算“直”?
这里说的“线”,主要看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新手不用看太多,先看这两根就行)。不是说线要绝对笔直,而是要“顺畅往上走,没有大起大落”,简单说就是“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上面,而且两根线的角度差不多,不会今天往上翘,明天往下弯”。
先教你看:5日均线和10日均线怎么找?
打开炒股软件,随便找一只股,K线图上那些不同颜色的线就是均线,一般软件会标清楚“MA5”(5日均线)、“MA10”(10日均线)。比如MA5是5天收盘价的平均价,MA10是10天收盘价的平均价。
再教你判:怎么才算“直”?3个简单标准
1. 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上面,而且不会穿来穿去。如果5日均线一会儿在10日线上,一会儿在下面,像“剪刀”一样交叉,这就是“不直”,不能买。比如去年我看的一只医药股,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一个月交叉了3次,结果股价跌了20%,这就是典型的“线不直”。
2. 两根线往上走的角度,最好在30度到45度之间。太陡(超过60度)不行,说明涨得太快,容易回调;太缓(低于15度)也不行,说明主力没劲儿拉。比如去年“贵州茅台”有一波行情,5日均线和10日均线都是40度左右往上走,稳稳当当涨了20%,这就是“直”的好例子。
3. 连续5天以上,均线没有大的弯曲。比如某一天股价突然跌了5%,把均线砸弯了,这就不算“直”;如果每天涨1%-3%,均线慢慢往上走,没有大波动,就是“直”。比如2022年我买的“宁德时代”,连续7天均线都顺畅往上走,没有大弯曲,我买了之后,10天涨了18%。
反例:这些“不直”的线,再便宜也别买
– 均线像波浪一样,今天涨3%,明天跌2%,后天又涨1%,比如去年的某半导体股,均线一个月内弯了5次,拿了只会来回套。
– 5日均线在10日均线下面,还一直往下走,比如某ST股,均线天天往下弯,买了就是亏。
– 突然出根大阴线,把均线砸断,比如某消费股,本来均线还挺直,结果一天跌了8%,均线直接弯了,这时候也不能买,得等均线重新走直。
我邻居老张去年就踩过“线不直”的坑:他买了一只均线弯弯曲曲的股,觉得价格便宜,结果拿了3个月,亏了25%,后来跟我说:“早知道当初看均线,也不会亏这么多。”
第二句:“形不尖,不买”——看哪几种“形”?怎么才算“尖”?
这里说的“形”,主要看两种:“尖底”和“尖顶后的回调底”(新手先记这两种,足够用了)。“尖”不是说要像针尖一样尖,而是说“股价跌到底后,能快速反弹,形成一个清晰的底部形态,不会磨磨唧唧”。
第一种:尖底——跌到底后突然反弹,像个“V”字
这种形态是主力洗盘结束的信号。比如股价从10块跌到8块,跌得很猛,然后突然反弹,几天内就回到9块,形成一个“V”字形的尖底,这时候就可以买。
我举个实战例子:2022年11月,我关注的“中国海油”从13块跌到11块,跌了2天后突然反弹,3天就回到12块,形成了一个尖底,而且当时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也走直了,我果断买了,后面2个月涨了30%。
要注意的是:尖底不能拖太久,如果股价在底部磨了10天以上,还没反弹,就算看起来像尖底,也不能买。比如去年我看的一只军工股,在底部磨了15天,虽然也有个底,但不够尖,结果买了之后又跌了10%。
第二种:尖顶后的回调底——股价涨出尖顶,回调后再出尖底
这种形态更常见,比如股价从10块涨到12块,形成一个尖顶(涨得快,顶部很尖),然后回调到11块,又形成一个尖底(跌得快,底部也尖),这时候买进去,大概率能跟着主力再涨一波。
比如2023年我买的“比亚迪”,当时它从250块涨到280块,形成尖顶,然后回调到265块,出了个尖底,而且均线还是直的,我买了之后,15天涨回了280块,赚了15%。
这里要避坑:如果回调后的底不尖,磨磨唧唧的,就不能买。比如某科技股,涨出尖顶后回调,在底部磨了8天,形态圆滚滚的没个尖儿,我当时没忍住买了,结果又跌了8%。
怎么判断“形够不够尖”?2个简单方法
1. 看时间:从底部到反弹,不能超过5天。如果股价跌到底后,3天内就反弹,就是尖;如果超过5天还没反弹,就是不尖。
2. 看涨幅:反弹时每天的涨幅要在2%以上。如果反弹时每天只涨0.5%,磨磨蹭蹭,就算形态像尖底,也不是真尖;如果反弹第一天就涨3%,就是真尖。
我朋友老周去年靠“尖底”赚了不少:他买了一只出尖底的股,3天反弹了10%,卖的时候跟我说:“原来形态这么好用,之前还傻乎乎看指标。”
实战干货:用“线+形”选股,3步就能搞定,新手也会
很多人看完还是怕:到底怎么结合“线”和“形”选股?其实很简单,3步就能搞定,我现在选股还在用这个方法。
第一步:先筛“线直”的股——打开软件,先把均线不直的去掉
打开炒股软件的“选股”功能(不用复杂选股器,用自带的均线筛选就行),设置“5日均线大于10日均线,且近5天均线涨幅在5%-15%之间”(涨幅太大会回调,太小没动力)。比如我每次选股,都会先把均线弯弯曲曲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线比较直的股。
第二步:再看“形尖”的股——在“线直”的股里,找有尖底或回调尖底的
比如某只股均线很直,最近还出了尖底,或者涨出尖顶后回调出了尖底,就把它加入自选股。如果均线直,但形态磨磨唧唧没尖儿,就pass掉。比如去年我选的“隆基绿能”,就是先看均线直,再看它出了尖底,才加入自选的。
第三步:最后看“成交量”——形尖的时候,成交量要放大
这是最后一道把关:尖底反弹的时候,成交量要比前几天多30%以上。比如某只股出尖底,反弹第一天成交量比前一天多了50%,说明主力在买,能买;如果成交量没放大,说明主力没动,就算线直、形尖,也别买。
我举个完整的例子:2023年3月,我选“阳光电源”的时候,第一步看均线,5日均线和10日均线都直着往上走;第二步看形态,它出了个尖底,3天就反弹了;第三步看成交量,反弹当天成交量放了40%,我果断买了,后面2个月涨了45%。
这里要跟大家说:刚开始练的时候,别贪多,每天选1-2只就行。很多新手一上来就选十几只,结果看不过来,反而买错。我刚开始练的时候,每天只选1只,慢慢熟悉了,才增加到3只。
避坑指南:这3种情况,就算“线直、形尖”也不能买
不是说只要线直、形尖就能买,遇到这3种情况,再符合条件也得pass,不然还是会亏。
第一种:大盘在跌的时候,别买
如果上证指数一天跌2%以上,或者连续3天跌,就算个股线直、形尖,也别买。因为大盘跌的时候,主力也不敢拉,很容易被大盘带下来。比如去年10月大盘跌的时候,我看中一只线直、形尖的股,没忍住买了,结果大盘接着跌,那只股也跟着跌了10%,套了我半个月。
第二种:公司有坏消息的,别买
比如公司出了业绩亏损、股东减持的公告,就算线再直、形再尖,也不能买。消息面比技术面更重要,主力再牛,也扛不住坏消息。比如去年某医药股,线直、形尖,但突然出了“业绩亏损”公告,我赶紧把它从自选里删掉,后来它跌了20%。
第三种:股价已经涨了50%以上的,别买
如果一只股已经从低点涨了50%以上,就算线直、形尖,也别买,因为涨太多了,主力可能要出货。比如去年某半导体股,涨了60%后还线直、形尖,我没买,结果后面跌了30%,幸好没碰。
最后说句心里话:炒股不是比谁懂得多,是比谁看得清
很多人觉得炒股要学一堆指标、看一堆研报,其实根本没必要。我认识的老股民里,赚钱的大多是看得清趋势的,而不是懂很多复杂知识的。“线不直不买,形不尖不买”这十字口诀,就是让你看清主力的趋势——主力在,线就直、形就尖;主力不在,线就弯、形就磨。
我刚开始炒股的时候,也觉得这口诀太简单,后来亏了几次才明白:简单的方法才最有用。很多复杂的指标,反而会让你混乱,比如MACD金叉的时候,均线可能是弯的,这时候到底买不买?反而容易出错。
记住:炒股不用懂太多,把简单的方法练熟,比什么都强。愿你每次买股都能遇到“线直、形尖”的票,稳稳当当赚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80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