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BOLL指标到底是啥?为啥买股票前必须看?
很多人听到“BOLL指标”就觉得复杂,其实简单说:BOLL指标就是由3条线组成的“轨道”——上轨、中轨、下轨。中轨一般是20日均线,上轨是中轨加上2倍标准差,下轨是中轨减去2倍标准差。
老吴跟我说过:“BOLL指标的本质,是帮你判断股价的‘正常波动范围’——股价大多数时候会在轨道里跑,一旦跑出轨道,就说明要‘变天’了:跌破下轨可能要反弹,突破上轨可能要回调。”
我刚入市时,总觉得“指标越多越复杂,不如看日线简单”,结果踩了无数坑。2021年我买某消费票,18元进场,看着日线还在涨,没注意BOLL指标已经“上轨超买、开口向下”,结果不到10天跌到15元,亏了17%。后来老吴跟我说:“日线是‘结果’,BOLL指标是‘过程’——日线只能告诉你股价涨了跌了,BOLL能告诉你股价会不会继续涨、会不会继续跌。”
买股票前看BOLL指标,主要有两个作用:
1. 判断“高低位”:股价碰到上轨,大概率是“高位超买”,要小心回调;碰到下轨,大概率是“低位超卖”,可能要反弹。
2. 判断“趋势”:BOLL轨道向上开口,说明是上升趋势,可以持股;向下开口,说明是下降趋势,要赶紧卖;横向缩口,说明是震荡趋势,别轻易进场。
简单说:BOLL指标就像“股市天气预报”,买股票前看一眼,能知道接下来是“晴天”(上涨)、“雨天”(下跌)还是“阴天”(震荡) ——不看天气预报就出门,很容易“淋雨”(被套)。
买股票前看BOLL指标的3种核心用法,我靠这招稳赚5年(附真实案例)
老吴说,他这10年炒股,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买股票前必看BOLL指标,用这3种用法进场,赚钱的概率能超过70%。这几年我实战验证,确实靠谱——2023年抓的3只票,全是靠这3种用法进场,最少赚了15%,最多赚了38%。
用法一:“股价碰下轨+轨道缩口”——低位抄底信号,我靠这招避开深套
这种用法适合“找反弹机会”,典型特征是:股价连续下跌,跌破BOLL下轨后,很快回到轨道内;同时BOLL轨道从“向下开口”慢慢变成“横向缩口”,中轨开始走平。
2023年4月,我盯的某新能源票就出现了这种信号。当时这票从35元跌到28元,跌破了BOLL下轨,我身边的散户都慌了,有人说“要跌到25元,赶紧割肉”。但我看BOLL指标,发现股价跌破下轨后,第二天就回到28.5元(轨道内),而且轨道开始缩口,中轨也从向下走变成走平——我知道,这是“低位超卖,要反弹”的信号。
我在28.5元进场,结果接下来10天,股价从28.5元涨到33元,我在32.5元止盈,赚了14%。后来老吴跟我说,这种信号的本质是“股价跌到位了,空方力量耗尽,多方开始反击”——BOLL下轨就像“弹簧底”,股价跌穿后会很快弹回来,这时候进场,风险小、收益稳。
这里要提醒:如果股价跌破下轨后,轨道还是向下开口,或者中轨继续向下,别抄底。比如2022年某科技票,跌破下轨后轨道继续向下,我没进场,结果跌到20元,躲过了18%的跌幅。
用法二:“股价碰中轨+轨道向上开口”——趋势延续信号,我靠这招赚38%
这种用法适合“持股或加仓”,典型特征是:BOLL轨道向上开口,中轨向上走;股价回调到中轨附近后,不跌破中轨,反而开始上涨。
2023年7月,我抓的某消费票就是靠这个用法加仓的。当时这票从40元涨到45元,然后回调到43元(中轨附近),我身边有人说“要回调到40元,赶紧卖”。但我看BOLL指标,轨道还是向上开口,中轨也继续向上,而且股价回调到中轨后,成交量缩小——我判断,这是“正常回调,趋势没坏”,赶紧在43元加仓。
加仓后20天,股价从43元涨到59元,我在58元止盈,加仓部分赚了35%,整个波段下来赚了45%。老吴跟我说,这种信号的本质是“上升趋势中的短暂休息”——中轨就像“上升路上的支撑线”,股价回调到这里会得到支撑,然后继续上涨,这时候加仓,能跟着趋势赚更多。
要注意:如果股价回调时跌破中轨,或者轨道开始缩口,说明趋势可能变了,要赶紧减仓。比如2021年某医药票,回调时跌破中轨,我赶紧减仓,只亏了5%,没深套。
用法三:“股价碰上轨+轨道向下缩口”——高位止盈信号,我靠这招避开2次深套
这种用法适合“止盈或止损”,典型特征是:股价连续上涨,碰到BOLL上轨后,开始下跌;同时BOLL轨道从“向上开口”变成“向下缩口”,中轨开始走平或向下。
2023年10月,我靠这个用法避开了某半导体票的深套。当时这票从50元涨到62元,碰到了BOLL上轨,我看BOLL指标,轨道开始向下缩口,中轨也从向上走变成走平——我知道,这是“高位超买,要回调”的信号,赶紧在61元止盈,赚了22%。
结果止盈后15天,这票从61元跌到52元,我身边没止盈的散户亏了15%。老吴跟我说,这种信号的本质是“多方力量耗尽,空方开始反击”——BOLL上轨就像“天花板”,股价碰到后很难继续突破,反而容易回调,这时候止盈,能保住利润,不做“过山车”。
这里要提醒:如果股价碰到上轨后,轨道还是向上开口,或者成交量继续放大,可能还会涨,别着急止盈。比如2022年某新能源票,碰到上轨后轨道继续向上,我没止盈,又多赚了10%。
3个“避坑要点”:用BOLL指标别犯这3个错,我踩过的坑你别踩
这几年我用BOLL指标时,也踩过3次坑,比如2021年某化工票,看着股价碰下轨就进场,结果继续跌,亏了8%。后来总结出3个避坑要点,现在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
要点一:“别单独看BOLL指标,要结合成交量”
老吴跟我说:“BOLL指标要看,但不能只看——成交量是‘验证信号’的关键。”比如股价碰下轨,要是成交量缩小,说明是真超卖,能进场;要是成交量放大,说明是真破位,别进场。
2022年某科技票,股价碰下轨,但成交量放大3倍,我没进场,结果跌到25元,躲过了12%的跌幅;而2023年某消费票,股价碰下轨,成交量缩小,我进场后赚了14%——这就是成交量的重要性。
要点二:“震荡行情里,别用BOLL指标频繁操作”
BOLL指标在趋势行情(上涨或下跌)里最管用,在震荡行情(股价在轨道里来回晃)里,很容易发出“假信号”。比如2023年某医药票,在28元~32元之间震荡,BOLL指标一会儿碰上轨、一会儿碰下轨,要是频繁操作,很容易买在高点、卖在低点,亏手续费还亏本金。
老吴跟我说:“震荡行情里,BOLL指标的信号要‘打折看’——除非股价突破轨道,否则别轻易进场。”这几年我在震荡行情里,基本不看BOLL指标,只在趋势行情里用,少亏了很多钱。
要点三:“不同股票,BOLL指标的‘敏感度’不一样,别生搬硬套”
大盘股和小盘股的BOLL指标敏感度不一样:大盘股(比如银行股)波动小,BOLL轨道窄,股价很难突破轨道;小盘股(比如科技股)波动大,BOLL轨道宽,股价容易突破轨道。
2022年我用BOLL指标看某银行股,股价碰下轨就进场,结果只涨了3%就回调,没赚多少;后来看某科技股,股价碰下轨进场,涨了15%——这就是不同股票的敏感度差异,要根据股票的波动情况调整用法,别生搬硬套。
BOLL指标不是“炒股神器”,但能帮你“少走弯路”
说了这么多BOLL指标的用法和案例,其实最想跟大家说的是:BOLL指标不是“买了就能赚”的神器,它是帮你“判断风险、把握机会”的工具。
我刚入市时,总想着“找个指标就能躺赚”,结果乱用BOLL指标,亏了不少;后来学会了“结合行情、结合成交量”用,才慢慢找到感觉。其实炒股没有捷径,任何指标都要靠实战慢慢练——但买股票前看一眼BOLL指标,至少能让你避开那些明显的坑,少亏点钱。
老吴跟我说过:“炒股就像开车,BOLL指标就像‘后视镜’,它不能帮你预测未来,但能帮你看清过去的路,避免犯同样的错。”这几年我深以为然:很多散户亏钱,不是因为不会选股,而是因为不看“后视镜”,重复踩过去的坑。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技巧:平时多翻自己曾经被套的票,看看当时的BOLL指标有没有发出信号;再翻自己赚钱的票,看看BOLL指标是不是符合用法。多总结,比学新技巧更管用。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727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