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啥是锤子线?啥是上吊线?别把“机会”和“风险”搞反了
很多人一听到“锤子线”“上吊线”,就觉得是啥高深的技术指标,其实说白了,这俩就是两种长得很像,但含义完全相反的K线形态,核心区别就看它们出现在股价的高位还是低位。
先说说锤子线。它长得就像一把锤子,下面有个长长的“柄”(下影线),上面的“头”(实体)很小,而且实体在K线的上端,颜色不管是红色还是绿色都算。它一般出现在股价下跌了一段时间后,意思是“下跌要停了,可能要涨了”,是进场的信号。
我2020年就靠锤子线抓过一只消费股。当时那只票从25块跌到18块,跌了快30%,某天突然收了一根锤子线:实体很小,下影线比实体长3倍多,收盘价还比开盘价高一点(红色实体)。我当时觉得这是进场信号,就买了1000股。结果接下来的半个月,股价一路涨到24块,我赚了30%多就卖了,虽然没卖到最高点,但也比瞎买强多了。
再说说上吊线。它长得跟锤子线几乎一模一样,也是下面有长下影线,上面实体很小,但它一般出现在股价上涨了一段时间后,意思是“上涨要停了,可能要跌了”,是出场的信号。
2021年我买的那只新能源股,就因为看到上吊线及时卖了,避开了大跌。当时那只票从15块涨到28块,涨了快一倍,某天收了一根上吊线:实体是绿色的,下影线比实体长2倍多,收盘价还比开盘价低。我当时觉得不对劲,第二天一开盘就卖了,结果卖了没几天,股价就开始跌,不到一个月跌到20块,那些没卖的朋友,之前赚的利润吐回去一大半。
这里要记牢一个关键点:位置比形态重要。锤子线出在低位才是进场信号,出在高位可能是陷阱;上吊线出在高位才是出场信号,出在低位可能是洗盘。比如2022年有只半导体股,在高位出了一根长得像锤子线的K线,有人以为是进场信号买了,结果股价接着跌,最后亏了20%——因为那根本不是锤子线,而是出在高位的“伪信号”。
实战技巧一:锤子线买进,要满足这3个条件,不然容易踩坑
不是所有带长下影线的K线都是锤子线,也不是所有锤子线都能进场。我这5年用锤子线买股票,总结出3个必须满足的条件,少一个都不行。
第一个条件:出在低位。这里的“低位”不是说股价低,而是指股价已经下跌了一段时间(至少10天以上),而且跌幅超过20%,或者跌到了前期的支撑位(比如60日均线、前期低点)。如果股价刚涨了没多久,出了一根带长下影线的K线,那不是锤子线,可能是主力在洗盘,别着急买。
2021年我关注过一只医药股,当时股价从30块涨到38块,才涨了20%,某天出了一根带长下影线的K线,有人以为是锤子线买了,结果股价接着跌,跌到32块才稳住。后来我分析,这根K线出在上涨途中,不是低位,所以不是有效的锤子线,进场肯定会亏。
第二个条件:下影线足够长。一般来说,锤子线的下影线长度要比实体长度长2倍以上,越长越好。因为下影线长,说明股价跌到低位后,有大量资金进场买,把股价拉了回来,证明下方的支撑很强。如果下影线很短,比实体还短,那说明支撑不强,可能还会继续跌。
我2020年买的那只消费股,锤子线的下影线长度是实体的3倍多,当时我就觉得支撑很强,果断买了,结果真的涨了。而2022年有只科技股,出的“锤子线”下影线才比实体长1倍,我没买,后来股价果然又跌了10%。
第三个条件:成交量不能太小。锤子线出现的时候,成交量要比前一天大,至少要大20%以上。因为成交量大,说明有资金真的在进场买,不是主力在“画K线”骗人;如果成交量很小,那可能是散户在买卖,没有大资金进场,后续上涨的概率很小。
2023年我买的那只新能源股,出现锤子线的时候,成交量比前一天大了50%,我当时就觉得靠谱,买了之后,股价果然涨了。而有一次我没看成交量,买了一只成交量很小的“锤子线”股票,结果股价没涨,横盘了半个月,最后只能保本卖了。
实战技巧二:上吊线卖出,要盯紧这2个信号,别错过最佳时机
跟锤子线一样,上吊线也不是出了就要马上卖,要盯紧2个信号,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风险来了,避免卖早了少赚钱,或者卖晚了亏大钱。
第一个信号:出在高位。这里的“高位”是指股价已经上涨了一段时间(至少20天以上),涨幅超过50%,或者涨到了前期的压力位(比如前期高点、120日均线)。如果股价刚跌了没多久,出了一根上吊线,那不是风险信号,可能是主力在洗盘,别慌着卖。
2021年我买的那只半导体股,从18块涨到27块,涨了50%,出了一根上吊线,我当时就卖了,结果卖了之后股价没跌,反而又涨了3块。我当时有点后悔,后来才发现,那根上吊线出在上涨途中,不是真正的高位,而且公司的基本面还在变好,所以还能涨。从那以后,我再看到上吊线,都会先看股价是不是真的到了高位。
第二个信号:第二天股价下跌。上吊线出现的第二天,如果股价开盘就跌,而且收盘价比上吊线的实体还低,那说明风险真的来了,赶紧卖;如果第二天股价涨了,而且超过了上吊线的最高价,那可能是主力在震荡洗盘,不是真的要跌,可以再等等。
2022年我买的那只医药股,在高位出了一根上吊线,第二天开盘就跌了2%,收盘价比上吊线的实体低3%,我当时赶紧卖了,结果卖了之后股价一路跌,不到一个月跌了25%。而2023年有只消费股,在高位出了上吊线,第二天股价涨了3%,超过了上吊线的最高价,我没卖,后来股价又涨了10%才开始跌,赚了不少。
避坑指南:我踩过的3个坑,你别再犯!别把“伪信号”当成真机会
这5年用“锤子线买进,上吊线卖出”这招,我也踩过不少坑,总结出3个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希望你能避开。
坑一:只看形态,不看基本面
很多人觉得只要看到锤子线就买,看到上吊线就卖,不用看公司的基本面,这是大错特错。如果一家公司业绩连续亏损,还被ST了,就算出了锤子线,也不能买,因为它可能还会继续跌;如果一家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一直在增长,就算出了上吊线,也可能只是短期调整,不用急着卖。
2019年我就犯过这个错,看到一只ST股出了锤子线,觉得是进场信号,买了之后,股价确实涨了5%,但没过几天,公司又出了利空消息,股价直接跌停,最后亏了20%才割肉。从那以后,我再看锤子线和上吊线,都会先看公司的基本面,基本面不好的,再好看的形态也不碰。
坑二:不止损,以为“稳赚不亏”
很多人觉得“锤子线买进,上吊线卖出”是稳赚不亏的招,买了之后就算跌了也不卖,等着涨回来,结果越套越深。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炒股方法是100%赚钱的,锤子线也可能失效,所以一定要设置止损点。
我一般会把止损点设在锤子线的最低点下方2%的位置,如果股价跌到这个位置,就果断卖,避免亏太多。2021年我买的一只科技股,买了之后股价没涨,反而跌到了止损点,我果断卖了,只亏了2%;而我身边有个朋友,买了之后没设止损,最后亏了15%才割肉,白白多亏了13%。
坑三:频繁操作,赚小亏大
很多人学会这招之后,每天都找锤子线和上吊线,看到一个就买,看到一个就卖,频繁操作,结果手续费交了不少,赚的钱还不够交手续费的,甚至还会亏。其实炒股不用太频繁,一年抓住几次好机会就够了。
我2020年用这招只操作了3只股票,每只都赚了20%以上,全年下来赚了60%多;而我身边有个朋友,一年操作了50多只股票,最后不仅没赚钱,还亏了10%,就是因为频繁操作,把好机会都错过了,还踩了不少坑。
实战案例:我用这招抓的2只翻倍股,带你看具体怎么操作
光说理论不够,给大家讲两个我用“锤子线买进,上吊线卖出”抓翻倍股的实战案例,让大家更清楚怎么用这招。
第一个案例是2020年的消费股。当时这只票从30块跌到20块,跌了33%,跌了15天,跌到了60日均线附近(低位)。某天收了一根锤子线:红色实体,下影线比实体长3倍,成交量比前一天大60%,完全满足锤子线的3个条件。我当时就买了2000股,成本价20.5块。
买了之后,股价果然开始涨,涨到35块的时候,出了一根上吊线:绿色实体,下影线比实体长2倍,而且股价已经涨了70%(高位)。第二天股价开盘跌了3%,收盘价比上吊线的实体低2%,满足上吊线的2个信号。我当时就卖了,卖价34.8块,赚了14.3块/股,2000股一共赚了28600块。
第二个案例是2023年的新能源股。这只票从18块跌到12块,跌了33%,跌了20天,跌到了前期低点(低位)。某天收了一根锤子线:绿色实体(虽然是绿色,但下影线长),下影线比实体长4倍,成交量比前一天大80%,满足条件。我买了3000股,成本价12.2块。
股价涨到24块的时候,出了一根上吊线:红色实体(别以为红色就没事,位置最重要),下影线比实体长2倍,股价涨了96%(高位)。第二天股价开盘跌了2%,收盘价比上吊线的实体低1%,我果断卖了,卖价23.7块,赚了11.5块/股,3000股一共赚了34500块。
这两个案例告诉大家,只要严格按照“锤子线买,上吊线卖”的规则操作,加上看基本面和设止损,就算是“懒人”,也能在股市里赚钱。
“懒人炒股法”不是躺赚,而是“聪明地赚”
讲了这么多,其实想告诉大家,“锤子线买进,上吊线卖出”这招“懒人炒股法”,不是让你躺在家就能赚钱,而是帮你简化炒股的流程,不用每天盯盘看各种复杂的指标,只需要关注K线形态和位置,就能抓住机会,避开风险。
但要记住,这招不是万能的,它有3个核心前提:第一,要看公司的基本面,基本面不好的股票,再好看的形态也别碰;第二,要设止损点,万一形态失效,也能少亏点;第三,别频繁操作,一年抓住几次好机会就够了。
我见过很多人用这招赚了钱,也见过很多人用这招亏了钱,关键就看能不能严格按照规则操作,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贪心和恐惧。炒股就像开车,这招就像方向盘,能帮你把握方向,但还需要刹车(止损)和油门(耐心)的配合,才能安全到达目的地。
其实炒股不用那么复杂,有时候越简单的方法,越有效。关键是要把简单的方法学透、用熟,而不是贪多求全,最后什么都没学会。愿我们都能靠“聪明的懒”,在股市里稳稳赚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72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