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假放量骗了!主力建仓的成交量密码3个特征才是拉升信号

上周五跟老杨在券商营业部盯盘,他突然指着某科技股的K线图说:“这票下周大概率要涨,你看成交量就知道,主力已经建完仓了。”我当时还不信,那只票最近一直在15-16元之间震荡,成交量忽大忽小,看着平平无奇。结果周一开盘,这票直接高开3%,周三就涨到了18.2元,三天涨了14%。
我赶紧拉着老杨问诀窍,他在股市摸爬了15年,早年跟着机构操盘手学过看盘,最擅长从成交量里找主力痕迹。“很多散户以为‘放量就是主力在买’,其实错了,主力建仓时成交量藏着很多细节,只有出现特定特征,才说明他准备拉升了。”

结合老杨的实战案例和我整理的20多只牛股走势,今天就把主力建仓完毕的“成交量密码”彻底说透——没有复杂术语,全是能直接对照K线图看的细节,新手也能学会怎么从成交量里判断主力动向,避免被“假放量”骗进场。

别再被假放量骗了!主力建仓的成交量密码3个特征才是拉升信号

先拆误区:不是所有放量都是建仓,这3种“假放量”最坑散户

老杨说,他早年最惨的一次,就是把“出货放量”当成了“建仓放量”,20元买了某地产股,结果一路跌到12元,亏了40%。“散户看成交量,最容易犯‘一刀切’的错,以为只要成交量放大,就是主力要拉,其实很多时候是主力在‘演戏’。”

他总结了3种最常见的“假放量”,新手碰到一定要避开:

误区一:高位放量不涨,大概率是出货

“主力建仓是偷偷买,不会在高位大张旗鼓放量。如果一只票已经涨了50%以上,突然某天放量,股价却不涨甚至下跌,十有八九是主力在卖。”老杨举了个例子:2023年10月,某新能源股从10元涨到18元,然后某天突然放量2倍,股价却收了根阴线,他当时就提醒身边股友别碰,结果后来这票跌到13元。

这种情况的本质是:主力已经赚够了,想把筹码卖给散户,所以故意放大成交量,营造“有人在买”的假象,等散户接盘后,他就悄悄撤退。

误区二:缩量后的突然放量,多是“诱多”

如果一只票长期缩量横盘,突然某天放量上涨,很多散户会觉得“主力来了”,其实可能是主力放的“烟雾弹”。老杨2024年初碰到过一只消费股,连续20天缩量,突然某天放量涨5%,他没买,结果第二天就跌了3%,之后又回到缩量状态。

“长期缩量说明没人关注,突然放量要么是主力试盘,要么是游资短线炒作,根本不是建仓。这种放量没有持续性,买进去很容易被套。”

误区三:盘中放量尾盘跌,多是“假动作”

还有一种情况,盘中成交量突然放大,股价冲高,但尾盘又跌下来,收了根“长上影线”。老杨说,这是主力常用的“诱多手法”——先拉股价吸引散户跟风,然后悄悄卖出,尾盘没人接盘,股价自然跌下来。

“2024年3月,我盯过一只半导体股,连续3天盘中放量冲高,尾盘却跌,成交量看着挺大,但股价就是不涨,后来果然跌了15%。”

核心逻辑:主力建仓的“成交量规律”,藏在“量价配合”里

老杨说,主力建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少则1个月,多则3-6个月,过程中成交量会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核心是“量价配合”——也就是成交量和股价的走势要“同步”,而不是“背离”。

他用自己2023年抓住的某医药股举例,这只票从25元跌到18元后,开始横盘,主力用了3个月建仓,成交量呈现出3个明显规律:

1. 下跌缩量,横盘放量:股价从25元跌到18元的过程中,成交量越来越小,说明没人卖了(缩量见底);然后进入横盘,成交量比下跌时放大30%,但又没放得特别大(主力偷偷买,不想引起注意)。

2. 放量不涨,缩量不跌:横盘期间,偶尔会放量,但股价涨得不多(主力在买,但故意压着股价,不让涨太快,避免散户跟风);有时候会缩量,但股价跌不下去(主力在护盘,不让筹码被别人捡走)。

3. 突破时放量,回踩时缩量:3个月后,这票突然放量突破横盘区间(成交量比平时放大50%),股价涨到20元;然后回踩20元时,成交量又缩回去(说明没人卖,主力还在),之后就开始拉升,涨到28元。

“主力建仓的核心是‘低买高卖’,所以他会在低位偷偷买,买够了之后,才会放量突破,准备拉升。这些成交量的变化,其实就是他的‘行动轨迹’。”

实战拆解:主力建仓完毕的3个“成交量特征”,对照K线就能看

老杨现在判断主力是否建仓完毕,就看3个“成交量特征”,只要这3个特征同时出现,大概率就是拉升前的信号。他用最近抓住的某科技股案例,一步步拆解怎么看:

特征一:“地量见地价”后,成交量逐步放大

“主力建仓的第一步,是等散户‘割肉’,所以会先让股价跌,跌到没人卖的时候,成交量就会变得特别小,这就是‘地量’。”老杨说,“地量”的判断标准很简单:成交量是近3个月以来的最低值,而且连续3天缩量,股价不再创新低。

他盯的那只科技股,2024年2月跌到15元时,成交量只有2000万股,是近3个月最低,连续3天缩量,股价也没再跌,这就是“地量见地价”。之后,成交量慢慢放大,从2000万股涨到3000万股、4000万股,但没突然放太大,这说明主力在“慢慢买”。

“如果地量后成交量突然放大,反而不好,可能是游资炒作;逐步放大才是主力建仓的节奏,就像吃饭,慢慢吃才吃得饱,狼吞虎咽容易噎着。”

特征二:横盘期间,“量增价稳”+“量缩价不跌”

“主力买够一部分筹码后,会让股价横盘,这时候成交量的规律很关键。”老杨说,横盘期间要满足两个条件:

– 量增价稳:偶尔成交量放大(比平时多30%-50%),但股价只涨2%-3%,不会大涨;

– 量缩价不跌:成交量缩小(回到近10天平均水平),但股价不会跌,最多回调1%-2%。

那只科技股横盘了1个月,期间有5次放量,每次放量股价都只涨2%左右,然后缩量时,股价也没跌,一直在15.5-16元之间晃。“这说明主力在‘控盘’:买的时候不让股价涨太快,避免散户跟风;卖的时候不让股价跌太多,避免筹码被捡走。”

老杨说,这种“量增价稳”,其实是主力在“吸筹”——他在买,但故意压着股价,让散户觉得“这票不涨,没意思”,然后把筹码卖给他。

特征三:突破横盘时“放量”,回踩时“缩量”

“这是主力建仓完毕的‘最后信号’。”老杨说,主力买够筹码后,会先“试盘”——放量突破横盘区间,看看有没有散户跟风;如果突破后回踩,成交量缩小,说明没人卖,他就会正式拉升。

那只科技股横盘1个月后,某天突然放量(成交量比平时放大80%),股价涨到16.5元,突破了15.5-16元的横盘区间;然后回踩16元时,成交量又缩回去(比突破时少50%),股价没再跌。老杨就是在回踩时16元买的,之后股价一路涨到18.2元。

“突破时放量,说明主力在‘发力’;回踩时缩量,说明筹码都在主力手里,散户不想卖。这时候买,就像坐火车,等主力把‘车门’关好(回踩缩量),他就会开车(拉升)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突破时的成交量,最好是“倍量”(比前一天放大1倍以上),但不能超过5倍,超过5倍可能是游资炒作,不稳定;回踩时的成交量,最好低于突破时的50%,说明抛压小。

避坑指南:老杨踩过的4个坑,新手别再犯

老杨说,看成交量判断主力,不是光看特征就行,还要避开一些“细节陷阱”。他总结了自己踩过的4个坑,新手一定要记牢:

坑一:只看日线成交量,忽略周线

“日线成交量容易被主力操纵,比如主力可以在日线放个假量,但周线很难造假。”老杨2022年犯过这个错,某只票日线放量,他买了,结果看周线还是缩量,后来亏了20%。“现在我看成交量,会先看周线:如果周线是缩量,日线再放量也没用;只有周线逐步放量,日线的特征才靠谱。”

坑二:不看“换手率”,只看成交量

“成交量大小要结合换手率看,比如100亿市值的票,放量10亿,换手率10%,这是真放量;1000亿市值的票,放量10亿,换手率1%,其实是缩量。”老杨说,换手率的判断标准是:建仓期间,换手率最好在3%-8%之间,太低说明没人关注,太高可能是游资炒作。

坑三:突破后没回踩,直接追

“不是所有突破都能买,如果突破后不回踩,直接涨,很可能是‘假突破’。”老杨2023年追过一只票,突破后没回踩,直接涨5%,他买了,结果第二天就跌了4%。“主力突破后回踩,是为了确认‘没人卖’,如果不回踩,可能是他自己拉的,没底气,随时会跌。”

坑四:不看基本面,只看成交量

“就算成交量符合所有特征,如果公司基本面差,比如连续亏损、有退市风险,也不能买。”老杨2021年碰到过一只ST股,成交量看着像建仓,但公司马上要退市,他没买,后来果然退市了。“主力也会踩雷,但散户踩不起,所以看成交量前,先看基本面:净利润连续两年为正,没有重大利空,这是底线。”

高手心法:比特征更重要的3个“底层逻辑”

老杨说,看成交量判断主力,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要懂背后的逻辑。他分享了3个比特征更重要的心法,新手悟透了,才能少走弯路:

心法一:主力建仓是“偷偷的”,越低调越靠谱

“主力不想让散户知道他在买,所以建仓时成交量不会太张扬。如果一只票成交量天天放大,股价天天涨,肯定不是建仓,而是已经在拉升了,这时候买很容易追高。”老杨说,真正的建仓,是“润物细无声”的——成交量慢慢放,股价慢慢涨,甚至横盘,等散户反应过来,主力已经开始拉了。

心法二:“时间”比“成交量”更重要

“主力建仓需要时间,最少1个月,多则半年。如果一只票只放量3-5天,就说主力建仓完毕,肯定是假的。”老杨2024年抓的那只科技股,主力建仓用了3个月,而他之前踩坑的票,大多是“放量10天就拉升”,结果都是假的。“时间是主力的‘护城河’,散户没耐心等,主力就靠时间磨走散户,拿到筹码。”

心法三:别追求“精准抄底”,等“确认信号”再买

“很多散户想抄主力的底,结果抄在半山腰。其实不用急,等主力建仓完毕,出现‘突破+回踩’的确认信号再买,虽然不是最低点,但胜率高。”老杨说,他买那只科技股,虽然不是15元的最低点,而是16元的回踩点,但买进去后3天就涨了14%,比抄底更稳。“股市里赚大钱的,不是抄底最准的,而是买得稳、拿得住的。”

结尾:散户看成交量,核心是“看懂主力的心思”

老杨现在账户里的资金,比5年前翻了3倍,他说:“我不是什么‘股神’,就是比别人多花了点时间看成交量,看懂了主力在想什么。”

其实主力的“成交量密码”,本质不是“玄学”,而是“人性的博弈”——主力想偷偷买、悄悄拉,散户想跟着赚;主力会用假放量骗散户,散户要学会从细节里找真信号。没有永远准的方法,但掌握这些成交量特征,能让你少踩80%的坑,提高赚钱的概率。

如果你也想试试从成交量找主力,建议先拿小资金练手:每天花1小时,看3只票的成交量,对照今天说的3个特征,慢慢总结规律。记住:股市里没有“一夜暴富”的秘诀,只有“慢慢变富”的逻辑。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71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9小时前
下一篇 19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