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特意约李哥喝了次茶,让他把这两句话拆解开,再结合我自己这几年用MACD踩过的坑、赚过的钱,整理出这篇干货。全程大白话,不用懂复杂指标,看完你对着K线图就能用,尤其适合怕抄底抄在半山腰、逃顶逃在起涨点的朋友。

先扫盲:MACD里最关键的2个东西,30秒看懂
聊用法之前,得先搞清楚MACD里咱们要盯的核心——别被“指数平滑异同平均线”这种专业名词吓住,其实就看两个东西:金叉/死叉和红绿柱子(MACD柱状线) 。
先说说金叉和死叉。MACD图里有两条曲线,一条叫DIF(也有人叫“快线”),一条叫DEA(也有人叫“慢线”)。
– 当DIF从下往上穿过DEA,形成一个“叉”,这就是金叉,简单理解就是“可能要涨了”;
– 当DIF从上往下穿过DEA,形成一个“叉”,这就是死叉,简单理解就是“可能要跌了”。
再说说红绿柱子。金叉和死叉之间,会有红色或绿色的柱子,这叫MACD柱状线。
– 红色柱子:说明短期涨的力量比跌的强,柱子越长,涨的力量越足;
– 绿色柱子:说明短期跌的力量比涨的强,柱子越长,跌的力量越足;
– 还有个“零轴”,就是柱子由红变绿、或由绿变红的那条线,零轴上方偏强势,下方偏弱势。
李哥说,他刚接触MACD的时候,也被各种术语绕晕,后来发现根本不用深究原理,就盯这两样东西:金叉找机会进场,死叉警惕离场,再结合柱子的“大小”“高低”,就能判断机会和风险。
我自己早年也犯过“只会看金叉死叉”的错。2020年有只医药股,看见金叉就买,结果买了就跌——后来才知道,不是所有金叉都能买,得看是“什么样的金叉”,这就是李哥说的“前大后小金叉”的门道。
第一句精髓:“前大后小金叉就搞”,到底怎么判断?
李哥说的“前大后小金叉”,核心是看金叉之前的绿色柱子和金叉之后的红色柱子,再结合金叉的位置,三步就能判断能不能“搞”(进场)。
第一步:先看金叉前的“绿柱”——要“前大后小”
啥叫“前大后小”?就是金叉出现之前,MACD的绿色柱子(代表跌的力量)是“先变长、再变短”的。比如第一次绿柱长度是10,第二次变成15(这是“前大”),第三次变成8、第五次变成3(这是“后小”),直到绿柱消失,出现金叉。
李哥解释:“绿柱‘前大后小’,说明跌的力量在减弱。就像两个人打架,空头(想跌的人)一开始很猛,后来慢慢没力气了,这时候多头(想涨的人)就有可能反击,金叉就是反击的信号。”
他给我举了2022年的例子:当时他盯一只半导体股,绿柱先是从8涨到12(前大),然后连续5天缩小到2(后小),接着出现金叉。他当天进场,这只股后来涨了35%。
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去年下半年有只AI股,绿柱“前大后小”后出金叉,我进场赚了22%;但之前有只军工股,绿柱一直变大,突然出金叉,我买了就套——后来才明白,绿柱没“后小”,说明空头还没力竭,金叉可能是“假信号”。
第二步:再看金叉后的“红柱”——要“后比前高”
光有绿柱“前大后小”还不够,金叉出现后,红色柱子得“后比前高”。比如金叉后第一根红柱是5,第二根是7,第三根是9,一根比一根高,这就符合条件。
李哥说:“红柱‘后比前高’,说明涨的力量在增强。就像多头反击后,越打越猛,这时候进场才稳。如果金叉后红柱越来越矮,比如5→3→2,说明多头没力气,可能涨不起来。”
他给我看了2023年的交易记录:一只新能源汽车股,绿柱“前大后小”出金叉,红柱连续3天变高(3→6→8),他进场后,这只股20天涨了28%。
我也踩过红柱“后比前低”的坑。2021年有只消费股,绿柱“前大后小”出金叉,但红柱是4→2→1,我没在意还是买了,结果涨了5%就跌下来,白忙活一场。
第三步:最后看金叉的“位置”——最好在零轴附近或上方
李哥强调,前两步都满足了,还要看金叉出在零轴的哪个位置。优先选“零轴附近”或“零轴上方”的金叉,零轴下方的金叉要谨慎。
“零轴就像‘多空分界线’,”李哥用大白话讲,“零轴上方,多头本来就占优,再出金叉,涨的概率更大;零轴附近,说明多空快平衡了,金叉后容易转向强势;零轴下方太深的地方出金叉,比如离零轴很远,说明还是空头占优,可能只是短期反弹,涨不了多久。”
他2021年碰到过一只医药股,金叉出在零轴下方很深的地方,虽然绿柱“前大后小”、红柱“后比前高”,但他没进场——后来这只股只涨了10%就跌了,印证了他的判断。
我自己也有体会:零轴上方的金叉,赚钱概率确实高。去年有只光伏股,零轴上方出金叉,满足前两个条件,我进场赚了30%;而零轴下方的金叉,我试过两次,一次赚了8%,一次亏了5%,总体不如零轴附近的稳妥。
总结一下“前大后小金叉就搞”的三个条件:
1. 金叉前,绿柱“前大后小”(跌的力量减弱);
2. 金叉后,红柱“后比前高”(涨的力量增强);
3. 金叉位置在零轴附近或上方(多头占优或即将占优)。
三个条件都满足,进场的把握就大了。
第二句精髓:“前高后低放量就跑”,关键看这2点
如果说“前大后小金叉”是找进场机会,那“前高后低放量”就是找离场信号,核心看MACD红柱的高低和成交量的大小,两步判断要不要“跑”(离场)。
第一步:先看红柱“前高后低”——涨的力量在衰退
啥叫“前高后低”?就是股价还在涨,但MACD的红色柱子却“先变高、再变低”。比如股价创了新高,但红柱第一次是12,第二次是10,第三次是8,一次比一次矮,这就是“前高后低”。
李哥说:“这叫‘顶背离’的一种,股价涨但红柱不涨,说明涨的动力跟不上了,就像汽车没油了,再开也跑不远,得赶紧下车。”
他给我讲了2021年的教训:当时他买了一只白酒股,股价从100涨到120(新高),但红柱从15降到10再降到7(前高后低),他没当回事,想着还能涨——结果后来股价跌回90,亏了25%。从那以后,他只要看见红柱“前高后低”,就开始警惕。
我自己也吃过这个亏。2022年有只军工股,股价涨到新高,红柱却“前高后低”,我觉得还能涨,没卖——后来跌了20%,把之前赚的都吐回去了。现在再碰到这种情况,我会先减仓,不敢硬扛了。
这里要注意:“前高后低”得是“股价新高但红柱不新高”。如果股价没新高,红柱也低,那可能只是正常调整,不用慌;但股价新高、红柱不新高,就要警惕。
第二步:再看“放量”——尤其是“放量下跌”
光有红柱“前高后低”还不够,还要看成交量。如果出现“放量下跌”,比如当天成交量比前一天多50%以上,股价还跌了2%以上,那就要赶紧跑。
李哥解释:“放量下跌,说明有很多人在卖,而且是‘大量抛售’。红柱‘前高后低’已经说明涨不动了,再加上放量下跌,就是主力在出货,散户再不走,就被埋了。”
他2023年的操作很经典:一只AI股,股价新高后红柱“前高后低”,接着某一天成交量放大3倍,股价跌了4%,他当天就清仓了——后来这只股跌了32%,他完美逃顶。
我也有过一次成功逃顶的经历。去年有只半导体股,红柱“前高后低”,然后某天放量下跌,我赶紧卖了,虽然之后还涨了3%,但很快就跌了25%,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这里要区分“放量上涨”和“放量下跌”:如果红柱“前高后低”,但成交量是放量上涨,那可能还能撑几天;但如果是放量下跌,不管有没有利润,先跑再说——因为下跌的速度往往比上涨快,等你反应过来,可能已经亏了。
总结一下“前高后低放量就跑”的两个条件:
1. 股价创新高,但MACD红柱“前高后低”(涨的力量衰退);
2. 出现“放量下跌”(大量资金抛售,风险来临)。
两个条件满足,尤其是第二个条件出现,别犹豫,赶紧离场。
这些“误区”别踩!我和李哥吃过的亏,你要避开
李哥说,MACD的这两句精髓,看着简单,但很多人用的时候会踩坑,他和我都吃过不少亏,这些误区必须说清楚。
误区一:只看MACD,不看股价和成交量
李哥早年犯过这个错:只看金叉就买,不管股价在什么位置。比如一只股已经涨了50%,出了金叉,他还买——结果套在山顶。“MACD是‘辅助工具’,不是‘唯一标准’,得结合股价位置(比如是不是高位)、成交量(比如是不是放量)来看,不然就是‘盲人摸象’。”
我也有过类似经历:一只股跌了30%,出了金叉,我以为是底,买了——结果还跌了20%。后来才知道,股价在低位,但没放量,金叉只是“假信号”,得结合成交量看。
误区二:金叉就买,死叉就卖,太机械
李哥说,很多人把MACD用成了“机器人”,金叉必买、死叉必卖,结果频繁操作,手续费都亏不少。“比如金叉后,红柱越来越矮,说明涨不动了,就算没出死叉,也得减仓;死叉后,绿柱越来越小,说明跌不动了,就算没出金叉,也可以观望,不用慌着卖。”
我之前就是“金叉买、死叉卖”,结果一只股反复操作,赚了点小钱,但手续费花了不少,还错过了大行情。现在学聪明了,会结合红柱绿柱的变化来调整,不是那么机械了。
误区三:忽略“周期”,日线周线分不清
李哥强调,MACD的用法要看“周期”,比如日线、周线、月线,不同周期用法不一样。“日线的金叉,可能只是短期机会(比如3-5天);周线的金叉,可能是中期机会(比如1-3个月)。很多人用日线的金叉,却想赚周线的钱,结果拿不住;或者用周线的死叉,却慌着卖日线的票,结果卖飞。”
我之前就混淆过周期:一只股日线出了死叉,我赶紧卖了——结果周线还是金叉,后来又涨了30%,卖飞了。现在我会看“大周期定方向,小周期找机会”,比如周线是金叉,日线出金叉,才进场;周线是死叉,日线出金叉,也只敢短线做。
误区四:以为MACD能“精准预测”,其实是“概率工具”
李哥说,很多人把MACD当成“神仙指标”,以为能精准预测涨跌——其实不是,MACD只是“提高赚钱概率”的工具,不是100%准。“我用‘前大后小金叉’,也有5%的概率会亏,但只要严格止损,总体还是赚的。别指望MACD能让你每次都对,那不现实。”
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去年用“前大后小金叉”买了一只股,结果亏了8%,但我设了止损,及时离场,没亏太多;而另一只股赚了30%,总体还是赚的。炒股没有“100%准”的工具,接受不完美,才能长久。
总结:MACD精髓就8个字,用对了少走3年弯路
聊到最后,李哥把茶杯里的茶喝完,跟我说:“MACD不用搞得太复杂,核心就是8个字——‘前大后小’进场,‘前高后低’离场。记住这8个字,再结合股价、成交量、周期,就能避开很多坑,比乱买乱卖强10倍。”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用MACD的核心逻辑:
– 进场看“跌的力量减弱,涨的力量增强”(绿柱前大后小,红柱后比前高,金叉在零轴附近);
– 离场看“涨的力量衰退,卖的力量增强”(红柱前高后低,放量下跌,股价新高);
– 永远别把MACD当唯一标准,要结合其他因素,还要设止损——这是炒股的底线。
当然,没有任何方法能让你“稳赚不赔”,但李哥的这两句精髓,是他15年投顾经验+我几年实战总结出来的,能帮你提高赚钱的概率,少踩坑、少亏钱。
最后想跟大家说:炒股不是“比谁懂的指标多”,而是“比谁能把简单的指标用透”。MACD很基础,但用好了能帮你看清很多机会和风险。
如果你手里有股票,不妨打开K线图,看看MACD的红柱绿柱、金叉死叉,是不是符合“前大后小金叉”或“前高后低放量”?如果符合,不妨按照方法调整;如果不符合,也别慌,耐心等机会。
炒股是一场“反人性”的修行,需要耐心、纪律和方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MACD用法,少走弯路,多赚钱。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75058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