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基金赚钱?等2个信号再出手别瞎折腾更稳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阵子跟小区张姐唠嗑,她跟我吐槽去年买基金快累死了:今天听人说新能源涨了,赶紧赎回手里的消费基去追;明天见医药回调,又慌慌张张卖了新能源去补,一年下来光手续费花了快3000,最后账户还亏了8%。反观隔壁老李,去年底没咋动,就等消费估值下来的时候买了只沪深300基金,今年到现在安安稳稳赚了13%。

咱普通老百姓买基金,最容易掉的坑就是“瞎折腾”——总觉得动得越勤、抓的热点越多,赚得就越多。可实际上,基金赚钱的核心从来不是“快”,而是“准”:等对两个关键信号再出手,比天天买卖靠谱10倍。今天就跟你唠透这俩信号,再说说为啥“少折腾”反而能赚更多,小白也能照着做。

靠基金赚钱?等2个信号再出手别瞎折腾更稳

先跟你算笔账:为啥“瞎折腾”反而赚不到钱?

不少人觉得“频繁操作能抓住每波行情”,可咱普通人哪有那本事?最后钱没赚到,全亏在“折腾”上了,我给你算笔实在账你就懂了:

首先是手续费白扔。买基金要收申购费(一般0.15%),赎回费更坑——持有不到7天要扣1.5%,就算持有超过7天,也得扣0.25%-0.5%。比如你投1万块,一个月买卖一次,一年12次,光手续费就得扣300-600块。要是基金本身就涨了5%,手续费一扣,等于白忙一场,运气差还得倒贴。

其次是越折腾越踏空。你以为“卖了回调的,再买上涨的”能赚差价,结果往往是:刚卖完,基金接着涨,想再买回去,成本已经高了;或者追进去的热点,刚买就开始跌,来回几次,成本越抬越高。去年有数据说,频繁操作的基民,平均每次踏空后再进场,成本会比之前高8%-12%,等于给市场“送钱”。

最后是心态全搞崩。天天盯盘看涨跌,涨了就飘,琢磨“再赚点就卖”;跌了就慌,怕“再跌就亏完了”,结果要么赚点小钱就跑,错过大行情;要么套牢了慌着割肉,把账面上的亏变成真亏。我认识个小伙子,去年买基金因为天天盯盘,焦虑到失眠,最后不管赚亏全卖了,转头就错过了后面的反弹,现在还后悔呢。

说白了,基金不是股票,赚的是长期趋势的钱,不是短期波动的差价。瞎折腾只会把“能赚到的钱”折腾没,反而“等信号、少动手”更稳。

第一个信号:市场“够便宜”了,再出手

买基金本质是买背后的股票——股票便宜的时候买,后面涨的概率才大;太贵的时候买,大概率会套牢。所以第一个要等的信号,就是市场或板块的估值“落到低位” 。

可能有人会问:“啥叫估值低位?我咋看?”不用怕,咱普通人不用学复杂公式,就看一个指标:估值百分位。支付宝、天天基金这些APP上都能查,操作特简单:

比如你想买沪深300指数基金,就搜“沪深300 PE百分位”(PE就是市盈率,说白了就是“买这只基金,多少年能回本”)。要是显示“28%”,意思就是“现在的价格,比过去10年里72%的时间都便宜,相当于平时100块的东西,现在70多就能买”;要是显示“85%”,就是“比过去10年里85%的时间都贵,别当冤大头”。

咱的标准很明确:优先选估值百分位低于30%的指数或板块。这时候买,就算短期跌,也跌不到哪去,心里有底,后面涨起来的概率大。

反过来,要是估值百分位超过80%,千万别买。比如2021年年初,白酒、新能源的PE百分位都超过90%,那时候冲进去的人,很多套了两三年才解套。今年2025年,目前消费、医药这些板块的估值百分位还在25%-30%之间,其实就是不错的观察机会,等再往下探探,或者稳住了,就可以考虑出手。

有人可能会说:“等估值到30%以下,会不会踏空前面的行情?”其实踏空不可怕——踏空最多不赚钱,套牢才是真亏本金。比如你等估值到28%再买,就算少赚前面10%的行情,也比买在80%以上套牢强。咱买基金求的是“稳赚”,不是“赚最多”。

第二个信号:你的“钱和心态”,得先到位

光等市场信号还不够,要是你手里的钱不对、心态不稳,就算估值再低,也赚不到钱。所以第二个要等的信号,是你自己的“钱和心态”准备好。

先说说“钱”的要求:必须是3年以上不用的闲钱。啥意思?就是这笔钱就算放3年不动,也不影响你的生活——不是下个月要交的房租,不是孩子下学期的学费,不是等着还房贷的钱,是你存下来的“闲钱”,就算亏点(当然咱不希望亏),也不耽误吃饭过日子。

为啥要3年?因为基金赚钱需要时间。就算你在估值低位买了,市场也可能再回调半年、一年,要是你急用钱,只能割肉离场,这不亏才怪。我邻居王哥去年用“准备装修的钱”买基金,结果基金回调,装修要花钱,只能割肉亏了15%,现在一提这事儿就拍大腿。

再说说“心态”的要求:能扛住10%-15%的回调。买基金不可能只涨不跌,就算在估值低位买,短期跌10%也很正常。要是你买了之后,天天打开APP看,跌5%就慌得睡不着,想赶紧卖,那就算估值再低,也拿不到赚钱的时候。

怎么判断心态够不够?你可以先拿小部分钱试试:比如投5000块,要是跌了500块(就是10%),你晚上能不能睡得着,不会总刷行情,不会想立马卖,那心态就到位了;要是一跌就坐立不安,那说明你还没准备好,先别多投。

记住:钱和心态不到位,就算市场信号来了,也别出手。强行进场,只会让自己更焦虑,最后亏钱。

等信号的时候,不是“躺平”,是“做准备”

可能有人会问:“等信号的时候,总不能啥也不干吧?”当然不是——等信号的阶段,是“准备期”,得提前把功课做好,不然信号来了,你还是会乱选基金。

具体要做啥?就两件事,都不难:

第一,提前选好要投的基金。别等估值到了低位,再临时抱佛脚乱选。咱普通人,优先选两类基金:

– 宽基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覆盖的公司多,不用管基金经理会不会乱买,手续费还便宜,小白闭着眼选都不容易错;

– 优质主动基金:选基金经理得看两点——一是干这行至少5年以上,经历过2018年跌得狠的时候、2021年新能源疯涨又回调的时候,要是那时候他的基金没亏太多,涨的时候又能跟上,就靠谱;二是风格别飘,别今天投消费,明天突然全转科技,风格稳的才放心。

选好之后,把基金加到“自选”里,盯着它们对应的估值,等估值到低位,就可以动手。

第二,制定好买入计划。就算信号来了,也别一次性把钱全投进去,分3-5次买更稳。比如你有10万块,第一次先投2万,要是后面估值再跌5%,再补2万;要是涨了,就等下次回调再投。这样就算买在短期高点,后面也能补仓摊薄成本,不用慌。

最后说句实在话:基金赚钱,靠的是“耐心”,不是“勤快”

很多人觉得“买基金要勤快,要抓住每波热点”,可实际上,去年有机构算过:那些买了基金不到3个月就卖的人,10个里也就3个半能赚钱;但买了超过2年没怎么动的,10个里8个都赚了,平均能赚15%多。

这说明啥?基金赚钱不是靠“快”,是靠“等”——等估值到位,等钱和心态准备好,然后稳稳拿住,等行情来。咱普通人不用跟别人比收益,也不用追求“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只要能做到“等信号、少折腾、拿得住”,就已经能跑赢80%的人。

现在2025年的市场,不少板块已经到了“值得观察”的阶段,要是你手里有3年以上不用的闲钱,心态也能扛住波动,就可以慢慢准备,等估值再落到低位,分批进场。记住,别瞎折腾,等对两个信号再出手,比天天买卖靠谱多了。

投资有风险,咱得赚自己能看懂的钱,心里才踏实。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57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9小时前
下一篇 9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