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掰扯明白:基金定投不是啥复杂操作,就是“固定时间存固定钱”

别被“基金定投”这四个字唬住,说直白点:就是你跟自己约好,每个月固定一天(比如发工资后第二天),往某只基金里存固定一笔钱(比如1000块),不管这基金今天涨了还是跌了,都按这个规矩来。
就像你每月交房租、还车贷一样——不管房租涨没涨、油价变没变,到点就交,不用琢磨“今天交会不会亏”;定投也一样,不管基金今天涨2毛还是跌2毛,到点就存,不用费脑子想“现在是不是买点”。
举个王姐的例子:她每月10号发工资,就定了每月11号自动往沪深300基金里存1000块。1月的时候基金1块钱1份,能买1000份;2月基金跌了,9毛钱1份,能买1111份;3月基金又涨回1块1,能买909份。三个月下来,她总共存了3000块,买了3020份,平均下来每份不到1块钱——要是她一开始就把3000块全投进去(1月买1块钱的),只能买3000份,成本就是1块钱。
这就是定投的门道:跌的时候能多买几份,涨的时候少买几份,平均下来买得更便宜,不用你去猜“最低点在哪儿”,也不用天天盯盘,特别适合王姐这种啥也不懂的小白。
为啥咱普通人适合定投?刚好解决3个“头疼事儿”
很多人觉得“定投赚得慢”,但对咱普通人来说,定投的好处比“赚得慢”重要多了——它刚好解决了小白买基金的3个痛点:
1. 不用猜“啥时候买”:到点就存,省得纠结
小白买基金最容易犯傻:看到基金涨了就跟风冲,结果买在高位;看到跌了又慌着卖,卖在低位。而定投不用管这些,固定时间存固定钱,哪怕今天基金跌了,你也能买更多便宜份额,等涨回来的时候赚得更多。
我同事小李之前手动买基金,2022年看到基金跌了20%,吓得不敢买;2023年基金涨了15%,又跟风冲进去,结果买在高位,后来又跌了10%,亏了小2000。后来他改成定投,每月存1000块,不用琢磨啥时候买,一年下来反而赚了8%,比手动买强多了。
2. 不用天天盯盘:每月花5分钟,不耽误过日子
咱普通人要上班、接孩子、做饭,哪有时间天天扒着手机看基金行情?而定投只要一开始设好“固定时间、固定金额”(比如在支付宝里设自动扣款),之后就不用管了——钱会自动扣,基金自动买,你每月只要看一眼持仓就行,省了太多心思。
我妈60多了,连K线图是啥都不知道,就设了每月15号自动往沪深300基金里存1000块,平时该跳广场舞跳广场舞,该带孙子带孙子,一年下来也赚了7%,比存银行定期强多了,她总说“这钱跟‘顺带赚的’似的,不费劲”。
3. 门槛低:几百块就能开始,不用攒大钱
很多人觉得“买基金得攒够1万才能投”,其实定投门槛特低——大部分基金10块钱就能投,咱每月拿几百块闲钱就能开始,不用等“钱够多了再说”。
比如你每月工资8000,除去房贷、房租、生活费还剩2000,就拿200-400块定投,一年下来也能存2400-4800块,积少成多,几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少的钱。王姐就是每月存1000块,3年下来攒了3.6万,加上收益,差不多够儿子一年的学费了,还多给儿子买了个平板。
小白定投,就用“3步笨办法”:一看就会,不用瞎琢磨
很多人觉得“定投要学很多知识”,其实不用——就3步,每步在手机上5分钟就能搞定,照着做就行,别想太复杂。
第一步:选基金——别瞎选行业基,就挑“大盘基金”
定投选基金,别听人说“AI基、新能源基涨得快”就跟风买,那些行业基波动太大,小白扛不住。咱就选“大盘基金”——也就是跟踪大盘指数的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里面全是大公司,覆盖的行业多,不会因为某一个行业跌了就亏惨,稳当。
选的时候就看2个事儿,手机上一查就知道:
– 规模得够大:选50亿以上的,规模太小(比如低于5亿)的基金容易“黄”(清盘),虽然钱会还你,但得等好几个月,耽误事。比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超500亿,靠谱;
– 费率得够低:选管理费0.5%以下的,大盘基金不用基金经理瞎选股,费率都该低。要是某只基金管理费超过0.8%,别买,纯属坑钱——你投10万,一年管理费0.5%才交500,0.8%就得交800,5年下来多交1500,这些钱本来能给孩子买几本书的。
小白第一次定投,就选“沪深300基金”(比如代码510300的沪深300ETF),准没错——里面全是茅台、招行这些大公司,跟着中国经济走,长期肯定涨,不用担风险。
第二步:定好“存多少、存多久”——别贪多,闲钱+长期才赚钱
1. 存多少:别影响过日子,拿闲钱的10%-20%
定投别把所有钱都投进去,要用“闲钱”——就是每月工资除去必要开销(房租、房贷、吃饭、孩子学费)后,剩下的钱里,拿10%-20%来投。
比如你每月挣8000,除去各种开销还剩2000,就拿200-400块投,别多投——要是你投500,月底没钱买菜,只能把基金卖了,亏了本金还麻烦。王姐每月剩3000,就投1000块,既不影响生活,也能攒下钱。
2. 存多久:至少3年,别存一年就卖
定投赚的是“慢慢攒、慢慢赚”的钱,短期(比如1年以内)可能赚不到钱,甚至会亏,所以至少要存3年,最好5年以上。
比如2022年定投沪深300,全年可能亏10%,但2023年涨了12%,2024年再涨一点,3年下来就能赚不少。要是你存了1年就卖,刚好赶上亏的时候,白忙活一场。我表哥定投了5年,中间也经历过跌,但最后收益比存银行多了3倍,够给家里换个新冰箱了。
第三步:啥时候卖?别贪心,够目标就卖
很多人定投赚不到钱,是因为“太贪心”——涨了想再涨,结果跌回去,收益全没了。其实定投卖的时候,不用等“最高点”,满足2个条件就行:
– 够目标收益就卖:比如你想赚够孩子半年的兴趣班钱(差不多20%收益),投了1万涨到1.2万,就卖一半,先把本金和一部分收益拿回来;剩下的一半继续定投,要是再涨10%,再卖30%,落袋为安的才是真钱。
– 急用钱的时候再卖:比如你要买房、孩子上学需要钱,就可以卖——但别在基金跌的时候卖,尽量等涨的时候卖,少亏点。
王姐就是设了20%的目标收益,2023年达到后卖了一半,拿回来的钱给儿子报了个夏令营;剩下的继续定投,2024年又涨了8%,相当于“赚了钱还不耽误继续攒”。
小白定投,这4个坑千万别踩——都是身边人的教训
就算选对了基金、定好了金额,踩了这些坑,也赚不到钱,都是身边人实实在在的教训,一定要避开:
1. 别跌了就暂停:越跌越要坚持
很多人看到基金跌了,就慌着暂停定投,觉得“再投会亏更多”——其实跌的时候才是定投的“好时候”,能买更多便宜份额,等涨了赚得更多。
我邻居张姨2022年看到基金跌了15%,就暂停了定投,结果2023年基金涨了12%,她没买到便宜份额,收益比我妈少了5%,现在还后悔:“当时要是没停就好了,少赚了好几千。”记住:定投要“风雨无阻”,跌的时候别停,涨的时候也别加投,按计划来。
2. 别换行业基:小白扛不住波动
有些小白看到别人买AI基、新能源基赚了钱,就把定投的大盘基金换成行业基——其实行业基波动太大,涨得快跌得也快,小白扛不住。
我同事小李2023年跟风把沪深300定投换成AI基,结果AI基跌了20%,他慌得割肉,亏了3000块,现在一提这事儿就后悔:“早知道不瞎换了,安稳投大盘基金多好。”小白定投,就老老实实选大盘基金,别碰行业基。
3. 别用急用的钱投:跌了只能割肉
有些人用“下个月的房租、孩子的学费”定投,结果基金跌了,急用钱只能割肉,亏了本金还影响生活。
我之前有个粉丝,用准备交房租的5000块定投,结果基金跌了10%,房东催房租,只能割肉亏了500,还得跟朋友借钱交房租,特别麻烦。定投一定要用“3年以上不用的闲钱”,这样跌了也能扛住,不用慌。
4. 别天天看收益:越看越慌,容易乱操作
很多人定投后,每天都打开基金APP看收益,涨了开心、跌了焦虑,忍不住就想暂停或卖出。其实定投不用天天看,每周看一次就行,甚至每月看一次——看得越勤,越容易受情绪影响,打乱计划。
我妈定投后,直接把支付宝里的基金提醒关了,每月15号自动扣款,月底才打开看一眼持仓,心态特别好,反而赚得比天天盯盘的人多。她总说:“眼不见心不烦,该干啥干啥,钱自然就来了。”
最后说句实在的:定投不是“一夜暴富”,是“小白的攒钱神器”
很多人觉得“定投赚得慢”,但对咱普通人来说,慢就是快——不用担惊受怕,不用费脑子,每月花5分钟,积少成多,几年下来就能攒下一笔钱。王姐定投3年,不仅攒够了儿子一年的学费,还多赚了2000多,够给儿子买个新电脑;我妈定投5年,攒的钱够她和我爸去南方旅游一趟,不用跟儿女要。
要是你也想给孩子攒学费、给自己攒养老金,又不知道啥时候买基金,试试定投——从沪深300开始,每月存几百块,坚持3年,你会发现“原来攒钱赚钱也能这么简单”。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55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