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长期不管不加仓不减仓结果是赚是亏?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区李阿姨前阵子在楼下菜店碰到我,手里拎着棵白菜就开始吐槽:“五年前银行那小姑娘天天跟我吹,说买基金‘放久了准赚钱’,我就掏了两万块买了俩。想着省心,买完就没管过,没加仓也没减仓,结果你猜咋着?一只赚了快八千,另一只倒亏了四千!这到底是啥情况啊?”

其实不光李阿姨,好多人买基金都有个误区:觉得“长期持有”就是“买完扔那儿不管”,只要放得够久,钱肯定能涨。但实际根本不是这样——同样是长期不管、不加不减,有人能赚得笑出声,有人却越亏越慌,甚至最后连基金都没了。关键不是“放多久”,是“你买的啥基金”“你啥时候买的”——这俩因素直接决定了最后是赚是亏。今天就跟你掰扯明白:哪些基金长期不管能赚,哪些会亏,咱普通人该咋选,别跟李阿姨似的“一半赚一半亏”。

基金长期不管不加仓不减仓结果是赚是亏?

先弄明白:长期不管基金,赚不赚核心看啥?

说具体结果前,咱先唠个实在的:基金说白了就是你把钱给基金经理,让他帮你去买股票、买债券这些。你长期不管,就是让他拿着你的钱在市场里折腾好几年。所以最后赚不赚,根本上就看两点:

第一,基金经理是不是真有本事。要是他眼光准,能选出好股票,就算市场起起落落,长期下来也能帮你赚钱;但要是他水平差,只会跟着别人瞎买,就算市场好,也可能给你亏着。

第二,你买的时候,市场是不是太贵了。比如你在2015年牛市最疯的时候买基金,那时候股票都炒到天上去了,就算基金经理再厉害,也得等好几年才能回本;但要是在2018年底、2022年底那种大家都不敢买的时候买,就算放着不管,后续涨起来的概率也大。

说白了,“长期不管”不是万能的,它更像个“放大镜”——好基金能把收益放大,差基金能把亏损放大,买在高位就把你的等待时间放大。

第一种情况:选对“靠谱基金”,长期不管大概率赚,还能赚不少

要是你买的是“靠谱基金”,就算不加仓不减仓,放个3-5年以上,大概率是赚的,而且比存银行、买理财强不少。

啥是“靠谱基金”?不用看那些花里胡哨的指标,记住俩特征就行:一是业绩稳,过去3-5年里,不管市场涨还是跌,它都能排在同类基金的前一半,不是今年赚翻倍、明年亏一半那种“过山车”;二是基金经理稳,至少管这只基金3年以上,经历过牛市熊市,没频繁跳槽,也没买过爆雷的股票。

比如市面上那些“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要是基金经理有真本事,长期下来每年能赚8%-15%。举个例子:你2018年底投1万块买这种基金,放5年不管,到2023年底,差不多能涨到1.5万-2万,就算中间遇到2022年的大跌也不用慌——靠谱基金扛跌,反弹也快。

还有像沪深300ETF、中证500ETF这种“宽基指数基金”,不用基金经理选股,就是打包买一篮子大公司股票。只要中国经济能慢慢好,这些指数就会跟着涨。比如你2014年底买1万块沪深300ETF,放10年不管,到2024年初,就算中间跌过好几次,最后也能涨到2万左右,每年差不多赚7%,比银行定期(一年才2%左右)强太多。

为啥这类基金长期不管能赚?因为靠谱基金能“熬过大跌”——市场总有涨有跌,但好股票、好指数长期肯定往上走;基金经理能帮你抓住机会,就算短期跌了,只要不卖,等市场反弹,收益自然就回来了。

第二种情况:选错“垃圾基金”,长期不管只会越亏越多,甚至“没了”

但要是你买的是“垃圾基金”,就算放再久,也可能一直亏,最后连基金都没了(也就是“清盘”)。

啥是“垃圾基金”?也有俩明显特征:一是业绩常年差,过去3年里,有2年都排在同类基金的后1/3,跌的时候比别人跌得多,涨的时候比别人涨得少;二是问题多,比如规模太小(低于2亿)、基金经理换得勤(一年换好几次)、持仓全是没人要的“垃圾股”(比如业绩亏得一塌糊涂、快退市的股票)。

比如有些“行业主题基金”,要是押注的行业一直走下坡路(比如之前的老基建基金、没转型的煤炭基金),放5年可能亏30%-50%。还有些“迷你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连基金公司的管理费都不够花,最后只能清盘——你投的1万块,可能最后只能拿回8000块,还得等好几个月流程。

为啥垃圾基金长期不管会越亏越多?因为基金经理没本事选好股票,只会瞎买;规模小的基金,只要有人赎回,就得卖股票变现,越卖越跌,最后陷入“越跌越赎、越赎越跌”的死循环,只能清盘。

第三种情况:买在“市场最疯的时候”,长期不管可能“白等好几年”

还有种常见情况:你买的基金不算差,但买的时候正好是市场最高点,就算长期不管,也可能“白等好几年”,最后收益很低,甚至刚回本。

最典型的就是2015年6月买基金的人——那时候沪深300指数涨到5380点,身边所有人都在说“买基金赚疯了”,好多人跟风买,结果之后市场大跌,指数跌到2800点,基金亏了40%以上。就算一直放着,直到2021年指数才回到5000点左右,足足等了6年才勉强回本,要是中间忍不住卖了,就真亏了。

还有2021年初买“新能源基金”“医疗基金”的人,那时候这俩行业已经涨了两年,价格炒得老高。之后行业回调,到2024年初,不少新能源基金还亏着20%-30%,放了3年都没回本,更别说赚钱了。

为啥买在高位长期不管会“白等”?因为高位时股票价格远超实际价值,之后肯定会跌,就算基金经理厉害,也得等价格降下来、企业赚钱了,才能慢慢涨回去。这个过程可能要3-5年,虽然最后可能回本,但浪费了时间,收益也比在低位买差太多。

普通人该咋做?3个实在建议,别让“长期不管”变“长期被套”

看完这三种情况,你可能会问:“那我咋才能让长期不管的基金赚钱?”其实不难,记住这三点,不用花太多时间:

1. 选基金别听“推荐”,看俩“硬指标”

别像李阿姨那样,听银行经理或朋友说“这基金好”就买。选基金时,打开支付宝、天天基金这些APP,重点看俩事儿:

– 业绩:看这只基金“近3年”“近5年”的收益排名,必须在前50%,能在前30%更好;

– 基金经理:看他管这只基金多久了,至少3年以上,再看他以前管的基金,有没有单年亏超30%的情况。

比如选沪深300ETF,就挑规模大于50亿、成立超过5年的;选主动基金,按“3年收益前50%+基金经理任职3年以上”的标准,基本不会错。

2. 别在“大家都买”的时候入场

市场越热闹,越要冷静。比如身边所有人都在说“基金赚了钱”,或者某类基金(比如AI基金、新能源基金)连续涨了半年以上,这时候大概率是高位,别买;反之,要是市场跌了半年以上,没人提基金了,甚至有人说“基金都是坑”,这时候反而可以买——就算买了之后还跌,长期来看也大概率赚。

简单判断方法:搜“沪深300估值”,要是显示“低估”或“正常”,可以买;要是“高估”,就等等。

3. 不是“完全不管”,每年花10分钟瞅一眼

“长期不管”不是“扔那儿就不管了”,建议每年年底看一次:

– 要是基金还是符合“靠谱基金”的标准(业绩前50%、基金经理没换),就继续放着;

– 要是业绩突然掉到后30%,或者基金经理换了,就卖掉换成其他靠谱基金;

– 要是基金规模跌到2亿以下,赶紧卖,别等清盘。

不用天天看,也不用加仓减仓,每年花10分钟检查一次,就能避免“垃圾基金越亏越多”。

最后说句实在的:“长期不管”是“懒人招”,不是“傻人招”

好多人觉得“长期不管基金”特简单,买了就行,其实不是——它是给“选对基金、买对时候”的人准备的“懒人招”,不是给“瞎买乱买”的人准备的“傻人招”。

你选对了靠谱基金,又在低位买,长期不管大概率赚;但要是选错了基金,或者买在高位,长期不管只会亏或白等。

咱普通人买基金,别想着“一夜暴富”,也别想着“买完就不管了”。花点时间选对基金,在合适的时候入场,每年简单检查一次,这样的“长期不管”才能赚钱,不是套住你的本金。

最后提醒一句:投资肯定有风险,就算是靠谱基金,短期也可能跌,但只要方向对,长期下来赚钱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关键是别在跌的时候慌着卖,也别在涨的时候贪着等。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59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47分钟前
下一篇 46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