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普通人的长期定投基金这5类别错过别再瞎买了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身边好多朋友跟我吐槽,想搞基金定投却一脸懵——打开支付宝或者基金APP,密密麻麻几千只产品,光名字就绕得慌,要么跟风买了“网红基”结果套牢,要么选了波动大的,定投俩月就扛不住割肉。其实咱普通人做长期定投,真不用搞那么复杂,认准下面5类基金,避开常见坑,大概率能跑赢那些瞎操作的人。

适合普通人的长期定投基金这5类别错过别再瞎买了

一、宽基指数基金:小白定投先从这入手,不踩坑

先跟咱说句大白话,啥是宽基指数基金?说白了就是跟着某个“大盘指数”走的基金,比如常听的沪深300、中证500,还有国外的标普500、纳斯达克100。这些指数里装的公司多,就拿沪深300来说,里面有茅台、宁德时代这种龙头,也有银行、消费行业的大公司,相当于把整个市场的“平均水平”打包给你,不用你自己挑。

为啥说它适合普通人?核心就3点,特别好理解:

第一,不用费脑子选公司。你不用研究哪家公司利润高、哪个行业会涨,指数里的公司都是按规则选好的,比如沪深300就挑市值大、好交易的,省了咱自己分析的功夫;

第二,花钱少。宽基指数基金大多是“被动管理”,基金经理不用频繁调仓,管理费一般就0.15%-0.5%,一年下来可能就几杯奶茶钱,比那些主动基金便宜多了,长期定投省下来的钱也是收益;

第三,波动没那么吓人。虽然股市会涨涨跌跌,但宽基指数覆盖的行业多,不会像单一行业基金那样“一跌跌到底”。比如2022年市场大跌,沪深300跌幅比某些新能源基金小一半,咱普通人扛得住,不会中途放弃。

选的时候注意俩细节:一是看“跟踪误差”,就是基金跟它盯的指数贴不贴合,差得越少越好,一般选0.3%以内的,别让基金跑偏太厉害;二是选规模50亿以上的,太小的基金怕哪天突然清盘,你定投到一半被迫赎回,多闹心。

二、优质赛道主题指数基金:想多赚点?盯这几个长期赛道

要是你觉得宽基指数收益不够“劲”,又能接受稍微高一点的波动,那可以看看“优质赛道”的主题指数基金。但咱得说清楚,这里的“优质赛道”不是那些炒热点的,比如前两年的元宇宙、今年某个突然火的概念,而是长期有政策撑着、需求只会增不会减的领域,比如消费、医疗、科技(半导体、新能源)这几个。

先说说这几个赛道为啥值得长期投:

消费赛道不用多说,人总得吃饭、买家电、穿衣服,就算经济有点波动,刚需消费也差不了。就说中证消费指数,过去10年年化收益差不多12%,比很多主动基金都强;

医疗赛道是跟着老龄化走的,现在老人越来越多,看病、吃药、养老的需求只会涨,而且医疗技术一直在进步,像创新药、医疗器械这些,长期看肯定有奔头;

科技赛道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比如半导体要突破“卡脖子”,新能源要实现“双碳”目标,虽然短期波动大,但5-10年看,成长空间比传统行业大得多。

但买主题基金千万别瞎买,记住3点:第一,别追热门顶点,比如2021年新能源涨得最疯的时候买入,之后跌了30%多,定投也得在行业估值相对低的时候开始;第二,别只买一个细分领域,比如只买新能源汽车,最好选覆盖整个赛道的指数(比如中证新能源指数),避免单一领域出问题;第三,得扛住短期15%-20%的回撤,要是跌10%就慌得不行,那还是乖乖选宽基吧。

三、长期业绩稳的主动股票基金:让专业人帮你管钱,省事儿

有些朋友觉得“指数基金太被动,想多赚点”,但又没精力研究行业,这时候可以选“长期业绩稳的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这类基金靠基金经理选股,选对靠谱的经理,长期收益可能比宽基指数高不少。

但关键是“怎么挑到靠谱的经理”,咱别只看“最近1年收益排名”——很多排名靠前的基金,都是靠押中某个热点行业,第二年热点过了就跌得惨。正确的选法抓3个核心:

第一,看“任职年限”,至少得5年以上,经历过一轮牛熊市(比如2018年大跌、2020年疫情反弹、2022年回调),能在熊市里少跌点,牛市里跟得上,才算靠谱;

第二,看“年化收益”,过去5年年化能有10%-15%就不错了,别指望每年都赚20%以上,太高的收益往往风险大,不长久;

第三,看“持仓风格”,比如有的经理擅长“买低估值的大公司”,有的擅长“买高增长的中小公司”,要选风格稳的——要是经理今年买消费、明年买新能源、后年买半导体,风格飘来飘去,大概率赚不到钱。

另外,这类基金规模别太大,最好在50-100亿之间。规模太大的话,基金经理调仓不方便,比如买小盘股的时候,买太多会影响股价,收益就上不去了。

四、偏股混合型基金:想稳点又想多赚?选这个“平衡款”

要是你觉得股票基金波动太大,又想比纯债基金赚得多,那“偏股混合型基金”就很适合。这类基金既买股票(一般占60%-80%),也买债券(20%-40%),债券能起到“缓冲”作用——股市跌的时候,债券能少跌点;股市涨的时候,股票能带动收益。

对咱普通人来说,这类基金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自己调仓”,基金经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股债比例。比如股市跌多了,经理可能多买股票;股市涨太高了,可能多买债券,相当于“自带择时”,省了咱自己判断“啥时候该减仓”的麻烦。

选的时候重点看俩指标:“最大回撤”和“夏普比率”。最大回撤最好控制在15%以内,比如2022年市场大跌时,基金最多跌12%,比纯股票基金(跌25%以上)好扛多了;夏普比率越高越好(一般1以上就不错),这个指标简单说就是“每担1份风险,能赚多少超额收益”,比率高说明“性价比”高。

还要提醒一句,别选“灵活配置型基金”——有些灵活配置基金,股票占比能从0调到95%,要是经理风格激进,突然把股票比例拉满,波动会比偏股混合基金大很多,咱普通人很难把握。

五、中短债/纯债基金:怕亏本金?选这个“低风险款”

最后一类,是给“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朋友准备的——比如快退休的人,或者定投的钱是“备用金”,不能亏太多,这时候可以选“中短债基金”或“纯债基金”。

先跟咱分清这俩:纯债基金只买国债、金融债、企业债,不碰股票和可转债,风险极低,过去5年大多能赚3%-4%的年化收益,几乎不会亏本金;中短债基金主要买1-3年到期的债券,流动性比纯债基金好,比如很多中短债基金支持“7天免赎回费”,年化收益比纯债基金稍高一点,大概3.5%-4.5%。

这类基金适合两种情况:一是作为“定投组合的底仓”,比如你主要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再拿20%的钱定投中短债,市场大跌时,中短债的收益能缓冲一下;二是给“没接触过基金”的新手练手,先定投纯债基金,感受下基金咋运作的,等熟悉了再慢慢加股票类基金的比例。

选的时候注意俩点:一是选成立3年以上的,经历过债券市场的波动(比如2020年的债市调整),还能保持稳定收益的;二是选规模20亿以上的,太小的中短债基金,遇到大额赎回可能会被迫卖债,影响收益。

普通人定投的3个避坑提醒,比选基金还重要

选对基金只是第一步,很多人定投没赚钱,问题都出在“操作上”,最后再跟咱说3个关键提醒:

第一,别天天看收益。定投是长期事儿,比如每月投1000,投3-5年,不用每天打开APP刷涨跌——涨了别飘,跌了别慌,我见过太多人因为频繁看收益,忍不住追涨杀跌,最后越操作越亏;

第二,别中途断投。市场大跌的时候,很多人会停掉定投,觉得“还会跌”,但大跌的时候正是“低价买筹码”的时候。比如2022年10月沪深300跌到3500点,那时候坚持定投,2023年反弹的时候就能赚不少;

第三,别贪多求全。不用把5类基金都买了,一般选1-2类就行——比如年轻人能扛风险,选宽基指数+科技主题基金;中年人风险承受一般,选偏股混合基金+中短债基金;保守型选手,选纯债基金+小比例宽基指数基金。

其实定投这事儿,真没那么复杂,不用跟别人比谁赚得多,关键是选对自己能扛住的基金,然后别瞎折腾。你每月哪怕就投500,坚持3年5年,回头看也比把钱放活期强多了。先动起来,比啥都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92553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