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实际情况是,软件只能显示“当前持仓盈亏”,没法帮你算清“每笔交易的真实成本”“频繁交易的手续费损耗”“全年下来的总盈利到底去哪了”。很多人赚的钱,就是在这些“算不清的账”里悄悄流失的——比如频繁买卖交的手续费、卖飞牛股少赚的钱、套牢后割肉的亏损,这些账不算明白,就算短期赚了钱,长期也可能白忙活。
今天就用大白话,把炒股必须算的十笔账讲透,不绕专业术语,每一笔都告诉你“怎么算、为什么要算、不算会吃什么亏”。不管你是刚入市的新手,还是炒了几年的老股民,把这些账算明白,才能真正守住利润,不做“糊涂交易”。
一、第一笔账:单只股票的“真实持仓成本”,别只看软件显示
很多人看自己买的股票,只看软件上的“持仓成本价”,觉得“只要股价超过这个价就是赚”,其实这是错的——软件显示的成本价,大多只算了“买入时的手续费”,没算“未来卖出时要交的印花税和手续费”,这部分其实也是你的成本,不算进去,很容易“以为赚了,实际没赚”。
真实持仓成本该怎么算?给大家一个简单公式:
真实持仓成本 = (买入总价 + 买入手续费 + 未来卖出时的印花税 + 未来卖出手续费)÷ 持股数量
举个例子:你花10元/股买了1000股,买入手续费5元(一般是佣金,最低5元起收)。未来以11元/股卖出时,要交印花税11元(印花税是卖出时收,税率0.1%),卖出手续费5元。
那真实持仓成本就是(10×1000 + 5 + 11 + 5)÷ 1000 = 10.021元/股。
如果只看软件显示的10.005元(只算买入手续费),以为股价到10.01元就赚了,实际要到10.021元才不亏——虽然每股差几分钱,但持股数量多了,总利润就差不少。
为什么必须算这笔账?因为它能帮你定“止盈止损点”。比如你算出来真实成本是10.02元,就知道股价跌到9.8元时,亏损已经超过2%,该考虑止损;涨到10.5元时,真实盈利是(10.5 – 10.02)×1000 = 480元,不是软件显示的(10.5 – 10.005)×1000 = 495元,避免误判盈利,卖早了或拿晚了。
二、第二笔账:“交易手续费”总账,别忽视“小钱积成大钱”
很多人觉得“一次交易手续费就几元,不算啥”,可频繁交易下来,手续费就是一笔大开销。我见过一个股民,一年交易了200多次,每次手续费平均10元,光手续费就花了2000多元,而他全年总盈利才5000元,一半利润都被手续费吃了——这就是没算手续费总账的亏。
手续费该怎么算总账?分两步:
1. 先搞清楚自己的手续费率:打开交易软件,找一笔完整的买卖记录,用“手续费÷成交金额”算出佣金率(一般散户佣金率在0.02%—0.03%,最低5元起收);印花税固定0.1%,只在卖出时收。
2. 每月底统计“当月总成交金额”:买入金额+卖出金额,然后算当月总手续费:
– 佣金:总成交金额×佣金率(注意每次买卖都要收,且最低5元/笔)
– 印花税:当月卖出总金额×0.1%
– 总手续费=佣金+印花税
算这笔账的目的,是帮你判断“交易频率是否过高”。如果每月手续费超过当月盈利的20%,就说明你交易太频繁了,得减少操作,不然赚的钱都不够交手续费。
三、第三笔账:“套牢割肉”的亏损账,别“割了就忘”
很多人套牢后割肉,觉得“钱亏了就亏了,不想再提”,可要是不把每次割肉的亏损记下来,很容易重复犯同样的错——比如总是追高买热点,套牢后又急着割肉,每次亏5%—10%,一年割个三五次,本金就会大幅缩水。
怎么记这笔账?每次割肉后,马上记三个信息:
1. 割肉的股票名称、买入价、卖出价、亏损金额、亏损比例;
2. 当初为什么买这只股(比如听别人推荐、看热点追的);
3. 套牢后为什么割肉(比如扛不住下跌、觉得后市还会跌)。
比如“2024年5月买XX股票,15元买入,13元割肉,亏2000元,亏13.3%;买的原因是看短视频说它是热点,割肉是因为跌破关键支撑位”。
记这笔账不是为了“翻旧账难受”,而是帮你总结规律——比如发现自己总是“追热点割肉”,下次再看到热点就会更谨慎;发现自己“跌破支撑位不及时割肉,导致亏更多”,下次就能更早止损。
四、第四笔账:“卖飞牛股”的少赚账,别“卖了就忘”
和割肉相反,很多人卖了股票后,看着它继续涨,就会“假装没看见”,觉得“赚了就行,少赚点没关系”。可要是不把“卖飞少赚的钱”记下来,很容易养成“拿不住牛股”的习惯——比如每次赚5%就卖,结果卖后股票又涨了20%,一年下来少赚的钱可能比实际赚的还多。
怎么记这笔账?股票卖出后,如果它继续涨,就记下来:
1. 卖出价、卖出后30天内的最高价、少赚的金额(最高价-卖出价)×持股数量;
2. 当初为什么卖(比如觉得涨够了、担心回调)。
比如“2024年6月卖XX股票,20元卖出,30天内涨到24元,少赚4000元;卖的原因是觉得涨了20%该回调了”。
记这笔账能帮你调整“止盈策略”——比如发现自己总是“卖太早”,下次可以把止盈点设得更灵活(比如用均线止盈,股价不破20日均线就拿着),而不是固定赚5%就卖。
五、第五笔账:“闲置资金”的收益账,别让钱“躺平不赚钱”
很多人账户里会留一部分闲置资金,比如准备补仓的钱、暂时没找到好标的的钱,这些钱要是一直躺在股票账户里“活期存款”,收益率只有0.3%左右,很不划算——其实很多券商都有“夜间理财”“余额理财”功能,闲置资金自动参与,风险低,年化收益2%—3%,一年下来也能多赚不少。
怎么算这笔账?每月底统计“账户日均闲置资金”,然后算“如果参与理财能多赚多少”:
潜在多赚收益 = 日均闲置资金 × (理财年化收益 – 活期利率)÷ 12
比如你账户日均闲置资金有5万元,活期利率0.3%,理财年化2.5%,那每月潜在多赚(50000×(2.5%-0.3%))÷12 ≈ 91.6元,一年就是1100元左右——这笔钱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而且不用你额外操作,只是把“躺平的钱”利用起来。
六、第六笔账:“融资融券”的利息账,别“借了忘了还利息”
开通融资融券的股民,要特别算好利息账——融资是借券商的钱买股,融券是借券商的股卖空,都要付利息,利率一般在6%—8%,要是借的钱没赚到钱,光利息就能让你亏不少。
利息该怎么算?记住公式:
融资利息 = 融资金额 × 利率 × 借款天数 ÷ 365
比如你融资10万元,利率7%,借了30天,那利息就是100000×7%×30÷365 ≈ 575元。
算这笔账的目的,是帮你判断“融资是否划算”——如果融资买的股票,30天内只涨了0.5%(赚500元),还不够付575元利息,那这笔融资就是亏的,下次就别轻易借钱炒股了。
七、第七笔账:“分红税”的成本账,别“拿分红反而亏税”
很多人喜欢买高分红股票,觉得“能拿分红就是赚”,可要是没算分红税,可能会“拿了分红,反而亏了税”——分红税不是固定的,和你持股时间有关,持股时间越短,税率越高。
分红税怎么算?记住三个档次:
1. 持股1个月以内:分红金额×20%(税率最高);
2. 持股1个月—1年:分红金额×10%;
3. 持股1年以上:免征分红税。
比如你买了1000股,每股分红1元,共分红1000元:
– 持股20天卖出:要交200元分红税,实际到手800元;
– 持股2个月卖出:要交100元分红税,实际到手900元;
– 持股1年以上卖出:不用交税,实际到手1000元。
算这笔账能帮你决定“什么时候卖”——如果想拿分红,最好持股超过1年,避免交高额分红税;要是持股时间短,别为了分红买股票,不然税钱会吃掉不少利润。
八、第八笔账:“全年总盈利/总亏损”账,别“一年下来糊涂账”
很多人年底只看“账户总资金比年初多了还是少了”,却不算“全年总盈利、总亏损、总手续费、总税费”,这样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靠选股赚的钱,还是靠运气赚的钱”,也不知道“哪些操作在亏钱”。
全年总账该怎么算?列一张表,记清楚这几个数:
1. 年初账户资金;
2. 全年总投入资金(比如中途加了2万元本金);
3. 全年总取出资金(比如中途取了1万元用);
4. 年末账户资金;
5. 全年总手续费+总印花税+总分红税+总融资利息;
然后用公式算“真实总盈利”:
真实总盈利 = 年末账户资金 + 全年总取出资金 – 年初账户资金 – 全年总投入资金 + 全年总费用(因为费用是支出,要加回来才是真实盈利)
比如年初有10万,中途加了2万,取了1万,年末有12万,全年总费用5000元:
真实总盈利 = 12万 + 1万 – 10万 – 2万 + 0.5万 = 1.5万。
如果不算总费用,你会以为自己赚了1万(12万+1万-10万-2万),实际多赚了5000元,这就是算总账的意义——清楚自己全年的真实收益,为明年的操作做参考。
九、第九笔账:“不同板块/策略”的盈利账,别“不知道自己靠啥赚钱”
很多人炒股是“东买一只,西买一只”,既有科技股,又有消费股,还有新能源股,年底下来不知道“哪个板块在赚钱,哪个板块在亏钱”,下次选股还是瞎买。
怎么算板块盈利账?每月底把持仓按“板块”或“策略”分类(比如科技板块、消费板块、短线策略、长线策略),记清楚每个板块的:
1. 总投入资金;
2. 总盈利/总亏损;
3. 盈利比例(总盈利÷总投入)。
比如你科技板块投入5万,赚了1万(盈利20%);消费板块投入3万,亏了0.3万(亏损10%);短线策略投入2万,亏了0.5万(亏损25%)。
这样一看就知道,科技板块是你的“盈利主力”,短线策略一直在亏钱,下次就可以多关注科技板块,减少短线操作,提高整体盈利。
十、第十笔账:“时间成本”账,别“耗了时间还不赚钱”
炒股除了资金成本,还有“时间成本”——比如你花了3个月盯一只股票,每天看盘1—2小时,最后只赚了500元,平均下来每月赚166元,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工作上多赚点工资,这种“耗时不赚钱”的交易,就是亏了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怎么算?简单算“每小时盈利”:
每小时盈利 = 单只股票盈利金额 ÷ (持股天数 × 每天看盘小时数)
比如你花30天盯一只股票,每天看盘2小时,最后赚了300元:
每小时盈利 = 300 ÷ (30×2)= 5元/小时。
如果这个金额低于你平时工作的时薪(比如你工作时薪20元),那这笔交易的时间成本就太高了,下次别花这么多时间盯一只小盈利的股票,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最后:记账不是“麻烦事”,而是“赚钱的帮手”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记这么多账太麻烦了,有没有简单点的办法?”其实不用每天记,只要做到“三记”就行:
1. 每笔交易后,记“买入价、卖出价、手续费、盈亏”(5分钟就能记完);
2. 每月底,记“月度手续费、月度板块盈利、月度闲置资金收益”(10分钟就能算完);
3. 年底,算“全年总账、全年盈利来源、全年亏损原因”(1小时就能算完)。
炒股不是“赌运气”,而是“算出来的盈利”——你算得越清楚,就越知道“哪些操作在赚钱,哪些操作在亏钱”,就能及时调整策略,避免利润悄悄流失。很多老股民能长期赚钱,不是因为他们选股多厉害,而是因为他们“算得明白、看得清楚”,不做糊涂交易。
希望今天讲的这十笔账,能帮你从“糊涂炒股”变成“清醒炒股”,下次赚钱的时候,能真正把利润揣进兜里,不白忙活一场。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7965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