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有个朋友,以前炒股像着了魔:屏幕上叠着十几条指标线,MACD金叉死叉算得比工资还细,结果一年下来,账户亏得只剩零头。后来他彻底摆烂,不再研究那些花花绿绿的线,反而开始赚钱了——这事儿让我重新想明白一个道理:炒股总盯着“技术”,其实是把路走窄了。
为啥“技术派”容易栽跟头?
先别急着杠,不是说K线、成交量没用,而是市场里藏着太多“陷阱”:
– 指标都是“马后炮”:MACD红柱变长、KDJ低位金叉,这些信号都是过去行情的总结。等你看到信号进场,主力可能已经在出货了(比如故意做出“突破形态”骗你接盘)。
– 市场根本不讲“规矩”:突发政策、行业黑天鹅、甚至一条谣言,就能把技术形态砸得稀碎。去年新能源板块集体暴跌,谁管你之前的均线多头排列?
试试这些“笨方法”,反而更踏实
朋友后来换了个思路:买股票先当“公司股东”,再当“交易者”——
– 选“睡得着觉”的公司:挑那些业绩稳定、行业还在增长的龙头(比如家电、消费里的老牌企业)。别碰那些概念满天飞、财报全是雷的小票,除非你想体验“心跳加速”。
– 别盯分时线找罪受:把软件里的“分时图”换成“周K线”,甚至月K线。你会发现,真正好公司的股价,长期是跟着业绩爬坡的,短期波动根本不算啥。
– 赚认知内的钱:如果实在不懂行业,就买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把中国最头部的公司打包买了,长期拿着,至少能跟上经济增长的节奏。
但别误会,“简单”不等于“躺赚”
得先想清楚:你买的到底是“公司未来”,还是“赌场筹码”?如果只是想赚快钱、追涨停板,这些方法肯定不适合你。但如果想在市场里长期存活,少折腾、抓本质才是更稳的路。
毕竟股市里最大的陷阱,就是让人觉得“靠技术能精准预测”——可真要这么容易,券商研究员早该集体财务自由了。
你炒股是喜欢研究指标,还是盯着公司基本面?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6935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