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交易中长久存活,除了要看懂市场走向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高强度的艰苦操劳,是否让你熬白了头发,也熬坏了健康?中国知名操盘手“扁虫鱼”赵毅告诉我们,与其羡慕别人的高获利水平,不如掌握好“平衡的艺术”……
对冲情绪、对冲健康
对冲似乎离我们很远,小鱼能经常运用的机会也很少。但这并不成为我们可以忽略它的理由。熟悉它、了解它,由此带来的全球视野会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原来钱是可以这样赚的;原来这些资金勇敢入市,并单向坚决的做空是有深厚的背景的……
我们当下也许无法像鲨鱼一样遨游大海,但绝不代表我们不应该见识下风浪,历史在赋予人们那些特殊机会时,总不忘垂青一下那些稍稍向前多跨出一步的先见者。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古龙。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最绝世的高手也许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某个一直蜷缩着背的老婆婆。其实对冲也是一样,最精妙的道理也许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当你仰望星空,希望看清宇宙的真相,却发现真相首先要抹开那一粒眼屎;你把酒问苍天,成功路在何方?才了解成功的起步首先要套上那双旧跑鞋。
好吧,让我们套起那双旧跑鞋,向生活学习吧,别忘记它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比如生活中,吃药水太苦,就再吃块糖,这就是味觉对冲;写报告累了乏了,站起来走走做个体操,这就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冲。
对冲的本质,最重要的还不是技巧,而是心态,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并多加运用的是:对冲你的情绪,对冲你的健康。
交易赚钱悲伤的例子
我曾看过一篇报告,说的是一位仁兄,交易期货如何从几万元翻到几百万元,时间仅用了一年还不到,可以说,那是很多散户梦想中的场景了。他操作的是铜,长线坚决做多,并用盈利加仓,文章描写得很细腻,谈了很多操作细节与当时的心态想法,配合当年的行情可以认定是真实的。其中有一段特别打动我,说道:他在这一年中的紧张心情和精神煎熬,不大的年龄,却由于这么一次操作,熬白了头。我想:“天哪!这还是赢钱的,要是最后输了,那又会怎样?”
看完后,总觉得应该同情他。本来人家是大赢家,但我怎么觉得他更像一个损失者呢?
投机市场的风险、压力,我深有体会。有看到过大冬天冷汗直流的;有说着不担心,不担心,却突然摔下去的……更多的金融人士,刚过30岁已有了大量的白头发。这样的付出值得吗?这样的付出又是必需的吗?
就拿前面做铜的大赢家来说,他看准了方向,下注后也赢了,但无奈仓位太重。用浮盈加仓,即使已经赚了很多,后面仍心神不定。因为如此重的仓位,只要一个不大的回撤就能将他扫地出局。所以他每天晚上都要与伦敦盘一起结束,不到凌晨五六点根本无法睡,一早还要起来准备国内操作。就说有天晚上,实在疲劳至极,强迫自己关电脑上床休息,结果仅仅5分钟,就又从床上跳起来,重新打开电脑,他说:实在太累了,但电脑开着睡至少心里踏实些。
他为什么这么累?为什么熬白了头发?因为他的心态没有得到对冲,他的健康也没得到对冲。这样赢来的钱,总感觉像是用命换来的。如此的操作,即使换来了利润,未来的健康堪忧,长期的盈利也一样堪忧。
说到这里,请你审视自己的内心,是否还会对这个一年内翻上百倍的赢家有羡慕之情?你是否还会在心里暗暗嘀咕:“损失一头黑发,获得一笔丰厚的利润,是值得的。大不了做完以后我不做了。”
我劝告你,人的行为有延续性,而且这种延续能力常常超过你的控制力。如果你这次心动了,牺牲健康去换取利润,那么你以后还会这么做,而这是一种可以持久盈利的方法吗?我的经验是:这是前往亏损者群居地的最佳单程机票。
可是!90%以上的人还是时不时会被案例中的大赢家诱惑,其中也包括我,这就是人性!所以清醒自我,化解这种情绪,平衡你的身心就是你在投资中关键的关键,这时候,对冲已经不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理念,一种在交易中追求平衡的高级模式了。
对冲离我们并不远。还有个更近的,甚至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时运用的,那就是套利。
如果说对冲是在大海里冲浪,那么套利更像在江河里淘金。二者在形式、手法上很相近。即使在市场中交易多年的老手,也常常不能正确说清两者的区别。
如果我们从实战来区分两者的差别,大概可以这么说:套利一般发生在紧密相关品种间,而对冲品种间的关系会比较远;套利一般在两个品种间,增加品种则增加风险,而对冲则更有利于在多方之间,随着品种的增加,风险可能降低;另外套利的利润更容易理解,但利润也相对较低,而对冲需要很高的金融领悟力,需要找出品种间深层次的内在关系,一旦发掘,利润也较高。
好高骛远不如路在脚下,让我们从实战中领悟吧!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07134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