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没有终结只是阶段性降温

作品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牛市没有终结只是阶段性降温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过不会简单重复——A股市场每一次牛市途中的调整,都在诉说着同样的故事:趋势未变,节奏已变。

最近市场波动加剧,上证指数从逼近3900点的高位回落,让不少投资者心生疑虑:这场始于2025年二季度的牛市,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数据显示,自4月8日牛市启动以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分别达25.41%、37.07%和53.67%。这般可观的收益,自然而然地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市场短期调整,实际上是对技术面过热以及估值分化的正常反应。

1、牛市根基依然牢固,核心逻辑并未改变

判断牛市是否终结,关键要看,支撑行情的基础究竟有没有动摇。从宏观视角来讲,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政策未曾改变,外部环境一直持续呈现出利好的态势。

回顾A股数次牛市,可发现其结束,往往与流动性环境的收紧紧密相连。2005至2007年牛市,临近尾声之际,央行频繁,且接连地上调了利率,这个时候,还提升了存款准备金率;2014至2015年牛市,步入后半程之时,监管层开始大规模地,清理整顿场外配资。

当前政策环境,与历史上牛市终结前的状况,完全不同。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指出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际环境,亦在逐步改善。美联储于近期释放出,远超预期的偏鸽派言论,且9月降息的预期,正在不断升温,年内累计的降息幅度,或许可达50至75个基点。此情形为A股市场,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外部支撑。

2、市场未见顶部信号,调整属于健康回调

从市场特征来看,当前并未出现指向牛市顶部的相关信号。

在成交量与换手率方面,8月27日万得全A的换手率,为2.82%依旧明显低于2014-2015年牛市时的峰值水平,即3.89%。换手率低于牛市峰值,这就意味着牛市还未抵达顶部区间。

新股民入场情况,也呈现出典型的牛市初期特征。2025年7月,新增开户数仅为196万户,相比2015年牛市高峰之时,单月新增超700万户的规模,二者相差甚远。

基金发行市场,虽有所回暖,但尚未达到“火爆”程度。投资者对基金投资,仍相对理性,这表明市场情绪,尚未进入极端行情阶段。

历史规律表明,牛市中单日大跌后,往往伴随,快速的修复。A股历史上,几轮典型牛市中途,出现超过10%,甚至更深的回调,屡见不鲜。

3、资金再平衡过程,市场内在收敛动力

此轮调整,本质上呢,是资金的再平衡以及风险的释放这个过程。

内部层面,创业板等指数,前期累积了巨大涨幅,技术上存在着强烈的调整需求。科技、医药等板块,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与金融、周期等仍处在低位的板块,形成了明显的估值分化。

市场本身,存在着内在的估值收敛的动力。部分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从高估值的板块中获利之后进行了结,接着转而将目光投向低估值且滞涨的板块,这一调仓换股的过程,必然会引发市场的波动。

外部层面,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使得外部环境反复波动,对市场风险偏好形成了间歇性的压制。美股尤其是科技股,在高位的震荡情况,也通过情绪的传导,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影响。

4、牛市阶段特征,当前处于震荡上行期

从牛市的发展阶段来进行观察,当前的这个市场,或许已经迈入了那种震荡且处于上行态势的阶段。

牛市走势,通常呈现出“快速上涨,——震荡调整,——震荡上行,——牛市极致”这样的特征。2024年9月以来,上证指数走势与之契合,且与历史上牛市各阶段背后的驱动要素较为相符。

在牛市震荡上行阶段,上证指数上涨天数占比,通常超过50%;最大回撤,通常相对较小。结构性牛市震荡上行阶段,上证指数的最大回撤,一般低于10%。

当前市场,正逐步地形成阶段性高点,后续需重点关注,市场是否能够突破4月8日以来所形成的阶段性高点呢?若能成功有效突破,未来市场于震荡上行阶段的表现,着实值得期待。

5、投资策略应对,分批操作正当时

在牛市途中,调整期时,分批操作,是最为安全、稳健的方法。

牛市操作的关键在于,持有股票,不过多进行更换,与此同时分批止盈。在牛市中,频繁地更换持股,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误区,最终往往会出现,指数上涨,但自己却并未有实际获利的情况。简单来讲,牛市里要关注核心板块,挑选出龙头个股,坚定地持有,不要轻易地卖出并离场。

具体操作上可以分三步:一是选对方向,二是分批建仓,三是设定止盈点。别一把梭哈,涨多了就卖一点,跌了再买回来,保持仓位灵活。

仓位管理方面,可采用金字塔式的动态平衡方式,(轻松愉快地)保留底仓,持有低估值的蓝筹以及高景气的成长股,(简洁明快地)将机动仓位用于波段操作,与此同时预留一定的现金,以应对极端情况。

6、板块配置方向,聚焦三条主线

在当前市场波动中,需要从仓位管理,板块配置以及风险控制这三方面入手,去优化持仓结构。

政策红利方面,需关注那些,受益于“人工智能+”的AI产业,以及处于业绩兑现期的消费复苏板块。在AI产业链的部分细分领域中,已经率先迎来了业绩爆发期,例如光模块、PCB等领域,相关企业的订单量,有了大幅的增长。

景气改善方面,布局海外订单增长的高端制造,以及库存低位的资源品。随着AI技术从研发阶段向行业应用场景逐渐渗透,AI应用端需求有希望持续扩大规模。

防御端配置黄金,以及高股息品种,这个时候,规避前期涨幅过大的纯题材股,与高位科技股。低估值的防御板块,例如银行,还有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消费龙头,在波动的环境中,具备安全边际。

7、心态与纪律,应对波动的关键

心态以及投资纪律,往往是应对波动的关键所在。牛市的进程,必然是充满曲折的,需要适当地保持耐心,并且给市场以消化时间。

在此过程中,依然要拒绝追涨杀跌,盲目追逐日内热点,坚守自己的投资逻辑。这个时候严格控制仓位,不轻易使用杠杆。

市场短期由情绪所主导,长期则由价值来决定。当前的这次调整,正是从情绪的投票,向价值的称重进行过渡的阶段,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波动,乃是应对行情的核心所在。

仓位重的投资者要适当做止盈和止损;仓位轻的投资者可以在低位分批布局。盈利超30%后止损线要上移到成本价上方20%;若价格跌破关键均线,就得马上执行止损

回顾A股历史,在2005-2007年,2014-2015年,以及2019年初的牛市途中,经常会出现那种超过10%,甚至更为深刻的回调情况,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个过程,调整多是由短期资金博弈所引发的,但是在核心矛盾未变的情况下,这种调整不会改变中长期的趋势。从最终结果来看,它们都在核心逻辑的推动之下创出了新高。

当前市场,护盘与个股调整现象并存。权重板块,以及权重股的阶段性护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指数大幅回调的空间。这有助于行情走得更久,而非全面崩盘。

牛市并未终结,仅仅是处于阶段性的降温状态。在历经了充分的、较为剧烈的震荡以及筹码的交换之后,市场后续依然有希望迎来向上的行情走势。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644649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

(0)
股市刺客的头像股市刺客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11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