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投资是什么? 说明版: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 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的利率。 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做对的事情)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等等。
对段永平的这句话(出自雪球版的《段永平投资逻辑篇》),进行解读。
推论一
投资时,买入是为了拥有,而不是为了售出。这样的资产,是最顶级的资产。
买股票有两种,
1、买筹码
买筹码的,都是赌徒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对应的必然是赌博行为。
2、买入公司
这是拥有者心态,只有那些最好的东西,你才想要拥有、或者拥有它的一部分。
所以,可以问自己问题,
1、5000多家上市公司里,哪些行业的公司,是你想要拥有的?
2、5000多家上市公司里,哪些公司,你最想拥有哪些公司?
显然,要找那些很能赚钱的公司,经营起来轻松的公司。假设只可以选择一家,那么,哪家公司,是你最想传承给子孙后代的?
段永平:一家茅台,另一家茅台。
显然,你想要终身拥有的公司,一定比你想要卖掉的公司——要强得多,也会赚更多的钱。
通过买入一家公司,然后卖出一家公司——赚的钱,远远不如终身持有赚的钱。因为世界首富——多是在终身持有者(公司创业者)中产生。
通过买卖公司——成不了世界首富。
买卖公司,赚的是过去的钱。但持有公司——赚的既包括过去的钱,也包括未来的钱。
推论二
买公司基于的是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所以,看不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就不要买。要根据折现率小中取大。(看的是各家公司折现率的下限,然后在下限中取大。)
下限,就有了确定性——也就有了安全。
段永平:做什么事情都要慢慢地快。例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你的速度是由你的车况决定的,你的目的是安全抵达目的而不是快速抵达,如果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求快,很可能就出现危险。
这个下限,就是慢慢地快。下限,就把事情的风险波动水平衡定了下来,而不是有时风险波动大,有时风险波动小——遇到大的情况,是有翻车风险的。
推论三
买公司,就是赚公司未来的钱。买公司,也是赚公司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钱。
烟蒂型投资,赚的是公司过去的钱。成长型投资,赚的是公司未来的钱。
当然,这个未来和整个生命周期——指的是肉眼可见范围内的。
1、一般看10年就够了,更远的,也不容易看穿看懂。
能看10年的,一定强过看短期的。
2、有一个限制条件,也即企业的年利润峰值能保持住。
当企业有竞争威胁时,年利润峰值就保持不住——当保持不住的时候,就说明遭遇了威胁,而这种威胁一般难以抵抗,那么一切就都不可测了——事实上,有巨大的风险。这样的公司——对于长期持股是不利的,因为股价可能是个过山车。
所以,
1、就需要有企业文化,来提升概率——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文化,如果是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就能维持住峰值。
2、在持股的过程中,要追踪企业是否受到某种变化、新技术的威胁。如果这种威胁,是长期性的,那么就要离场。如果这种威胁是暂时的,产品和服务仍然是最好的,那么这就是加仓的机会。
在实践上,如果企业在未来10年能赚到当前市值的利润——这就是一个可以投资的基本线了。而段永平买的苹果和茅台,
1、都是在未来7年就赚到了当前市值的利润,未来10年则赚到了当前市值的2倍的利润——结果就是10年10+倍。
2、年利润成长了4倍以上。
这种市值和接下去未来10年利润之和的对比,就要从总市场容量和公司在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来算,而不是简单的依据当年增速来算。(当前增速会受暂时性的问题的影响)
只有看懂了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才能比较当前市值和未来10年利润总和的大小。
二、辩证法分析
现象和本质构成了一组正反面。
现象1
世界的现象是国家和世界首富级,都是创业者,而这些创业者往往只不过花了二三十年,就成了首富级了。
而投资者,二三十年的时间——只赚了其身家的不到10%的钱,而远远达不到国家和世界首富级。
由这个现象,就可以表明,通过买卖公司赚大钱,远不如通过持有公司赚的快、赚的高。好的公司,二三十年,就能成长成长上万倍。
比如,2004年6月16日:腾讯上市,当时市值为62亿港元左右。 2014年1月30日:腾讯市值已超过8600亿港元,接近1万亿港币,用时将近10年。 2016年9月6日:腾讯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31个月。 2017年8月1日:腾讯市值突破3万亿元,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只用了11个月。
13年时间,成长了500倍。——这是投资所做不到的。这也是通过赚波动的钱所做不到的。
所以,长期持有的质要大于买卖公司的质。要从现象里看本质——而不是逆本质。
现象2
买筹码的人,在股市里是9成输(不论牛市熊市)——所以,基于筹码交易模式的人,在概率上就是输的。本质上是输钱。
买筹码当然有一时赚钱,但它的本质是长期亏钱。并且,买筹码的一时赚钱,也不是大钱,而仍然是小钱。(只是相比工资要多的多,但离创业者还很远)
所以,买筹码的心态——是错的事情。
现象3
社会的计价财富,是不断增长的,尤其是在金钱贬值通胀的作用下。
也就是说,未来的财富,要远远大于过去的财富。而赚波动——本质上是赚过去的财富——实现的是过去积累下来的金钱的转移。
而通过持有——基于未来现金流——本质上是赚未来的财富——企业的估值是对其未来赚取利润(未来现金)能力的衡量。
1、两个流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2、过去的流水要远远的小于未来的流水。
所以,通过持有,能赚取更大的财富。通过买卖,只能赚取小得多的财富。
由这些现象,就可以知道基于买公司的投资,基于未来现金流和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投资——是一种更高效的财富积累方式。
现象4
多动多错。
当人的两次行动之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冷却时间,那么它是多动多错的。换股,往往意味着进入更多未知的目标公司。
所以,通过连续换股的方式,往往容易走向失败。即使在两次换股之间,也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比如空仓时间),并且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价值投资者遵循的原则是价值是价格的两倍及以上。
三、思维方式分析
这是段永平的哲学思维。
段永平的哲学——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
所以,他把一切东西,都投射和解释到这个哲学上,先思考,
1、这个是对的事情——只有长期是对的事情,才是对的事情
2、这个是错的事情——当长期上是错的事情,就是错的事情。
然后思考事情成立的条件,
1、基于未来现金流和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2、基于长期持有。
3、要先看懂未来现金流。
而看懂未来现金流的成立条件,
1、商业模式
2、护城河
3、垄断
4、企业文化
……等等。在这些条件下,才可能把事情做对。
这是段永平的哲学——更健康、更长久。
显然,在未来现金流支撑下的才是更健康的(可控性强得多,犯错率低得多),而不用依赖某一时的其他投资人的资金量能支撑(非常不可控、非常容易犯错)。
而未来现金流——通过看10年——就实现了更长久,看企业未来年利润峰值能维持住——就实现了更健康。
这是段永平的成立条件思维。
通过思维一个东西的成立条件——就获得了理性。
投资的成立条件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的成立条件——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的成立条件——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买入价格和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比。
买入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成立条件 ——要大于固定收益率,比如国债的长期固定收益率,比如银行的长期固定收益率,比如长期的通胀率。
买入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成立条件——要看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
而看懂公司的未来现金流的成立条件——基于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有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文化、是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产品有未利用的提价能力、用户对产品有依赖性(某种垄断)、新技术对它构不成威胁、其他公司对它构不成威胁、等等。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455088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