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所谓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只是个思维方式,千万不要去套公式,因为没人可以真的确定公式中的变量,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
对段永平的这句话(出自《段永平投资逻辑篇》),进行解读。
推论一
所谓思维方式,也即凡事物,都要联系到它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来支付和配置现金。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思维方式,就变成了未来现金流公式了。比如,f=ma这是一个计算公式,而不是一种思维方式。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要应用到一切场景一切事物的。
推论二
所谓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要做大空间、长时间的大收益的事物和机会。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现金流才足够大,才能够毛估估它的折现。如果,
1、不是长时间的,那么它的这段时间之后的未来就无从计算。(也就无所谓未来现金流折现的估计)
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话。
段永平:有很多公司其实是很容易知道10年内大概率是要出问题的,比如乐视……。茅台,10年后应该还是在卖茅台吧,你需要想什么?
正是因为一者是长时间的事,一者不是长时间的事。假设中间换了个业务?那么就无从估计它的未来现金流了。
这个市场,到底能有5年还是50年(也即在感知范围内都存在)?比如,
1)游戏,手机,ai,在肉眼可见范围内,都会长时间的存在。
2)而酒,则已经存在了二千多年了,还会继续不断的存在下去。
假设这是一个还有50年甚至上百年的市场——那么进入的价格就非常不重要了——时间会让一切买入的高价,变成一个低价的买入 。
2、如果不是大空间的,那么它的未来就会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和威胁。空间越小,则这个空间是越不稳定的。(当然也存在些细分领域,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介入,一直存在——但这种公司吸纳不了多少投资资金)
长时间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必然意味着大空间。所谓大空间,也就意味着它的市场份额占比仍然比较有限,市场本身也仍然在增长。
比如,
段永平:茅台在中国白酒里的份额极小。对一个份额只有千分之一的好酒你到底着得是哪门子急?
有些人在凭自己的感觉说话,而段永平是在用数据说话。
推论三
在未来现金流折现思维方式中,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就要不断的、反复的跟踪目标公司的业务。
那些买了之后,就不管了,就只等着了——这种是不对的。而是要持续的跟踪目标公司的业务,
1、看其受到竞争对手威胁的可能性
2、看其企业文化的坚韧性,而不会因为变了一个管理者,就丧失掉原来的企业文化。
3、看其受新技术威胁的可能性。
4、不断的感受其产品和服务。
等等。
比如,段永平买的了雅虎之后,博客发的多是雅虎相关的。当段永平买了苹果之后,博客和雪球发的一堆多是苹果。
这是一个反复确认自己知道的有没有犯错的过程,有没有变化的过程。
推论四
要用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就要用宏观的、全局的、长期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比如,
1、要从市场总量和总量的增长去看。
2、公司在市场中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
3、公司产品在同行中的地位。
……等等。而不是从一年或者两年的增长率去考虑——因为价值投资多是在目标公司出现一时的非长期的问题的时候买入——这个时候才有好的价格和更好的折现,所以,一年或者两年的增长率,就没那么重要了。
推论五
要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思维,就要看目标公司的业务增长,到底是产品提价增长,还是产品降价增长,还是靠销量增长。
比如,
1、有些公司的增长,是靠销量增长实现的。
2、有些公司的增长,是靠降价实现的。
3、有些公司的增长,是靠产品提价实现的。
4、有些公司的增长,靠的是进入一个新行业(多元化),这种容易出现会是先升后跌,短期持股可以,但在以10年计的持股过程中,则并不具有大的意义。并且,当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其实是一种由已知进入未知——这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可能赚钱,也可能亏钱——也即不能排除亏钱的可能性。——对于价值投资来说,这样的机会是要舍弃的。——当然,风投和投人是可以的。
显然,靠产品提价实现的,并且销量不减、并且还能实现销量增长,这种是最健康的。
推论六
要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思维,就要看目标公司的增长能否战胜通胀。——这是一个基本必要条件。
比如,
段永平:上一篇我说的最小机会成本是无风险国债回报,后来想了想,觉得也有问题。实际的最小机会成 本应该是通胀率。也就是说,如果手里的钱的回报率赶不上通胀率的话,实际上是在亏钱。
所以,产品提价能否战胜通胀,就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只要产品提价能战胜通胀(销量不受影响),那么业务的增长就是必然的。
推论七
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也就意味着能看懂未来现金流。所以,看不懂未来现金流的,就不做(不投资)。
这是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投资的前提必要条件。
段永平:投资很简单,但绝不容易。“简单”指的是原则简单,就是不懂不做;“不容易”指的是“搞懂生意”不容易。
如果不能坚持不懂不做——那就不是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来做投资了。那往往就是在投机了——投机就是在买筹码,而不是买入公司——就会受市场影响,就会拿不住。
二、辩证法分析
未来现金流折现,这是未来的性质,未来和过去构成了一组正反面,所以,要形成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就要基于过去的现金流折现来形成。
比如,段永平投资茅台和苹果,
1、投资买入时的市值是该企业接下去7年的利润之和。
2、投资买入时的市值是该企业接下去10年的利润之和的1/2。
3、投资买入时的市值(扣除现金和负债)是该企业在接下去10年内最高年利润的2倍,如果单纯市值,则为3倍。
4、10年内,企业的年利润增长了4倍以上。
也就是说,找到这样特征的未来现金流的公司——就是苹果和茅台级的投资了。
假设一家企业,当前的市值是200亿,就意味着目标公司在未来的7年内能赚取到200亿的利润,在未来10年内能赚到了400亿的利润。也就是说,在未来能实现年利润达到近70亿。
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当前的市值是200亿,目标公司在未来的10年内能赚取到200亿的利润,那么就是一个基本的可投资目标了。
一般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思维方式,那么目标公司的特征是,
1、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文化,有行业内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这也就意味着不降低出厂标准。比如,苹果放弃电动车项目。
2、当是公认的行业内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时,产品和服务也就有了未利用的提价能力了。
3、当是公认的行业内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时,产品和服务提价能够战胜通胀了。
4、有极高的产品用户忠诚度。
手里的现金,这是静的性质。未来现金流,这是动的性质 。所以,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投资模式——这是静走向了动——把静止的钱换成动的钱——源源不断流入的钱。这也是把自己手里的钱,转化为企业的利润。——一般是7年之后的一切都是白赚的。——这就是空手套白狼——7年一次的空手套白狼。
所以,投资的目标,
1、或者是越来越赚钱的公司,
2、或者考虑目标公司,在未来市场中对利润和现金的攻略能力——在市场中,能分得最多的利润——比如,苹果就是这样的特征。这也就意味着苹果做的是最高端的用户(靠质),而一般做低端用户的(靠量),利润获取能力就比较差。——也即未来现金流不如。
思维方式,一切的性质,也即不仅仅在个别事物上用这种思维,也要在一切事物上都用这种思维——都是考虑它的未来现金流,考虑它的未来现金流折现,来决定自己的资金投入。
三、思维方式分析
这是段永平的成立条件思维。
不要用公式去套的成立条件是,
1、没人可以真的确定公式中的变量,
2、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
思维方式的成立条件是——不要用公式去套。用数学公式去套,就不是思维方式了。
这也是是和不是的正反面兼具——是思维方式,不是数学公式。
这也是不正确(模糊)和正确的正反面兼具——在下限之上,都是正确,但又不足够精确。而那些基于公式的,那么得出来的就不会是正确的一个值——因为它得出来的不是一个区间,而只是一个点,或者这个区间的确定性仍然不足。
发布者:股市刺客,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5sca.cn/archives/1455082
站内所有文章皆来自网络转载或读者投稿,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并出示版权证明以便删除。敬请谅解!